從「愛因斯坦日記種族歧視中國」的國人評論中,見國人的心態

從「愛因斯坦日記種族歧視中國」的國人評論中,見國人的心態

我發一篇文章,介紹了愛因斯坦的日記中歧視華人的言論。

原文如下:

最近,普林斯頓大學出版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遊記》。

這本遊記是愛因斯坦於1922年10月至1923年3月在亞洲旅遊時寫的。

這是愛因斯坦的私人日記第一次公之於世。

但讓不少中國讀者震驚的是,在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眼中,中國人「勤勞、麻木、骯髒、遲鈍」。

當時的愛因斯坦並沒有想過會把這日記公佈於眾,所以,這更應該是他當時內心的真實想法。

1

首先,愛因斯坦對中國人的一些生活習慣並不理解:「中國人吃飯時不坐在凳子上,而是蹲著吃——就像歐洲人在叢林里解手時一樣——所有這一切都發生得悄無聲息且一本正經。」

他對中國的勤勞是這樣描述的:「即使那些像馬一樣辛勞工作的人,也不會讓人覺得他們意識到痛苦。一個像羊群一樣的特殊民族,更像是機器而非人類。」

愛因斯坦旅行日記中的一頁

對於中國女人,他寫道:「我注意到這裡男女的差別微乎其微,我不明白中國女性具有何種魅力吸引男性到這個程度,讓他們生下這麼多後代。

他還說:「就連中國的孩子們看起來都無精打采、獃頭獃腦。

在介紹完中國人子嗣眾多和「繁殖力旺盛」後,愛因斯坦這樣說:「如果其他種族被中國人取代,那就可惜了。對於像我們這樣的人來說,缺乏思想將是無法言說的凄涼之事。

當然,他對亞洲別的民族評價也不高,除了日本人。

1922年,青年時期的愛因斯坦

他這樣描寫斯里蘭卡的科倫坡當地人:「生活在骯髒的土地上,臭氣熏天,.......他們做得很少,需要的也很少,過著經濟周期簡單的生活。」

不過他對日本人倒是印象不差:「日本人不炫耀、正派,總而言之很有吸引力。純潔的靈魂在任何地方都不存在。這個國家值得熱愛和欽佩。」

「沒什麼毛病,沒有人情味;會高興地踐行交付於他的社會功能,從不找借口;但同時又為族群和國家感到自豪」。

當然,在他的眼裡日本人也是有缺點:「這個國家在智力方面的需求似乎不如他們在藝術方面的需求——這是天性如此?」

愛因斯坦在日本

該書的翻譯和編輯羅森克蘭茨,在序言中直接指出:

愛因斯坦將日本人、中國人和印度人統稱為「智力低下」和劣等民族,歸咎於生物起源。

多次將其他人描述為「生物性低劣」,這完全是種族主義言論,而「中國人可能會取代其他種族」這一評論是最明顯的例子。

不過,他為愛因斯坦辯護說,我們必須知道,他是那個時代的一部分」。

2

我們承認,百年前的中國真是江山破碎,國蔽民窮。愛因斯坦描寫的可能是真實的看法。

但是,他在公開場合的言論卻不是這樣的。

1922年秋,愛因斯坦帶夫人愛爾莎去日本講學和訪問,11月13日,途徑上海停留了1天。

1922年11月15日,民國日報載愛因斯坦到滬訊息

他的到來,引起中國知識界的轟動,並且掀起一股「愛因斯坦熱」。

1922年12月,《東方雜誌》特意出的專版「愛因斯坦號」

上海名流對他熱情款待。

他在被宴請到上海「一品香」餐廳,然後到「小世界」欣賞崑曲,又遊玩了城隍廟、豫園等地。

歡迎宴上,于右任致辭,給愛因斯坦極高評價:「現代人類之誇耀,不僅在科學界有偉大之貢獻與發明。」

愛因斯坦是這樣回復的:「今日得觀多數中國名畫,極為愉快。……推之中國青年,敢信將來對於科學界,定有偉大貢獻。……此次匆遽東行,異日歸來,極願為中國青年貢獻所見。

吃飯時,他對中國飲食和文明給予讚美:「具有古老文明的地方,其烹調也必然發達,中國就是這樣。而像美國那些國家則只是像往爐子里添煤似的只考慮給胃裡增加多少卡熱量。」

1922年11月,愛因斯坦(一排右起第四)首次到滬的留影

1923年1月1日,愛因斯坦從日本返回上海,進行了一次演講後,便離開中國前往耶路撒冷。

之後,他在公眾場合表達對中國的印象:「余第一次至東方,極為歡喜,有許多驚異之聞見。此間理想之氣候,澄清之空氣,南方天空燦爛之星斗,皆使余之頭腦得一難以消滅之印象。此種印象,余將永不忘之。」

對比他在私人日記和公開發表的言論,讓人覺得他有些言不由衷了。

3

愛因斯坦來中國,還和北大有一段不和諧的小插曲。

1922年,愛因斯坦準備到日本講學,請中國駐德公使轉告蔡元培,他願意趁此機會到華講演半個月。

當時在德國訪問的北大教授朱家驊,馬上寫信,勸告愛因斯坦先訪問中國再訪問日本。

愛因斯坦直言不諱地回信說:

「我一點兒也不能理解,這兩項訪問的次序,究竟有什麼關係。

至於優先權,你們的邀請的確在先,但是日本人畢竟先提出了優越的條件(酬金2000英鎊,以及我和太太的居住費),因而在一定意義上也有某種優先的權利。

我愉快地希望我們可以達成一個使雙方都完全滿意的協議,使我能親眼目睹東亞文明的發源地。」

蔡元培馬上回電,承諾北大將擔負他在北京期間的食宿費用,並且答應每月酬金1000元。

愛因斯坦卻這酬金並不滿意:「美洲各大學來函,所開各款,為數均在貴國之上」。

他建議把1000華幣改為1000美金,另外負責他從東京至北京、北京至香港的旅費。

當時的1000美金不是小數目,可以買3輛福特轎車。

由於當時北大財政拮据,蔡元培向梁啟超求助,這才把經費籌集出來。

就在愛因斯坦從上海前往日本的那天,《北京大學日刊》發布消息:愛因斯坦將於新年來華,預期將在北京停留並在北大講學至少兩周。

蔡元培還專門寫了《安斯坦(愛因斯坦)博士來華之準備》,簡述愛因斯坦接受其邀約的過程。

可是,愛因斯坦從日本回到上海時,卻取消北京之行。

愛因斯坦的解釋是:「我到日本以後,等了5個星期,不曾得到北京方面的消息。那時我推想,恐怕北京大學不打算踐約了。」

就算他在日本沒有接到邀請函,回到上海完全可以能和北大聯繫,或者直接去北大。所以,沒接到邀請信大概只是推遲。

至於究竟是什麼原因,恐怕從愛因斯坦的日記中可以看出端倪。

蔡元培對愛因斯坦的失約非常不解,同時表示失望。

也許,從蔡元培的一句話可以看出點問題:「但願一兩年內,我國學者對於此種重要學說,竟有多少貢獻,可以引起世界著名學者的注意,不必懊喪,還是大家互相勉勵罷」。

1922年2月《少年中國》,出版「相對論號」

4

蔡元培的話告訴我們,想要得到別人的尊重,就必須有實力。

百年前中國的確落後,無法贏得別人的尊重。

我們無權要求愛因斯坦怎麼想,但是我們可以做到是:讓自己強大,贏得別人尊重。

一個真正的強者,絕不會因為別人的幾句話而妄自菲薄

我想當今的國人,看到愛因斯坦這些話時,會有自己看法。

而愛因斯坦後來因為其是猶太人身份,被迫害逃亡美國時,還會覺得他年青的說法恰當嗎?

------文章完----

文章也發表在網路之上,公眾號之上。

我看了底下的評論,卻讓我感到詫異。

留言的幾乎全是「明智的自省」性的,說的當時中國的確如此。

表示對他的言論可以理解,「人無完人么」,他又不是神,強調他的科學貢獻。

這樣評論讓我倒吸一口涼氣。

當時我們的國家是落後,人民是貧窮,被人瞧不起也沒什麼。

但是,歧視與種族歧視不一樣。

歧視,是人類共有的缺點,誰都可以理解;

但是種族歧視卻是人類的錯誤和無知了,是不能別原諒的,無論是誰。

歧視是,因為你的缺點,我看不起你。

而種族歧視,卻是因為你是亞洲人和中國人,所以,我瞧不起你。這是先入為主看法,是絕對不能原諒的。

而愛因斯坦從生物起源的角度去分析亞洲和中國人低下,絕對是種族歧視。

即便作為一個普通人,也不應該說別族的女人與男人一樣,孩子獃頭獃腦,我想普通中國人在吵架時候,也不會帶上對方的妻子和兒女吧,因為,這就變成了侮辱。

說當時中國人麻木、愚昧、落後......這是事實,我都承認,沒什麼可說的,但要是帶上說女人、孩子,這是一個普通人都不應該做的。還拿別人生活習慣說事,那是什麼?

缺點是可以原諒的,但是侮辱卻是不能原諒的!

我們此時需要不是反省自己不足,而是要認識、分析、批判這種的言行。

從評論中,看當下大部分人,都不了解什麼是種族歧視及其危害,可嘆!

再者,在霍金沒有去世之前,國人一提起楊振寧便會說起他娶28的歲的翁帆,幾乎很少提及他對當今物理學的貢獻;

但是一提愛因斯坦,立刻便會想到他對物理學偉大貢獻,很少會提及他的拋棄妻子事情。

這樣的標準也太雙重了。

對於一個貢獻很大的人,我們應該把他的成就和私人生活和瑕疵分開,這是看法的成熟。

可是作為一個偉人,對歷史有影響的人,其原則上的錯誤,是不能原諒,無論是誰。

這裡別談什麼歷史局限性,任何歷史都是現在史。

如果這都可以原諒,歷史上別的種族主義者,也應該原諒了。

讓我不解的,老外評論都覺愛因斯坦這樣錯誤是不可原諒,而感到羞愧,

但是我們國人卻很「大度」和「寬容」。

我們的崇洋媚外,真是骨子裡面的了。可悲呀!

別和談愛因斯坦的貢獻,別和我談當時中國情況自省,別和我談中國人的素質,

因為我在談血性!

凡侮辱我家人者,必須討之!

雖然,我賤,我窮,我愚昧、我麻木,我很卑微!

但是我有起碼的作為一個人類的尊嚴。


推薦閱讀:

那些被白人收養的中國孤兒遠比你想像中的孤獨
從「#ChineseLivesMatters」 看精緻利己主義如何用衝動使華人蒙羞
孤兒、韓裔高官、歧視受害者:「比法國人更法國」的他如何淪為笑柄?
反對種族歧視就不要人為編造更多的族裔

TAG:種族歧視 |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Einste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