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經濟夕陽西下,鄉村振興朝花夕拾
轉載請註明出處:公眾號 阿甘看天下
過去的這個周末,在地球的東西兩端分別上演了兩場當面鑼對面鼓的好戲,西端是寒酸、吵成一鍋粥的G7峰會,東端是奢華、賓主臉上皮肉都在笑的上合組織峰會。筆者很想聊一聊這出對台戲的幕後精彩,但略作思忖後便頹然擱筆。恣意潑墨的文章一定煞是好看,但也一定通不過審核,在小圈子裡點滴分享下羽調商聲可能無傷大雅,但公號卻只適合黃鐘大呂。聊聊承諾已久的鄉村振興計劃罷。
§ⅰ 為人作嫁
1978年12月之前,與天地人斗的社會主義制度已經把城鄉打磨得叮噹作響了。窮極思變,十一屆三中全會生生扭轉了階級鬥爭大綱,從此集中精力發展經濟。
發展經濟從哪兒入手呢?對內改良政治、經濟制度,對外吸引外資斂聚外匯,而對外開放的最大本錢就是廉價勞動力。眾所周知,兩千多年來華夏民族世代以農耕為主業,只有充分釋放出農村勞動力,才可以對接洶湧而入的低端製造業外資。
根據費景漢-拉尼斯模型,只有提高農業生產率,才能帶來農業剩餘,為農業勞動力流入工業創造先決條件。換句話說,想發展城市工業製造業,必須先發展農業,等到溫飽問題解決後,決策者的真正目的還是推動以城市經濟為主體的改革。而這也就註定了農村日後淪為城市改革的輸血者、被工農業剪刀差薅羊毛的宿命。
像筆者這樣的70年代農村娃都不陌生,社會主義大鍋飯被打破後,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迅速推廣。高等級生產力的效果立竿見影,1984年國內糧食產量突破4億噸,老百姓餓肚子的時代終於結束了,而次年中國成為糧食凈出口國。
1984年10月,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迫不及待地把經濟改革重點由農村轉入城市。歷史證明,這一步走得還是太快了,農村經濟剛剛起色,迫切需要休養生息,但決策者犧牲農村成全城市的思路已經不容更改。
刻意壓低農業產品價格、抬高工業產品價格,迫使在農村無利可圖的青壯年勞動力不得不拋妻舍子、背井離鄉去城市打工,這和當年的走西口有區別嗎?由此造成的結果呢,2017年7月,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孔祥智、何安華髮表《新中國成立60年來農民對國家建設的貢獻分析》中做了客觀描述——
新中國成立60年來,農民為國家工業化、城鎮化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主要表現為通過工農產品價格剪刀差為工業化提供資本積累和降低成本、為非農產業提供充裕而廉價的勞動力和土地資源。粗略估算,新中國成立後農民僅通過這三種方式為國家建設積累資金至少17.3萬億元,這個天文數字飽蘸著農村的血和淚。
總理怎麼說的呢?——我國工業化進程是在農業生產率很低的條件下發動的,可以說工業化程度的提高是用犧牲農業來實現的。國家通過工農業產品的不等價交換和稅收等形式,為工業化提供了大量的資金積累。這種以農業支付工業增長的方式使得農民的負擔過重,結果是農業生產率的增長極為緩慢,甚至出現負增長。
§ⅱ 反哺夢碎
歲月悠悠,三十年一閃而逝。就像當年的沂蒙紅嫂哺育子弟兵一般,乾癟的農村用自己甘甜的奶水,催生得一座座城市拔地而起,出落成一個個風姿綽約的麗人。
1984到2002年,城市製造業、服務業等實體經濟高速發展,GDP增速常年保持在兩位數。2003年後,按照西方發達國家經驗,此時開啟城市反哺農村模式並不晚。但決策者並沒有『因循守舊』,而是大刀闊斧把賺錢更快的房地產業樹立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擠幹了乳房的農村眼巴巴瞅著資本蜂湧入樓市欲哭無淚。
靠農村補貼城市的確是一條終南捷徑。但是,這條捷徑走到某個階段後,終會面臨一個怎麼也繞不過去的坎——貧富不均。中國GDP總量高居全球第二,但2017年人均GDP排名呢,卻僅僅忝居第71位!這是如何造成的呢?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根始終扎在農村,而農村實在是太落後、太貧窮了,生生把人均GDP給拉了下來。2010年的總理講過這樣一句話「按照聯合國標準,中國貧困人口還有約1.5億」要知道,聯合國當時的貧困標準是每天生活費在1.25美元或者以下。
為城市發展做出重大犧牲的農村,有權利討要一個公平的說法,有權利要求反哺!
§ⅲ 內外交困
必須為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敢為天下先』的勇氣點贊!要知道,世界上從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依靠蓋房子成為世界強國的,即使市場經濟高度發達如日本和美國,不也分別在1991年和2007年坐視房地產泡沫轟然破裂了嗎?但日本和美國樓市泡沫在當今中國樓市泡沫面前根本就不值一提,葫蘆娃和葫蘆爺爺的差距。
惡果如影隨形而至。在房地產瘋狂吸血模式下,實體經濟被生生抽干成為了骷髏,2017年來因為債務違約引起的民營企業倒閉潮已經風起雲湧。眾所周知,在拉動經濟增長的傳統三駕馬車中,一直是投資第一、出口第二。看看近年來的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數據。2013年增速19.6%、2014年15.7%、2015年10%、2016年8.1%,2017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63.1684萬億,比上年僅增長7.2%,步步下滑!
再看出口。2010年出口增長31.3%,此後增速開始逐年下降。2011年出口增長20.3%,順差比上年減少264億美元,此後這兩個數據一路下滑,到2016年出口從增長淪為了下降2%,貿易順差收窄9.1%。2017年雖略有回升,但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打,果真一年縮減2000億美元貿易逆差的話,那還玩個什麼鳥呢?
最後來看消費,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同比增長數據。2014年7.5%,2015年6.9%,2016年6.8%,到2017年驟降到了5.4%。買房早已經透支掉了國民的六個錢包。
姑且不去討論水分幾何,僅僅根據已經公布的官方數據,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和出口,都在呈現出明顯的頹勢。即使暫不考慮政府、國企投資,而只為養活體制內群體,國家也必須尋找出新的經濟增長點來增加財政收入。有人說那一帶一路呢?嚴肅點兒哈,一帶一路嘛那是百年大計,首先是需要投資的。
小結下。綜觀人類經濟發展史,任何一個國家要想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發達國家,城市和鄉村同步發展是必須的。中國經濟要想避免從半空中一頭栽下,僅靠城市經濟一扇翅膀顯然是扇不動了,而必須打造農村經濟另外一扇翅膀。山重水複之後終於幡然醒悟,決策層再一次把目光聚焦到了落後的農村經濟上。此乃國之幸!
§ⅳ 特色路徑
和全球絕大多數經濟體起步階段城市和鄉村兩條腿同時走路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註定要走更曲折的農村溫飽→城市一條腿走路→城市+農村兩條腿走路的特色路徑。不論特色不特色,將人才和資本引入農村始終是繞不過去的第一步。
說句題外話,改革開放帶來了滾滾紅利,但政府+國企主導投資模式下,單說本世紀興建了多少資不抵債的低效、無效基礎設施哇,鐵路、公路、機場……豬八戒啃豬蹄式赤裸裸地財富內耗,每每令人心痛不已。反觀貧瘠的農村,嗷嗷待哺!
筆者心目中的鄉村振興路徑,第一步發展農村金融、推廣農業技術、規模種植養殖技術,興建農田水利設施,先把農林牧漁產品的成本降下來,才可以藉此開拓市場;農民手中有錢後,第二步就該輪到財政補貼+農村自籌資金興建農村基礎設施了,蓋房、建廁、修路……搞出一個讓城裡人都羨慕的居住、生活環境,藉此進一步吸引有理想、有才智的年輕人落戶農村,就像世居巴哈馬小鎮的巴菲特。
前兩步走完了,農民的六個錢包鼓了,農村居住環境美如畫了,此時應將振興戰略重心轉移至加強區域合作,重點發展農產品深加工、特色種植養殖、畜牧、旅遊等等,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按照筆者規劃路徑,此時農村的生產、生活水平就已經無限接近城市了,隨著人才和金融開始主動流向農村,農村實現自我發展。
筆者雖然自揣淺陋,但這一番藍圖設計卻也是深思熟慮過的,有關部門不妨借鑒。
§ⅴ 一號文件
2月4日,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正式發布。有人做過統計,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第20個、21世紀以來第15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黨國對於三農工作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但說是一回事,做又是另外一回事。真正實施鄉村振興,缺的不是高大上的18般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一個「錢」字。
難道不是嗎?筆者規劃路徑中的第一步,是必須依賴城市反哺、依賴政府財政的。而中國當下呢面臨著一個窘境,三十多年來一直靠城市經濟一條腿走路,農村那條腿已經萎縮了,無論是人力資源還是金融資本,被馬太效應牢牢吸附著往上走、往城市走、往大城市走,農村處於食物鏈的最低端。來看一個金融數據貸存比。
貸存比是指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中貸款資產占存款負債的比例。通常情況下貸存比為50%,即至少有50%的存款轉化為貸款,這是銀行的盈虧平衡點,低於50%意味著銀行虧損,貸存比越高表明銀行資產使用效率和盈利能力越強。來看農村,
如果貸存比小於100%,意味著農村存款外流,如果貸存比大於100%,則說明金融機構對農村的資金支持力度大,不僅該地區的存款得到充分利用,而且還有外部資金流入進來。中國人口科學雜誌社研究過中國1942個縣市的貸存比,在2010年至2014年間存款外流情況嚴重,貸存比小於100%的縣市佔比高達55%到68%。這個調查結果說明了什麼?中國農村存款外流太普遍了,金融支農的力度非常弱。
有鑒於金融對於鄉村振興事關成敗的意義,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特彆強調,要確保財政投入持續增長。還是那句話,說是一回事做是一回事,我國超過3萬億的三農金融缺口,光靠增加財政支出兜底、扶持就能彌補嗎?這不啻痴人說夢。
從1978年改革開放初期的『白貓黑貓論』,到2003年房地產被樹立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地位後,國人急功近利的投機心理已經徹底取代了勞動創富的傳統理念。而農業投資呢,需求大、風險高、見效慢、回報慢,而當下的地方政府債務危機已經若隱若現……在這種局面下下,財政支持的力度能跟得上需求嗎?難,狠難!
於是,一個想養雞生蛋創富,但卻無錢養雞的悖論又一次橫亘在決策者面前。規劃中的藍圖再漂亮,沒有第一筆龐大的啟動資金鋪路,一切註定將是鏡花水月。
§ⅵ 向死而生
眾所周知,當前實體經濟深陷債務危機不能自拔,一個根本原因就是資本流動性不足,房地產投機可以一夜暴富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光靠限價啊、限購、限貸、限售、搖號……說穿了都是相關從業者和有關部門愚弄房奴的彎彎繞而已。不妨捫心自問,從地方政府到各級國有、股份制銀行,有誰是想真正把房價打壓下來?
而只要樓市泡沫的吸血效應仍在,那麼不論是城市實體經濟,還是農村振興戰略,都將是被動輸血者、受害者。樓市泡沫可以通過『調結構、降槓桿、轉移債務』保得住嗎?完全是臆想空想。也不看看太平洋對岸的那位熱衷貿易戰的總統是什麼出身的,那是真正的房地產大佬,對中國的房地產泡沫洞若觀火,鋼鋁、高科技產品出口被打壓得一蹶不振、創匯能力削弱導致外匯儲備緊張的時刻,川普一定會把目光死死鎖定在中國樓市上,鎖定在這個亘古以來人類社會的最大泡沫上。
筆者此前無論在小朋友圈裡,還是在公號撰文都一再講,2008年絕好的擠壓樓市泡沫機會失去後,2012再次4萬億刺激,已經把樓市泡沫催生得慾火如焚、不泄不快了。雖然當下擠壓樓市泡沫和降低金融槓桿一樣艱難、痛苦,但只要是泡沫,你自己不捨得擠壓,終究會有人代勞的。有股部門不是意在攘臂高呼『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化……』嗎?那就怪不得海外資本覬覦中國樓市泡沫了。
真正地履行『壯士斷腕』的初心,擠壓樓市金融泡沫,才可以實現資本脫虛入實,既拯救虛脫到極點的城市實體經濟,又可以獲得鄉村振興計劃的第一桶金。遺憾的是,蓋房子暴富的餘毒實在是太深了,這不,就在筆者發稿前一天,轟轟烈烈的產權分割制度又將粉墨登場了,改天聊聊這個和每個房奴息息相關的話題。
鄭重告知一直不離不棄的讀者朋友,如果在其它平台找不到文章更新,請按圖索驥關注同名微信公眾號『阿甘看天下』,閱讀更多往期文章。
推薦閱讀:
※篆刻研究 | 談當今篆刻藝術作品的經濟價值(下)
※吳敬璉:中國經濟社會矛盾到了臨界點 不能再出錯
※經濟地理學:一個世紀的發展、轉型與演化
※職場金融必修課——風險管理
※美元反彈掀起「薅羊毛」,這次中國會中招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