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賓得膠片單反,順便帶一下理光!

漫談賓得膠片單反,順便帶一下理光!

來自專欄四時說

作為一個賓得黨,我覺得寫一寫我眼中的賓得吧,把經手過的一一盤點一下,也算是把之前寫過的回答做個整理。

賓得的輝煌歷史我這裡且不去說他,網上有相應資料,各位施主自行尋找。

M42時代!

賓得的單反實際是從M37卡口開始的,那時候叫做AsahiFlex,也沒有五稜鏡、反光板,同時也沒有親身體驗到,就沒法去說他了,所以就從M42螺口開始說起。

1957年旭光學的PENTAX誕生,這個時候pentax是旭光學的劃時代產品而不是一個商標或者商號。pentax是五稜鏡(pentaprism)和反射(reflex)兩個單詞的結合。這個創舉也意味著現代單反的基本形態就此形成。Asahi Pentax俗稱就叫做AP,同年旭光學還略微調整了一下快門結構,新的機身被稱為Pentax S,嗯,和Iphone命名是一樣的,6、6S······不過這兩台機器在北美銷售是同一型號,統稱為Tower26

K

旭光學PENTAX K (本照片源自網路)K之源生

這個時候旭光學的發展是激進的,產品推出色速度非常之快。在AP和S推出的第二年也就是1958年,旭光學再次推出了全新產品 Pentax K

K對於賓得來說是一個近乎DNA的字母。現代數碼單反就是K字頭命名、卡口也成為K卡口,這一切均源自這台1958年的開山老祖!

賓得K的最大改進在於鏡頭首次和機身有了聯動(非行業,僅旭光學),通過收縮光圈的頂針,攝影師可以通過最大光圈取景,在按下快門的瞬間以設置光圈拍攝。這個系列的鏡頭就是auto takumar!另外快門的速度也被提升到1000分之一!不過Pentax K只生產了一年僅21500台,所以現在來說收到一台成色不錯的K還是挺難的。

我比較奇怪的是,旭光學並沒有繼續選擇K作為M42系列相機的命名規則,直到更換了卡口才推出了K2,不知道是不是對K的期望太大。後續M42機型都是以S作為延展的。

其後的M42系列陸續推出了S2、SB、SB2、S3、S1、SuperS2、SV、S1A,直至Spotmatic出現進入一個全新時代!

我們可以把SV之前成為旭光學賓得M42前期,從SP之後看作是賓得M42後期!

SV

賓得SV 最後的復古作

SV應該說是旭光學M42螺口單反前期的集大成之作!這是賓得M42最後一款沒有內置測光、最後一款保留T門的機型,同時也是賓得第一款設置了自拍模式的機型。

SV的存世量還是比較大的,我經手過三台,整體保存都還不錯,功能都很正常。賓得早期單反不少會有一個反光板不能回落的毛病,但是這個毛病純屬機械潤滑問題,打開底蓋在相應部位加入潤滑劑,分分鐘解決問題,所以也很好排除問題。從SVKX都可以如此解決。

功能上SV除了沒有內置測光,其他和SP操作上區別不大了,畢竟閃光燈系統什麼的,大家現在也不會去玩他,所以不提也罷。SV的造型也決定了其滿滿的中古氣息。追求個性的選擇SV也不錯,至於測光其實裝一個LightMeter手機軟體完全可以解決問題。當然也可以配合Asahi Pentax Meter的機頂測光表使用。

SV的簡化版本就是S1A,取消了自拍,同時套頭也換成了super takumar 55/2.2,千分之一秒的快門雖然依然可以使用,但是隱藏了(沒有實際操作S1A,所以如何隱藏不得而知)。

SPOTMATIC

賓得SP M42銷量王者

spotmatic也就是俗稱的SP,SP的推出也意味著賓得進入M42後期。不僅造型上SP重新設計了前臉,更重要的是SP是賓得首款TTL(透過鏡頭測光)內置測光機型,用戶可以直觀通過取景器得到相應的正確曝光信息。

SP是最早成功商用的TTL測光單反(他廠有幾個更早但不成功的先例),隨著這項技術也讓旭光學賓得單反走向成功巔峰,SP月銷量在那個年代都能超過4萬台,估計這個數字放在現在的賓得身上,都能笑醒。

話說回來,賓得SP在使用上還是非常不錯的,無論是亮騷的外觀還是實用、耐用的性能,雖然有人弊病布簾快門,但是確實布簾的故障率遠遠低於那時候還不甚成熟的鋼片快門。測光電池貌似現在萬能的淘寶就可以解決,應該是手錶里的那種小型紐扣電池,因為我自己留了SPF所以SP過手過兩台,基本體驗和SPF區別不是很大,但是電池之類就沒有去細研究,只知道是很小的測光電池,直觀上和SPF的區別只是快門鎖、外置冷靴、手動測光開關等幾個差別,不過這些確實現在看來差別很細微了。

在賓得SP推出之後,旭光學不斷持續改進和改版,一方面有SPII、SPIIA這些後續改良機型,也有SP500、SP1000這樣的精簡機型。

另外在SP基礎上,賓得也開始了電子化探索,推出了一些電子快門、自動曝光的機型。有Electro Spotmatic、ES、ESII等,也為後續K2的推出奠定了一定基礎。

SPOTMATIC F

賓得SPF M42最後的絕唱

也就是我們俗稱的SPF,這是旭光學賓得純機械M42單反的最後絕唱,也是SP系列最終形態。相比較SP,改變雖然不算特別多,但都算實用。快門鎖加入、測光開關取消變成取下鏡頭蓋就自動測光、原來的測光開關則變成了反光板預升撥桿。當然閃光燈系統也得到了完善,集成熱靴取代了外置冷靴。

賓得K系列!

賓得成功地在M42螺口上實現了電子化和機身鏡頭之間的對話,讓M42不可能變成了可能。但是時代的發展確實讓M42系統力不從心,於是乎在佳能、尼康推出卡口後的很長時間,賓得最終在1975年推出了K卡口系統,也是賓得135單反系統沿用至今的卡口!

K系列是賓得最早一代卡口相機。K2、KX、KM、K1000四台,定位來說逐次降低。不過K2是這其中唯一一台電子快門的相機,所以具備光圈優先的自動曝光功能。KX實際上是機械快門的頂級,KM則是KX的簡化,另外要說明的是KM的測光材料由藍硅改成硫化鎘,快門鎖定、反光板提升什麼高級功能也沒有了;K1000則是KM的簡化版,甚至連自拍都沒有了,但是K1000卻憑藉著最基本的性能和實惠的價格,成為一代爆品,從1976年一直生產到1997年!

賓得K2

賓得K2 寂寞的開山鼻祖

先來說K系頭牌K2,這是旭光學在pentax K之後第二台用K命名的機身,可見在當時地位之高。

K2相比較M系列的電子快門單反,身材更大更陽剛之外,三島式機頂布局也更接近傳統機械單反,而M系列除了MX那台機械快門異類之外,ME、MV、MV1、MG等機型速度轉盤略有調整也把快門集成在速度轉盤上,比較明顯的外觀電子化傾向。

K2相比較再後來的A系列如superA來說,又是完完全全的金屬機身以及傳統操作手感。

相比較賓得家的旗艦LX,雖然確實沒什麼可比性。但是如果說日常基本都掛在auto檔上,也不在乎有沒有腰平取景,K2的直接操作感和LX還是很相近的。

所以說,喜歡電子快門、金屬材質的賓友來說,K2是一個很特別的選擇,在賓得其他電子快門機身裡頭很難找到類似的一台。當然,其實還有一個更好的選擇,就是K2DMD,是K2的小改升級版,只是比較少見。

賓得KX

賓得 KX 純機械的黃金年代

如果說純機械單反,那麼KX就是當之無愧的K系老大。幾乎所有機械相機該有的功能這台KX全部具備。快門鎖、反光板預升、光圈視窗……

純金屬的機身、沉甸甸的手感,讓這台KX成為賓得純機械單反的集大成者,比之更受歡迎的MX,不僅多了反光板預升,也更紮實陽剛!有些人說墜手的,但實際上男生來說並不是很龐大!如果你要選擇純機械相機,你也不怕略微沉一點,那麼毫無疑問就是賓得KX了,他就是賓得純機械相機的代表作,功能最豐富,操作層面的功能最豐富,而且結實耐用!

至於KX下一級的KM,則如我K系開頭提到的,是KX的簡化版,價格合適的話也行,因為有些簡化的確實並不是常用,只是說硫化鎘的測光有記憶效應,要是在光線變化強烈的環境,測光指針的變化會跟不上光線的節奏的。

賓得K1000

賓得K1000( 本照片源自網路 )親民爆款

K1000可以說是賓得另一個維度的傳奇,因為這貨的生產周期和出貨量實在是太長太大了!K系單反1975年推出之後,KX、KM在1977年就停產了,但K1000一直堅持到1997年才停產,這個生命周期也只有LX才能與之匹敵!這也意味著淘到幾乎全新的機器可能性更大一些。

當然,K1000的長期暢銷也說明了一個問題,就是確實功能最簡單的,也最皮實耐用,更重要的是便宜!雖然除了快門轉盤和ISO可操作外,其他就剩下按快門了,但也不失為自我學習攝影的一個過程。總的來說,如果足夠便宜的話,K1000不失為一個能用的選擇,如果價格高了還不如就直接KX呢。

賓得M系列

賓得MX 極致的機械精緻

M系列把賓得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發展思路展現得淋漓盡致,小即是美。賓得開始了和尼康、佳能差異化路線。當然也源自於賓得對135系統一貫的消費級理解,他們更覺得120系統才是正經專業工具,135理應是符合大眾消費者的。所以也不難理解除了MX之外其他M系列相機的智能化(傻瓜化)路線。(當然120系統的67、645賓得走的也不是純專業路線。)

賓得MX

MX最是精緻的,是全球最小的機械單反!(也就是機械快門單反當中,他是最小的;ME是電子快門,是最小的單反。實際上MX是比ME略長5mm,高度厚度一樣)

MX對女生來說是比較好的選擇,功能上是賓得M系列單反當中唯一的一款純機械快門相機,很有特色!也比較保值!對男生來說不是不行,只是真正操作時候會覺得有些局促!

功能上來說,MX還是儘可能地將機械單反的元素全部保留,唯一欠缺的可能就是反光板預升功能了,但是MX卻神奇地設計了可以更換對焦屏!所以MX可以很輕鬆地清理取景器,他的取景器比KX、SPF等相機乾淨了不知多少,只要你想清理隨時可以清理!

有些人說MX沒有曝光補償!這明顯就是一個很外行的話!這是機械快門單反,機械快門要什麼曝光補償,快門速度都是自己手控的,自己調整就是了!只有自動曝光才會涉及到曝光補償這個概念!

底下MV1處也有我自己的MXMV1的比較圖。

傳送門:賓得MX、ME尺寸對比!

ME與MEsuper

賓得ME (本照片源自網路)簡單小文藝

ME實際上是賓得真正想在M系列表現的產品,只不過他們還略微擔心市場反應,所以插入了MX這款產品,就像在K系列當中插入K2一樣。

ME的定位完全是消費化的,所以什麼快門速度控制,統統不要。用戶只要自己設定好光圈,相機就可以自動曝光。這對於很多用戶來說是很方便的。至少會發現在太陽底下1.2大光圈沒法曝光,得收幾檔光圈,只要光圈在正常範圍內,其他啥也不用管了。

雖然很多攝影師對這種模式嗤之以鼻,要用自己的專業體現BIG,但不可否認的是,ME的銷量卻是好的很!更何況這是人類史上最小的135系統單反相機。

ME super型號上是ME的升級產品,外觀也很相似,但實際上是重新設計了的。重點體現在ME superME多了手動模式,也引入了全新的按鍵式調速設計以此來延續ME以來的設計風格。同時MEsuper的最高快門也提升到了2000分之一,這是賓得此前沒有達到的。但是不得不說的是,ME super卻沒有延續ME的金屬機頂,而是用的塑料機頂,和MV等入門級機型一樣。在M系列當中,不想使用MX的電子快門,又想有點自我操作的話,ME super顯然是一個選擇,而且其尺寸依然保持小巧。

MV與MV1

賓得MV1 可以更簡單

ME還可以更簡化嗎?答案竟然是能!

在ME已經足夠傻瓜的形態下,MV更加直接地取消掉了自拍按鈕!賓得的歷史上SV是因為首次有了自拍才叫SV,V=Vorlaufwerk,MV取消自拍這個V又代表什麼呢?有V沒V都叫V,倒是很有意思。取景器當中的簡化倒是可以理解,MV乾脆在取景器當中只以紅、綠、黃代表過度、合適、長時間提示,因為既然傻瓜了,知道參數也沒啥用,反正為的就是個結果,呵呵!當然,MV的機頂也簡化成塑料了,只是這個塑料的材質很隱蔽,不仔細看的話不一定會發現。

MV1MV並不是升級關係,而是同時推出的另一個選擇。兩個機身的性能也非常相似,只是MV1多了自拍桿,同時MV1可以外接卷片馬達,比MV還是要高檔一些的,其他性能兩者就沒啥差別了!

後來,MV和MV1有了一個共同的繼承者——MGMG最大的改進是有快門速度顯示了,其他的技術層面升級我就不說了!

MV、MV1的具體身材和ME的差別我沒有找到數字,但是MV1MX對比之下發現,一樣是更短、更高,甚至對比ME的馬達卷片器,MV1更短一些,估計就算MV1ME有大小差別,也差不太多,都是極致小巧路線的。

黑為MV1銀為MX,可見MX更矮更長,厚度差不多!

賓得之巔——LX

賓得LX 賓得的榮耀

LX當然是必須提到的,因為這也算是賓得MF的巔峰了!

多的我就不說了,可玩性來說LX確實最強,最大的特點有兩個,一個是可以換取景器,另一個是可以選配手柄大幅提升操作感。功能上來說,也是MF的集大成者了,無論是混合快門模式、測光方式,具體你們網上搜就知道。綜合來說就是完全保留純機械手感和操作、加入自動快門,有較為豐富配件群的賓得唯一專業機!

LX版本很多,大致上可以分前期、後期版本,中間細微調整版本更多。諸如黃金版、鈦版、LX 2000版這種特殊版本,價格也高也好辨認,不去說他。區分前後期版本最明顯的是快門鎖,跟SPFKX類似的快門鎖結構,前期款居多,但也有部分內部已經調整為後期版設計,比如我自己這台ISO調節範圍就已經是後期版了;半圓形快門鎖的肯定是後期版。這是最簡單的前後版區別方法。當然有些可以到手後看ISO數值、看反光鏡箱內墊片材質等看版本前後。價格上前後期差別也比較大,差不多同樣成色的價格,後期版在前期版基數的1.5倍左右。當然二手設備價格,從來都是有下限沒上限。

如果最終成為賓得粉的話,我覺得LX是早晚要買的。不過前期版LX有快門黏連的通病,收到前期版快門有類似問題的,還是找個靠譜的老技師清理一下!還有LX在缺電的時候會出現125以下反光板不回落無法完成快門等現象,實際上這是因為他特殊的混合快門結構導致的,不必大驚小怪,換上新電池就好,要是暴力掰什麼的,反倒會真的弄壞。

賓得A/P系列

賓得Super A

賓得SUPER A(本圖片來源於網路)賓得電子時代的Ace

從ES開始,賓得嘗試著電子快門和自動曝光的推進,無論是早前的ES還是後來的K2、M系列、LX,採用的都是光圈優先自動快門的模式。但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來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推出快門優先,自動光圈的機型,賓得也順應時代趨勢,在1983年推出了A系列產品。

Super A 是賓得A系列的第一款也是最頂級的產品。在Super A上賓得推出了K卡口的升級版KA制式,增加了電子觸點,讓快門優先和程序曝光等功能得以實現。Super A 在性能上足以與佳能的A1尼康的FA進行媲美,該機也在推出之後獲得了年度歐洲相機獎項。

Super A 在設計上也是順應了賓得自ME Super以來的設計思路,同時也首次推出了機身肩屏,雖然袖珍但好歹首次出現了,拍攝數據更為直觀。Super A也是賓得MF當中僅有的兩台可以TTL自動閃光的機型(另一台是LX)。

可以說作為手動對焦、自動曝光的單反,Super A已經是技術上的最優秀機型之一了,遺憾的是在推出之後單反的發展已經進入到自動對焦競相開花的年代,所以A系列自Super A之後就再無強者,簡化版的PROGRAM A、A3也都是基於市場行為推出的產品。

從整體賓得膠片單反群去看Super A的話,很具有代表性,但是過多的塑料材質和不夠直觀的操作感也讓他在我個人的印象當中並不突出,屬於不前不後的尷尬位置。但是如果要和別家同類型對比的話,諸如佳能A1、AE1、美能達X700、尼康FA、FE等還是有自己的優勢的,只是不如一個變態,一會兒我會講到。

A系列隨著市場環境的發展變化,賓得自己估計都不想再用這個字頭了,於是在感光度自動識別技術的推動下,1985年P系列登場了,首先出場的是P30,隨後1986年迎來P50,1988年升級推出P30NP30T,雖然設計上蠻現代的,很有個性,但是限於當時的市場狀況,這些機型只能作為入門普及機型去打市場,所以現在來說P系列的存在感還是很低,也就不去多談他們了。

AF時代的賓得——SFX系列、Z系列、MZ系列

賓得技術上早年並不落後,甚至是先覺者。這個從最初的單反發展史上也可見一二,只是隨著時代發展,賓得作為日本首個完成百萬銷售的相機品牌,對於新興技術的追求卻並沒有美能達等廠商那麼急迫!在自動對焦單反發展史上,賓得就吃了一個大虧。

1981年,賓得就推出了ME-F自動對焦單反,是世界上第一台自動對焦單反相機,但是賓得似乎並沒有預料到AF來的那麼猛烈,可能只想把AF當作技術儲備或者乾脆只是淺嘗輒止的實驗。

直到1987年賓得才停產了實驗品ME-F,推出了正經AF單反SFX,同時推出了F系列自動對焦鏡頭。次年推出升級版的SFXn,同時推出SFX的簡化版SF-7。實事求是地說,SFX這幾台機器並不差,但也並不出色。但是在美能達α-9000、α-7700i、佳能EOS-1、尼康F4這些強手的包圍下,SFX的平庸就等於自我毀滅,可能賓得的唯一優勢就是不變的卡口了。所以實際上SFX、SFXn這幾台機器對很多賓友來說同樣存在感不強,直到賓得推出了Z系列!

賓得Z-1、Z-1P

賓得Z-1 生不逢時的膠片戰神

1991年下半年,賓得接連推出Z-10Z-1兩台全新產品,主打「互動式功能」概念!Z-1是旗艦,Z-10是其簡化版,只是兩者同時設計,Z-10反倒稍早幾個月推出。1994年Z-1又升級為Z1-P,不過兩者功能上相差並不是很大,更多的升級是優化操作。

Z-1Z-1P可以說功能上非常強大,不遜色於當時尼康佳能的任何一台兩位數單反,功能上比單位數也不差,只是Z-1系列不走專業路線,所以擴展性還是沒法比。不過對於現在玩膠片來說,這已經不成為缺點,反倒是優點了,畢竟我們不再需要工作,集成度更高反倒更好玩。超手動、用戶自選功能等都極為實用!

遺憾的是性能上和美能達α-7xi各有千秋的Z-1因為晚推出了幾個月錯失了當年的歐洲相機大獎,不過倒是收穫了1992年的日本相機大獎。

隨後Z-20、Z-5、Z-20P、Z50-P、Z-5P、Z70P的等相繼問世,向下覆蓋市場。Z系列無論功能、操作模式、材質都不遜於其他任何一家,只是時代沒有給賓得再次趕超的足夠時間,因為下一次革命馬上就到來了。想體驗賓得AF旗艦的感覺的話,確實Z-1、Z-1P是非常不錯的選擇,甚至你可以用到250分之一的閃光燈同步,而在現在賓得數碼單反當中要用到180分之一以上的閃光燈同步你都必須買昂貴的原廠燈。

賓得MZ-7

賓得MZ-7 小時代大智慧

在賓得搖搖欲墜之際,Z系列成功地拉杆讓賓得重新回到了安全的飛行高度。飽逸思淫慾,賓得重新祭出了「小即是美」的發展邏輯。

MZ系列,既是Mini Z系列的縮寫,也是昔日輝煌的M系列的引用。MZ就是小而美,所以除了MZ-S之外,所有的MZ系列單反都是在這個理念下出來的,旗艦那是Z系列的事情,MZ負責精美。

1995年的MZ-5拉開了MZ系列的大幕,帶著濃濃的復古精緻氣息,隨後平民化的MZ-10於1996年推出。1997年賓得更是一口氣推出四台MZ系列機身,MZ-5的簡化版MZ-50,MZ-5的升級版MZ-5N、MZ系列的頭牌MZ-3將快門速度提升到4000分之一,同時增加曝光鎖定、景深預覽等功能。然後就是推出了奇葩得不能再奇葩的手動對焦的MZ-M,當然這台機器的優點至少很明顯,手動對焦的沒有一台測光有他先進……瀑布汗!

MZ-5、MZ-3兩個產品線走的都是完全的復古路線,不論材質的話,外觀確實還不錯,但是人生不能總是生活在文藝復興時代,也要與時俱進,於是MZ-7出現了!這也是MZ系列發展的一個分水嶺。

1999年世紀之交推出的MZ-7是賓得第一台可能也是全球第一台帶模式轉盤的膠片相機。當年就是主打模式轉盤這個概念,此後模式轉盤也被幾乎所有入門單反所採用,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這種風景、人像、運動等模式的切換,遠比告訴他們快門優先、光圈優先、MTF什麼的來得容易。再結合小巧便攜的特色,日常拍攝的功能,要有的都有了。我對比過MZ-7MX,除去手柄,幾乎沒有大多少。如果這是一台數碼單反的話,放在今天這個小巧的樣子必然會大賣。

MZ-7同年級的還有MZ-30,很顯然這是MZ-3的簡化版,和MZ-5的簡化版MZ-50一樣,簡化了的MZ-30,右肩的快門速度轉盤被一塊肩屏替代,所有數值設定通過功能鍵和前置撥桿組合設置。

MZ-7之後,2001年推出的MZ-6可以視作MZ-7的升級版,基本繼承了MZ-7的設計外貌特點,同時下放吸收了MZ-s的一些功能。2002年推出的MZ-60是其簡化版,同時也是MZ系列最後一台相機。

MZ系列之後,2003年,賓得推出了膠片單反的告別作*ist!自此賓得膠片單反時代完結!

提醒一點的是,賓得的MZ系列,一定不要用充電電池!一定不要用充電電池!否則很容易反光板故障,因為電壓問題。

賓得MZ-S

賓得MZ-S (本照片源自網路)後現代主義的悲傷

MZ-S也有稱之為最後的賓得自動單反之王,究竟和Z1系列哪一個更專業,沒有定論,但是明顯不同於其他MZ系列產品,可以算是一個獨立的系列了。外形設計很有特色,而且是賓得AF單反當中唯一的全金屬機身,不僅很多功能非常強大,而且依然保持了袖珍的身材,這樣設計產品估計也只有賓得乾的出來!雖然快門速度並不是第一,雖然對焦性能並不強大,但是誰讓他長得好看呢?很多時候,單反也是顏值正義的選擇!

外-理光篇

理光生產單反相機的年頭不短,只不過從來不是頂級大廠,卻一直是個奇葩的存在,甚至遠比賓得、奧林巴斯還奇葩!因為他從生產膠單反開始就已經奇葩了!

1962年,理光推出了第一台單反——Singlex。這本身不是什麼奇葩事情,很多日本相機公司就是那個年代開始生產單反相機的!奇葩的是,這台機器是尼康口!也是日本唯一的一台非尼康品牌的尼康卡口的機身。(幾十年後才有富士尼康口數碼單反這種東西)!

然後,然後就分手了!

1963年理光自己推出了固定鏡頭的單反Ricoh 35 Flex……

1967年理光轉而推出M42螺口開放系統的Singlex TLS,那時候M42陣營的老大正是賓得,從此理光開始跟著賓得的步伐發展,從M42到K卡口,再到轉身把曾經的大哥收到帳下!

理光在M42螺口陣營相繼推出TLS 401、CR-5、SLX 500、Singlex II、Auto TLS EE等機型,也算過得滋潤。1977年轉向K口之後,XR-1、XR-2、KR-5、XR-1s、XR-2s、XR1000S、XR-6、XR-7、KR-5 Super等相繼推出,XR-7等在中國被廣泛讚譽,市場反響頗為不錯。期間也嘗試過XR-F這種奇葩的外置自動對焦模式、XR-S這種太陽能單反等黑科技技術,而1984年推出的XR-P,則成為了理光的膠片單反史上的傳奇!甚至有碾壓賓得SUPER A的實力!

理光 XR-P 小弟的瘋狂黑科技

理光的XR-P絕對是一台奇葩變態的存在!

XR-P最大特色在於擁有多種快門操作位置,至少可以左右開弓,如果有手柄還能三處拍攝。更變態的是,這個機器有多重曝光撥桿,可以無限次曝光。重曝配合左側定時拍攝扭,再加上個卷片器,只要有電就可以一直自動拍攝!

三種程序曝光,實際上就是在1984年就設計了運動模式、人像模式、MTF優先模式,只是沒把這個直接化而已!

MF膠片單反有一個特色,能裝手柄的至少是中高級機身(馬達手柄除外),如賓得LX、super A,佳能A1、AE1等。但是像理光XR-P一樣在小手柄上還能集成一個快門的,我卻從沒見過。甚至現代單反都不會單獨集成一個小手柄快門,一般操作就是豎拍手柄上通過底座集成快門!

因為是理光的旗艦,所以機身質感也非常出色。因為理光在膠片單反年代和賓得用的一樣的卡口(雖然P頭電子觸點略不同,但手動互換根本不影響),而且現在賓得歸於理光門下,都可以算一家了!其後的XR-X等雖然在硬參數上超越了XR-P,但如此黑科技的用心製作,再也看不到了!

理光Mirai(圖片源於網路)來自未來的未來相機

XR-P之後,理光因為當年賓得自動卡口技術等原因放棄了可換鏡頭單反的研發,以MF對抗AF時代顯然很是無力,但是卻推出了Mirai這種一體式石破天驚的一體式單反相機(此機同時有奧林巴斯換LOGO版本AZ-4),和Yashica的Samurai 、Chinon的Genesis並稱當時三大黑科技單反!

當然在單反之外,理光還有GR這種掃街神器;還有GXR這種模塊相機,兼容徠卡的副廠數碼機身僅此一家吧;在全景相機還不流行之際早早推出THETA……總之,這真不是一個正經公司!不過,我喜歡!我現在就看理光和賓得合二為一之後,未來有什麼新的驚喜!

最後上一下我手頭的賓得(含一台理光)膠片機全家福!(圖片除有備註外,均為上手過的機器實拍),基本每一代有代表性的我都選擇一款做了保留。

M42:SP F (M42最後的巔峰,黑白雙煞我都留了!)

K系:KX(除電子快門K2外,K系的大哥)

M系:MX(極致機械代表作)

A系P系:(賓得無機入選)XR-P(K口MF電子快門的巔峰了)

Z、MZ系:Z-1(Z系頭牌,後雖有Z-1p但改動微小)mz系列就融入Z系列了

代表作:LX(賓得膠片單反代表作,地位無與倫比)

PK口全家福:KX、MX、LX、XR-P、Z-1五兄弟

賓得系自用膠片單反全家福:SP F(黑白雙煞)、KX、MX、LX、XR-P、Z-1七兄弟


推薦閱讀:

旁軸相機是什麼?和單反相比真的一無是處嗎?你錯了
微單和單反的區別?
殘副指什麼?不是相機壞了,畫幅對攝影的這些影響很重要
賓得K-1 Mark II正式發布,售價1996.95美元
尼康,宣布關閉無錫的工廠,給我們什麼警惕?

TAG:單反相機 | 賓得Pentax | 相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