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源性腹痛
腰源性腹痛是由腰背部軟組織勞損等引起的一種慢性病變。病程可達數月甚至幾年之久。腰交感神經節前纖維主要來自L2~3神經根, 節後纖維大多由上兩對神經前支發出,經灰交通支加入脊神經伴隨血管分布於下肢,並經臟支分布於腹主動脈、骼動脈、結腸左曲以下的消化道及盆腔臟器。腰椎及小關節、椎旁肌筋膜等軟組織因外傷、勞損以後殘留的病灶引起局部無菌性炎症改變,形成刺激灶或稱激痛點,累及脊神經根前後引起腰交感神經功能紊亂,導致腹痛牽涉痛。女性發病率高,可能與女性生理解剖特點有關。其中又以不良工作體位 ,如站立、彎腰 ,負重等職業婦女較多見 ,緊張的精神因素對促發某些病程有一定影響。常易被誤診為「胃腸痙攣」、「胃腸功能紊亂、「膽道蛔蟲症」、「膽道痙攣或結石,輸尿管痙攣或結石」、「盆腔炎」等。若出現在右側還易被誤診為闌尾炎 ,有的甚至已作手術但腹痛仍不能解除。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疼痛科王祥瑞
發病機制:①.內臟感覺神經解剖腹部神經分布有脊神經和內臟感覺神經,脊神經分布於腹壁及腹膜的壁層來自T6-L1脊髓節段,內臟感覺神經分布於腹腔內器官及臟層腹膜,內臟神經與脊神經之間有感應性聯繫。任何能夠刺激或者壓迫腹腔內臟感覺神經的病變,均可產生不同程度的腹痛。②腹壁及腰部軟組織解剖腹壁組織(腹內外斜肌、腹橫肌起自腰背筋膜及其起點L1橫突)多起源於腰部軟組織,所以腰部軟組織病變常可牽及腹壁組織引起腹痛。另外腹痛的產生有時與腰部軟組織勞損性病變相伴的植物神經紊亂有關。
腰背筋膜前葉附著於L1~4橫突尖上。當此附著處發生無菌性炎症時,會引起腰痛。有些病例並發肋弓痛、上腹部腰帶樣緊束感、腹部不適、腹脹、腹痛、噯氣、噯酸、呃逆、胃納不佳、消化不良、習慣性便秘或慢性腹瀉(常診斷為過敏性結腸炎)等。雙側L1~2橫突痛者,可向上放射,彙集於T11或T12棘突部,形成棘突痛與壓痛點。檢查者雙拇指分別按壓兩側L2橫突尖,可引出疼痛;再按壓T11或T12棘突,則此棘突壓痛點會完全消失;但當停止兩側L2橫突尖的按壓,則此棘突痛又會重現,說明兩者間有因果關係。有些並發腹痛者,常腰痛嚴重,腹痛較輕;有些病例腹痛嚴重,腰痛並不突出,往往主訴僅有腹痛,但在檢查時方能明確腰部有敏感的壓痛點存在。這些病例常因疼痛導致腸痙攣並形成腹部包塊,易被誤診為腹部疾患或腹部腫瘤等。
L1~3腰部深層肌勞損性疼痛可能引起肋弓痛、上腹部腰帶樣緊束感、腹部不適、腹脹、腹痛、噯氣、噯酸、呃逆、胃納不佳,消化不良、習慣性便秘、慢性腹瀉等症象。一般L1~S2腰部深層肌所在部位與附著處為軟組織勞損性病變的好發部位,臨床上較其上、下兩處多見;但也有少數L1~3或骶骨下段腰部深層肌勞損者,其L4~S2段症象更為突出。對L1~3腰部深層肌嚴重勞損病例,即使施行定型的腰部或腰臀部軟組織松解術,進行整個L1~S4腰部深部肌的遊離,其症象也不消失,因該處肌腹已有繼發性無菌性炎症存在。被誤診為腰部橫突或第12肋骨下緣的軟組織松解不夠徹底的殘餘痛者,為數不少。但通過對該處腰部行針刀橫行切斷術,又可完全解除殘餘痛症象。
L1~S2的腰部深層肌勞損性疼痛有可向前放射,並引起下腹部不適、下腹痛、股內收肌群恥骨附著處痛,男、女性性功能減退或消失及女性月經不調、行經不暢等症象。在骶骨下段的腰部深層肌勞損時,疼痛也可能向前放射,引起肛門或會陰不適、刺痛、麻木、麻刺、或兩者間的軟組織痙攣等症象。
診斷要點:(1)臍周或下腹部隱痛,痛點不太固定,有時有壓痛但無反跳痛;(2)骶棘肌外側緣腰椎橫突部單發或多發壓痛點;(3)經物理檢查和實驗室檢查排除腹腔內及盆腔臟器器質性病變;(4)經腰交感神經阻滯後,腹痛消失或明顯緩解。
治療:應用腰部溫針、理療、按摩、敷藥等多種綜合治療 ,只要腰部疾患得到妥善治療 ,腹痛大多可以緩解或消除。可採用神經阻滯方法:連續硬膜外阻滯、脊神經後支阻滯、肋間神經阻滯、椎間孔阻滯、腰3橫突阻滯。①局麻藥能有效地阻斷疼痛刺激及肌肉、軟組織痙攣,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抗炎、消腫。②皮質激素抑制纖維細胞增生和肉芽組織形成,減輕炎症引起的瘢痕和粘連,使局部無菌性炎症儘快消除,防止再粘連。③腰交感神經阻滯治療腰源性腹痛,顯效快。
推薦閱讀:
※我嚇壞了,孩子腹痛流鼻血,媽媽們千萬別忽視啊
※[嬰兒]食物治療小兒嘔吐、便病、腹痛、咳嗽、發熱抽搐、面紅身癢、耳膿、目病、倦怠、男睾、蟲病、喉病、...
※腹痛推拿手法丨小兒推拿課程
※懷孕初期肚子疼正常嗎?孕媽必看!
※《丹台玉案》 > 卷之三 腹痛門
TAG:腹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