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天揭秘: 北京故宮的10個未解之迷!
點擊載入圖片
一、段虹橋上的捂襠獅
這個獅子實在比較出名!因為它造型奇特,竟然抓著頭撓著腮,呲牙咧嘴顯得表情痛苦,而最突出的是它有一隻手還抓著自己的襠部。
點擊載入圖片
是不是感到很怪異呢?這完全和故宮的整體風格不搭,「嘻哈」的作風還有點不合禮法。這隻小獅子站立在一座名為「段虹橋」的石橋上,橋位置處於故宮太和門外、武英殿東,單卷石橋,橋身橫跨於內金水河之上。關於這座橋的來歷,據推測基本是建於明之前,為元代皇宮正前門的一座石橋。「段虹」二字與這座橋十分般配,這座橋就像斷掉的彩虹一般。
點擊載入圖片
傳說,當年道光帝想培養長子奕緯為接班人,但奕緯不學無術,不聽教導,有一次竟然當面頂撞師傅。道光聞後,叫來奕緯,憤怒之下一腳就踢中其襠部,沒過幾天,奕緯就一命嗚呼了。後來道光後悔至極。所以每次在路過斷虹橋時,看到這隻獅子便會想起自己的兒子,想到傷心欲泣,遂命太監用紅布把獅子蓋上。
點擊載入圖片
當然,這只是一個傳說……
二、九龍壁上的木頭龍腹
點擊載入圖片
九龍壁位於皇極殿前,是一個幾乎每個來故宮的遊人必到的地方。九龍壁是由複雜的玻璃工藝燒制而成,每一條龍都是由許多塊玻璃構件拼裝成的。而在九龍壁從東數第三條白龍的身上,卻有一塊構件不是玻璃燒成,而是木頭雕刻而成的,你能看出來了嗎?
點擊載入圖片
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是當時工匠想偷工減料?當然不是!要知道木頭雕刻的成本要比玻璃燒制高得多。
事實是這樣的,在當年建造九龍壁的時候,因為燒制工藝實在太複雜,有一塊構件被燒壞了。可上頭定的工期將近,再去重新燒制已經來不及了,這可怎麼辦呢?
眾多工匠像熱鍋上的螞蟻,急的團團轉。突然一個工匠突發奇想,要是用木頭雕刻好後,再塗上白漆不就可以假亂真了?
於是工匠們找了一位木工老師傅,用上好的楠木,連夜雕刻了這塊木頭龍腹,並刷好白漆拼在了白龍身上。你還別說,安好後還真看不出來,而這塊木頭龍腹也使眾多工匠們免去了一場殺身之禍。
點擊載入圖片
雖然木頭龍腹在當時騙過了驗收的官員,可卻騙不過時間的流逝,經過幾百年,木頭上的白漆早已掉光,也讓大家看到了這塊不同尋常的龍腹。
在古代,為了給皇帝做工程,工匠們時常要會發揮他們各種逆天的智慧,當然,想不發揮也行,不過要時常冒著被咔擦的危險哦!
三、太和殿廣場上的儀仗墩
點擊載入圖片
在太和殿的北面,是巨大的太和殿前廣場,面積足有三萬平方米。而在廣場地面,左右各有一行小方磚,整齊的排列在地上,呈「八」字形一直延伸到太和門。大家有沒有很好奇它是幹什麼用的呢?
這種白色小方磚叫做「儀仗墩」。在古代,皇帝出宮或舉行大朝的時候,那可不能是一個人溜溜達達、偷偷摸摸就出來了,而為顯示皇威,必須得有一套叫做「法駕鹵簿」的儀仗隊伍。
點擊載入圖片
隊伍中有人舉著旌旗、令牌、禮器等物,威風凜凜;也有的人抱著皇帝要用的椅子、尿盆什麼的,也是氣宇軒昂。(畢竟皇帝也是人,總得吃喝拉撒睡嘛)而這些人就站在這些小方塊上,一個方塊站一個人,就類似咱們小時候老師用白粉筆畫的一個個小白點。
四、隆宗門匾額上的箭頭
點擊載入圖片
隆宗門是保和殿西面的一道門,是前三殿和後三宮通往慈寧宮的重要通道。
然而就在這麼重要的一個門上,卻插著一支1813年的箭頭!
何人如此大膽?敢在這裡射箭?
點擊載入圖片
原來,在1813年曾發生了這樣一件事——
經過了康乾盛世之後,大清朝像是一個用力過猛的長跑運動員,雖然還在奮力向前奔跑,但已是強弩之末。
在嘉慶十八年,也就是1813年,爆發了大規模的天理教起義。按理說起義嘛,在各朝各代都不新鮮,也就是個一般事件。但這支起義軍卻相當生猛,很不一般,竟然長驅直入打到了紫禁城的隆宗門附近。
隆宗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過了這道門就是三大殿和後三宮,就能直接打到嘉慶皇帝的的炕頭了,天理教叛軍眼看勝利在望,戰鬥積極。而清朝也知道隆宗門的重要性,也集結大批軍隊準備守城。雙方都擺開了玩命的架勢,打了一架後,由清軍取得了勝利。
事後清軍清理戰場時發現,有一支箭射在了隆宗門牌匾上,嘉慶皇帝卻並沒有讓人去除,而是將它保留了下來,以示警戒,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了天下還有各種牛人都想搶他這個位置。
五、太和殿前水缸上的刀痕
點擊載入圖片
故宮中幾乎每個大殿的前面都有幾口巨大的水缸,我們都知道這是為了救火而準備的。
這些大水缸名叫「太平缸」,有鐵的、銅的,還有銅質鎏金的,每口缸都有一千多公斤重。
太和殿前面的四口大缸,如果你仔細看的話,會發現缸上面有一道道被刀刮過的痕迹。這是當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留下的鐵證!
點擊載入圖片
那時候,一群侵略者圍在水缸周圍,拿出刀「咔呲咔呲」的刮金子,轉眼一口金色大缸變成了黑色。緊接著一群人又撲向了另一口大缸……
突然想起來,好像蝗蟲也是這樣的工作流程!
六、保和殿後的雲龍石雕
點擊載入圖片
在故宮裡每一個宮殿的前後兩面,都有石制的台階,在台階的正中是一個斜制的長條石,上面雕刻著龍、鳳、海水江崖等各種圖案,這個東西叫做「靈墀」。
故宮裡有一個最大的靈墀,非常值得一看!這塊靈墀在保和殿的後面,是由一整塊石頭雕刻而成,據說開採於房山,重達三百多噸,被稱為「雲龍石雕」。
點擊載入圖片
在沒有起重機的當時,這個三百多噸重的大傢伙是怎麼運來的呢?
原來,這個大傢伙在運送的時候足足出動了一萬多名工人,而且特意選在了最寒冷的三九天。他們用的方法是——在房山到北京的路上,每隔一里工人們便鑿開一口水井,在地面洒水成冰,利用冰的來減少摩擦力,再將巨石一點一點拉到北京。
現在來看,清朝工人的智慧已經逆天!
七、乾清門前面的耷耳獅
點擊載入圖片
故宮裡的獅子都是威風凜凜的,個個豎著耳朵虎視前方。但凡事總有例外,在乾清門前面就有兩隻「例外」的獅子!
這兩隻鎏金獅子乍看沒什麼區別,仔細看卻發現,它們的耳朵是像哈巴狗一樣耷拉著的…作為一隻獅子,卻擺這麼個乖乖賣萌的造型,這樣真的好嗎?
點擊載入圖片
其實呀,之所以這麼設計,是有歷史來由的。乾清門作為通向後三宮的門戶,擺放兩隻耷拉耳朵的獅子正是想告訴後宮嬪妃們:不該聽的別瞎打聽,不該管的別瞎問。
有些事知道了也當沒聽到,這就是後宮中的生存之道。
八、太和門前的石盒與石亭
點擊載入圖片
我們進入故宮後,一般都會迫不及待的穿過太和門,去看巍峨的三大殿和後宮諸殿,卻忽略了太和門前的兩個東西。
在太和門前面,一對石獅子旁,擺著一個石盒和一個石亭,不知道大家注意過沒有。
它們是幹什麼用的呢?
點擊載入圖片
據說,左邊這個石盒是真的可以打開的,當然,如果你邀請十幾個人一齊使勁,同時也沒有保安來把你們趕出去的情況下。
史料記載,石盒裡裝的是五穀,紅線和金銀元寶等物,代表錢糧布匹,也就是一些鎮物。
點擊載入圖片
而右邊這個石亭叫做「詔書亭」,皇帝頒發詔書時要先將詔書放在這個亭子里。
九、雨花閣殿頂的鎏金銅龍
點擊載入圖片
皇帝被稱為真龍天子,他們往往一生都與龍為伴。故宮中最多的便是關於龍的雕刻。有故宮專家做過一項尚不算完全的統計,故宮最主要的建築太和殿,內外的龍紋、龍雕就有13844條之多。
故宮號稱有宮殿8600多間,僅以每殿有6條龍計算,就有龍5萬條,事實上的數目當然遠不止此。
點擊載入圖片
而在這片龍的時空里,雨花閣殿頂的鎏金銅龍尤為奇特,它身長3米,匍匐著身姿作勢欲下,似乎只是暫停在檐角,所以被稱為「跑龍」。
十、太和殿里的神龜仙鶴
點擊載入圖片
走進故宮,走上太和殿,每個人都會首先去看看皇帝做的那尊寶座,其實,那沒什麼可看的,離得大老遠,你也只能在門外瞅瞅。
其實太和殿這兒最值得看的就是殿門口矗立的一對銅龜、銅鶴。相信很多人都把他們忽略了,但它們卻是太和殿這裡最能體現皇帝們夢想的東西。
點擊載入圖片
首先來說說銅仙鶴,古人們對於鶴有一種特殊的崇拜,仙鶴代表一種「成仙」的願望,在咱們所知道的很多道教和佛教典籍里,誰成仙人了一般都是駕著一隻鶴飛上天,駕鶴西去。
太和殿前,皇帝們安一座仙鶴,寓意就是希望自己可以得道成仙,能永世統治帝國!
在仙鶴的後面,還有一隻龍頭龜,記好嘍,這可是龍頭的龜!可不是普通的烏龜。龜嘛!就是長壽的象徵。
點擊載入圖片
銅龜和銅鶴,強強聯合,象徵江山永固,萬壽無疆。而且,這對龜和鶴身體里是空的!為什麼做成空的呢?難道是銅不夠了,工藝做不出來,只能搞個空心的?
完全錯誤,之所以做成空的,就一個原因,裡面要焚香。
咱們知道太和殿是舉行諸如皇帝登基大典、冊立皇后、頒布詔書等這類重大典禮時才用的,當舉行這種所謂的大朝禮時,文武百官跪候在太和殿前,而太和殿本來就很高,這時如果銅龜和銅鶴身體里焚香,香氣瀰漫出來,把整個大殿都籠罩在香氣之中,大家想想,是不是非常像天上的天宮籠罩在仙氣之中呢!
點擊載入圖片
微不足道的小地方都可能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小秘密,一段被後人忽視甚至遺忘的小歷史,這才是故宮真正的魅力!
推薦閱讀:
※讀出智慧|原來故宮有4個!我都錯過了什麼
※皇帝原本挺正經的在看書,卻被玩成了這個樣子……
※元代 王淵 桃竹錦雞圖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從「去故宮摳石子留念」看:旅遊區廣場應該選擇哪種地坪?
※北京故宮博物院 壬午人馬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