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曆常識
太陽曆常識
太陽曆是通過觀測太陽運行,用圭表記錄日影長短,總結出其變化規律制定的曆法。
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和使用過過十月曆和十八月曆,目前在彝族苗族哈尼族等少數民族地區仍有保留。學習上古歷史和中醫,如果不了解這個歷史,就很難理解《詩經》、《黃帝內經》、《管子》等古籍中描述的曆法和物候,也很難理解《連山》、《歸藏》和《易經》的內涵。
所謂的干支紀年和中醫的陰陽、五行學說也是從十月曆演變而來,本質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今天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十月曆。
彝族是遠古羌人的後裔,自稱是漢族始祖伏羲的舅舅那一支發展而來。至於羌人和彝族的遠古文明,大家可以去四川三星堆和金沙遺址看看就會知道。彝族仍保留著古代巫師的傳統,現在叫做「薩摩」,我的講台和供桌上擺的就是三星堆大立人巫師的形象。事實上歷史上漢族統治的時候,掌握觀測星象、制定曆法的人都是羌人和彝族人,他們的名字都很古怪比如「落下閎」什麼的。
這是古代十月曆模型。
古十月曆把一年劃分為十個月,一共劃分為五季。每季以土、銅、水、木、火五行要素為名稱,再配以公、母區分各月,即一月土公,二月土母,三月銅公,四月銅母,五月水公,六月水母,七月木公,八月木母,九月火公,十月火母。每季兩月,單月為公,雙月為母。五季分別對應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這是人為建立了時空的關係,也就是時空的轉換。
其實,這就是陰陽、五行的緣起。中醫進而發展出了五行和五藏等等關係。特別要指出就是干支紀年的天干,就是代指這十個月。甲乙是春月,丙丁是夏月戊己是長夏,庚辛是秋月,壬癸是冬月。
彝族太陽曆每個月有36天,用十二屬相(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犬、豬、鼠、牛)輪迴紀日,一個屬相周為十二日,輪迴三次為一個月,輪迴三十次為一年。即每年十個月,每月三十六天,共三百六十天。餘下五或六日周天數置於歲末,不稱月,而作為過年日。
這十二屬相相對應的就是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彝族人崇拜老虎,以虎為圖騰。這也是後來干支紀年以寅虎為月日起點的原因。
所以古曆法以天干紀年,以地支紀日。準確的說十月曆應該叫做「十日曆」,因為它和月亮運行無關。古文典籍中出現的甲日乙日,指的其實是甲月乙月。
十月曆後來如何演變成十二月曆,天干地支又如何搭配成了紀年工具,我們以後再說。今天先教大家學會換算方法,以後見了西曆年,馬上就能推算出干支歲次。或者見了干支年號,馬上能算出是西曆年份。
我們先從簡單的做起,先計算公元後的年份。記住凡是甲的年尾數都是4就行了,其他就都能推出來。具體是庚0辛1壬2癸3甲4乙5丙6丁7戊8己9。今年是乙未年尾數就是5,我是66年生人,對應的就是丙。因為天干是10個,計算年份也是十進位,所以很有規律一點都不亂。
地支是12個,是十二進位所以有些繁瑣。但是也有討巧的辦法,你只要記住耶穌是屬雞的,也就是公元一年是辛酉年。假設有個公元零年是個猴年,餘下的都可以推算出來。推算的方法就是把公元年份用12去除,能整除,餘下的尾數是0,那地支就是申。餘下尾數是1,就是酉,2就是戌,以此類推11就是未。
比如1644年,尾數是4對應天干就是甲,1644能被12整除,地支對應就是申,那一年是甲申年。是明朝覆滅,滿清入關的年份。
當然還有個更簡單的方法,就是六十一花甲輪迴,干支會重複,如果你記得某年的干支,對應60的倍數,還是一樣的。
比如1644甲申年的前一年是癸未年1643年,那一年中國流行大瘟疫,京師死人無數,嚴重消減了軍隊的戰鬥力和財力物力人力,與次年明朝的覆滅有很大關係。360年後,2003年癸未年,中國發生了什麼大家都清楚。
徐文兵 乙未年戊寅月癸丑日臘月十八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可以通過上厚朴微店通過微信支付購買到厚朴精心製作的乙未年枱曆。您也可以上淘寶搜索」厚朴中醫「找到枱曆。
推薦閱讀:
※擋不住的民心,遮不住的太陽
※太陽花拼布杯墊製作教程
※太陽下的森林的社交
※太陽系六大或存生命星球:土衛六存湖泊似地球
※命理之時間:時辰、北京時間與真太陽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