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中秦國和趙國兩敗俱傷 為何楚國不趁機攻打秦國

關於勇哥讀史

戰國晚期,秦國實力最強,屬於當仁不讓的超級大國,已隱然有一掃六合之勢。在秦國之外,存在著楚國和趙國兩個次強大國。

趙國通過「胡服騎射」改革,極大地提升了軍隊戰鬥力,使得趙國軍隊躋身一流行列;楚國則是一個老牌強國,雖然在戰國晚期有衰落的跡象,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依然不容小覷。

公元前262年,秦國和趙國在長平進行了一場生死決戰。這是整個戰國時期規模最大、戰況最慘烈、影響最深遠的一場戰役,秦國和趙國,幾乎都投入了舉國之力。生死存亡,在此一役。

戰役結束後,失敗者趙國固然傷亡慘重,死傷45萬人,勝利者秦國也損失巨大,秦國軍隊傷亡過半,國庫被耗費得極盡空虛。

這時候,楚國為何不趁虛而入,攻打秦國,一舉除掉這個對自己威脅最大的敵人呢?就算不能一舉除掉,也可以儘可能地消滅秦國的有生力量,消耗秦國的國力資源,迫使這個虎視眈眈的強國至少休養生息幾十年才能恢復元氣,也是極好的。

楚國不恨秦國嗎?

恨。相當恨。簡直是深入骨髓的恨。

半個世紀以前,秦昭襄王約楚懷王在武關會面。會面後,秦昭襄王不守信用,將楚懷王扣留。秦國提出,楚國割讓土地,就放他回去。楚懷王堅決不允。

最終,楚懷王被秦國扣留到死。秦國無奈之下只好把遺體送還楚國,「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從此楚國和秦國結下了血海深仇。

很多人看來,楚國之所以沒有在長平之戰進行得最激烈的時候,對秦國進行突然襲擊,是因為楚國沒有戰略眼光。當時,楚國統治者並沒有意識到秦國才是他們最大的威脅。基於此,楚國在長平之戰時,採取坐山觀虎鬥的姿勢,等待秦國和趙國兩敗俱傷,坐收漁人之利。

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勇哥認為,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楚國被秦國打怕了,根本就不敢與秦國作對,因此,哪怕楚國在秦楚邊境集結了重病,卻完全採取自衛,壓根兒就沒有想到主動去襲擊秦國。

這還得從19年前說起。當時,楚頃襄王在一名縱橫家的勸說下,打算聯合諸侯國家,抗擊秦國。秦國決定對楚國進行打擊,以示懲罰。

公元前281年,有「殺神」之稱的白起奉命率部征伐楚國。這一戰,打得楚國一敗塗地,被迫割上庸、漢水以北的土地給秦國,得以求和。

一年後,白起再次率部征伐楚國。秦軍越過秦楚邊境山區,分三路進攻,出其不意地攻入楚國,將楚國都城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重重圍困。次年,白起派出精銳部隊,從背後進攻楚軍,楚軍大敗。

白起還採取「水攻」,引西山長谷河水,攻破城東北角,導致數十萬楚國軍民被溺死,「百姓隨水流,死於城東者數十萬,城東皆臭,因名其陂為臭池。」

秦軍隨即攻陷楚國都城郢都。

楚國立國900年間,多次攻陷敵人都城,自家的都城被人攻陷,這還是第一次。秦軍佔領郢都後,還防火焚燒了楚王的墳墓夷陵(今湖北宜昌縣西南)。

楚頃襄王從郢都逃跑,一路被秦軍追趕。一直逃到陳地(今河南淮陽),才站住腳跟。

白起兩次征伐楚國,殺得楚軍人心惶惶,攻佔了大片楚國土地。雖然楚國並沒有正式被滅,可的確被秦軍打怕了。在那以後,楚國上上下下宛如驚弓之鳥,瀰漫著對秦國的恐懼心理。

為了躲避秦軍,楚國竟然兩次遷都。公元前253年,從陳地遷都到巨陽(現在的安徽阜陽北),公元前241年,又遷到壽春(現在的安徽壽縣)

在這種情況下,楚國的國策就是採取「鴕鳥」政策,躲著秦國走,自然就不會在長平之戰時而不是主動出擊,爭得先機。

有思想的人正在閱讀

毛澤東為何生不進故宮 死不進十三陵?

馬步芳殺害5千紅軍 毛澤東怒了:堅決殲滅不許起義

這位國軍名將被解放軍俘虜後 陳毅為何一定要見他一面?

思想碎片,人文關懷

推薦關注「酸辣歷史」


推薦閱讀:

趙王為什麼要在長平之戰讓趙括代替廉頗,真正原因你知道多少
四十萬長平趙軍寧死不降遭屈辱?最新考古發現的驚人秘密

TAG:長平之戰 | 長平 | 趙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