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制樂:製作音樂的問題

第六卷

季夏紀

制樂

製作音樂的問題

【原文】欲觀至樂,必於至治。其治厚1者,其樂治厚;其治薄者,其樂治薄;亂世則慢2以樂矣。今窒3閉戶牖,動天地,一室4也。

故成湯之時,有谷生於庭,昏而生,比5旦而大拱6。其吏請卜其故。湯退卜者曰:「吾聞祥者,福之先者也,見祥而為不善,則福不至。妖者,禍之先者也,見妖而為善,則禍不至。」於是早朝晏退,問疾弔喪,務78撫百姓。三日而谷亡。故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聖人所獨見,眾人焉知其極?

周文王立國八年,歲六月,文王寢疾五日而地動,東西南北不出國郊。百吏皆請曰:「臣聞地之動,為人主也。今王寢疾五日而地動,四面不出周郊,群臣皆恐,曰請移之。」文王曰:「若何其移之也?」對曰:「興事動眾,以增國城,其可以移之乎!」文王曰:「不可。夫天之見妖也,以罰有罪也。我必有罪,故天以此罰我也。今故興事動眾以增國城,是重吾罪也。不可。」文王曰:「昌也,請改行重善以移之,其可以免乎!」於是謹其禮秩9、皮革,以交諸侯;飭其辭令、幣帛,以禮豪士;頒其爵列、等級、田疇,以賞群臣。無幾何,疾乃止。文王即位八年而地動,已動之後四十三年,凡文王立國五十一年而終。此文王之所以止殃翦妖也。

宋景公之時,熒惑10在心11。公懼,召子韋而問焉,曰:「熒惑在心,何也?」子韋曰:「熒惑者,天罰也;心者,宋之分野也。禍當於君。雖然,可移於宰相。」公曰:「宰相,所與治國家也,而移死焉,不祥。」子韋曰:「可移於民。」公曰:「民死,寡人將誰為君乎?寧獨死。」子韋曰:「可移於歲。」公曰:「歲害則民飢,民飢必死。為人君而殺其民以自活也,其誰以我為君乎?是寡人之命固盡已,子無復言矣。」子韋還走,北面載拜曰:「臣敢賀君。天之處高而聽卑。君有至德之言三,天必三賞君。今昔熒惑其徙三舍,君延年二十一歲。」公曰:「子何以知之?」對曰:「有三善言,必有三賞,熒惑必三徙舍。舍行七星,星一徙當一年,三七二十一,臣故曰君延年二十一歲矣。臣請伏於陛下以伺候之。熒惑不徙,臣請死。」公曰:「可。」是夕熒惑果徙三舍。

【譯文】要想觀賞最美好的音樂,必須達到最美好的治理。其治理淳厚的,其音樂就淳厚;其治理淺薄的,其音樂也就淺薄;亂世時音樂就漫無節制了。如今堵塞關閉門窗,也能感動天地,是因為全國就像一家人一樣。

過去在成湯之時,庭院中長出一棵穀子,黃昏時出現,等到天亮時已經有兩抱粗了。官吏請求占卜其緣故,商湯王辭退占卜者說:「我聽說所謂的吉祥,是福祉的先兆,見到吉祥而作為於不善,那麼福祉就不會來到。所謂的妖邪,是災禍的先兆,見到妖邪而作為於善,那麼災禍就不會來到。」於是很早上朝很晚退朝,詢問疾苦慰問喪事,致力於安撫百姓。三天後此谷凋亡。所以災禍是依倚著福氣而來的,福氣裡面又伏藏著災禍。聖人獨特的見解,眾人怎能知曉其究竟呢?

周文王立國八年時,這年的六月,周文王卧病在床已經五天而發生了地震,震動範圍在周國四郊之內。百官都來請示說:「我們聽說大地震動,都是因為人們的主人。如今君王卧病在床已經五天而發生地震,震動範圍在周國的四郊之內,群臣都害怕,說是請君王轉移災禍。」周文王說:「如何轉移呢?」群臣回答說:「興師動眾,以增加國都城牆,也許可以轉移吧。」周文王說:「不可以。那天現妖孽,是懲罰有罪之人。我必然有罪,所以上天以此懲罰我。如今要興師動眾以增加國都城牆,就是加重我的罪過,不可以。」周文王又說:「我姬昌,請求改行善事以轉移,恐怕可以免除災禍吧。」於是謹慎禮儀秩序、準備皮革,以交結諸侯;又整飭辭令、各種禮物,以禮遇豪傑之士;頒布爵位序列、等級、田疇,以獎賞群臣。沒有幾天,疾病痊癒。周文王即位八年而發生地震,地震後四十三年,周文王立國五十一年而駕崩。這就是周文王之所以制止災殃剪除妖孽的原因。

在宋景公時代,火星運行到東方蒼龍七宿心宿區域。宋景公害怕,召見子韋詢問,說:「火星運行到心宿區域,這是為什麼?」子韋說:「火星,是天降懲罰,心宿,是宋國的分野。災禍當降於君主。雖然如此,可轉移到宰相身上。」宋景公說:「宰相,是治理國家的,轉移到他而讓他死,不吉祥。」子韋說:「可轉移到民眾身上。」宋景公說:「民眾死了,寡人將成為誰的君主呢?寧願我去死。」子韋說:「可以轉移到年歲上。」宋景公說:「年歲受傷害那麼民眾就會饑荒,民眾饑荒那麼必然死去。作為君主殺死自己的民眾以自己活著,誰會以我為君主呢?這是寡人的命運已經終結了,先生不要再說了。」子韋走開,向北再拜而說:「臣謹敢祝賀君主,天居高而能聽見低處的聲音。君主說了很有規律的三句話,上天必然三次賞賜君主。今晚火星三次遷徙三個區域,君主能夠延長壽命二十一年。」宋景公說:「先生何以知曉?」子韋回答說:「君主有三句善言,必然有三次賞賜,火星必然三次遷徙區域。一個區域七顆星,一顆星代表一年的壽命,三七二十一,因此下臣說君主延長壽命二十一年。下臣請求守候在台階下侍候。火星不遷徙,下臣請求死刑。」宋景公說:「可以。」當晚火星果然遷徙了三個區域。

【說明】本節《制樂》,探討的即是創作、製作音樂,作者認為,音樂的創作、製作,來源於政治的淳厚,其治理淳厚的,其音樂就淳厚;其治理淺薄的,其音樂也就淺薄;亂世時音樂就漫無節制了。也就是說,音樂的創作、製作必須以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作為基礎指導,有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政治才能淳厚,三觀混亂的,其政治必然也就是淺薄的。作者舉出三個例子,藉以說明統治者一心一意為了人民,正是他們具有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因此他們的時代才會有良好的音樂。而三觀混亂的,其音樂也就是淺薄的。

——————————————————

【注釋】1.厚:(hòu後)《書·君陳》:「惟民生厚,因物有遷。」《管子·七法》:「實也、誠也、厚也、施也、度也、恕也,謂之『心術』。」《論語·學而》:「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韓非子·難言》:「敦祗恭厚,鯁固慎完。」《史記·高祖本紀》:「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這裡用為形容詞,謂淳厚、厚道之意。

2.慢:(màn曼)古通「漫」。《莊子·徐無鬼》:「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人斫之。」

3.窒:(zhi滯)《易·訟·辭》:「訟,有孚,窒,惕,中吉,終凶;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詩·豳風·七月》:「穹窒熏鼠,塞向瑾戶。」毛傳:「窒,塞也。」《爾雅·釋言》:「窒,塞也。」郭璞註:「謂塞孔穴。」《莊子·達生》:「至人潛行不窒,蹈火不熱。」成玄英疏:「窒,塞也。」《集韻·屑韻》:「窒,塞穴也。」這裡用為堵塞,不通暢之意。

4.室:(shì士)堂後之正室。古人房屋內部,前叫「堂」,堂後以牆隔開,後部中央叫「室」,室的東西兩側叫「房」。《詩·周南·桃夭》:「宜其室家。」《論語·公冶長》:「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禮記·問喪》:「入室又弗見也。」《說文》:「室,實也。」段注:「古者前堂後室。釋名曰:「室,實也,人物實滿其中也。」《易·繫辭》傳:「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古者宮室貴賤同稱。」《說文系傳》:「室,堂之內,人所安止也。」《禮記·曲禮上》疏:「若通而言之,則宮室通名,故《爾雅》雲,『宮謂之室,室謂之宮。』別而言之,論其四面穹隆則曰宮,因其貯物充實則曰室。」這裡用為房間之意。一室即一戶人家。

5.比:(bǐ彼)及,等到。《晏子春秋卷一·內篇諫上第一》:「比死者勉為樂乎!吾安能為仁而愈黥民耳矣!」《史記·項羽本紀》:「比至定陶,再破秦軍。」《史記·陳涉世家》:「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餘。」《資治通鑒》:「比至南郡,而琮已降。」

6.拱:(gǒng鞏)抱拳,斂手。兩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恭敬。《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與我其拱璧。」《論語·微子》:「子路拱而立。」《禮記·玉藻》:「頤羀垂拱。」《說文》:「拱,斂手也。」

7.務:(wù霧)《書·康王之誥》:「富不務咎,厎至齊信。」《管子·輕重甲》:「務在四時,守在倉廩。」《論語·學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荀子·解蔽》:「法其法以求其統類,以務象效其人。」《呂氏春秋·察今》:「非務相反也。」《戰國策·秦策一》:「欲富國者,務廣其地。」這裡用為專心致力於某件事之意。

8.鎮:(zhèn震)《莊子·列禦寇》:「夫內誠不解,形諜成光,以外鎮人心。」《韓非子·八經》:「以三節持之:曰質,曰鎮,曰固。」《國語·魯語》:「子以君命鎮撫敝邑。」《國語·晉語》:「鎮定大事。」《史記》:「因請立張耳為趙王,以鎮撫其國。」《廣雅》:「鎮,安也。」這裡用為鎮服、安撫之意。

9.秩:(zhì志)《書·皋陶謨》:「天秩有禮。」《詩·秦風·小戎》:「厭厭良人,秩秩德音。」《詩·小雅·斯干》:「秩秩斯干。」《詩·大雅·假樂》:「威儀抑抑,德音秩秩。」《詩·商頌·烈祖》:「嗟嗟烈祖,有秩斯祜。」《管子·輕重乙》:「以是與天子提衡,爭秩於諸侯。」《荀子·仲尼》:「貴賤長少,秩秩焉。」《漢書·谷永傳》:「賤者鹹得秩進。」《廣雅》:「秩,次也。」《釋言》:「秩,序也。」這裡用為按次序排列之意。

10.熒惑:火星別名。因隱現不定,令人迷惑,故名。《晏子春秋卷一·內篇諫上第一》:「景公之時,熒惑守於虛,期年不去。」《文子·精誠》:「政失於夏,熒惑逆行。」《韓非子·飾邪》:「又非天缺、弧逆、刑星、熒惑、奎、台非數年在東也。」《史記·天官書》:「察剛氣以處熒惑。……禮失,罰出熒惑,熒惑失行是也。出則有兵,入則兵散。」

11.心:(xīn辛)星宿名。東方青龍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箕。《左傳·襄公九年》:「古之火正,或食於心,或食於咮。」《呂氏春秋·季夏紀·季夏》:「季夏之月,日在柳,昏心中,旦奎中。」


推薦閱讀:

我喜歡的是Taylor不是Swift
如何評價易烊千璽?
20世紀西方音樂筆記:音樂的空間
視頻對比慘烈!為什麼我們的學生樂團和日本水平差距那麼大?

TAG:音樂 | 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