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圖片講述巴金老人的一個世紀 中國一代文學巨匠巴金10月17日19時零6分在上海逝世。 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四川成都正通順街。 1921年在《半月》上發表《怎樣建設真正自由平等的社會》一文,是迄今發現的巴金公開發表的第一篇文章。 1927年1月至1928年12月在法國留學,創作了第一部小說《滅亡》。 完成於1931年的《家》是巴金文學創作的代表作,與後來寫成的《春》、《秋》,構成《激流三部曲》。巴金在20世紀30年代還創作了《愛情三部曲》——《霧》、《雨》、《電》。 1937年3月,巴金參加鄭振鐸章靳以的文學月刊《文叢》,三人合作至鄭章前後去世。 抗戰期間,巴金任上海文藝界抗日救亡協會第一屆執委,與茅盾等人創辦抗戰周刊《?喊》。上海淪陷後,在廣州、桂林、重慶、成都等地辦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分社。由巴金主編的《文化生活叢刊》、《譯文叢書》等,團結一大批文化人士,造就了一大批文學青年。40年代,巴金的主要著作有3部:《憩園》、《寒夜》、《第四病室》,構成了巴金現實主義創作的高峰。 1952年至1953年,巴金兩次赴抗美援朝戰場采訪,寫下《我們會見了彭德懷司令員》、《朝鮮戰地的夜》等通訊、報告文學和《團圓》、《李海》等中短篇小說。 巴金晚年的主要作品有《隨想錄》、《再思錄》。 新中國成立後,巴金曆任中華全國文學聯合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常務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第一副主席。1981年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主席至今 1907年家庭合影。左三是外婆懷抱著巴金,右三是巴金的母親。 1923年春天,巴金與三哥負岌東下,奔向更廣闊的天地。這是臨行前一張全家合影。後排右邊為巴金,後排左一為大哥,中間為三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