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傳世典藏 用圖片講述巴金老人的一個世紀

用圖片講述巴金老人的一個世紀     

  中國一代文學巨匠巴金10月17日19時零6分在上海逝世。     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四川成都正通順街。     1921年在《半月》上發表《怎樣建設真正自由平等的社會》一文,是迄今發現的巴金公開發表的第一篇文章。     1927年1月至1928年12月在法國留學,創作了第一部小說《滅亡》。     完成於1931年的《家》是巴金文學創作的代表作,與後來寫成的《春》、《秋》,構成《激流三部曲》。巴金在20世紀30年代還創作了《愛情三部曲》——《霧》、《雨》、《電》。    1937年3月,巴金參加鄭振鐸章靳以的文學月刊《文叢》,三人合作至鄭章前後去世。     抗戰期間,巴金任上海文藝界抗日救亡協會第一屆執委,與茅盾等人創辦抗戰周刊《?喊》。上海淪陷後,在廣州、桂林、重慶、成都等地辦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分社。由巴金主編的《文化生活叢刊》、《譯文叢書》等,團結一大批文化人士,造就了一大批文學青年。40年代,巴金的主要著作有3部:《憩園》、《寒夜》、《第四病室》,構成了巴金現實主義創作的高峰。     1952年至1953年,巴金兩次赴抗美援朝戰場采訪,寫下《我們會見了彭德懷司令員》、《朝鮮戰地的夜》等通訊、報告文學和《團圓》、《李海》等中短篇小說。     巴金晚年的主要作品有《隨想錄》、《再思錄》。     新中國成立後,巴金曆任中華全國文學聯合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常務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第一副主席。1981年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主席至今     

  1907年家庭合影。左三是外婆懷抱著巴金,右三是巴金的母親。     

  1923年春天,巴金與三哥負岌東下,奔向更廣闊的天地。這是臨行前一張全家合影。後排右邊為巴金,後排左一為大哥,中間為三哥。    

 巴金的童年     是什麼東西把我養育大?首先在我頭腦裏浮動的就是一個「愛」字。父母的愛,骨肉的愛,人間的愛,家庭生活的溫暖。我的確是一個被人愛著的孩子。……我愛著一切的生物,我願意擦幹每張臉上的眼淚;我希望看見幸福的微笑掛在每個人的嘴邊。    信仰     「我的心裡懷著一個願望,這是沒有人知道的;我願每個人都有住房,每個口都有飽飯,每個心都得到溫暖。我想擦幹每個人的眼淚,不再讓任何人拉掉別人的一根頭發。」——青年巴金懷著這樣的理想離開了成都,奔波於上海、南京、北京等地,一邊讀書求知,一邊從事實際的社會運動。    我現在的信條是:忠實地生活,正當的奮鬥,愛那需要愛的,恨那摧殘愛的。我的上帝隻有一個,就是人類。     

      巴金與中國留學生詹劍峰(右)、桂丹華(中)合影,攝於1928年春天,是時巴金創作《滅亡》的時候。   

      1930年攝於杭州西湖,這是巴金首次遊杭,於朋友們同舟湖上。共敘理想。巴金晚年仍在懷念,說他「彷彿在做一個美麗的夢」。   

 愛情     苦戀八年,愛情終於有了結果,一個舊家庭的叛臣逆子,終於築起新的愛巢。戰亂中建立的家,為寒夜孤旅客奉獻了無限的春意。1945年,抗戰勝利了,女兒小林也出生了。     她是一個普通的文藝愛好者,一個成績不大的翻譯工作者,一個心地善良的人。她是我的一個讀者。一九三六年我在上海第一次同她見麵。一九三八年和一九四一年我們兩次在桂林像朋友似地住在一起。一九四四年我們在貴陽結婚。我認識她的時候,她還不到二十,對她的成長我應當負很大的責任    1939年蕭珊攝於昆明,當時蕭珊在西南聯大外文係讀書     

      1937年5月巴金與蕭珊攝於蘇州青陽港   

      1947年春天全家攝於上海複旦教工宿舍   

      1962年攝於巴金的書房。這家庭的氣氛是那樣的友愛,每個人的臉上都流露出滿意的微笑。    

 災難       七十年代初,巴金被趕到「五七」幹校勞動,白天承受精神折磨和繁重肉體折磨,晚上又時時噩夢縈繞,不得安睡。但此時的巴金已經逐漸清醒過來,對極左路線產生懷疑,期望著將來。     蕭珊卻沒等到這一天,她絕望了。1972年7月她因患癌症住院,半個月後含冤長辭人世。三年以後,巴金把蕭珊的骨灰捧回來,放在自己的房間裏,沉痛地說:「她的骨灰裏有我的淚和血。」    並不是我不願忘記,是血淋淋的魔影牢牢地抓住我不讓我忘記。我完全給解除了武裝,災難怎樣降臨,悲劇怎樣發生,我怎樣扮演了自己憎恨地角色,一步一步走向深淵,這一切就像是昨天的事,我不曾滅亡,卻幾乎被折磨成一個廢物。     

      巴金夫人蕭珊   

      攝於蕭珊追悼會上   

 晚年     七十多歲老人又煥發出青春。《一封書信》發表了、翻譯赫爾芩《往事與回想》第一卷出版了、《楊林同誌》發表了、新的《創作回憶錄》問世了。接著,他用他那支握得越來越顫抖的筆,熔鑄了他幾時年來的認真思考,終於寫出了一部「說真話」的大書《隨想錄》。     老人晚年的家庭生活又恢複了融融春情,兩個妹妹與他相依為命,兒女都已成家立業,孫女和外孫女承歡膝下。女兒擔任《收獲》的副主編;兒子在大學畢業後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成為知名青年作家。巴金在晚年將一生積蓄的巨額稿酬捐給了中國現代文學館,將數以萬計的藏書分別捐給了學校和圖書館。他留給子女的,唯有一種高貴的人格和正義的信仰。    巴金重新開始寫作     

      巴金的驕傲:父與子   

推薦閱讀:

慈禧太后的傳世之作
中國傳世山水名畫---清代名家大作
元代鎮國神器:瀆山大玉海,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傳世特大玉器
中國傳世花鳥名畫(五)清代卷 03
與趙孟頫齊名卻被忽略的書法家鮮於樞 唯一傳世的小楷長篇書法

TAG:圖片 | 人物 | 世紀 | 巴金 | 傳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