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伯文治療胃癌運用枳殼白朮的經驗

錢伯文治療胃癌運用枳殼白朮的經驗

出處:中醫雜誌1993;(5):267~268

摘要:枳實為行氣葯,白朮為益氣葯,二者配伍,由於藥物用量的不同,組成了功用迥異的枳術湯與枳術丸。錢老靈活動用二方於胃癌的治療配伍中,並根據胃癌的病機特點及枳殼與枳實功用的差異,以枳殼易枳實,臨證獲得良好效果。松原市中醫院推拿按摩科趙東奇

1.脾虛氣弱,健脾益氣,重白朮而輕枳殼,使氣旺而不壅滯

臨證所見,胃癌病屬脾虛氣弱者占較大比例。此類證侯,法當補益,可遣党參、白朮、茯苓、黃芪、米仁、扁豆、山藥、炙甘草之類施治,這是通常的用藥方法。但錢老認為,虛證治虛,僅為大法,乃在示人以規矩,不應拘泥。靈活變通,知常達變,才是獲效的關鍵。錢老體會到,胃癌病機複雜多變,邪氣的影響及脾胃功能的障礙,往往使病人虛無純虛,因虛致「實」,治療宜扶正、「瀉實」兩相兼顧。例如,脾虛氣弱之胃癌患者,除見面色蒼白無華、少言懶動、食少納差、泄瀉、脈虛弱等純虛徵象外,還常有胃脘脹滿、食入脹甚,或腸鳴作響、噯氣、矢氣多等「實象」。對此情況,則不宜專用益氣健脾之品。錢老強調,此脹之「實象」雖本質上是因氣虛無力運行所致,但若徒以增氣,往往隨脾氣的恢復而病人腹脹尤甚,這是氣驟生而滯於中,不得運行的表現,反給病人帶來不利影響。針對上述現象,錢老臨證,每於健脾益氣時,以白朮等配少量枳殼疏導氣機,所謂補中寓通,動靜結合,這就消除了虛脹,避免了「呆補」的不良作用,從而促進了胃癌病人脾胃虛弱、胃腸功能紊亂的恢復。

益氣健脾之用白朮、枳殼配伍,實用枳術丸之含義。此時,錢老白朮用量一般為15g,病人無舌燥、口乾,則用至24g;而枳殼充其量不過6g。通參整個方劑,則補消之功彰然。

2.脾胃氣滯,寬中理氣,重枳殼而輕白朮,使氣暢而不耗氣

中焦氣機不行,脾胃氣滯,亦是胃癌病人常見的證型。脾主健運,主化物,主升;胃主受納,主腐熟,主降。脾胃功能的正常發揮,有賴二者的協調統一。若受腫瘤、邪毒等損傷,脾不運化升清,胃不腐納降濁,氣機運行逆亂,壅塞於中,則形成脾胃氣滯證,表現為脘腹滿悶、脹痛、氣竄不定,或脹痛連及兩脅、胸膈,納呆食少,食入後胸脘堵塞感,或噁心、嘔吐、噯氣、呃逆等。

氣滯在中焦,則宜寬中理氣。對此,錢老用藥亦善在配伍中加入枳殼、白朮,且常以枳殼為主組方。錢老認為,枳殼功專入中焦,善寬中理氣、消脹除滿,是治療各種原因所致之氣滯作脹之要葯。因其性和緩,不偏寒熱,祛邪而不傷正,故凡實脹、虛脹皆為不可缺少之品。又因中焦為氣機運轉之樞紐,調中焦則脾升、胃降,氣機暢達,故無問脹之在上、在中、在下亦皆相宜。錢老應用,如脹在胸膈,以枳殼配瓜蔞皮;脹在胃脘配佛手、香櫞、八月札;脹在兩脅配合歡皮、香附、柴胡;脹在小腹配大腹皮、炒萊菔子;食後脹甚或脹由食滯者配焦山楂、焦六曲、雞內金、炒麥芽;脹由痰阻者配製半夏、陳皮、茯苓;脹由腫瘤進展所致者配莪術、昆布、海藻、天龍;脹而兼痛配廣木香、延胡索、川楝子;脹而嘔惡配姜半夏、陳皮、代赭石;脹而泄瀉,配煨木香、白扁豆;脹甚不解者配厚朴等。

錢老強調,理氣葯多耗氣、散氣,用之權衡失當,易生弊端,故臨證還應少佐益氣健脾之品以調和之。白朮為益氣佳品,善固中土而又具走散之性,得諸辛香之品,散中有守,守而不礙散,理氣不慮傷氣,從而更有助於提高治療效果。

鑒於此,對脾胃氣滯之證,錢老組方,每以枳殼為主,並根據患者的病情特點及病變部位,輔以相應的理氣或其它藥物,最終佐少量白朮而求全功。錢老枳殼用量為15~24g,白朮為6g左右。

3.濕濁中阻,祛濕運脾,枳殼、白朮並重,使濕化而中健

濕濁內阻之證,一在苦溫燥濕,一在運脾化濕,同時前人還強調,氣能化濕,氣化則濕化。白朮稟甘、苦、溫之性,歸經脾胃,善燥濕並健脾助運;枳殼辛散理氣,調氣機而助三焦氣化功能,故錢老認為,二者配伍,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是祛濕之良好葯對,對胃癌證見濕阻、脾困者,具重要作用。

濕濁內阻之證,臨床所見有二。其一屬外濕內侵,即先有濕濁困遏而後中焦壅滯,脾失健運,此謂外濕困脾;其二屬濕由內生,即先有脾失健運,脾不化濕而後濕濁滯留,此謂脾虛濕阻。屬外濕困脾者常有四肢困重酸痛、精神萎糜不振,頭重或頭暈、頭痛、腹脹食少或大便泄瀉等以外濕留滯為主的癥狀;屬脾虛濕阻者多呈脘腹脹滿或痞悶,身倦無力,肢體重著、面色晦黑、食少納呆、厭油膩、口淡無味或口中粘膩、噁心嘔吐、瀉泄或水樣便,一日數行等脾不化濕為主的表現。錢老辨治,則以枳殼、白朮相結合,再酌加相應藥物以奏效。

4.胃津不足,益胃生津,枳殼、白朮皆輕,開而食化

胃癌見胃津不足者,治宜益胃生津,而用沙參麥冬湯、養胃湯等。但錢老除此之外,還時常配以少量枳殼、白朮以理氣健脾,其用意頗深:蓋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主化萬物,津液亦來源於水谷精微。若胃津虧虛,胃氣受傷,勢必損及脾胃生化功能,致使脾胃無力腐化水谷精微以生陰津。以枳殼、白朮調中氣,既可改善食慾、促進胃納,又能助化源,使胃津滋生,含從本求治之義,此其一;其二,滋陰生津之品多陰柔粘膩,易致脾胃功能獃滯,籍枳殼、白朮之功,可使補而不滯,滋而不膩,則寓動靜相合之理。

胃津不足,主要見證有口乾、口渴、唇燥、便秘、胃脘虛痞、食少、舌苔薄或少苔、無苔、脈細等。宜益胃生津,錢老慣用南沙參北沙參、天花粉、石斛、玉竹、太子參、蘆根、麥冬、生地等甘寒之品治療,通常還配伍酸味之白芍入上述諸葯中以酸甘化陰。如此,再兼之枳殼、白朮,則相結合之方配伍精當,理法明確,用藥獨到,相輔相成,驗之臨床,確有理想效果。此種情況下,枳殼用量多為6g左右。

推薦閱讀:

賁門癌三期未擴散一定要胃全切嗎?
青年人胃癌發病率比30年前翻一番--江蘇
腹痛、反酸、吐瀉等反反覆復,吃一種植物能治胃病、防胃癌!
別讓胃癌找上門 | Coalition of Asian
這些胃病可發展成胃癌,多吃一種食物,可預防胃病變癌

TAG:經驗 | 治療 | 胃癌 | 文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