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緊把握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大勢
新工業革命會引起生活方式、社會和生產關係、商業模式,以及政治、經濟、社會、軍事等多方面的巨大變革。
第三次工業革命是一個全新的生產平台構建的問題。面對第三次工業革命,我們必須主動應對,力爭主導。
新的工業革命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大勢,能否抓住這種大勢,決定著國家在世界經濟政治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決定著國家經濟社會命脈的安全。目前,關於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討論扶搖直上,代表人物主要有兩個。
第一個是美國的傑里米·里夫金(JeremyRifkin)。他提出以再生能源互聯網為核心的工業革命。里夫金的主要觀點認為第三次工業革命是互聯網與再生能源相結合,形成能源互聯網,導致人類生產、生活、經濟和社會的重大變革。
第二個是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的編輯保羅·麥吉里(PaulMarkillie)。他提出以數字化製造為核心的工業革命。麥吉里認為,第三次工業革命是以互聯網、新材料和新能源為基礎,以「數字化智能製造」為核心的一場革命,將帶來製造模式的重大變革,大規模流水線製造將終結,人們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來設計製造產品。
兩種論述雖有共同點,但顯然還是有差異的。目前對什麼是第三次工業革命也沒有統一的定義,還有的認為這只是一種猜想。第三次工業革命到底是否到來?主要標誌是什麼呢?很值得人們認真研究。
生產方式革命性的變化
筆者認為判斷是否開始或者進行了工業革命,其主要標誌是看技術變革是否引起生產方式的革命性變化。每次工業革命都是由一項或多項技術的發明引起整個生產方式的革命性變化,才能稱之為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實現了從手工生產到機器生產的巨變,生產方式是革命性的,所以被稱之為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實現了從「單件作業」到「流水線作業」的大規模生產方式的巨變,因而也被稱之為工業革命。
仔細分析里夫金和麥吉里的論述,就可以發現,雖然一個說的主要是再生能源的製造,一個主要說的是產品的數字化製造,但他們的論述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技術進步可能引起生產方式的巨變,即以互聯網為基礎,以數字化為核心,實現了由「大規模生產」向「自生產」的轉變,我們把這稱之為人類進入「自工業化」時代的第三次工業革命。
新工業革命會引起生活方式、生產關係、商業模式,以及政治、經濟、社會、軍事等多方面的巨大變革。
筆者認為,第三次工業革命主要有以下生產方式變化的特徵:一是自工業化。數字化設計和製造、先進的網路化環境、相應的管理變革和法律制度,如適應互聯網應用的專利保護制度等等,這些將使社會進入一個自工業化時代。二是基於自工業化條件下的再製造化,這也是一個綠色社會的基礎。
自工業化摧毀原有價值創造的鏈條
工業化以後,人類生產的方式發生了巨變,分工細化了。在農業社會,通常是幾乎所有的人都擁有進行農業生產的權利和能力,只要你擁有土地你就可以生產。儘管在農業社會也有工業,但幾乎都是具有自生產文化屬性的手工業,所以在農業經濟主導的時代,是自生產時代。而在工業化時代,產品必須標準化,必須大規模生產,必須有組織有系統地生產,而且帶來了不同的社會分工,甚至很多人被剝奪了參與工業生產的權利和能力,也就是自己想為自己製造一個複雜的工業產品幾乎是不可能的。這樣的情況隨著第三次工業革命,隨著雲計算等數字化技術的進步,包括電子商務平台加上3D列印這樣新型製造技術的出現,就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例如要生產某一個產品,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進行設計,其中比較專業、比較技術性的設計細節可以通過電子商務的形式委託別人代工,最後再集成具有自己創新理念的產品的完整設計;這種產品設計完成以後,又可以通過電子商務平台委託專門的供應商製造,供應商最後發給我們零部件,我們進行集成組裝後就形成了一個我們需要的產品。這個產品既可以滿足自己使用,同時這個產品的這套設計理念還可以申請專利進行知識產權保護,並且通過電子商務平台供他人購買。這套設計方案甚至可以將所有供應商關係進行打包,賣給任何一個願意用這個產品的人,那麼這個人也可以用同樣的辦法在網路上下訂單,製造出他所需要的東西,這就是所謂的自工業化時代。
自工業化將帶來已有工業模式的巨大變革,這意味著今後要大力發展基於雲計算的超級電子商務平台,這個平台不僅僅是限於電子商務,甚至是融入整個智能化的工業系統。這樣的自工業化需要發展幾種技術:一是基於雲計算的電子業務平台,這個平台不僅僅局限於商務,還要超越商務,加上設計、工藝編製等數字化設計和製造的業務,而且這個平台必須與3D列印製造聯繫到一起;二是要有一個非常好的專利保護體系;三是要有非常好的物流系統,包括零件運輸、快遞傳送等等。這是我們面臨著通過新工業革命、實現自工業化所必須要做到的,這些革命性的變化將極大地拓展人們的生活和發展空間,使人們的生活更加個性化,也使現有的工業製造從專業化的、標準化的,並且是排斥每個人擁有工業生產權利的異己狀態,恢復到每個人都擁有從事生產的權利。當然這需要具有相應的社會體系,如果說農業社會每個人都擁有生產的權利,是基於人們擁有一塊土地可以耕種,自工業化時代則是基於人們擁有這樣一個全新的網路化工業平台。這個平台無疑摧毀了原有的價值創造體系和鏈條。歷史總是螺旋式發展的。農業社會的自生產文化屬性被兩次工業革命摧毀了,然而第三次工業革命則有可能使社會的自生產屬性在新的生產力平台上再現。
製造變革工業的運行模式
再製造是綠色社會的基礎。由於自工業化時代的到來,使得工業產品的再製造成為可能。未來可能出現像超市一樣的再製造「超級工廠」,這樣的「超級工廠」里不僅僅賣原材料和服務,主要是還可以自助式地進行產品的再製造。這種自助式的再製造或許需要智能機器人和其他信息化的服務。
我們現在有很多電子垃圾,這麼多電子垃圾實際上都是可用的,因為功能的變化,由於人們心理需求的變化,才不用。怎麼把這些經過工業化製造出來的晶元、元器件、部件、電器整機通過再製造來恢復和注入新的功能,來滿足我們不斷與時俱進的需求,這就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第二個重要特徵。再製造同樣導致發生了生產方式的巨變。
再製造將會極大地改變工業的運行模式。當人們的汽車壽命到期後,需要再製造時,就可以把車開進「超級工廠」,對舊車進行自助式的再製造。再比如,汽車規定的壽命期是60萬公里,往往不過是少數部件該報廢了,隨著材料技術的發展,我們有可能把現有的已到壽命的汽車零部件,經過例如離子注入等先進技術處理以後,對材料進行改性,使它恢復原來的可靠性和強度,從而繼續使用。
根據自工業化和再製造,我們覺得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工業製造技術要發展的主要方向有兩個方面:一是要發展自動化、個性化、快捷化的製造能力,這種能力還必須是基於雲計算的信息化技術;二是要發展新材料技術,利用新材料技術和新的製造工藝技術,既可以對已有的舊材料進行改進和再生利用,還可以適應自動化、個性化和敏捷化的製造。而這兩方面的技術是形成自工業化和基於此的再製造得以實現的重要條件。
從勞動對象化轉向生活對象化的價值創造
第三次工業革命會給人們帶來一種什麼樣的變化?那就是人們不僅僅是為了生活而工作,更多地是為了工作而生活。
首先回到馬克思關於生活對象化的概念,過去實體經濟創造價值依靠著勞動對象化,而今天大量的經濟價值,已經不僅僅是滿足生理需求的實體經濟的價值,還有很多滿足心理需求的虛擬價值,那麼就需要通過生活對象化來創造虛擬價值。
第三次工業革命推動了生活對象化不僅僅局限於虛擬經濟領域,而且還滲透到實體經濟領域,這就形成了無論從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到工業管理的理論,還是人們的消費和生產的方式,都發生了顛覆性的革命,從而使基於商品價值屬性不僅具有生理需求,更具有心理需求的廣義虛擬經濟成為經濟的基本特徵。在自工業化時代,每一個人都可能是產銷一體的,對所有自己想要的每一種產品,都可能成為產銷一體的踐行者,這是一場完全顛覆性的革命,從根本上改變了現有的生產關係,將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進步。現在已經很普遍的電子傳媒或出版物,已為書籍出版自工業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自工業化時代,就航空工業領域而言,以後可能不是飛機製造公司造飛機,而是飛機的用戶——航空公司採取自工業化方式生產飛機,由他們組織全世界氣動力學專家、結構力學專家通過互聯網平台一起來研究飛機怎麼設計。原來是製造商和消費者分離,現在是製造商和消費者合為一體,開展自工業化。
在自工業化時代,人們可以進行體驗式消費,邊生產邊消費邊享受,使生活與工作的界限很難分清,這種變化實際上是勞動對象化創造價值,變成了生活對象化創造價值。生產關係的這種變化,會逐步逼近「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新型社會形態,這已經使一個「幽靈」真正是不僅僅在歐洲的上空徘徊了。無疑第三次工業革命孕育著人類社會的一場巨大變革。
我們該做些什麼
第三次工業革命不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一個新的複雜系統的問題,是一個全新的生產平台構建的問題。面對第三次工業革命,我們必須主動應對,力爭主導。目前要做的主要有三件事:
一是推進信息化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的快速發展,要大力發展機器人技術,加速智能化製造技術的發展。
二是推進新材料技術的快速發展。新材料技術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材料的革命才是真正帶來完整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最重要的基礎。今天所有的高新科技產業發展,都和材料技術有著極大的關係,所以新材料技術的發展非常重要,實際上新材料包括原有材料的新的製造方法,比如我們過去加工塑料,需要製作模具,在3D列印的情況下就不一定需要模具了,過渡方式可能是用3D列印的工藝,來製造一種快速成型的模具,使用完後把模具重熔循環再利用。當然最好是不需要模具,直接對塑料進行改性,變成一種新形態的塑料,按照給出的三維數學模型用3D列印出來,再通過簡單的加工,就是一個非常漂亮的零件或者產品。
三是著手準備適應自工業化和再製造化的相應商業模式和法律法規。
總之,世界正處在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大轉折中,現有的商業模式、企業組織和價值觀都可能成為必然滅絕的恐龍。中國在這場大轉折中能否把握大勢,趕上潮流,取決於我們是否展開雙臂,激情擁抱第三次工業革命。
|
- 相關文章
-
- 新一輪工業革命,中國準備好了嗎?
- 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國彎道超車的契機
- 新自由主義的「滑鐵盧」
- 中國製造能否跟上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腳步
推薦閱讀:
※評右腦革命
※第三次工業革命早已結束 「工業4.0」全球化席捲中國
※西方報刊中的辛亥革命(組圖)
※晚清「立憲」與「革命」:保國還是保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