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運氣學的開合樞
太陽之開反映出天地之氣以陽化氣的形式斂藏至極,從而表現出降極而後順從厥陰之春生;太陰之開反映出以陰成形的形式長物至極,從而表現出開務而後順從成物的陽明之秋收。陽明之合反映出元氣由出向入的轉化,厥陰之合反映出元氣由入向出的轉化。少陰、少陽為樞反映出軸的中立作用——陰陽和合。其實三陰三陽的開合樞就是元氣升降出入的表現,也是大自然一年四季的客觀變化規律。具體論述如下:
太陰之開指土對萬物的平等承載,即坤卦厚德載物之意,太陰開的作用體現該成長的萬物走向成熟,該枯萎的萬物走向死亡,如同果實的豐收,樹葉的凋零,太陰土之開的作用對萬物均表現出其開明豁達的本性,而且毫無分別地去順應每一事物的自然屬性,太陰在主氣排列序中位於四之氣,對應大暑、立秋、處暑、白露四個節氣。孔子曰:「四十而不惑」 ,可見自稱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所遵循的都是同一個天地的規律,對應臟腑是中央戊己土的胃與脾。
太陽之開指地球之中心至地表層直至大氣的最外層,太陽表開的作用體現在最中心與最外層相互之間看似有很長的距離,很厚的物質相隔,其實有一種能量或信息是相通的,太陽之開也與中國文化大而無外,小而無內相通,對應中醫的一個概念腠理或玄府,也對應《黃帝內經》之一句話:「善治者治皮毛,」此太陽之開狹義而言即是人身之表,皮毛的開合作用,有進就有出。太陽在主氣排列序中位於六之氣,對應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四個節氣,故天地在六之氣時地下水中因陽氣閉藏至極限,在冬至這個節氣時便因物極必反,下行至極而上升出現中醫學常講的冬至一陽生的自然規律。需要強調的是儘管大氣已經開始一陽生,但此時的生只是一種萌動之勢,自然現象反以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顯示,而人的肉眼也是無法看到這種萌動之力的明顯表現。
故太陰之開和太陽之開表達的是萬物運行的規律:「出入」。《素問·六微旨大論》曰:「升降出入,無器不有。」出入對於正常生命體二者不可分。陽明是兩陽合明,厥陰為兩陰交盡,這是陽明、厥陰的體。
陽明之合的實質是萬物發展至兩陽最明的階段,而且陽明是六經中唯一一個將形容詞放在陰陽後面的經,明者日月也,日月者寒暑往來也,故陽明表現既有陽的表現,也有陰的表現,自然界燥熱的秋季必含有絲絲涼意,陽明主氣的五之氣包括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四個節氣,大氣中的陽氣則表現為開始從地表面逐漸潛降。故而生活在地表面的人認識到萬物處於陽明階段,大氣由太陰的開轉為陽明的合,表現出秋之金氣以「右主推之」 的斂降形式展示給世人。猶如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能斂降多少已成定數,取決於春之發陳和夏之蕃秀的合力。正如春天播種後,秋季的收成是多少在五之氣已成結果一樣。
厥陰之合即兩陰交盡,同樣遵循物極必反的自然規律,陰至極便以其相反的一面體現,故厥陰之合展示給世人的是陽氣初升的表現。厥陰在主氣排列序中位於一之氣,對應大寒、立春、雨水、驚蟄四個節氣,因為有六之氣太陽寒水的閉藏作用,一之氣的厥陰風木由太陽之藏極、萌動的北方生髮之力而發展為東方的升發之力和態勢,故中醫學常常講肝臟體陰而用陽,其緣由就是論五行的生成時東方對應的是甲乙木,而乙木指的就是肝臟;而另一種認識是肝左升、肺右降也是源於此理。故而生活在地表面的人認識到萬物處於厥陰階段,大氣由太陽的開轉為厥陰的合,表現出春之風氣以「左持而御之」 的上升形式展示給世人。
故陽明之合和厥陰之合表達的同樣是萬物運行的規律:「升降」。《素問·六微旨大論》曰:「升降出入,無器不有。」升降對於正常生命體二者同樣不可分。
樞即軸之意,軸之用是不能有偏頗的。在開合樞中,無論是開還是合,具有中立作用的才能稱其為軸,中醫學運用的是陰陽學說,故能夠成為三陰三陽之軸的必須是能反應陰陽的客觀規律——互根互用、消長轉化、平衡制約。少陰在主氣排列序中為二之氣,對應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四個節氣,二之氣時陽生與陰長同時前行,但大氣中以陽生之勢為主,陰長之勢為輔,故大地萬物因一之風木之氣的溫煦而開始新一年的成長。二之氣最能體現出陰為陽之基,陽為陰之用的互根互用關係。少陽在主氣排列序中為三之氣,對應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四個節氣,三之氣時陽生之勢漸漸至極限,因夏至一陰生的自然規律而陰長之勢轉為漸漸增強,大地萬物因二之君火之氣的溫熱呈現出旺盛的成長勢態。三之氣最能體現出陰陽消長轉化的關係。故而天地在二之氣和三之氣時最能直觀反映大自然陰陽二氣的互根互用、消長轉化、平衡制約的關係。正因如此,少陽、少陰才能成為三陽、三陰之樞。
開合樞反映的是五運六氣中主氣的運行變化規律。
推薦閱讀:
※[轉載]滿城盡帶黃金甲
※(388)[轉載]寅巳相刑,婆婆作怪
※[轉載]兩漢刻石文字要錄之十二(東漢部分7)
※(17)[轉載]此命真的是「食神制殺」嗎??
※【絕句五十六法】習作匯總(轉載)作者:三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