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匈奴人的10個秘密,很有意思(上)
1.無文字,可能講古漢語
失我焉支山,令我婦女無顏色。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這首《匈奴歌》在當今中國幾乎是人盡皆知,大家都能看得懂。它是沒有「翻譯」的痕迹。匈奴人用的是漢字,他們說的也可能是古漢語或者古漢語的一種。縱觀《史記》、《漢書》、《後漢書》等中國古籍,從未記載匈奴與漢朝交往有什麼語言隔閡,也從未記載需要翻譯什麼的,沒有證據就是最好的證據。另外,匈奴最早出現在古代河套地區,包括今內蒙古西部、寧夏、甘肅、陝西、山西的一些地方,中國古籍也沒有說過他們與中原人交流有語言障礙。
畫家筆下的匈奴
2.酒量大,已掌握釀酒技術
公元前166年,匈奴單于曾向漢朝索要「米櫱」,而漢文帝也曾給匈奴以「秫櫱」。櫱,是一種發芽穀物,製為曲以當造酒的酵母,故又稱麴櫱。匈奴人將漢朝的米櫱、秫櫱引入草原,可以說明匈奴人那時已能制酒或對酒實行半加工了。公元前89年,漢朝又送匈奴「櫱酒萬石」。我們在古籍中不難看到匈奴人飲酒的嗜好。奴貴族獎勵有軍功的騎士往往「賜一卮酒」。賈誼《新書·匈奴篇》:「以匈奴之飢……多飲酒」;《漢書·李廣附孫陵傳》中說,李陵與衛律「持牛酒勞漢使,博飲」。
3.崇拜龍,帶有明顯希臘風格
今天,中國人都說自己是龍的傳人,但龍在我們的心中卻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在很多人的意識當中,彷彿只有漢族人或者與漢族人有著相同族源人的才崇拜龍,而龍則是一個有著中國多民族崇拜物的集合體,有著蛇、羊、魚、馬、雞等多種動物的形象,但事實並非完全是這樣的。據說,匈奴人曾經在其王庭前開挖水池,水池挖好後,裡面裝滿了水,天下突然便掉下了一條龍。從此,匈奴人便將他們的首腦所在地稱為龍城,在對龍的崇拜里,祈福平安。但是,匈奴人崇拜的這種龍和今天中國人所說的中國龍有些不一樣。在蒙古國諾彥烏拉匈奴墓地出土過很多刺繡,其中有一幅被人們稱為「西龍騰飛綉」,料底為緞,上面是一條「龍」,首伸向後,揚尾向前騰飛。龍的四爪造型奇特,其雙肩繪有一段短翅,不是中原龍蛇身。學者們認為,這種龍帶有明顯的希臘風格。
諾音烏拉匈奴墓葬出土遺物1
4.信薩滿,「咒語」被稱作「狼咒」
今天,我們在看一些有關匈奴人的電視時,經常會看到一個長相和穿著都很怪異的手拿道具,面目猙獰、狀態癲狂地念念有詞。這個人在薩滿教被稱為巫師或者是薩滿師,被認為是可以通天地和神靈的人,甚至可以讓神靈附體,進而為人類祈福,帶來平安。薩滿教以為宇宙分上、中、下三界,上層為天堂,眾神所居,又分七層。因此,匈奴人迷信「七」這個數字。2015年,新疆考古隊在木壘縣平頂山古墓群發掘工作中發現一處墓葬群。該墓葬群呈現「一」字形,由1座大墓葬和12座小型墓葬並列組成,中間的大墓葬恰好位於墓葬群中的第「7」。而匈奴薩滿的「咒語」,在我們今天的很多文字作品裡被稱作「狼咒」。
匈奴薩滿師
5.不束髮,女人愛「塗脂抹粉」
胭脂是匈奴女人的化妝品。這個東西據說是古代女人們的「口紅」,是朱赤色的,塗在嘴唇上,可以增加口唇的鮮艷。和我們今天的口紅一樣,會給人健康、年輕、充滿活力的印象。匈奴的女人就是用這個胭脂來化妝的,她們很喜愛它的。在除了在今天的河西走廊我們能聽到焉支山這一說法,在今天的寧夏也有個地方叫胭脂峽的。據說,胭脂一不定是脂膏狀的,也有粉脂,當時的女人也會給臉蛋上擦點,與口紅加在一起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塗脂抹粉」。匈奴給我們留下的資料很少,尤其是關於女人的,但有一點我們可以肯定,那就是匈奴披髮左衽的資料,這也是匈奴人的裝束與漢族不同。匈奴女人據說是披髮的,就像我們今天很多女人喜歡披髮而不愛束髮那樣,匈奴女人在遼遠的草原上保持了一份純真與自然。而漢族女性頭髮通常梳成各種髮髻。還有一種說法是,匈奴女人的衣襟開在左邊,和現在蒙古女人穿的長袍有些類似。
諾音烏拉匈奴墓葬出土的匈奴衣物
6.愛混血,喜歡給漢族人娶媳婦
即使到了今天,我們仍然不難發現,北方少數民族過去在入侵中原時,除了搶奪財物和糧食,還有一樣重要的幹活就是擄掠人。為什麼呢?他們都希望自己的民族能儘快人多起來、強大起來,而根本不管什麼混不混血的問題。當時,匈奴人口不過漢朝的一個郡,但他們動用軍隊常常是幾十萬地來。哪來那麼多人?所以,匈奴人很重視人口繁衍。匈奴人不但喜歡討漢族姑娘為老婆,匈奴男人甚至認為娶到漢族姑娘當老婆是至高無尚的榮譽,而且喜歡給漢族人娶老婆。如張騫、李陵、蘇武、李廣利等都是被娶媳婦的。在匈奴人那裡,不管是男人或者女人,都是錢或者說財富。因此,他們總會積極想法給人配對,讓人生人。
王昭君在匈奴
7.為逃跑,居住帶輪子的帳篷
大多數的匈奴人,尤其是下層階級,居住在帳篷之中。當時圓頂帳篷的模樣,乃是覆以頂棚的牛拖高輪大車,這見於南西伯利亞的一幅石雕上,而在南西伯利亞及華北的青銅器上見到牛軛的微型圖像,也就不足為奇了。《中亞東部的游牧人》:「他們(匈奴)所居住的高輪有棚大車相當舒適,使居住者有效地避開了風霜,並更為安全,因為在遭遇危險之際,大車居住者可以攜帶他們的所有財產逃往其他營地。」通過這些,我們不能看出匈奴不但住在帳篷里,而且,帳篷底下是帶輪子的車。匈奴人形勢有利就進攻,不利就後退,不以逃跑為羞恥之事。
諾音烏拉匈奴墓葬出土的匈奴遺物
8.好掠奪,女人關鍵時也打仗
司馬遷在《史記?匈奴列傳》一開始便說,匈奴兒童即能騎羊,拉弓射擊鳥和鼠,稍微長大就能射擊狐兔,用作食物。成年男子都能拉開弓,全都披掛鎧甲,騎著戰馬。匈奴的風俗,平常無戰事時,則隨意游牧,以射獵飛禽走獸為職業;形勢緊急時,則人人練習攻戰本領,以便侵襲掠奪,這是他們的天性。陳湯破北匈奴,奔襲千里來到康居。當時,郅支單于的部隊只有三千人,在兵員數量上明顯帶有劣勢。戰幕拉開後,漢營軍士「皆張弩持滿指之」, 郅支單于也被射傷。隨後,他撤回城內,緊閉城門,披上鏜甲站在樓上親自指揮戰鬥。他的十幾位閼氏(妻妾)也被派上了用場,一個個拉弓箭射,抵擋城下的漢軍。但這些人在強大的漢軍面前已經起不了什麼作用,最終大多被射死。這是史書中匈奴女人參與的一次戰爭。事實上,在這個世界上只要是男人會幹的事情女人都會幹。我們可以想像,從小就會騎射的匈奴人,母親當然是他們生活里必不可少的教練。
匈奴少年
9.也過年,每年舉辦三次大聚會
因為匈奴給我們留下的資料太少,所以這個問題不好直接回答,但是通過現有的資料來分析,匈奴人也一定是過年的,至於他們把過年叫什麼,已經很難說清楚了。史料記載,匈奴人崇拜太陽、月亮和其他天體,向天、地、鬼神和自己的祖先獻祭。單于自稱「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史記》中說,「單于朝出營,拜日之始生,夕拜月。」每年五月,匈奴貴族聚集在單于廷,祭拜祖先、天、地和鬼神。他們一年三次會集在月神廟,於正月、五月、九月的狗日獻祭天神。今天,我們有理由相信,匈奴人一年中的這三次集會,肯定有一次是他們的年。匈奴人用12種動物的循環標記來計算時間,其中的「狗日」和「蛇日」被認為是吉利的祭拜日。匈奴人的計時方法至少和我們是一樣的,都是以12循環的。
匈奴文物
10.善歌舞,總愛唱悲傷的歌
我國的古書把匈奴人描成一個可怕的民族,說他們血腥好戰,無端殺戮,用人類骨喝酒,單于死後還殺妻殉葬等等。事實並不完全是這樣的。在當年草原上,匈奴人每年都會組織一些大規模的祭祀活動,而這在我們今天的草原上也有流傳。據說,他們很會唱悲歌,可惜的是我們今天只知道「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了。胡笳是匈奴人最喜愛的重要樂器。匈奴人歌唱,一般都要用胡笳、琵琶、胡笛、「渾不似」、箜篌等樂器伴奏。胡笳最初是用卷蘆葉製成的,後始用木管代替,聲音哀怨悲壯,與箄鼓相配,它們曾經在匈奴人的帳房裡夜夜響起。而這些大多被我們今天的草原民族繼承了下來,豐富了草原的歷史也活躍了群眾的文化生活。(文/路生)
畫家筆下的匈奴,不過那時沒有馬蹬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本頭條號文章謝絕其他媒體轉載】
推薦閱讀:
※原來國界線這麼有意思!大開眼界啊!
※仔細讀讀,很有意思!
※癌症免疫療法的「神話」 | 日誌 | 果殼網 科技有意思
※15張有意思的珍貴老照片
※有意思的多巴胺和內腓肽!(菇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