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民主思想對民粹主義的三重超越

毛澤東民主思想對民粹主義的三重超越——駁胡繩的對毛澤東的民粹主義指責 趙士發 鄭棪方 · 2017-10-09 · 來源:《貴州省黨校學報》2017年第4期 0 收藏(0 評論(0) 字體: 大 / 中 / 小 從理論基礎、實質內容、實踐結果三個方面比較毛澤東民主思想和民粹主義的異同不難發現,毛澤東民主思想在理論基礎上以唯物主義和群眾史觀超越了民粹主義,在實質內容上以人民民主超越了民粹主義,在實踐結果上以成功的民主實踐超越了民粹主義。

  近些年來,民粹主義成為學界討論的熱門話題。在國內外,人們使用這一詞語去指稱各種社會現象,這使民粹主義一時成為世界性的社會思潮。在新的歷史語境下,有人甚至將毛澤東的民主思想與民粹主義混為一談,這就不能不引起中國馬克思主義學界的重視。本文擬在釐清不同語境下民粹主義實質內涵的前提下,分析毛澤東民主思想對民粹主義的三重超越,以就教於學界同仁。

一、不同語境下的民粹主義

  今天,民粹主義已經成為一個使用十分混亂的詞語,有人用它指稱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政策和思想,有人用它指代當今中國社會存在的仇富心理,還有人用它描述毛澤東領導的「文化大革命」等。究竟何為民粹主義?其實學界關於這個詞語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它在不同的語境下具有不同的含義。

  在西方語境中,民粹主義是與精英主義對立的平民主義,即對平民利益的捍衛,是一個較為含糊的非階級性概念。但在實踐中它卻變成了資本用以實現自身統治意志的政治意識形態。對民粹主義,英國《不列顛百科全書》給出的解釋是,一種捍衛平民利益的政治綱領或行動,通常與精英主義(elitism)相對立,以反對大商業大金融的利益為目標指向。但在資本主義國家,民粹主義通常被政客用作攻擊對手的意識形態符碼。貼上民粹主義的標籤意味著對知識分子、對理性和秩序的否定。民粹主義甚至被妖魔化為反對大商業大金融的暴民運動,意味著社會動蕩不安。由於平民、精英、理性、大商業等概念本身不很清晰,民粹主義這一概念在西方使用十分寬泛,含義是十分模糊的,有時它被用於同極權主義、納粹主義、共產主義相提並論。

  在馬克思主義的語境中,民粹主義的含義是相對清晰的,它是一種非馬克思主義的社會革命理論。從馬克思恩格斯到列寧斯大林,再到毛澤東都明確批判過民粹主義,尤以列寧對俄國民粹主義的批判最為系統和尖銳。追溯民粹主義這一概念的起源,它首先產生於19世紀中期的俄國,當時的俄國資本主義並不發達,農奴制又出現了嚴重危機。在這樣的國情下,一批以赫爾岑、車爾尼雪夫斯基等為代表的知識分子,主張依靠俄國農民,通過村社跨越資本主義社會發展階段而直接建設完全的社會主義社會。他們宣揚農民是「本能的共產主義者」和「天生的革命者」,是俄國革命的主要力量。可見,馬克思主義語境下,民粹主義主要是指在無產階級革命運動中出現的,主張不依靠無產階級而直接依靠農民領導社會主義革命,不經過資本主義的發展階段、在小農經濟基礎上走向社會主義社會的一種思潮。民粹派的主張是非馬克思主義的,列寧在批判俄國民粹派時尖銳地指出,「他們總是以真正『人民之友』的思想和策略的表達者自居,其實他們是社會民主黨最兇惡的敵人。」

  在中國語境中,民粹主義一詞被用得十分混亂。中國學界對民粹主義概念的使用受到西方與馬克思主義雙重語境的影響。毛澤東從20世紀40年代以後,先後多次批判過俄國民粹主義,主張把馬克思主義和民粹主義區別開來。20世紀60年代,美國學者莫里斯·邁斯納在其文章《列寧主義和毛澤東主義:中國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若干民粹主義觀點》中率先提出了「民粹主義的影響將成為毛澤東主義解釋馬克思主義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的看法。在此之後,國外相繼出現本傑明·史華慈、施拉姆等學者針對這一問題發表觀點,他們也認為毛澤東思想中帶有明顯的民粹主義色彩。20世紀晚期,胡繩的《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關係:世紀之交的回顧和前瞻》這一文章的發表,使得國內針對這一問題產生了較為激烈的討論。在這篇文章中,胡繩同樣選擇俄國民粹主義作為比較對象,認為「毛澤東曾染上過民粹主義色彩」。學界當時針對胡繩這一文章湧現出多種不同的聲音,有些學者如沙健孫反對胡繩的觀點,認為毛澤東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從未有過民粹主義思想;有些學者如何誠贊同胡繩的觀點,認為毛澤東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犯下的錯誤是具有民粹主義色彩的。國內學界關於民粹主義的看法較為複雜,至少有如下幾層含義,並各有體現:一是與精英主義相對的平民主義,如對改革開放以來仇富心理的看法;二是與民主相對的暴民運動與平民專政,如對中國革命與「文化大革命」的看法;三是排外的狹隘民族主義,如對文化保守主義的看法;四是不經過資本主義而過渡到社會主義的跨越論思想,如對十月革命的看法。

  正是由於國內外學界對民粹主義的看法繁多,不同語境下的民粹主義含義各不相同,人們關於毛澤東民主思想與民粹主義的關係看法顯得十分混亂,有必要對二者進行深入比較研究。縱觀國內外關於毛澤東思想和民粹主義的討論,筆者注意到無論是西方還是中國學者所談論的民粹主義都是俄國民粹主義。比較毛澤東的民主思想和民粹主義,「是就它們某些獨自顯露出來的、相似的革命思想方法和具有某些共同的問題和困境而言的」。筆者之所以選擇俄國民粹主義作為比較對象,主要基於以下幾點原因:第一,民粹主義這一概念最早起源於俄國,俄國民粹主義擁有民粹主義的最典型形態。早在19世紀中後期,俄國就成為了歷史上的第一波民粹主義浪潮的發生地,對後續的民粹主義產生著持久深遠的影響。第二,俄國民粹主義產生時的背景與中國當時所處環境有一定的相似性,民粹主義產生時的俄國正處於農奴制危機,資本主義尚不發達,窮苦被壓榨的農民佔據俄國人口的大多數,一部分知識分子湧起,期待帶領俄國農民做出社會的變革。而當時毛澤東思想產生髮展的背景同樣也是中國處於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發展的薄弱階段,面臨著獨立和發展的兩大問題,佔據中國大部分人數的農民有獲取土地和改變地位的迫切需求。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重視人民、依靠人民,通過走群眾路線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第三,在對待資本主義的態度上,俄國民粹主義不同於其他民粹主義,俄國民粹主義仇視資本主義,從根本上否定資本制度。而毛澤東對待資本主義的態度變化也成為學界討論毛澤東思想和民粹主義關係的一個重要判別標準。

  筆者依舊打算延續先前學界討論,將俄國民粹主義視為比較對象,而選擇毛澤東民主思想同俄國民粹主義比較的原因是:毛澤東民主思想是毛澤東關於人民思想的匯總與概括,強調重視人民、依靠人民、實現人民當家作主;俄國民粹主義推崇信仰人民、把人民置於核心訴求地位、關注人民的作用。如果就其對人民的態度上來看,很容易混淆二者。筆者試圖多方面,從更寬廣和更深度的層次探討毛澤東民主思想與俄國民粹主義的不同,並針對學界質疑毛澤東民主思想包含民粹主義的聲音給出自己的見解。下文我們從理論基礎、實質內容、實踐結果三方面分別來對比毛澤東民主思想和俄羅斯民粹主義。

二、毛澤東民主思想與民粹主義的理論基礎

  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是毛澤東民主思想的兩大理論基石和理論源頭,也正如此,毛澤東民主思想實現了對俄國民粹主義理論基礎上的超越。

  1.唯物史觀對唯心史觀的超越,群眾史觀對英雄史觀的超越

  俄國民粹主義認為俄國可以跨越社會發展的資本主義階段,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究其背後的理論基礎,是因為他們總體上是歷史唯心主義,民粹主義認為:「歷史只有在思維活動的影響下才會產生」,思想在社會發展中起決定作用,他們不承認社會發展的規律,「相信歷史並無預定式樣,並無『腳本』」。他們否認社會主義發展要有相對應的經濟前提,認為何時何地都能夠建立社會主義社會。他們試圖借用村社這一古老的俄國生產組織到達社會主義,帶有明顯的空想社會主義色彩,俄國民粹主義這種「向後看而非向前看」的方式不符合社會發展的自身規律。

  此外,俄國民粹主義遵循的是個人創造歷史的唯心主義英雄史觀,認為英雄在歷史的整體進程中處於主導的地位。他們認為「思維只有在個人身上才是現實的」,「社會的進步是靠具有批判思維的個人取得的,沒有他們,肯定不會有進步;沒有這些人傳播進步的願望,進步也是極不穩固的」。俄國民粹主義否認人民創造歷史,將人民視為「群氓」,認為正是具有「批判思維能力的個人」推動了歷史的進步。

  不同於俄國民粹主義,毛澤東繼承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並通過不斷總結和概括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實際經驗,創造性地構建了獨具特色的唯物史觀,毛澤東的民主思想的形成也正是建立在唯物史觀的基礎上,因此也超越了俄國民粹主義。

  「社會實踐」是毛澤東唯物史觀的理論基礎和邏輯起點。毛澤東把實踐視為人類社會產生、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並認為人類社會的實踐活動具體表現為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以及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這兩大矛盾,這兩對矛盾是社會發展的基本矛盾,也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毛澤東認為生產力是最革命的因素、是推動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而是否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是衡量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否正確的根本標準。毛澤東將民主看作「一種手段」,他談到:「民主屬於上層建築,屬於政治這個範疇。這就是說,歸根結蒂,它是為經濟基礎服務的。」毛澤東將民主視為兼具政治制度和社會意識形態雙重屬性的上層建築,民主必須要符合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要求。

  由此我們看出,相比於俄國民粹主義強調思維的第一性、誇大人的主體作用,否認歷史規律的存在,認為可以忽視經濟條件通過人的努力由農村公社跨過資本主義社會關係發展階段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這系列觀點,毛澤東的民主思想認識到了實踐的第一性;社會發展有其基本規律,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因素,當社會生產力沒有發展到一定程度、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矛盾的激烈程度未足以使得矛盾爆發,社會將不會更迭。

  同時,毛澤東意識到了作為上層建築的民主,它會隨著經濟基礎的變化而變化,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與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設密切相關。中國跳過資產階級民主這一階段,歷經新民主主義階段的民主政治建設,投入到社會主義民主建設之中,正是這一科學理論的實踐結果,它既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要求,也符合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反觀俄國民粹主義,在80年代,俄國民粹主義出現巨大危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俄國資本主義及其經濟關係得到顯著發展、工人階級作為一支政治力量顯露出來,使得民粹主義關於繞過資本主義,「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理論受到相當大的質疑和衝擊。從而我們可以看出,民粹主義的理論綱領和革命道路未能把握好社會變化發展的形勢,當資本主義經濟關係在俄國開始發展時,俄國民粹主義中的空想社會主義理論便受到動搖、逐漸喪失了生命力。

  與俄國民粹主義遵循個人創造歷史的英雄史觀不同的是,毛澤東堅持的是群眾史觀。毛澤東的唯物史觀將人視作一切存在中的最高存在者,是作為最基本的實踐活動的物質生產活動的產物。人民群眾在實踐中創造著歷史,推動著人類社會發展前進。毛澤東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在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中,為了適應革命的需要,毛澤東「民」的內涵是變化的,但是有一點是不變的,那就是依靠人民群眾。毛澤東認為,人民群眾是民主的主體,在他的唯物史觀中,也充分肯定了人民群眾的實踐主體地位,兩者在這一點也是相契合的。俄國民粹主義認為英雄在社會發展中處於主導地位,但同時俄國民粹主義的重要特徵之一是信仰和崇尚俄國人民,理論基礎在於相信人民、相信人民的力量。這樣,俄羅斯民粹主義自身的理論體系就出現了一個矛盾。這種立場的兩面性、以及從根本上否認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偉大作用使得俄國民粹主義較之毛澤東民主思想是落後的、值得質疑的。

  2.方法論的超越

  俄國民粹主義信仰和崇拜人民,在他們看來,俄國人民首先是俄國的農民,農民是社會的主體,是「本能的社會主義者」和「天然的革命者」。即使後來伴隨著俄國資本主義經濟關係的發展,工人階級逐漸強大起來,俄國民粹主義也沒有完全擺脫早期民粹主義的思想,依然把農民當作革命的主體力量。在此基礎上,俄國民粹主義否認只有無產階級的領導才能進入社會主義,認為只要依靠農民,發展農村公社就可以過渡到社會主義。究其這一觀點背後的原因,在於俄國民粹主義缺乏辯證的思維,沒有意識到事物是矛盾的統一體,他們看見了俄國農民革命性的一面,卻忽視了農民局限性的一面。

  俄國民粹主義的理想目標是奪取中央政權,「最終的政治和經濟理想是無政府主義和集體主義。」從他們的理想目標可以看出,俄國民粹主義把民主的理想絕對化,把民主主義推向了一個極端,而這樣很容易導致的一個結果是;民粹主義很容易最後發展成為跟民主主義截然相反的反民主主義。俄國民粹主義沒有認識到民主與集中的辯證關係,只看見了民主與集中的對立性,卻未看見二者的統一性。

  與俄國民粹主義不同,毛澤東充分地繼承和吸收了馬克思辯證法的精華,並在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創新辯證法思想。毛澤東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在他本人民主思想的形成和發展中,毛澤東也充分運用了矛盾的分析方法,將其辯證法思想注入民主理論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主辯證法思想,實現了對俄國民粹主義的超越。

  不同於俄國民粹主義對農民的過分崇拜,毛澤東民主思想認識到了農民的局限性,始終強調要堅持無產階級的領導,用馬克思主義對農民進行改造。另外,相比於俄國民粹主義對於人民定義的單調性,毛澤東民主思想中的人民內涵卻隨著形勢的變化而不斷變化,變化的原因也正是因為毛澤東運用辯證的思維認識到了事物矛盾的變化,認識到了人民的概念具有相對性和歷史性的特點。

  此外,在對待是否民主與集中只能二選一的問題上,毛澤東認識到了民主與集中辯證統一的關係,二者缺一不可,實現了對俄國民粹主義的超越。毛澤東指出民主是個相對概念,「在人民內部,民主是對集中而言,自由是對紀律而言。這些都是一個統一體的兩個矛盾著的側面,它們是矛盾的,又是統一的,我們不應當片面地強調某一個側面而否定另一個側面。」毛澤東將民主集中制視為政府的組織形式,認為民主和集中在表面上看來似乎彼此對立衝突,然而在某種特定的形式上是可以被統一起來的,二者之間並不存在不可打破的壁壘。一方面,真正的人民民主必須廣泛地聽取群眾意見,確保人民群眾有足夠的自由支持政府、影響政府的政策。「如果不首先發揚民主,不讓大家充分發表意見,集中制就建立不起來,即使勉強建立起來,也是空的、假的。」另一方面,這些來自人民群眾的意見必須交由政府去執行,行政權力的集中化才能保證政策執行的順利無阻。如果民主離開集中,很難形成統一的認識和指導,社會主義事業也就很難向前推進。因此,集中必須以民主為基礎展開,而民主又必須在集中的指導下進行,兩者在民主集中制原則下得以統一。

三、毛澤東民主思想與民粹主義的實質內容

  毛澤東民主思想中的民主主體是人民,人民的概念具有相對性、歷史性的特點,同時始終堅持無產階級的領導,從革命實踐主體和領導力量上實現了對俄國民粹主義的超越;毛澤東民主思想中堅持群眾路線,號召人民直接參与到革命實踐中,並堅持對人民的敵人實行專政,從鬥爭手段上實現了對俄國民粹主義的超越;毛澤東民主思想認識到了民主發展的階段性,從階段認識上實現了對俄國民粹主義的超越。此外,筆者將在革命主體和領導力量的超越以及階段認識上的超越這兩部分里簡要談論下對邁斯納和胡繩觀點的看法。

  1.革命實踐主體和領導力量的超越

  俄國民粹主義的革命實踐主體是人民,他們極度信仰和崇拜人民,認為「在人民中潛藏著社會真理」,「人民是真理的支柱」。俄國民粹主義的「人民」概念主要是指農民,農民是革命的主體力量,只要喚起農民,憑藉村社,就可以過渡到社會主義。在涉及到對人民領導的問題上,早期革命民粹主義者認為俄羅斯知識分子和「批判思維的個體」應該到民間去,喚起人民投身到革命鬥爭中;自由民粹主義不再寄希望於農民革命,但依舊是號召知識分子向人民學習,採取和平的方式為農民謀福利。俄國民粹主義否認無產階級的領導,寄希望於知識分子喚起農民。知識分子固然有其思維上的先進性,但是俄國當時知識分子的階級性卻使得他們和農民處於一種分割和脫離的狀態,他們和農民有相當大的距離,不了解農民的狀況,也不為農民所了解,並且,作為當時世世代代被壓榨、缺乏文化教育的俄國農民而言,他們對於社會上層、文化人有一種天生的恐懼和敵意。在這樣的背景下,企圖通過知識分子喚醒農民,註定是失敗的。

  毛澤東認為民主的主體是人民,不同於俄國民粹主義對人民的單一狹窄詮釋,毛澤東民主思想中「人民」的內涵是具體的、歷史的,隨著社會矛盾的變化而變化的。在抗日戰爭時期,凡屬於抗日,皆屬於人民範圍;在解放戰爭時期,凡是反對美帝國主義和官僚資產階級的都是人民;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凡是支持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都是人民。毛澤東民主思想中的民主主體是廣泛的、發展變化的,而這也實現了對俄國民粹主義革命實踐主體的超越。此外,毛澤東民主思想始終堅持無產階級的領導,無產階級之所以能成為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領導力量,毛澤東最早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有說到:「工業無產階級人數雖不多,卻是中國新的生產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國最進步的階級,做了革命運動的領導力量。」毛澤東認識到了無產階級是最有覺悟和組織的階級,只有在無產階級的領導下,廣大人民才能取得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功,在領導力量上實現了對俄國民粹主義的超越。

  邁斯納認為毛澤東思想中含有民粹主義色彩,其中很重要的一個論點就是革命實踐主體和領導力量。他通過將毛澤東思想分別和列寧主義和俄國民粹主義進行比較,得出毛澤東思想更多具有俄羅斯民粹主義色彩而非列寧主義的結論。在他看來,「毛澤東主義中的民粹主義傾向,是在一種視人民為有組織的整體並讚美他們自發的革命行動和集體潛力的強烈傾向中表現出來的」,而這是列寧從不曾表示過的。對於邁斯納的這個論點,筆者有兩點想法,首先,因為俄國和中國的具體國情不一樣,所以毛澤東與列寧的具體革命實踐方法也會出現不同,而這正是矛盾的普遍性與矛盾的特殊性相結合原理的體現。馬克思主義從來不是千篇一律、一成不變的學說,它是科學的、發展的學說,邁斯納忽視對當時中國國情的分析,並未充分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實質,而得出毛澤東思想包含民粹主義傾向的結論是草率的。事實上,毛澤東的群眾路線正是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同中國的民主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它反映的是中國國情的需要,佔據中國絕大多數的農民蘊含著反帝反封建的無窮力量,毛澤東正是把握中國這一具體實際而做出的重視農民、依靠農民的決策是科學的具有指導性和建設性的理論方針。此外,毛澤東在重視人民,讚美人民的同時,從來沒有忽視對無產階級的重視,正如前面所提到的一樣,毛澤東始終堅持的一個前提即是無產階級的領導。

  2.鬥爭手段的超越

  俄國民粹主義的發展先後經歷了革命民粹主義階段和自由民粹主義階段。革命民粹主義反對沙皇專制統治,在鬥爭手段上,一方面,他們發動大規模的「到民間去」活動,號召當時同情農奴的俄國青年知識分子到農村去,把革命的社會主義思想宣傳給農民,鼓勵農民跟他們一起革命;另一方面,俄國民粹派中的一部分成員開展恐怖活動,試圖通過暗殺、暴動推翻專制制度。此後的自由民粹主義放棄了推翻沙皇專制統治,轉向通過合法鬥爭改善農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

  俄國革命民粹派在人民群眾中宣傳革命的意識形態,但宣傳往往也停留於浮面上,大多宣傳者不了解農民的真正需求,往往講許多社會主義思想的大道理,未能真正深入人民群眾,也未能獲得廣大農民的支持。此外,一部分民粹派企圖通過恐怖活動來推翻專制制度更是一種妄想,在專制統治力量依舊強大、民眾基礎尚未建立時,恐怖活動只會給革命帶來危害。

  毛澤東在革命實踐的過程中,認識到了農民作為民主主力軍的巨大力量,以發展農村基層民主來推動全國民主。同樣也是選擇從農村開始發展民主,但不同於俄國民粹主義倚重教育、文化宣傳等只有對文化基礎的人產生作用的形式,毛澤東關注的是調動農民直接參与民主革命實踐,主張理論和實踐要結合起來。為了調動農民直接參与民主革命活動,毛澤東始終堅持群眾路線,從農民利益出發來分析問題,真正做到想農民所想,把土地革命作為中國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務,通過滿足農民的土地需求,調動農民參與群眾運動的積極性,使農民成為民主解放的中堅力量,從而也實現了對俄國革命民粹主義的超越。

  處於俄國民粹主義發展後期的自由民粹主義放棄了反對沙皇封建專制統治的傳統,轉向採取與沙皇當局協商來改善農民的生產和生活狀況,從之前的革命道路轉而走向了改良道路。顯露了自由民粹主義的軟弱性和不徹底性,同時也顯現出了自由民粹主義並不是切實代表農民的利益,它代表的是小資產階級的利益。與俄國自由民粹主義不同,毛澤東民主思想始終代表人民的利益,對待人民的敵人堅持實行專政,不妥協、不屈服,堅持通過革命運動推翻了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實現了對俄國自由民粹主義的超越。

  3.階段認識上的超越

  俄國民粹主義厭惡資產階級,對資本主義充滿恐懼,主張通過村社繞過資本主義,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所謂民粹主義,就是要直接由封建經濟發展到社會主義經濟,中間不經過發展資本主義的階段。俄國的民粹派就是這樣。當時列寧、斯大林的黨是給了他們以批評的。最後,他們變成了社會革命黨。他們『左』得要命,要更快地搞社會主義,不發展資本主義。結果呢,他們變成了反革命。布爾什維克就不是這樣。他們肯定俄國要發展資本主義,認為這對無產階級是有利的。」

  與俄國民粹主義不同,毛澤東認為中國不能直接從封建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他強調「中國革命不能不做兩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義,第二步才是社會主義。」同樣,在對待民主問題上,毛澤東認為民主發展是隨著社會經濟政治制度的變化而變化的。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有這樣說到:「沒有一個由共產黨領導的新式的資產階級性質的徹底的民主革命,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廢墟上建立起社會主義社會來,那只是完全的空想。」因此,作為革命產物的民主制度也是要分階段的,不能隨意超越階段。毛澤東看見了民主進程的階段性,從階段認識上實現了對俄國民粹主義的超越。

  胡繩認為毛澤東曾染上民粹主義色彩的一個重要理由是毛澤東晚期在階段認識上的失誤,主要體現在毛澤東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期間提出的「一張白紙說」,「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好寫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畫最新最美的畫圖」。在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尚不發達,經濟基礎還未發展到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情況下,毛澤東認為階級矛盾成為國內主要矛盾,發出了社會主義革命的號令,主張消滅資本主義,走向社會主義。毛澤東對新民主主義階段形勢的錯誤判斷成為後來學者抨擊的主要攻擊點。在筆者看來,首先,評判毛澤東思想不可片面孤立化,毛澤東思想由各個階段思想充實發展而成,以毛澤東具體某一時期的思想代替毛澤東整個思想體系從而進行評價概括,這種方法缺乏整體的視角,未免在結果上片面化,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毛澤東有正確認識到社會發展的階段性,並提出了新民主主義理論,這是異於並且超越俄國民粹主義的。其次,當我們評價某一事物的時候,務必要聯繫事物所處的具體實踐,毛澤東「一張白紙說」的提出背景是19世紀60年代農業、工業均處於落後的中國,當時的中國需要對於未來步向社會主義堅定的信心和勇氣,對於經歷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疲憊的中國人民而言,他們迫切需要一個擺脫壓迫和剝削、能夠滿足基本需求和擁有一個美好未來的社會環境的存在,雖然毛澤東的「一張白紙說」在一定程度上急於求成,對當時形勢做出了錯誤判斷,但是在當時堅定了人民對社會主義的信心,給人民指明了社會前進方向,鼓勵了人民去投身新中國建設。最後,依舊是回到階段認識上來,俄國民粹主義寄希望於村社這古老的生產組織形式跨越資本主義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不同於俄國民粹主義「向後看」,毛澤東提出的是「向前看」的思想方針,無論是農業合作化還是大躍進活動,即使方式上存在過失,但都是旨在生產組織方式上的變革達到生產力發展的目的,這些都是對俄國民粹主義的超越。

四、毛澤東民主思想與民粹主義的實踐結果

  無論是俄國民粹主義還是毛澤東民主思想,都是出自對現狀的不滿,期望能夠改變人民受剝削和壓制的生活現狀、國家處於危機的困境,希望能夠使自己國家走向社會主義。但二者的實踐結果卻不盡相同,毛澤東民主思想獲得了成功,而俄國民粹運動卻以失敗告終,毛澤東民主思想從實踐結果上來看也完成了對俄國民粹主義的超越。

  俄國民粹主義是俄國歷史上一場影響深遠的活動,不可否認,俄國民粹主義宣傳的人民至上、資本主義批判、理想主義思想對於當時的俄國乃至現在的世界都有巨大的啟示作用。但從俄國民粹主義最終的實踐結果來看,民粹主義運動是失敗的,俄國民粹主義在俄國歷史上未能付諸實踐,更多的表現為是一種激進的社會思潮,而當馬克思主義思想在俄國興起時,也就徹底意味著俄國民粹主義的失敗。

  與俄國民粹主義不同,毛澤東民主思想的實踐結果是成功的。在毛澤東民主思想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通過走群眾路線領導廣大人民進行革命鬥爭先後獲得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使中國人民擺脫了被剝削、被壓榨的命運,建立了獨立自主的社會主義性質的新中國。在新中國成立之後,依舊是在毛澤東民主思想的指導下,確立了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體制和人民代表大會的政治體制,確定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通過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相結合的方式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民主權利。毛澤東的民主思想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理論基礎,為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指明了方向。毛澤東民主思想被實踐證明了適合中國的革命和建設,而這也完成了對俄國民粹主義的超越。

  通過比較俄國民粹主義和毛澤東民主思想的理論基礎、實質內容、實踐結果三個方面,我們可以認識到,毛澤東民主思想超越了俄國民粹主義,是更加科學和先進的理論。毛澤東民主思想是馬列主義民主理論的普遍規律與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的光輝典範,我國當前民主政治建設中,應繼續堅持毛澤東民主思想的指導,不斷完善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廣大人民群眾也應該認識到我國人民民主相比於民粹有著不可比擬的優越性,自覺抵制民粹主義的侵蝕。

  (作者簡介:趙士發——武漢大學珞珈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理論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晨鐘

推薦閱讀:

西天取經後,孫悟空的斗戰聖佛地位真的超越了唐僧嗎?
怎樣才能在同齡人中出類拔萃?
加拿大攝影:在光影里 超越自身
07《論語》與孔子——自我超越自我實現
愛的牽掛(42)——超越極限

TAG:思想 | 超越 | 民粹主義 | 民粹 | 主義 | 毛澤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