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言論出櫃」引爆一場文化戰爭
舊金山市政廳前結婚的同性戀人。2008年,加利福尼亞州繼馬薩諸塞州之後,成為美國第二個允許同性戀伴侶結婚的州
←最新一期美國《新聞周刊》封面人物是頭頂同性戀彩虹光環標誌的美國總統奧巴馬
伊萬·拉爾森是1989年10月1日丹麥結婚的11對同性戀配偶中的一位。丹麥是世界首個允許同性結合的國家
1970年4月15日紐約,石牆事件一年後,第一次同性戀驕傲月遊行
哈維·米爾克,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公開同性戀身份的政治家。這張照片拍攝於1977年11月9日
引發了美國同性戀群體維權行動的歷史標誌性事件「石牆事件」
1993年4月25日華盛頓,超過50萬名同性戀者一同參加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同性戀聚會羊城晚報記者朱紹傑實習生吳海敏1精心安排的「言論出櫃」美國總統奧巴馬對同性戀婚姻的「言論出櫃」,如同引爆了一枚美國「政治炸彈」,震撼力奇大。當地時間5月9日,奧巴馬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下稱ABC)專訪時說:「我作出了最後決定,我認為同性配偶應該能夠結婚。」奧巴馬的這一講話,被美國媒體稱為是奧巴馬上任3年半以來令人愕然的「最大膽的舉動」。這位美國歷史上的首任黑人總統,再創紀錄,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在任時正式贊成同性戀婚姻的總統。所有關注美國大選的人,都能清晰地看到,奧巴馬此次「言論出櫃」是經過精心安排的。5月6日,副總統拜登在周末電視節目上公開表示,自己可以接受同性婚姻,引發媒體對此議題的廣泛關注。據白宮官員稱,這位平日里很少「管閑事」的副總統,隨後就在橢圓形辦公室內向奧巴馬致歉。但奧巴馬錶現得非常大度,說自己並沒有對此生氣,而且他原本就計劃在未來數周內表明自己的態度。無論白宮是不是在通過拜登試探公眾輿情,只透露自己的立場還在「演變」當中的奧巴馬,已被成功推到聚焦該議題的鎂光燈下。5月8日,ABC接到白宮電話,獲悉奧巴馬希望安排一次特別的專訪。敏銳的美國媒體立即明白其中意味:總統將給出這幾天來公眾一直在追問的答案。果不其然,在5月9日這個歷史性的訪問中,表情嚴肅的奧巴馬字斟句酌、小心翼翼地表示,與家人、下屬和部分同性戀軍人的討論,引發了他的思考,並「作出了最後決定」。同時,奧巴馬強調,支持同性婚姻純屬個人立場,是否將同性婚姻合法化應由各州自己決定。奧巴馬又一次迅速佔領美國媒體的版面。供職於《紐約時報》的知名政治記者亞當·納古內,是一位公開的同性戀者,他在文章中將奧巴馬的講話與約翰遜總統支持民權法案相提並論。在不久前出版的《新聞周刊》上,伴隨奧巴馬的,不再是象徵左翼意識形態的紅旗飄飄,而換成了頭頂上的六色彩虹光環———全球同性戀權利運動的標誌。2奧巴馬的立場「演變」事實上,在宗教影響力深遠的美國,歷屆大選都無法迴避同性戀、墮胎等社會倫理問題。它們的重要性和受關注度甚至超過外交議題。美國政治觀察家特蕾西·拜姆在2010年出版的《奧巴馬和同性戀:一場政治聯姻》中指出,在奧巴馬的政治生涯中,對待同性戀問題的立場一直曖昧。套用奧巴馬本人的話說,其觀點存在「演變」過程。1996年,奧巴馬競逐州議員席位,在接受當地同性戀報紙採訪時,曾表明「我贊成同性婚姻合法化,並反對禁止此類婚姻」。但在不久之後,奧巴馬卻立場有變,對媒體表示要再考慮。時至2004年,美國保守派在全國範圍內發起一系列反對同性婚姻的行動,謀求連任的時任總統小布希也明確迎合這一立場。而正在競選聯邦參議員的奧巴馬,只好試圖刻意與同性婚姻話題保持距離,以宗教信仰為由,對同性婚姻公開說「不」。但這一年開始,同性戀權益群體卻開始視之為「盟友」,在財力上給予重要支持。2008年總統選戰中,奧巴馬無疑受到了來自同性戀權益組織的重要支持,但在公開場合,他仍然三緘其口。是年4月,在接受一份同性戀背景的報紙採訪時,奧巴馬借用自己的混血身份,巧妙地表達了自己的立場:「我本人就是一樁不同種族通婚的產物,我出生時在12個州都沒有合法身份,但這並不意味著,如果我有機會為金博士(美國著名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做顧問,我就出主意讓他要求廢除反異族通婚法案,因為那可能不是有利於推動進一步更廣範圍平等權利的最佳策略。」奧巴馬「言論出櫃」後第二天,《華盛頓郵報》回顧了過去幾十年他在同性婚姻問題上的立場變化。從1996年公開支持到2004年不再支持,從2008年堅決反對再到今次的高調「言論出櫃」。奧巴馬在這個問題上的立場,幾乎完全根據競選形勢的變化而變化。是的,這4年間的形勢促成了奧巴馬公開立場的轉變。同性婚姻的接受程度近年來不斷提升,美國政壇上,越來越多民主黨,乃至共和黨政客公開承認或傾向於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美國知名民調機構蓋洛普公司5月初發布的全國範圍調查結果顯示,調查對象中50%贊成同性婚姻合法化,48%反對。其中,接近2/3民主黨選民和57%獨立人士持支持態度。2010年,著名流行歌手Ladygaga在白宮門口發表演講,為同性戀辯護髮聲,甚至斥責奧巴馬:「奧巴馬你在聽嗎?」其實,奧巴馬一直在聽。在任3年多以來,他已經先後推出多項維護同性伴侶權益的措施,包括指示司法部,不再為界定婚姻存在於異性之間的《維護婚姻法案》中的有關條款辯護,廢除軍隊中針對同性戀軍人的「不問、不說」政策。而近日的「言論出櫃」,讓人感覺似乎只是捅破最後一層「窗紙」。3石牆事件與「驕傲月」然而,對於美國同性戀平等運動的支持者而言,這最後一層「窗紙」的捅破來之不易。1953年,人類性學科學研究者金西,發表了第一部以科學方法研究性的著作———《人類男性性行為》。他在昆蟲學中受到啟發,提出人類性行為具有多樣性,並通過大量研究得出一個至今驚人的論斷:人類總人口中大約有10%是同性戀者。直接對主流觀念提出質疑。金西的研究點燃了性解放的導火索。此前,同性戀是公眾話題的禁忌,著作發表後,同性戀話題開始出現在一些主流刊物中,而金西教授本人,也在1953年8月24日成為了《時代》雜誌的封面人物。他的生活,更在2004年公映的電影《金西》中得以重述。但美國的司法制度仍嚴重歧視同性戀,其程度甚至更甚於某些華沙公約組織國家,同性戀者接吻、牽手,甚至在同性戀酒吧出現,都是被逮捕的理由。直到奧巴馬出生的年代(1961年),許多社會運動發酵運作,包括馬丁·路德·金領導的黑人民權運動、60年代反主流文化運動及反戰示威等,最終促成了同性戀者對迫害性別弱勢制度的首次反抗:石牆事件。1969年6月28日凌晨,4個便衣警察和兩個身穿制服的警察,進入鄰近紐約市的格林尼治村中一家名為「石牆」的同性戀酒吧,像往常一樣進行搜捕行動,聲稱要調查酒精飲料許可文件,並驅離顧客,人們忍無可忍,開始向警方投擲硬幣,並取笑警察向酒吧經營者敲詐金錢的「潛規則」。被激怒的警察很快與在場的同性戀者發生衝突。他們開始用警棍毆打拒絕逮捕的人。一些人被送入醫院,一個十來歲的少年被警方打斷了兩根手指。人群開始向警察投擲石塊和瓶子。不久,衝突被前來增援的警察平息。但事情並沒有結束。人群在次日晚上再次聚集起來,同性戀者向人們派發傳單,上書「讓黑手黨和警察滾出同性戀酒吧」,積累了幾十年的矛盾終於爆發,遊行持續了5天。此後,同性戀者不再隱藏他們的聲音,他們開始大規模地組織起來,要求合法地位、社會認同和平等。在接下來的一年中,同性戀解放陣線成立,相似的組織在全球包括加拿大、法國、英國、德國、比利時、荷蘭、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相繼建立。隨後,同性戀運動在一些地區取得了成效。很多企業和地方政府都在他們的相關規定中,增加禁止歧視性取向的條文。而在一些地區,對同性戀的暴力被視為是仇恨罪行,將受到嚴厲的懲罰。石牆事件至今被視為現代同性戀平等運動的發軔。它所發生的6月,也被全球同性戀者視為同性戀慶典月,稱為「驕傲月」。6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天,全球不少城市的同性戀者都會舉行「驕傲遊行」,像過節一樣宣示自己的性取向。4荷蘭,對同性戀態度的革命性轉變一個國家,在對待同性戀的態度上,有可能經歷革命性的轉變。荷蘭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二戰期間,荷蘭被納粹德國佔領,而納粹將同性戀者視作有違自然,並加以迫害。戰後,荷蘭的同性戀者,仍採用集中營里同性戀囚徒佩戴的粉紅色三角作為自身的標誌。他們成立了一個名為莎士比亞俱樂部的組織,借用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對古希臘同性感情的歌詠,宣揚同性之愛。該組織後改名文化與寬容中心。面對宗教教派的譴責,中心一方面強調成員要嚴以律自己,讓人們看到同性戀者也和其他人一樣,具有相當高的道德水準;另一方面,強調共同抵抗猖獗的艾滋病,以免同性戀社區遭非難。1971年,荷蘭廢除歧視同性戀的相關條例,並形成了類似於美國的「同性戀居住區」。上世紀80年代,頒布未婚伴侶登記法,使包括同性戀伴侶在內的未婚伴侶,享受到類似於異性戀夫妻的平等權利。1998年1月,荷蘭的同性戀婚姻被正式合法化,即同性伴侶可以像異性伴侶一樣登記結婚。從法律上賦予同性戀伴侶完全等同於異性戀夫妻的權益,荷蘭在全球首開先河。5關於同性婚姻的激辯,可能引發一場文化戰爭?在政教分離的國家,傳統婚姻在單純法律意義上就是民事結合,但在某些文化中,傳統婚姻除民法地位外,還可能兼具宗教上的意義。在荷蘭之前,同為北歐國家的丹麥,在1989年採用的是一種針對同性婚姻的折衷辦法:民事結合。這是一個新造的民法術語,該辦法主要用於為同性戀伴侶提供與異性戀伴侶相同的權利。法國、瑞典、冰島、德國、瑞士、紐西蘭等國家後來均應用此法。今天,許多國家已設立反歧視的保護性法律。除荷蘭外,西方一些國家也陸續承認同性婚姻或家庭伴侶關係,如較早的北歐國家,較晚的加拿大、西班牙、比利時、美國的一些州如馬薩諸塞州和一些城市如舊金山等。不過,西方的一些天主教國家,在關於同性戀的相關立法上,仍受到宗教方面的壓力。而在阿拉伯國家,同性戀遭到絕對嚴禁,一旦觸犯就可能面臨入罪甚至被判死刑。2003年,穆斯林國家曾聯合抵制聯合國提議的「保護世界同性戀案」獲得成功。當年,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再次提出,要求以聯合國的名義對世界各國同性戀者給予法律保護,代表56個伊斯蘭國家的伊朗代表、部分非洲和拉美國家代表,以及梵蒂岡發言人提出強烈反對。和各國法律相應,世界各方對奧巴馬的「言論出櫃」態度不一。已經公開表明同性戀身份的德國外交部長吉多·韋斯特韋勒,就對奧巴馬的聲明表示稱讚,他說奧巴馬邁出了勇敢的一步;但是澳大利亞總理吉拉德卻說,如有關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議案遞交澳大利亞議會,她將堅決投票反對。梵蒂岡的大主教馬丁在奧巴馬錶態之後說,天主教會的立場依然非常明確,婚姻必須是一男一女之間的關係。而在埃及開羅,有民眾則認為,一個國家的總統支持同性婚姻是錯誤和糟糕的。德國《明鏡》評論說,奧巴馬再次創造熱門話題,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辯論已不單單是「小插曲」,這也引發一場「文化戰爭」,這裡有兩黨的辯論,也有自由年青一代與傳統老一輩的爭論。對美國來說,這是深不可測的問題。6奧巴馬力挺同性戀,僅為選票嗎?作為西方世界的領袖,美國開啟了同性戀平等運動,但與歐洲不少國家相比,仍偏保守。有學者提醒,美國保守勢力的強大往往超出外界的想像。如在前年,緬因州政府已經批准允許同性婚姻,但在全民公投時卻又被推翻,原因就是保守勢力太過強大。16年前,共和黨佔主導地位的美國國會為阻止總統柯林頓連任,故意提交一份引發頗多爭議的反同性戀婚姻法案。時任總統柯林頓,為謀求連任的「保險」考量,簽署了界定婚姻存在於異性之間的《維護婚姻法案》。後柯林頓曾表露悔意。不久前,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柯林頓,在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發表了一篇有關美國人權政策的長篇演講。希拉里強調,同性戀者的權利同婦女的權利和爭取種族平等的權利一樣,均屬普世人權。她還坦言,直到2003年,同性戀行為在美國部分地區還被視為罪行,美國同其他國家一樣,在國內保護同性戀者人權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或許,2012年的5月9日將被寫進歷史。奧巴馬的聲明立刻得到同性戀群體的熱情回應。此番表態90分鐘後,奧巴馬即獲得100萬美元同性戀支持者的「獻金」。次日,奧巴馬參加了一場由好萊塢明星喬治·克魯尼為其舉辦的籌款晚會,重申自己的觀點。大約有150位明星出席的這場晚會,籌集資金近1500萬美元,創下了美國政治史上單場籌款會籌集金額的最高紀錄。除了競選經費上的考慮,奧巴馬還需要通過在這個問題上的態度,來爭取年輕選民的支持。由於同性婚姻在年輕人中有相當高的支持率,奧巴馬的「挺身而出」,會激發這部分選民的政治參與熱情。有政情分析指出,奧巴馬此舉也成功把媒體和選民的注意力,從經濟上轉移到社會問題上。5月初剛公布的就業數據顯示,美國經濟情況前景不容樂觀,道指進入5月後連跌兩周。選民對經濟狀況的不滿,已經開始在民調上有所體現。一項最新發表的數據顯示,競選對手羅姆尼領先奧巴馬高達7個百分點。如果繼續在經濟議題上發揮,奧巴馬恐怕將落後更多。當人們幾乎異口同聲地認為奧巴馬此舉完全是為了選票時,將頭頂彩虹光環的奧巴馬搬上封面的《新聞周刊》卻有不同的看法:「在奧巴馬心底深處,他與同性戀者在某種意義上是相通的。他來自一個白人單親家庭。小時候看到關於黑人『漂白』以求社會認可的文章時,他意識到了自己與家人的不同之處。他希望同性戀者能夠獲得認可,正如他作為有色人種得到認可一樣。」鏈接同性婚姻大事記●1989年,丹麥成為第一個認可同性結合的國家,允許同性夥伴經登記為同性伴侶。●1994年,「宜家」播放美國一對男同性戀者一起購置傢具的電視節目,全國嘩然。●1996年,柯林頓總統簽署《維護婚姻法案》,聯邦政府不承認同性婚姻的合法性。●1998年,一對男同性戀者向阿拉斯加法院申請登記結婚,阿拉斯加為此修改憲法,禁止同性婚姻。●2000年,荷蘭成為第一個法律許可同性婚姻的國家,同性婚姻家庭享有傳統家庭所享有的一切待遇;第一對同性戀者於2001年4月結婚。●2003年,比利時繼荷蘭之後,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承認同性婚姻合法的國家。●2003年,加拿大的安大略湖省和哥倫比亞省允許同性戀者結婚。●2003年,美國馬薩諸塞最高法院判定:聯邦憲法保護同性戀者婚姻的權利。●2004年,西班牙政府通過法律,賦予同性伴侶與異性夫妻相同的結婚、離婚和收養孩子的權利。●2008年,烏拉圭認可同性民事伴侶關係的法案正式生效。●2009年,哥倫比亞最高憲法法院裁定同性伴侶應享有與異性伴侶各方面的平等法律權利。●2010年,葡萄牙國會投票通過了承認同性婚姻的法案。●2010年,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同性婚姻法案正式生效,墨西哥城成為首個承認同性婚姻的拉美城市。●2012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支持同性婚姻。
推薦閱讀:
※在米國罵個奧巴馬也不算什麼嗎?
※奧巴馬女兒進哈佛|我不會做一輩子的總統,但我一輩子都要做好一位父親
※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家規給我們的啟示
※奧巴馬蠟像根本認不出 美總統蠟像即將拍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