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鄆城、巨野與汶上各有一座塔,它們是傳說中塔基、塔身與塔尖嗎?

前言:傳說此塔乃玉帝賜於李靖用以降其子哪吒的寶塔,後父子和好,托塔天王李靖揮劍將寶塔斷為三截,塔基落入鄆城(唐塔),塔身降至巨野(永豐塔),塔頂飄至汶上(太子靈蹤塔),故三縣之塔如出一轍卻只有汶上塔細而有剎,另二塔則無。


一、鄆城唐塔:在黃河下游的鄆城縣城內,矗立著一座巍峨古樸的古塔,當地人稱為唐塔,也有人叫它荒塔、觀音寺塔或襆頭塔。五代後唐始建,佔地面積80平方米,磚砌,塔身為八棱四門樓閣式,下層周圍42米,上層40米,共7級,地表現存4級,塔高32米。塔上自古以來居有數千隻獨特的燕子,冬夏季蟄眠,春秋季繞塔飛鳴,翅膀似燕,頭及腳腿似蝙蝠,靠滑翔起飛。五代唐塔為鄆城十大古景之一。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鄆城縣誌》記載,「觀音寺塔」因坐落在觀音寺內而得名。原高七級,建於五代·後唐長興二年,故人們稱作「唐塔」。由於地震等原因塔頂倒塌,荒廢已久,至清朝末年,塔頂殘破呈官帽狀,所以也有人叫它「荒塔」或「襆頭塔」。

現存觀音寺塔為八棱四門樓閣式磚檐,東西南北四面各設券頂乾坤門,其餘四面為磚雕假窗。塔心室和佛龕頂部,由層層磚斗拱環砌成拱頂,斗拱製作精良,層層內收,結構嚴謹,錯落有致,大有鬼斧神工之妙。連塔內迥廊頂部,也由磚斗拱精砌而成。

二、巨野永豐塔:永豐塔位於山東省巨野縣城,南臨人民路,北距文廟百餘米,西面不遠是永豐街,東面緊靠縣招待所,2013年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始建於後周(951--960年),北宋年間(960年--1127年)才建成,距今已有1000餘年,歷經洪水、地震,仍完好無損。清晨登塔眺望,東面山色蒙蒙,霞光絢麗,北有文廟大成殿,雄偉壯觀。永豐塔附近還有菏塔、石橋與之交相輝映,景色甚美。據《巨野縣誌》記載,該塔原「坐落於縣治儒學前大佛寺內」。唐宋時期的大佛寺,方圓20餘畝,寺西建有塔院,塔內藏有佛經;佛廟雕樑畫棟,建造雄偉,佛像神采奕奕,栩栩如生,墓鼓晨鐘,煙霧繚繞,是古代遊覽勝地。"宋元時期,永豐塔以北是濟州城內商業鬧市區,有戲樓、酒樓、飯店、旅館,每天說書的、唱戲的、打拳的、賣藝的,鑼鼓管弦之聲,不絕於耳。每當古會,商賈雲集,車水馬龍,熙熙攘攘,熱鬧非凡。

因塔淵源於佛教盛行的古印度等國,古代人們又稱它為佛塔或者梵塔。 明嘉靖監察御史馬文健詩云:「浮屠築塔自何埤傀壓晴川。……」

三、汶上太子靈蹤塔:坐落在汶上縣城西北隅寶相寺內,太子靈蹤塔始建於北宋(公元1112年), 八角十三層樓閣式建築,塔高45.5米,為磚徹八角形十三層樓閣式建築。整體雄偉壯觀,巍峨挺拔,充分體現了宋代建築風格,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整個塔剎呈葫蘆型,是由黃土燒制而成的,外面施黃色釉質,在陽光照耀下金光閃閃,所以漢族民間俗稱黃金塔。2013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太子靈蹤塔原稱寶相寺塔,因寶相寺而得名。寶相寺始建於唐代,原名昭空寺,佔地25畝。北宋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宋真宗封禪泰山駐蹕於此,御賜昭空寺為寶相寺。太子靈蹤塔,建於北宋政和年間,公元1112年建成。因年久失修,毀於1946年。

1993年,汶上縣葺修該塔時,在塔的地宮內發現佛「舍利」、捧真身菩薩、銀菩薩等141件稀世文物,始知此塔名為「太子靈蹤塔」。1993年8月23日,山東省汶上縣寶相寺的西北上空,雲氣繚繞,突然出現了樓閣殿宇,門窗隱約可見,持續時間長達十多分鐘,景象格外引人注目,一段海市蜃樓奇觀出現在世人面前,在汶上出現海市蜃樓實屬罕見,這讓古老的寶相寺塔更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1994年3月9日,文化遺產保護人員在修葺太子靈蹤塔時,竟意外發現了通往塔宮的隱門。1994年3月15日,經考古人員一系列探勘發掘打開了用青磚,糯米和白石灰混合砌壘成的隱門。而隱門後是隱藏近千年的甬道,長3.39米,寬0.97米,高1.65米,進甬道便可看到佛龕,據參加挖掘的縣文物館董文華館長介紹,當時檀香撲鼻,金光閃爍,佛龕上方擺放著一石匣。

結語:很顯然,這三座塔不建在同一年代,傳說終歸是傳說!


「關注訂閱,發現更多」—生活頻道

推薦閱讀:

傳說酒窩的來歷是這樣的
老白雜談:日本傳說中的九大名劍
「青龍四齣世」四次轉世成了誰?民間傳說還有哪些人是青龍神下凡
傳說中的河圖洛書,你真的讀得懂么?
日本傳說中的天下五劍,究竟是哪五把?

TAG: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