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太嚴格 容易缺營養
大洋新聞 時間: 2014-04-02 來源: 廣州日報 作者: 伍君儀
吃素好還是吃肉好沒有籠統定論,營養學家不主張完全吃素
吃素要注意嬰兒、青少年、懷孕和哺乳期等階段的營養需要
醫學指導/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營養科主任譚榮韶
文/記者伍君儀通訊員胡穎儀
吃素好不好?這要看吃的是「純素」,連蛋奶都不沾,還是以素為主,偶爾「偷腥」。大體而言,素食有利於降低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代謝病的風險,是符合營養學主張的。然而「水至清則無魚」,長期吃得太素也容易發生貧血、兒童發育不良、佝僂病等問題。有鑒於此,國內外營養學家專門為素食主義者們提出補充鐵、鈣、鋅、維生素B12等容易缺乏的營養素的膳食建議。
素食優點:脂肪攝入比例比較理想
素食不是籠統地「不吃肉」,而是有很多種形式。純素食主義者不吃一切肉類、魚類、禽類、蛋類、乳類,有的素食者則允許自己吃蛋類或者乳類,還有的素食者會吃少量魚類和禽類。美國心臟協會、美國癌症學會等推薦成年人把脂肪供能的比例控制在30%以下,飽和脂肪不超過10%。美國新英格蘭紀念醫院註冊營養師蘇珊·丁格特稱,素食者不吃動物性食品,能夠比較好地達到這個目標。她還介紹了素食的種種好處:
肥胖較少攝入較多的膳食纖維容易讓人覺得飽,又可減少2%~3%的營養物質吸收。
血壓較低素食者攝入的脂肪很少,血壓比同年齡、性別的非素食者低10~15mmHg。
血脂較低素食者的血清總膽固醇水平較低。
結腸癌較少吃肉多會增加糞便中各類致癌物質的含量,經過高溫烹飪的肉類致癌物質更多,而動物脂肪吃多了也不好,以上都會增加結腸癌的風險。
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營養科主任譚榮韶表示,吃素好還是吃肉好沒有定論,不主張完全吃素。一些人不吃肉類後,發現很多慢性代謝性疾病好了。目前認為吃植物性食物為主更加有益,動物性食物不需吃太多。
素食缺點:
孩子長期吃容易發育不良
在營養學的角度,任何膳食方式都要首先確保安全,做到飲食平衡而多樣化,必須滿足嬰兒、青少年、懷孕期、哺乳期等各階段的特殊營養需要。美國塔夫斯大學醫學營養學教授約翰娜·德懷爾稱,素食安排不當易致缺乏維生素B12、核黃素、鈣、鐵、賴氨酸、蛋氨酸,從而造成健康風險,包括缺鐵性貧血、大細胞貧血等;素食的嬰幼兒容易出現能量供應不足,身體只好分解蛋白質分解產能,出現更多的問題;素食令嬰幼兒攝入的蛋白質質量較低,可引起發育遲緩;素食的兒童若缺乏光照,還容易缺乏維生素D,進而罹患佝僂病;純素食主義者還往往不喜歡經過加工的食品,甚至非有機食品不吃,更不會額外補充營養素,得了病也不願意相信現代醫學,容易出現缺鋅等問題。
有人擔心素食會導致骨質疏鬆,但德懷爾表示還沒有這方面的證據。譚榮韶也表示,吃肉也可能骨質疏鬆,吃素與骨質疏鬆沒有必然聯繫。
補救:
植物性食品相互配搭
為了保證膳食中能量和營養的供應,丁格特建議素食者多吃豆類、堅果類、全穀物麵包等,動物性食品富含的鐵、鈣、鋅元素可通過以下方式補充:
鐵少量食用奶類和蛋類,吃無花果、梅干、葡萄乾、南瓜籽、芝麻、黃豆、鐵強化麥片等。為了促進鐵的吸收,還可以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品,如西紅柿、西蘭花、甜瓜、橙。
鈣可吃奶類或奶製品,如酸奶和乳酪。純素食主義者可吃豆腐、葵花子、干無花果、鈣強化麥片等。多吃維生素D也有助於鈣的吸收。如果缺乏日照,應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
鋅多吃蛋類、豆類、堅果、籽類。蔬果中的鋅利用度較低,可食用經酵母發酵的全穀物食品。減少食用大豆製品、菠菜、巧克力等,以免其中的肌醇六磷酸、草酸抑制鐵、鈣、鋅的吸收。
德懷爾建議素食者小心搭配自己的飲食——有的植物性食物缺少某些氨基酸,可以和其他植物性食物或者動物性食物搭配食用。例如:
豆類缺乏色氨酸和蛋氨酸,宜搭配穀物(如玉米面)、堅果(如花生)或種籽類(如芝麻)。
穀物缺少賴氨酸、異亮氨酸、蘇氨酸,宜搭配豆類(如大豆)或奶類。
穀類和種籽類缺乏賴氨酸和異亮氨酸,宜搭配豆類。
不一定要每天每一頓都要做到氨基酸種類的均衡,只要一周內做到均衡便足夠了,因為身體內有一定的氨基酸儲備,能夠應付暫時的短缺。
對於維生素B12,譚榮韶建議素食者可多吃菌類食物、發酵豆製品(如豆瓣醬)補充。
推薦閱讀:
※赤小豆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_赤小豆的營養價值
※減肥不是你的目的-三大營養與肥胖、健康關係!
※芝士媽媽:營養師親測9款補鈣產品,告訴你選哪個更靠譜!
※枸杞是直接吃好, 還是泡水喝比較好? 醫生說: 其實這樣吃才是最營養的
※寶寶的第一口輔食、第一口菜泥、第一口果泥該吃什麼,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