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咖啡、咖啡館、巴黎及其它

咖啡最早被發現是在非洲的衣索比亞,那裡的牧人注意到,他們的山羊在吃了一種紅色漿果之後變得興奮異常,活蹦亂跳。而咖啡樹種植的普及和園藝推廣始於葉門,其對外出口的主要港口是摩卡(Mocha)。

西方人知道咖啡始於跟阿拉伯人、尤其是跟土耳其人的交際,時至今日,最有名的咖啡故事莫過於「黑湯」了。1541年,土耳其軍隊到達匈牙利的布達外圍,他們的目的是攻佔維也納,不想在布達圍城惡戰。於是他們設下圈套,邀請守城的貴族巴林到他們的營地赴宴。與此同時,偽裝成商人的土耳其近衛步兵混入布達城。席間,巴林發現土耳其人說話躲躲閃閃,神情可疑,想起身告辭。但土耳其人客氣地說道:「請稍等,還有最後一道黑湯。」當巴林喝完黑湯,終於可以離開時,一切都太遲了。毫無防備的匈牙利士兵被繳械,布達被土耳其人佔領。在這一變故中,「黑湯」起了關鍵作用。時至今日,「黑湯」一詞已經變成了匈牙利的諺語,某家電視台專門有一個以「黑湯」為名的談話節目,或調侃名人、或針砭時弊,很受歡迎。

關於咖啡館的起源也有一種說法,1683年7月至9月,土耳其軍隊第二次包圍維也納,但是維也納軍民的頑強抵抗,加上由波蘭、德意志和奧地利其它地方組成的「神聖聯盟」援軍由外夾擊,使土耳其人大敗而歸,城門口留下好多輜重和一袋袋黑色的豆子。一個為奧地利人做間諜的匈牙利人知道這是好東西,他把這些豆子運回城裡,教給人們烘醅、研磨和泡煮的方法,人們漸漸喜歡上了咖啡,於是這個匈牙利人在維也納開了第一家咖啡館,據說這也是歐洲的第一家。從那以後,咖啡館在歐洲遍地開花,但是直到1686年,一個來自義大利佛羅倫薩的侍者在巴黎開了普羅科普(Café Procope)咖啡館,咖啡館的歐洲風格才算真正建立。這家咖啡館在舊的法蘭西喜劇院對面,原本是一家「具有彬彬有禮氣氛的澡堂」,擁有鏡子、大理石地板和華麗的傢具,這些都被保留了下來,如今依然是高檔咖啡館裝飾的基本要素。

咖啡得以被廣泛接受、咖啡館遍及歐洲有兩個主要原因,首先,咖啡本身是癮品,含咖啡因的飲料全球消耗量超過煙草和酒精,占第一位;第二,歐洲人此前從來沒有過這種花很少錢,可以盡情閑坐聊天的地方。據史料記載,到了十八世紀晚期,光巴黎一地的咖啡館就多達1800餘家,咖啡館的功能也越發多樣化:人們到那裡去小憩、發獃、取暖、吃飯、洽談生意、會友、娛樂(比如撞球)、買醉(許多咖啡館同時也出售酒精飲料)、打探消息、討論時事、交換文學藝術心得、甚至拉皮條、碰艷遇等等等等,尤其是那些必須交談才能夠宣洩和獲得啟示的人更是熱愛咖啡館,他們大多是學者、文人、藝術家、教師以及學生,他們之中的一些人後來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咖啡館為他們提供了微型舞台,他們也使咖啡館得以成名。例如上述普羅科普咖啡館,就是因為盧梭、伏爾泰、狄德羅等人才被人永久記住。

巴黎的咖啡館不管大小,所提供的咖啡基本都是espresso(術語叫蒸餾法咖啡),這個辭彙來自拉丁語,直譯過來是「通過壓力」的意思,即沸水和蒸汽被壓入磨細的咖啡末中,這樣做出的咖啡才能保持住原有的芳香,而且回味悠長。法式咖啡的名稱是這樣的:café normal,指的是標準的黑咖啡,café latte,摻牛奶的咖啡,café crème、咖啡兌鮮奶油,café cappuccino,意式泡沫奶咖啡,Café deca,沒有咖啡因的咖啡。到法國咖啡館點咖啡,如果需要大杯的,一定要說americano,即美式咖啡,也就是麥當勞和星巴克之類的地方出售的咖啡款式。不管多大杯子,也無論勺子多大,都不可用勺子盛咖啡吮著喝,這是規矩,勺子只是是用以攪拌的,比如咖啡杯里的糖、牛奶等。巴黎咖啡館的名稱五花八門,有的直接叫Café,有的叫Bar,有的叫Brassiries(小酒館),有的叫Bistrot---據說這個詞來自俄語,是「速食」的意思,是拿破崙在莫斯科戰敗後才普及開來的小飯店,有的叫Patissiries(糕餅店),有的乾脆叫Restaurant(餐廳)。即便是餐廳,只要有些桌子沒有鋪檯布和擺餐具,也可以光點一杯咖啡或者其它飲料。在這些地方,站在吧台上喝一杯,比坐下來要便宜三分之一甚至一半。這些場所如果沒有特別標明,廁所一般都在地下室,就跟有些人把麥當勞提供上下水方便戲稱為「美國大使館」一樣,巴黎的咖啡館應該算是旅遊代辦處。

從旅遊方面著眼,巴黎是歐洲、乃至世界的第一城市,這一點我想沒有多少人會表示質疑。在筆者閑逛巴黎咖啡館以及研讀某些資料的時候,發現了如下幾個問題。為什麼法國人願意泡咖啡館,尤其是天好的時候喜歡坐在外面?他們追求悠閑和放鬆的生活狀態,他們的皮膚太白,需要陽光照射才能合成某種對身體有益的維生素;他們是社交動物,熱愛交談,而咖啡館恰好是既公共又相對私密的場所;這些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全面。按照本雅明《巴黎拱廊計劃》的說法,泡咖啡其實是資產階級生活方式的表達。從社會文化著眼,比較起舊時代,這是一種進步,是開放的表現;對個人來說,咖啡和陽光,這是好多人追求的情調,是從生活壓力下抽離出來的閑適。其二,對遊客來說,巴黎的坐標無疑是些巨大的所在:盧浮宮、凡爾賽宮、埃菲爾鐵塔、巴黎聖母院、凱旋門、協和廣場等等。但事物過於巨大,有時是失當的,令人茫然。如果把巴黎比做一個棋盤,在每個格子的交叉處,人們都能找到跟當地當景相對應的咖啡館,因此咖啡館才應該是跟人匹配的坐標。以這些坐標為參照深入下去,人們才能更好地了解巴黎的林林總總,更能獲得旅遊樂趣,這裡還應該加上咖啡館的實際功能。其三,現今出版的關於巴黎咖啡館的書,都有一樣缺陷,那就是大談故往,大談名人,而忽視了普通人的興趣所在。名人其實只是咖啡文化的一部分而已,比較起來,人們最關注的是當下。而當下的巴黎咖啡館就跟一個個驛站一樣,人們走累了,進去歇歇腳,喝點飲料,吃個便餐,想想或者談論剛才看到的東西,然後再從那裡出發,去往下一個目的地。最後,也是本書最為關注的所在:外來人對巴黎的評價,無非是浪漫、時尚、藝術氣息濃厚、帝王之都、既保守又前衛、不夜之城、女人風騷、男人雅緻等等等等。要說這些都沒錯,但你若是跟說這些話的人較真,他們未必能說出點門道來。比如,什麼是巴黎的浪漫?也許有人會曖昧地笑笑,暗示那是指比較隨便的性關係,便宜又刺激,這種態度就跟吃著速食麵而幻想法式大餐一樣。或者什麼叫時尚?除了一大堆品牌名字以外,他們有沒有想過假使把一個蘋果綁在酸棗樹上會有多彆扭?!

我愛巴黎和法國,那是一個住客對裝潢精到、服務出色的酒店的感情,不多也不少。我希望坐在相應的咖啡館裡(還有什麼場所更合適?),把我所知道的巴黎乃至法國好的壞的、新的舊的東西都拎出來跟讀者討論、批判以及分享,就像一個稱職的導遊應該做的那樣。對我來說,傾訴是開心的,但更為重要的是從中獲取經驗教訓,最終對我們自己的生活構成有益的影響。這一點對我本人也是一樣。

【作者簡介】


推薦閱讀:

【一顆咖啡的背後】
咖啡館的有趣歷史
不同口味的咖啡都有哪些區別呢?
各種風味咖啡
一個出品量大的咖啡店該選什麼咖啡機?

TAG:咖啡館 | 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