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 」概念下的健身APP模式探討

就在很多人還沒透徹明白「互聯網 」概念的時候,「互聯網 」的力量已經席捲各個傳統經濟領域。就像當年人們還沒徹底明白「互聯網電商」這個概念,先行的淘寶賣主都在這股潮流中掘金成功。

最近筆者觀察到,健身行業是在「互聯網 」大潮中最早覺醒的行業之一, 2015年可謂健身App爆發的元年,各類健身App和智能硬體層出不窮,健身App應用市場已被創業者視為開疆破土的新藍海。

從宏觀產業結構來看,國內健身市場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從廣場舞大媽到都市高級白領減壓,健身行業走向火熱的趨勢非常明顯。據調查統計發現,我國人均運動健身場地面積短缺,而專業的健身教練更是稀缺資源。目前12萬健身私教中僅有2萬人是持證上崗。健身APP的出現讓這兩個「痛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創業者紛紛從App端的應用層面創業以及實體的場館層面進行布局。加之霧霾對空氣的極大影響,預計未來家庭健身將成為健身新時尚。

接下來,我們對健身APP各種模式做個對比分析。

一. 「運動家」APP以優質視頻課程內容切入

相對於大家耳熟能詳的其他健身APP來說,運動家APP聽起來些許有點陌生,這是一支來自奇虎360的團隊近期開發上線的一款健身APP。與其他健身APP的最大差異是,其主導吸引用戶的原則是教程內容的權威性和專業度,用戶所使用的健身教程都是「全國健身先生冠軍」或「全國健身小姐季軍」編製和拍攝的,這些人實屬最懂健身的人。

APP的基礎邏輯是從教程內容的專業度來保證用戶減肥塑形的有效性。我們平時辦了健身卡而一年也只會去兩三次,最大的原因就是不懂得科學健身,鍛煉無效而很快放棄。健身的有效性是能夠堅持下去的最根本的原因,也是用戶最核心的訴求。運動家APP的每套課程都設置了有氧操和力量訓練的結合,分男女,分級別,適應不同運動基礎和運動目標的人群,有詳細的量化機制,註明了練習的持續時間和能夠達到的效果,至今沒有任何一家APP敢對自己的課程的有效性做出保證,而運動家APP的自信也許來自於其編製和拍攝課程的教練的高度專業性和權威性。

「內容為王」是這款APP的核心思路,也許運動家APP的野心並不僅僅在於手機移動端,隨著小米和樂視等智能電視的普及,很有可能其在圍繞「客廳」這個使用場景來布局「客廳經濟」,把客廳變成健身房,降低用戶健身的時間和金錢成本,讓女性用戶產生高度黏性,從而成為女性客廳經濟的入口。這種戰略,和各大智能電視廠商產生了高度契合,未來很有可能是小米和樂視戰略投資的對象。

和其他健身APP類似的是,運動家APP也搭建了圖片社區,用戶可以秀健身成果,從而獲得一定的參與感和成就感。相對來說,其社區更加「平民化」,也許是鼓勵更多的用戶參與的運營思路,目前照片的產生以UGC為主。當然,為了沉澱用戶關係和內容,其將來應該也會做PGC,發揮意見領袖的作用,形成意見領袖帶領小白用戶,小白用戶成長為意見領袖的正向循環。

二. 「火辣健身」以社交切入,「Fittime」以社區切入

任意一款移動App應用產品,都不能忽略掉其社交屬性。這意味著病毒傳播、客戶粘合、生態打造等等亮閃閃的宏大概念。在健身App應用領域內,火辣健身和Fittime都是這一趨勢的明證。

火辣健身是將健身社交化作為產品賣點的代表。通過試用發現,社區內的妹子顏值高身材好,圖片上打著「約」的標籤,可以被視作是健身領域內的「陌陌」。在火辣健身的平台之中,科學、高效的健身也許並非重點,以用戶通過這一平台結識更多的好友為目的。這樣的產品策略,是否將其推入了和巨頭社交軟體爭奪市場份額的尷尬局面?畢竟像「QQ」和「陌陌」早已經將健身這樣的興趣愛好加以群組化向用戶推薦。

Fittime同樣值得關注,應該說是健身領域「圖片社區」的先驅。通過分析其使用體驗可以發現,「打卡必須發圖」的功能設置,強迫用戶不斷的貢獻圖片,目的在於不斷的強化自身「社區化」發展。而其有意打造平台內意見領袖和推出「健身乾貨」,也是希望通過平台內的健身明星進行更深層次的用戶粘合。

三.「全城熱煉」健身卡銷售切入

另外一類市場中熱門的健身類App應用,就是例如「全城熱煉」這樣以健身房服務銷售作為切入點的產品。國內眾多此類產品效仿的原型就是「ClassPass」了。這類產品的脈絡相對簡單:基於國內健身房年卡會員制價格過高的現狀,通過與線下實體健身房締結低價合約,吸引用戶購買其折後較優惠的健身服務。其並不打造自身的健身課程,只為用戶提供折扣價購買健身房服務的便利。

這樣的線上健身房服務銷售渠道必將面對國內眾多已寡頭化的團購巨頭的競爭。很多健身房在大眾點評團、美團上銷售單次健身的服務產品。而通過大致的價格比對會發現,「全城熱煉」與上述團購平台相比並無過大的價格優勢。這種模式是否能夠差異化與團購巨頭競爭,是其能否勝出的關鍵。

四. Uber模式教練切入

Uber改變的不僅僅是公共交通領域,更是創業者們戰略的轉變。在目前的互聯網行業內有著不少希望依靠Uber模式成功的產品。在健身App應用領域內,以「叫練」、「約教練」、「燃」、「初煉」等產品作為這一模式的代表。

概括而言,這一類型的運動健身App應用主旨目標是進行媒介平台打造。從上游招募私人健身教練,從下游完成潛在用戶轉化。從教練報酬及用戶學費兩端進行分成達成盈利。現在對這種從「教練」切入的模式作一分析:

其一,在教練和用戶的獲取上需要大量燒錢。這種模式的APP目前招募教練基本上靠地推和吸引用戶基本上靠硬廣,將來是否會進入類似「滴滴」和「快的」之類的燒錢大戰不得而知。

其二,「跑馬圈地」的緊迫需要和提供用戶的私教質量之間產生了悖論。如前文所提到的,目前中國專業持證上崗的健身私教短缺。而為了擴大市場基數,私教水平參差不齊以及私教服務質量控制成為不可避免的難題。

其三,O2O閉環盈利。當平台實現了私教與用戶的對接之後,兩方面都可以跳過這一平台進行直接的買賣關係。避免跳單需要成熟的解決方案。

在經過縱覽同行業「模式」的對比之後,我們會認同這一觀點:在健身類App應用中,「運動家」所代表的「視頻切入」APP是比較「輕」和「快」的模式,同時,相對於其他「社區為主」的同類產品,其產品重心放在「工具」和「內容」上,也更為靠譜。

傳統行業互聯網化,要體現互聯網的特徵,做線上講究快速獲取用戶,比較上述幾種模式,相對於從「銷售切入」和「教練切入」的模式的存量用戶規模來說,在家健身的用戶規模更大,而且呈持續增長趨勢。「視頻指導」會給用戶帶來最直接的利益,打開APP就可以直接開練,相對於其他模式,在獲取用戶的速度較快,同時成本也較低。

不可否認的是,任何垂直人群都有「社交」的需求,那麼運營社區是必要的,相對於火辣健身和Fittime,「運動家」目前並沒有把重心放在社區上,其背後的邏輯是什麼呢?社區更多的是能夠給用戶帶來精神層面的刺激,獲得一定的參與感和歸屬感,同時能夠得到其他用戶的激勵,有利於運動的堅持。但是用戶的核心需求是減肥塑形,僅僅靠秀圖和看圖很顯然是無法滿足的,可見社區僅僅是個衍生需求。因此,「運動家」將重心放在了視頻內容和量化機制就不難理解了。

相對於其他同類APP,「運動家」起步較晚,但是我們可以看出,其團隊對用戶的需求把握非常精準,同時,付出巨大的成本打造最權威和最專業的課程內容也是非常正確的思路。

目前風投紛紛砸下重金培育健身市場,隨著中國中產階級的崛起和健康意識的加強,我們相信這個領域必然成為朝陽行業,至於每年的萬億大市場,到底誰能吃到嘴裡,就要看風投對各種模式的把握和創業團隊的執行力了。


推薦閱讀:

互聯網客戶關係管理攻略
移動互聯網,一場思維與市場的變革
中華對聯網校初級班教材(2009年修訂版,網校教研組編寫(轉)(
互聯網進化論與達爾文進化論的關係
中心出品 | 工業互聯網主要平台的對比分析 | 每日觀察

TAG:互聯網 | 健身 | 概念 | 模式 | 探討 | 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