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

甘薯是我省主要栽培農作物之一。甘薯一生病蟲主要有甘薯黑斑病、軟腐病、莖線蟲病、甘薯天蛾、斜紋夜蛾、造橋蟲,還有蠐螬等地下害蟲。為奪取甘薯優質高產,應對多種病蟲草害採取綜合措施,有效控制其危害。一、育苗期。此期預防及防治對象是甘薯黑斑病、莖線蟲病。具體措施是:1、建立無病留種田及選擇抗病耐病良種。要大力發展脫毒甘薯,種植較耐抗病良種,目前有徐州18和皖薯1號、3號及魯薯6、7號,北京553等。2、培育無病蟲壯苗。選擇無病的田塊作苗床,採用無病芋塊育苗,育苗前精選無病芋種,嚴格剔除有黑斑病、莖線蟲病、有傷、受凍害芋塊。育苗前,將芋塊浸入52-54℃溫水中浸10分鐘,以殺死存活在芋塊中的病毒、線蟲等。3、藥劑浸種及噴種。可用40%甲基異柳磷1000倍和40%多菌靈800-1000倍或50%甲基托布津1500倍混合液浸種或噴種。二、栽苗期。此期防治的主要病蟲害是甘薯黑斑病、莖線蟲病、地下害蟲及草害。措施是:1、採用高剪苗。即剪苗時要離開苗床30厘米處進行,防止芋苗帶有黑斑病和線蟲病。2、藥劑處理芋苗。可採用50%多菌靈和40%甲基異柳磷各1000倍混合液浸苗,對於莖線蟲病重發地,可用5%莖線靈顆粒劑每畝1-1.5千克拌土處理苗穴。對地下害蟲重發地,可在栽苗前,畝用碳銨15-25千克與農家肥料混合施入犁底,能消滅80%以上地下害蟲,也可用15千克麩皮,250克辛硫磷農藥拌勻與農家肥一塊撒於壟內,防效很好。3、搞好化學除草。苗栽插後每畝及時噴施乙草胺200-300克,全面噴施,噴後1周內不除草。三、生長期。此期主要是防治甘薯天蛾、斜紋夜蛾及造橋蟲。主要措施:1、點燈誘殺。利用成蟲的趨光性誘殺,減少田間蟲源。發蛾盛期可採用黑光燈等誘殺成蟲。2、科學使用農藥,搞好化學防治。可畝用敵殺死50克或80%敵敵畏100克加水50千克噴霧,防治甘薯天蛾、斜紋夜蛾、造橋蟲等危害。此外,應結合起甘薯,在冬耕及整地起壟時,撿拾越冬蟲蛹,在幼蟲盛發期,發動群眾進行人工捕捉滅蟲。收藏期。此期主要預防甘薯黑斑病和軟腐病。農藝措施為:1、搞好芋窖衛生。最好採用新窖貯藏。若用舊窖,應將窖壁剷除一層,並用硫磺粉按每立方米15克燃燒,熏蒸並密閉窖口2天,或用40%多菌靈1000倍液噴洒窖壁。2、選擇健康芋塊貯藏。當氣溫降至12-13℃時適時收穫,嚴格剔除病、爛、傷芋,注意當天收當天入窖。3、合理調節窖溫,保證芋塊安全越冬。入窖後保持窖溫34-38℃72小時,然後立即通風散濕,以減少菌源。並掌握在貯藏期使窖溫長期保持在11-13℃。注意後期保溫通氣,以防芋塊缺氧。甘薯(地瓜)育苗期和插秧期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甘薯是我省的重要作物之一,現即將到甘薯育苗期。甘薯育苗期和插秧期是甘薯病蟲害綜合防治的關鍵時期,做好甘薯育苗期和插秧期病蟲害綜合防治十分必要。一、育苗期育苗期預防和防治的主要對象是地瓜黑斑病和莖線蟲病等。應採取以下主要措施:1.選種抗耐病和脫毒良種目前,較抗耐地瓜黑斑病的良種有徐薯18和魯薯3、4、5、6號等,脫毒薯種具有產量高品質好等優點,可因地制宜地選種。2.培育無病蟲薯苗要用無病新苗床,精選無病蟲薯種,剔除有黑斑病、莖線蟲病、有傷、受凍害的薯塊,進行苗床育苗。3.做好藥劑浸種和噴種可用40%甲基異柳磷1000倍和40%多菌靈800~1000倍或50%甲基拖布津1500倍混合藥液浸薯種或噴薯種,若用舊苗床,還要換上新土,並用以上混合藥液噴苗床。二、插秧期防治的主要對象是地瓜黑斑病、莖線蟲病和地下害蟲等。應採取的主要措施:一是要離開苗床地面3厘米進行高剪苗,防止秧苗帶黑斑病和線蟲病等。二是要用藥劑處理秧苗,可用50%多菌靈或40%甲基拖布津和40%甲基異柳磷各1000倍混合藥液浸苗。三是莖線蟲病重發地,可用5%莖線靈或5%甲基異柳磷顆粒劑每畝1~1.5公斤兌土處理苗穴防治。四是地下害蟲重發地,可用1%敵百蟲麥麩毒餌每畝3~4公斤撒施防治。甘薯病蟲害防治技術-福清縣甘薯病蟲害甘薯有病害7種,蟲害11種。甘薯小象甲(小象鼻蟲),50年代危害十分嚴重。1955年,全縣24萬畝甘薯,受害達20萬畝,損失薯片4000多噸,平均損失率達20%。高山鎮北部10多個村2萬餘畝甘薯受害,損失薯片1200噸,其中有40多畝絕收。1956年以後,由於各級政府和技術部門重視抓防治措施,特別是隨著水利條件的逐步改善,縣內甘薯小象甲的危害基本得到控制。但1971、1975、1979年因嚴重乾旱,且一些地方防治不力,致小象甲的為害又一度回升。甘薯旋花天蛾為間歇性暴發害蟲。1961年,許多地方薯葉被吃光,龍田東營大隊有825畝早薯受害,全大隊3夫時間捕獲幼蟲13.14噸。甘薯黑斑病主要病區分布在城關、海口、漁溪、龍田、高山等地。1957年全縣發病1.5萬畝,平均被害率34.75%。龍田前坑村自育的700多萬株芽苗因感染黑斑病,致420萬株爛死在苗床。1958年因苗床感染,龍田公社損失種薯57噸,高山公社薛港大隊共下種薯280噸,損失84噸。1956~1957年,龍田區聞讀、前坑農業社耕牛,因誤食病薯絲、薯塊,中毒死亡5頭。1959年,全縣開始推廣種薯消毒、更新床土、塑膜溫床育苗技術後,黑斑病始基本得到控制。甘薯瘟病是目前國內檢疫對象。該病自1975年傳入後,使本縣成為我省第8個受害縣。是年,鏡洋公社群眾向浙江販買小豬並從閩侯楊厝購買帶病薯苗,致帶入薯瘟病。首先在鏡洋、紅星、東山3個大隊發病,計105畝。1977年蔓延到8個公社(鏡洋、東張、宏路、陽下、海口、城頭、江鏡、三山)35個大隊109個生產隊,產量一般損失2~3成,嚴重的8~9成,甚至絕收。1983年,病害傳到高山、港頭兩公社。至此,全縣有10個公社受害,面積達1266.3畝,年損失糧食126.5噸。1988年,發生薯瘟病250畝,每畝損失糧食240公斤。福清縣甘薯栽植面積大,薯苗不能完全自給,每年從外地調進約成千萬株苗,由於管理不嚴,帶入各種病蟲害。如1960年從同安縣調進鴨腳白品種,傳入甘薯瘡痂病;70年代又從閩南各地帶回甘薯蔓割病、叢枝病。甘薯的主要病害有甘薯黑斑病、甘薯莖線蟲病、甘薯軟腐病、薯瘟病、甘薯瘡痂病、甘薯蔓割病、甘薯根結線蟲病、甘薯根腐病、甘薯病毒病和甘薯紫紋羽病等。甘薯的主要害蟲有象鼻蟲、螻蛄、金龜子、地老虎、甘薯天蛾等。甘薯病蟲害的防治,堅持以防為主,目前主要以象鼻蟲危害最大。象鼻蟲,又稱甘薯蟻蟓或甘薯小象甲,屬鞘翅目,蟻象蟲科,是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甘薯生產上的一種毀滅性害蟲,通常使甘薯減產20~50%,損失嚴重,甚至絕收,是甘薯生產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分布於長江以南各省,全年發生6~8代,成蟲壽命長,世代重疊。從甘薯幼苗到收穫,象鼻蟲幼蟲和成蟲均能為害甘薯,而以幼蟲蛀食薯蔓和薯塊為主,使莖葉生長緩慢,同時,大量幼蟲蛀入薯塊,使薯塊變黑,氣味辣臭,人和家畜均不能食用。目前,世界上尚沒有找到有效的抗蟲基因,至今仍沒有培育出高抗象鼻蟲的品種。由於象鼻蟲多在地下塊莖為害,世代重疊,給人工和藥物防治帶來很大困難,目前,對該蟲還沒有較理想的防治方法。控制甘薯土壤害蟲的方法主要有生態防治及化學防治等。一般用化學農藥防治成本高,且因殘毒等問題,較少應用。此外,有推薦象鼻蟲性誘劑,各地反映防治效果不一,象鼻蟲性誘劑是象鼻蟲雌蟲分泌的一種揮發性的無毒的化學物質,不存在殘毒及抗藥性問題,用於誘殺雄蟲,使雌蟲找不到雄蟲交尾,不能繁殖後代,從而大量減少田間象鼻蟲害蟲密度。但也有反映難以殺盡雄蟲,就算殘餘少量雄蟲,都可能會引發新一輪的象鼻蟲大危害。建議綜合防治象鼻蟲措施:1)、水旱輪作;2)、對甘薯病蟲害多的田地,進行灌水殺滅蟲源,充分犁耙翻曬土壤,並用「好年冬」和「殺蟲丹」等土壤處理劑處理;3)、殺滅種苗蟲源,可用樂果等殺蟲劑先噴殺準備采苗的甘薯田地,種前,可用樂果500倍液浸甘薯藤的基部1~2分鐘,種後1星期,打一次樂果或敵百蟲(正常用藥量),對準薯苗和藤頭噴,或用80%敵百蟲500倍液澆灌蔓頭1~2次,可殺小象鼻蟲。以上防治措施不必全用,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用,樂果等農藥均按正常用藥說明使用。甘薯的其它主要害蟲有卷葉蟲、甘薯天蛾、斜紋夜蛾等,可用樂果、敵敵畏和殺螟松等殺蟲藥,按正常用藥說明使用,在午後噴殺。主要防治甘薯病害措施:1)、選用抗病品種,注意種薯和種苗的病害檢疫;2)培育無病壯苗,從無病區選留無病種薯和種苗,或選用脫毒種苗;3)、用50%多菌靈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甘薯藤2分鐘以上,涼干後種植;4)、大田發現病株應立即拔除燒毀,並用50%多菌靈1000倍液噴洒,根據情況,可連續隔7天噴1次,直到根除;5)、收穫時徹底清理病殘植株,注重水旱輪作,加強水肥管理,注意排水、通風透氣,適當增施草木灰和石灰,使植株生長健壯,增強抗病力。紅薯莖線蟲病是紅薯生產上的一種毀滅性病害,它危害性強,傳播速度快。它在苗床期,大田期和貯藏期都能侵染危害,但主要侵染薯塊。受害的紅薯外皮褐色,發青,有龜裂紋,塊輕,有的薯塊外表無異樣,只是內部糠心。該病不但影響紅薯的品質,而且嚴重影響紅薯的產量。紅薯莖線蟲病是由一種寄生性莖線蟲侵染引起的。該病原線蟲為細長的蠕蟲狀,蟲體兩端稍尖,長度0.9-1.45毫米,能以成蟲、幼蟲、卵在薯塊內越冬,亦可以成蟲、幼蟲在土壤、糞肥中越冬,該蟲不耐高溫,浸入50℃溫水中10分鐘即可死亡98%。該蟲喜潮濕,耐低溫,在-15℃溫度條件下停止活動,但不死亡;該蟲耐乾燥,在極乾燥環境條件下可存活1年。因此,要想根除該蟲比較困難。防治紅薯莖線蟲病,可採取以下綜合措施:1、選用抗病品種:即在引種時,應選擇適合本地種植的抗病、脫毒優良品種。如適合中原地區種植且抗莖線蟲病的優良品種有濟薯10號、豫薯13號、蘇薯8號、北京553等。2、培育無病壯苗:每平方米苗床撒施3%呋喃丹微粒劑60克,然後蓋土;在種薯上炕前用52-53℃溫水浸種10分鐘,可殺死種薯表皮下7毫米深處的線蟲;剪完第二茬苗時,再撒一次涕滅威(施後澆水)或用甲基異柳磷藥液潑澆。由於秧苗基部莖線蟲多,可採取高剪苗,即采苗後,將秧苗根部剪去3-5厘米,然後用50%辛硫磷或50%甲基異柳磷150-200倍液浸苗30分鐘。3、建立無病留種田:即用無病地塊作為留種田,並嚴格選用種薯、種苗。夏薯要從苗圃采苗或從春薯地剪蔓頭栽植在無病地里留作下年作種用。4、藥劑防治:重病區用甲基異柳磷或辛硫磷2000-2500倍液,在定植秧苗時每穴澆0.50千克;也可用涕滅威顆粒劑或莖線靈顆粒劑,每畝用1-1.50千克,在栽植時穴施,然後澆水。輕病區用甲基異柳磷或辛硫磷150-200倍液,在栽植前,將秧苗基部浸蘸30分鐘,防治效果很好。5、消滅蟲源:每年育苗,栽植和收穫時,要清除病薯塊,病苗和病株殘體,集中晒乾燒掉或煮熟作飼料。病薯皮、洗薯水、飼料殘渣、病地土、病苗床土都不要作漚肥原料,若作肥料時要經50℃以上高溫發酵。6、輪作倒茬:重病地塊應實行輪作,紅薯與小麥、玉米、穀子、棉花、煙葉互相輪作,隔3年以上不種紅薯,能基本控制莖線蟲病的發生危害。7、調整種收時間:重病地,改春薯早栽推遲到5月中旬栽植,提前到9月底或10月初收穫,以避開線蟲危害盛期,並及時切片晒乾後作釀造原料或煮熟後作飼料。8、加強檢疫:即實行嚴格的檢疫制度。嚴禁病薯、病苗跨區調運,以防止疫區擴大。甘薯缺素症甘薯的根系深而廣,莖蔓又能著生地生根,吸肥力很強,所以耐旱耐瘠。實踐證明,甘薯對氮、磷、鉀三要素的需求量,以鉀最多、氮次之、磷又次之,生長過程中所需氮、磷、鉀三要素的比例一般為1:1:2.5。但三要素的功能各不相同,不可相互代替。三要素的功能及缺素癥狀1、氮是蛋白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若氮素供應不足,則老葉首先呈現缺綠,葉片數、分枝數減少,葉片縮小,節間縮短,葉片容易發黃早衰,進一步發展為老葉脫落,光合效能降低,嚴重影響產量。2、磷是甘薯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能促使根系發達,增強光合作用,促進碳水化合物的合成、運輸、儲存,增加薯塊的澱粉含量和提高產量。如果磷素缺乏,會造成葉片變小,呈暗綠色,失去光澤,莖蔓伸長受阻,以後老葉出現大片黃斑,變紫色,不久即會脫落。3、鉀是對甘薯產量和品質影響最重要的元素,能延長葉片功能期,使莖葉和葉柄保持幼嫩,促進薯塊膨大,加速光合產物的運輸,促進澱粉的合成和積累,還能提高甘薯的抗病性能和儲存性能。缺鉀則表現為葉小,節間和葉柄變短,葉色暗綠,後期葉的背面出現褐色斑點。甘薯黑斑病的有效防治方法甘薯黑斑病又稱黑疤病,它是苗期爛床的主要病害之一。在薯塊上最初產生黑褐色圓形凹陷小斑,以後病斑擴大為不規則大病斑,受害的薯塊組織內呈青綠色,味苦有毒,人、畜都不能食用。病苗黃弱,苗基部形成圓形或梭形黑色病斑,嚴重者變黑枯死。防治方法:1、選用無病而具有該品種特徵的夏甘薯作種,剔除有凍害、濕害、病害和破傷的薯種。2、用50%多菌靈800-1000倍液浸種10分鐘即可排種,或排種後再用50%多菌靈800倍液均勻地噴洒苗床防治。3、用51℃-54℃的溫水,浸種10-15分鐘,可殺死瓜種表面附著的病菌,但要注意受過冷害的薯種不能浸種,以免加重腐爛。4、在用火炕育苗的地區,排種後3-4天內床溫要保持35℃-38℃(瓜種底部土壤溫度),這樣既可催芽,又能殺死黑斑病菌。甘薯麥蛾的發生危害及防治措施甘薯麥蛾又名甘薯卷葉蟲,是一種以幼蟲吐絲卷葉,在卷葉內取食葉肉來進行危害的害蟲,主要為害甘薯、蕹菜和其它旋花科植物。近年來在我地有危害加重的趨勢。據調查,在甘薯上一般地塊被害葉率為60% -70%,嚴重地塊達90%以上,給甘薯的生產造成了損失;蕹菜受害後,其葉片、嫩梢被卷食,不但影響蕹菜生長,而且嚴重影響其品質,降低了食用價值和商品價值。一、發生規律及危害特點甘薯麥蛾在我地1年發生3-4代,世代重疊。該蟲以蛹在田間殘株和落葉中越冬,越冬蛹於6月上旬開始羽化,6月下旬在田間即見幼蟲卷葉為害,8月中旬以後田間蟲口密度增大,危害加重,10月份後老熟幼蟲化蛹越冬。甘薯麥蛾的成蟲趨光性強,且行動活潑,白天潛伏于田間的隱蔽處,夜間進行交尾、產卵,卵通常散產於葉背面的葉脈之間,也有少數卵產於新芽和嫩莖上。幼蟲分為4齡,其中1齡幼蟲只在葉面剝食葉肉,不進行卷葉,但吐絲下墜;2齡幼蟲即開始吐絲作小部分卷葉,並在卷葉內取食葉肉危害甘薯和蕹菜;3齡以後,幼蟲的食量大增,卷葉程度也增大,且有轉移為害的習性,一頭幼蟲從小到大能為害10幾片葉子。幼蟲除主要為害葉片外,也取食嫩莖和嫩梢。被害葉片,葉肉被吃盡,只留下白色的皮層,似薄膜狀。發生嚴重時,大部分葉片的葉肉被卷食,呈現"火燒"現象,影響甘薯和蕹菜的正常生長。被害後的蕹菜,品質變劣,食用價值和商品價值降低。甘薯植株在生長前期受害會影響營養的供應,延緩甘薯的生長,9一10月份甘薯塊根膨大時期,而此時田間蟲口密度增大,大量的葉片被害,光合作用降低,阻礙了薯塊膨大,產量損失可達10%以上。二、防治措施根據甘薯麥蛾的發生規律和危害特點,可從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兩方面著手防治,在蕹菜上應以農業防治為主,輔以化學防治。(一)農業防治1、秋後要及時清潔田園,處理殘株落葉,清除雜草,消滅越冬蛹,降低田間蟲源。2、田園內初見幼蟲卷葉為害時,要及時捏殺新卷葉中的幼蟲或摘除新卷葉。(二)化學防治藥物防治應掌握在幼蟲發生初期施藥,噴葯時間以下午4-5時為宜,此時防治效果較好。首選藥劑以48%樂斯本乳油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防效可達90%以上。此外,甘薯田可選用50%甲胺磷乳油1000一1500倍液、40%久效磷乳油1500一2000倍液和40%氧化樂果乳油1000一1500倍液噴霧防治;蕹菜上選用20%除蟲脲懸浮劑1500-2000倍液、B.T.乳劑(100億孢子/ml)400一600倍液、40%樂果乳油l000一1500倍液噴霧防治,效果均較好。特彆強調的是蕹菜上在施用48%樂斯本乳油和40%樂果乳油防治時,應在施藥7天後方可採收食用。甘薯天蛾甘薯天蛾寄主與危害: 主要寄主有甘薯、蕹菜、扁豆、赤小豆等。 發生規律: 5-8月份雨水偏少,有輕微旱情,經蟲即有可能嚴重發生危害,在雨量過多或過於乾旱時,發生危害則輕。 防治方法: 當薯田平均百葉有2頭幼蟲時應立即施藥。可用2.5%敵百蟲粉,每667平方米噴2千克,或用90%晶體敵蟲、或80%敵敵畏乳油2000倍液噴霧。斜紋夜蛾斜紋夜蛾寄主與危害: 受害重的為十字花科蔬菜、茄科蔬菜和水生蔬菜。 發生規律: 每年7-10月份皆有危害,以7-8月份危害嚴重。 防治方法: 應抓住幼蟲低齡階段進行藥劑防治。可用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25%西維因可濕性粉劑200倍液,2.5%功夫乳油3000倍液,5%抑太保乳油1500倍液噴霧。甘薯黑斑病甘薯黑斑病症 狀: 薯塊發病產生黑色稍凹陷斑,邊緣明顯,圓形或不規則形,病部組織堅硬。 發病規律: 甘薯育苗時,病菌侵害幼苗,言不由衷苗栽到大田,造成田間發病。 防治方法: 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浸種薯5分鐘,或用80%「402」抗菌劑1000倍液浸種薯5-10分鐘。甘薯花葉病甘薯花葉病發生規律: 病菌遠距離主要借病薯和病苗傳播。 防治方法: 用組織培養法進行莖尖消毒,培養無病中輕病種薯、種苗。甘薯的主要病害北方以真菌性黑斑病、線蟲病、真菌性根腐病為主;南方以細菌性薯瘟、真菌性瘡痂病為主;貯藏期以真菌性軟腐病為主。防冶田間病害應選用抗病品種,實行輪作換茬,建立無病留種田,栽種無病薯苗,輔以藥劑消毒種薯、種苗。甘薯病毒病種類很多,葉部癥狀有紫環、黃斑、縮葉、卷葉、明脈、羽狀鑲嵌等。防治方法,可選育抗病毒病品種,消滅薯田傳病媒介昆蟲,應用莖尖脫毒組織,培養無病壯苗等措施。甘薯的主要蟲害是甘薯小象蟲和甘薯麥蛾,其次還有雜食性害蟲螻蛄、地老虎、金針蟲等。防治蟻象應實行水旱輪作,採取後期在壟面和裂縫處培土等措施。對其他蟲害可採取農業技術和藥劑防治。甘薯主要病蟲害的防治黑斑病甘薯黑斑病又名黑疤病。在貯藏期、育苗期、大田生長期均可發病,是造成貯藏爛窖、育苗期爛床、栽插後死苗的主要原因之一。黑斑病可通過病薯塊、病苗、帶病土壤和肥料等多個途徑傳播。防治應採用以繁殖無病種薯為基礎,培育無病壯苗為中心,藥劑防治為輔助手段的綜合防治措施。(1)嚴格實行檢疫措施:嚴禁調運病薯、病苗,發現病薯、病苗立即加以處理,絕對不許栽植。(2)建立無病留種地:選擇2年以上沒栽植過甘薯的無病地塊,自采苗圃剪取無病蔓頭苗栽植留種。無病留種地不能施用帶有該種病菌的土雜肥、廄肥,若無凈糞,可施餅肥、化肥和綠肥等。(3)種薯、種苗消毒處理:種薯可採用溫湯浸種或藥劑(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浸種進行消毒。種苗可採用藥劑消毒,藥劑品種同上,濃度可比浸種的稀1倍左右。(4)防止污染肥料和薯田:及時清除田間、苗床的病薯、病苗,防止通過各種途徑污染肥料和薯田。莖線蟲病甘薯莖線蟲病又稱糠心病、糠皮病。在大田生長期和貯藏期均可發生。主要癥狀是將發病組織剖開後,內部成為褐、白相間的疏鬆花瓤,稱為糠心。(1)選用抗病品種:目前對莖線蟲病高抗的品種有濟薯10號、魯薯3號、豫薯10號、魯薯7號等。栽植抗病品種是防治該病的最經濟有效的方法。(2)土壤藥劑消毒:每畝用0.4~0.8公斤40%的甲基異柳磷乳劑,栽苗時對水250公斤均勻澆在窩內,防病有效率可達80%。近年來甘薯病區採用神農丹每畝用2~3公斤,穴施,防治效果相當明顯。(3)薯苗藥劑消毒:用50%辛硫磷對水200倍,浸苗20分鐘,可殺死薯苗內的莖線蟲。根腐病甘薯根腐病又稱爛根病。主要發生在大田生長期。種薯、種苗、土壤、肥料及病殘體均可傳播根腐病。主要防治方法如下:(1)選用抗病品種:生產上推廣應用的徐薯18、魯薯3、4、7號等品種均抗根腐病,可明顯控制病害發生和蔓延。(2)改善栽培條件:培育壯苗,適時早栽,使甘薯早還苗,早發棵,減輕病情。(3)輪作換茬:試驗證明,甘薯連作地發病重於輪作地,實行甘薯與花生、穀子、玉米等輪作,有較好的防病保產作用,重病地輪作年限應適當延長或改種其它作物。(4)注意田間清潔:嚴禁用病土、病殘體積肥,杜絕一切傳病途徑,控制病害的擴展蔓延。(5)檢疫防病。主要蟲害(1)小地老虎:於4月中旬雌蛾產卵期剷除田間雜草,在幼蟲3齡盛期每畝用2公斤2.5%敵百蟲粉噴洒;也可在清晨斷苗處土層中捕殺幼蟲。(2)螻蛄、蠐螬、金針蟲,起壟時每畝撒入壟土內5%辛硫磷顆粒劑2公斤。(3)卷葉螟:防治方法,一是剷除薯田及地邊旋花科雜草,消滅越冬蛹。二是幼蟲盛發期,摘除蟲害卷葉,殺死幼蟲。三是幼蟲初發期,噴洒80%晶體敵百蟲800~10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1000倍液、25%亞胺硫磷300~500倍液、50%殺螟松100倍液。(4)旋花天蛾:即甘薯豆蟲。防治方法:一是人工捕殺幼蟲,燈光、糖蜜誘殺成蟲。二是幼蟲發生初期,噴撒粘蟲散或2.5%敵百蟲粉或80%敵敵畏乳劑1500倍液。斜紋夜蛾:即夜盜蟲。防治方法:一是摘除卵塊。二是糖醋液誘殺成蟲。三是藥劑防治在幼蟲3齡前,每畝噴2.5%敵百蟲粉2公斤。幼蟲3齡後,可用80%敵敵畏乳劑1000倍液噴霧。甘薯病蟲害防治意見病蟲主要有黑斑病、軟腐病、莖線蟲病、地下害蟲、食葉性害蟲等,其中甘薯莖線蟲病、黑斑病是我區影響甘薯產量和品質的主要為害種類。甘薯莖線蟲病俗稱糠心病、空心病、糠梆子,主要為害塊根、莖蔓及秧苗,使甘薯產量降低,一般減產10%~30%,嚴重的減產30%~70%。甘薯黑斑病又稱黑疤病主要為害甘薯的地下部分,造成根系腐爛,地上部分營養不良逐漸枯死,形成缺苗斷壟。為保證我區甘薯種植業健康發展,根據我區甘薯種植情況和病蟲發生情況提出以下防治意見。一、病蟲防治1.種薯消毒消毒方法有兩種:一為溫水浸種;二為藥劑浸種。(1)溫水浸種:先將種薯在40--45℃的溫水中預浸1—2分鐘,後將水溫控制在50--52℃範圍內,浸種10分鐘。浸種時,種薯不能露出水面,並應上下左右移動,使水溫一致;浸種後立即上床排種,邊排種邊蓋砂土,以免被風吹受凍,且苗床溫度不能低於20℃。溫水浸種可殺死種薯表面及淺層攜帶的莖線蟲及病原菌,但注意水溫不要太高,防止燙傷種薯。(2)藥劑浸種: 50%多菌靈(江蘇新沂)可濕性粉劑10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江蘇新沂)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浸種10分種,浸種液可連續使用7—10次。藥劑浸種比溫水浸種安全,可殺死種薯表層攜帶的病原菌。2.高剪苗及秧苗處理因病原線蟲一般分布在秧苗基部10-15厘米處,在苗床上離炕面3--5厘米以上剪秧,避開秧苗基部感病部分。一般苗黃且白漿少或無白漿的都是帶病苗。將秧苗擺齊根部,將苗子下半段(不浸葉)浸入46--48℃水中10分鐘, 或在45~52℃的溫水浸泡5分鐘再放入涼水中沖洗後栽種,可殺死大部分種苗攜帶的病原線蟲。或秧苗高剪後用70%甲基托布津(江蘇新沂)可濕性粉劑或50%多菌靈(江蘇新沂)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浸秧10分鐘防治黑斑病等病害; 1.8%阿維菌素(浙江海正)1000倍浸苗基部30分鐘,可殺死秧苗攜帶的大部分莖線蟲。要求:藥液要浸到薯秧基部的1/3—1/2。3.土壤處理在整地起壟前採用40%辛硫磷(魯南盛邦)乳油250ml/畝拌細砂土20—30公斤或3%辛硫磷顆粒劑(魯南盛邦)2kg/畝均勻撒施後再起壟,可防治蠐螬等地下害蟲。前茬為豆茬的田塊地下害蟲密度較大,尤其要注意防治。注意:辛硫磷見光分解,宜早晚施藥。重茬地塊在整地起壟前採用1.8%阿維菌素(浙江海正)每平米1—1.5克拌細砂均勻撒施或兌水噴霧後在進行起壟,可有效殺死土壤中殘存的部分莖線蟲,同時防治地下害蟲為害。對己發生莖線蟲病的地塊尤其要注意進行預防。4.栽植處理已發生甘薯莖線蟲的地塊,栽苗時採用1.8%阿維菌素(浙江海正) 每畝1kg對水250—500kg澆灌,每株250克藥水。5.生長期防治栽植後,若發生甘薯天蛾、甘薯麥蛾、金龜子等食葉性害蟲可以採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或其它菊酯類藥劑進行防治。二、化學除草1.土壤處理:於薯秧栽插前或栽後,雜草芽後早期進行。(1)48%氟樂靈於栽插前100—150ml/畝對水30—40kg噴霧後混土,防除稗、馬唐、狗尾草等一年生禾本科雜草和小粒種子的闊葉雜草。下茬不宜種植禾本科作物。(2)50%乙草胺(崑山綠利來)100ml/畝於栽插前或栽插後對水30kg噴霧防除一年生禾本科雜草。2.莖葉處理緩苗後若發生稗草、馬唐等禾本科雜草可以採用拿捕凈、穩殺得、蓋草能、禾草克等進行防除。紅薯病蟲害防治之紅薯蟲害防治天蛾土黃色幼蟲(左)、綠色幼蟲(右)、黃綠花色幼蟲(右)[分布與為害] 甘薯天蛾(Herse convolvuli LJnne)又名旋花天蛾,屬鱗翅目天蛾科。分布廣泛,全國各甘薯生產區均有發生。主要為害甘薯,也取食牽牛花等旋花科植物。幼蟲食害甘薯的葉和嫩莖,嚴重時能把葉吃光,影響產量甚大。[形態特徵] 成蟲灰褐色,體長43-52毫米,翅展100-120毫米。前翅灰褐色,上有許多鋸齒狀紋和雲狀斑紋,後翅淡灰色,有4條黑褐色斜帶。雄蛾觸角櫛齒狀,雌蛾觸角棍棒狀,末端膨大。卵球形,淡黃綠色,直徑約2毫米。老熟幼蟲體長100-120毫米,體色有綠色和褐色,共5齡,頭頂圓,第八腹節背面有一光滑成弧形的尾角。蛹體長約56毫米,褐色,喙伸出很長並彎曲呈象鼻狀。[發生規律] 在河南省1年發生3-4代,以蛹在土下10厘米處越冬。第二年5月羽化。成蟲白天潛伏,黃昏後飛出活動。成蟲趨光性強,能遷飛遠地繁殖為害。初孵幼蟲有取食卵殼的習性,蟲齡越大,食量越大。夏季雨量少,溫度高,有利於甘薯天蛾的發生與為害。[防治方法]1.農業措施 冬、春季多耕耙甘薯田,破壞其越冬環境,殺死蛹,減少蟲源;早期結合田間管理,捕殺幼蟲;利用成蟲吸食花蜜的習性,在成蟲盛發期用糖漿毒餌誘殺,或到蜜源多的地方捕殺,以降低田間卵量。2.藥劑防治 每666.7平方米用 2.5%敵百蟲粉或1.5%1605粉1.5-2千克噴粉;或用90%晶體敵百蟲,或80%敵敵畏乳劑2000倍液噴霧;或20%Bt乳劑500倍液噴霧。甘薯天蛾成蟲甘薯麥蛾幼蟲為害狀[分布與為害] 甘薯麥蛾(Brachmia macroscopa Meyfick)又叫甘薯卷葉蛾。屑鱗翅目麥蛾科。分布廣泛,全國各甘薯生產區均有發生。除為害甘薯外,還為害蕹萊、牽牛花等旋花科植物。以幼蟲吐絲卷折紅薯葉片,並棲居其中取食葉肉,只留表皮,發生嚴重時,大量薯葉被卷食,嚴重影響產量。[形態特徵] 成蟲是一種黑褐色小蛾子,體長5-7毫米,翅展15毫米,前翅狹長,中央有2個環形圈紋,外緣有1列黑點,後翅菜刀狀,淡灰色,緣毛很長。卵橢圓形,長約0.6毫米,初產乳白色後變淡褐色,表面有細網紋。幼蟲紡錘形,老熟幼蟲15-18毫米。蛹紡錘形,長7-9毫米,黃褐色。[發生規律] 甘薯麥蛾在華北地區1年發生3-4代,以蛹在殘株落葉中越冬。成蟲晝伏夜出,有趨光性。卵散產於幼嫩葉片背面中脈或葉脈間,卵期3-5天,幼蟲共6齡,初齡幼蟲在葉背啃食葉子,2齡幼蟲開始吐絲卷葉,3齡後食量大增,1頭幼蟲可轉移為害卷食數片薯葉。在溫度偏高、濕度偏低年份常有利於發生。甘薯麥蛾幼蟲[防治方法]1.農業措施 一是在甘薯收穫後及時清除田間殘株枯葉和雜草,以消滅越冬蛹;二是在為害初期及時捏殺新卷葉內的幼蟲。2.藥劑防治 在幼蟲發生初期,用90%晶體敵百蟲800-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O倍液,在下午4時後每666.7平方米噴施50-75千克。蠐螬是金龜子的幼蟲,屬鞘翅目金龜甲科。其種類有40餘種。為害甘薯的主要有華北大黑鰓金龜、東北大黑鰓金龜、銅綠金龜子、黑皺金龜子、黃褐金龜子,豆形絨金龜子等。(1)形態特徵:①華北大黑鰓金龜子:成蟲體長16-21毫米,寬8-11毫米,長橢圓形,體黑色,鞘翅上各3條縱隆紋,臀節寬大呈梯形,中溝不明顯,背板平滑下伸。幼蟲體長37-45毫米,頭部前頂剛毛每側各3根成一縱列。肛門孔三裂。腹毛區有剛毛群。②東北大黑鰓金龜子:成蟲:體大小、體色與華北大黑鰓金龜子相似,鞘翅上有4條明顯縱隆紋,臀板短小,近三角形,背板呈弧形下彎。幼蟲:體長35-45毫米,頭部前頂剛毛每側各3根成一縱列,腹毛區剛毛散生。③銅綠金龜子:成蟲:體長18-21毫米,寬8-11毫米,頭及鞘翅銅綠色,有光澤,兩側邊緣處呈黃色,腹部黃褐色。幼蟲:體長30-33毫米,肛門橫裂,刺毛縱向平行兩列,每列由11-20根長針狀刺組成。④暗褐金龜子:成蟲:體長17-22毫米,寬9-12毫米,長橢圓形,體黑褐色,無光澤,全身有藍白色細毛,鞘翅上有4條縱隆紋,兩翅會合處有較寬的隆起。幼蟲:頭部前頂剛毛每側各1根,位於冠縫兩側,其他特徵與華北金龜子幼蟲相似。⑤黃褐金龜子:成蟲:體長15-18毫米,寬7-9毫米,體淡黃褐色,鞘翅密布刻點,並有3條暗色縱隆紋,腹部密生細毛。幼蟲:體長25-35毫米,肛門橫裂。刺毛縱列兩行,後段向後呈八字形岔開。(2)生活規律:不同類型的金龜子世代不同,如華北大黑鰓金龜子在黃淮海地區兩年完成1代;東北大黑鰓金龜子在黑龍江省2—3年完成1代;銅綠金龜子在遼寧、安徽以及黃淮地區每年發生1代;暗褐金龜子、黃淮金龜子在河南、河北、山東等每年發生1代。但其發生與環境條件都有著共同的規律。蠐螬危害與土壤溫度有很大關係:如華北大黑鰓金龜子幼蟲,在10厘米地溫達到10攝氏度時,開始向上移動,16攝氏度時上升至15-20厘米處,17.7-20攝氏度時為活動盛期,6-8月地溫過高時,多從耕層土壤下移,9-10月溫度又下降到 20攝氏度左右,又上升表土,地溫下降到6攝氏度以下時移至30-40厘米土層越冬。土壤濕度對蠐螬活動關係密切,土壤粘重的發生相對較重,靠近樹林的田塊產卵多,受害也重。金龜子類趨光性較強,並有假死性,有利於燈光誘殺。(3)為害蟲態和方式:蠐螬幼蟲和成蟲均可為害甘薯,以幼蟲危害時間最長。金龜子為害甘薯的地上部幼嫩莖葉,蠐螬則為害地下部的塊根和纖維根,造成缺株斷壟,薯塊形成傷口病菌易乘虛而入,加重田間和貯藏腐爛率。(4)防治方法:第一,春秋耕時,在犁後拾凈蠐螬。第二,整地時每666.7平方米放入2-3千克,3%的敵螞粉或每666.7平方米用0.5千克甲基異柳磷對細土30千克作土壤處理。第三,用黑光燈、楊柳等樹枝插於田間誘殺。第四,結合防治莖線蟲病,栽時用3000倍甲基異柳磷溶液灌窩。小地老虎成蟲自然狀此蟲屬鱗翅目夜蛾科,幼蟲俗稱土蠶、地蠶、切根蟲。雜食性強,除為害甘薯外,對棉花、玉米、高粱,煙草等都有嚴重為害。(1)形態特徵:成蟲:體長16-23毫米,翅展42-54毫米。體灰褐色。觸角深黃褐色,雌蟲為絲狀,雄蟲為櫛齒狀。前翅有腎形斑、環形斑、棒形斑位於其中,後翅色淡,為灰白色。卵:橙形,初產淡黃色,後呈灰褐色。幼蟲:老熟幼蟲體長37-50毫米,頭寬3-3.5毫米。體色由黃褐色至暗褐色。蛹:體長18-24毫米紅褐色或暗褐色。尾端黑色,有刺2根。(2)生活規律:小地老虎一年發生數代,黃淮地區3-4代,廣西可達7代。越冬代成蟲發蛾盛期華北地區為4月下旬至5月上旬,第一代幼蟲嚴重為害春播作物幼苗。成蟲晝伏夜出,有趨光性、遷飛習性、趨化性。卵散產,每頭雌蟲產卵800-1000粒,卵期7-13天。初孵幼蟲取食心葉, 3齡後晚上咬斷嫩莖,若是其他作物幼小苗時,可拉進洞里食用。黃淮流域第一代幼蟲為害盛期在5月份。土壤濕度大為害嚴重,低洼地,沿河灌區,田間蔭蔽,雜草叢生的地塊發病重。(3)防治方法:①除草滅蟲:於4月中旬產卵期除凈雜草,減少產卵場所和幼蟲食料來源。②藥劑防治:栽種時結合防治甘薯莖線蟲病用40%甲基異柳磷200倍液浸苗基部10分鐘,或用3000倍液灌窩,或每666.7平方米用涕滅威顆粒劑穴施。可兼治線蟲病和地老虎、蠐螬等;在二齡期噴打90%敵百蟲粉800-1000倍液,或用50%辛硫磷0.3千克對水2千克,拌干細土20千克,均勻撒於薯苗周圍;也可用毒草誘殺。地老虎3齡後,如果為害嚴重,用鍘碎的鮮草拌90%敵百蟲800倍液,每 666.7平方米25-40千克,於傍晚撒在薯壟上毒殺。③泡桐葉誘殺,人工捕捉:每666.7平方米放泡桐葉70-90片,放葉後每日清晨翻葉捕捉幼蟲,一次放葉效果可保持4-5天。也可於清晨在被害植株附近土中捕捉。華北螻蛄[分布與為害] 華北螻蛄(Gryllotalpa unispina Saussure)屬直翅目螻蛄科。分布廣泛,國內以北方各省(區)為害重。螻蛄以成、若蟲咬食剛播下的種子及幼苗嫩莖,把莖稈咬斷或扒成亂麻狀,使幼苗萎蔫而死。同時,螻蛄在表土活動時,造成縱橫隧道,使幼苗與土壤分離而死亡。[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39-45毫米,黃褐色,全身密生黃褐色細毛,前胸背板筒形,背中央有1個深紅色斑,前足特別發達,適於挖土行進。卵橢圓形,初產黃白色,孵化前深褐色。若蟲形似成蟲,翅不發達,僅有翅芽。[發生規律] 在北方地區3年完成1代,以成蟲和若蟲在地下150厘米處越冬。春季土溫回升至8攝氏度時上升活動,在地表常留有10厘米左右長的隧道。4—5月進人為害盛期,6月中旬以後天氣炎熱時潛入地下越夏產卵。若蟲13齡。華北螻蛄喜潮濕土壤,平原區的輕鹽鹼地帶、沿河及湖邊低濕地區發生較重。成蟲有趨光性。[防治方法]1.農業措施 參照金龜子防治方法。2.藥劑防治 拌種、毒土參照金龜子防治方法;毒谷、毒餌用40%樂果乳油或90%晶體敵百蟲0.5千克,加水5千克,拌50千克炒成糊香的餌料(疵谷、麥麩、豆餅等),每隔3-5米挖1個碗大的坑,放人一把毒餌後,再用土覆上,每666.7平方米用餌料 1.5-2.5千克,誘殺效果較好。溝金針蟲幼蟲金針蟲屬鞘翅目叩頭胛科,成蟲俗名叩頭蟲,幼蟲別名鐵絲蟲。金針蟲種類很多,主要有鉤金針蟲、細胸金針蟲、溝金針蟲,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陝西、山東、遼寧及山西省南部,細胸金針蟲多分布於山東、河南、山西等省。除為害甘薯外,還為害棉花、豆類及小麥、玉米等禾穀類作物。(1)形態特徵:鉤金針蟲呈黃色,蟲體肥大,扁平,老熟幼蟲體長20-30毫米,寬約4毫米,尾節褐色,有二分叉並稍向上彎曲,細胸金針蟲也為黃色,蟲體稍圓而細長,體長8-9毫米,寬約2.5毫米,尾節圓錐狀。(2)生活規律:鉤金針蟲2-3年完成一個世代。以成蟲或幼蟲在土中越冬,次年3月開始活動,成蟲以4-5月最盛。交尾後即在土壤7厘米處產卵,卵期約2周,幼蟲孵化後立即開始為害。以幼蟲態為害時間可達2年多。老熟後潛入土下1.3-1.7厘米處造一土室化蛹,蛹經20天後即化為成蟲,春季雨水多,土壤濕潤有利於金針蟲活動,為害重。過旱或土壤過濕如澆水則發生輕。金針蟲在地下咬食甘薯幼莖,或咬破莖部鑽入莖內食害,薯被害後發黃萎蔫而死,造成大量缺株。(3)防治方法:第一,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異柳磷乳劑100倍液浸10分鐘;5%涕滅威顆粒劑每666.7平方米用2-3千克,薯苗移栽時施入穴內,該葯田間有效期 50-60天,可有效防治莖線蟲病的發生,併兼治其他蟲害。也可用3%甲基異柳磷顆粒劑每666.7平方米用3-4千克,拌適量土施入穴內。第二,用3%呋喃丹顆粒劑2千克,或50%辛硫磷 0.2-0.3千克,拌細土15-20千克,起壟時撒人埂心或栽種時施人窩中。此蟲屬直翅目蟋蟀科,其種類繁多,食性複雜,對甘薯、大豆為害最重。該蟲1年發生1代,以卵在土內越冬,4月卵開始孵化。若蟲和成蟲均可造成為害。此蟲穴居,晚上20-23時出來活動,咬食甘薯根莖,造成薯苗萎蔫枯死,缺株斷壟。防治方法:用90%敵百蟲800倍液,拌入鍘碎的鮮草中,於傍晚撒於薯壟上,或每666.7平方米用林丹粉2-2.5千克,摻10千克麥糠均勻撒人薯田。又名蓮紋夜蛾,幼蟲叫夜盜蟲、五彩蟲、烏蠶、野老虎等。在我國分布極廣。幼蟲是雜食性害蟲,為害甘薯以吃葉為主,嚴重時也吃嫩莖或葉柄。形態特徵和生活 習性 成蟲是灰褐色的中型蛾子,體長16-20毫米,翅展36-42毫米。頭、胸部黃褐色,有黑斑。複眼黑色,半球形。前翅褐色,表面有許多灰白和黑色斑紋。後翅灰白色,半透明,帶紫紅色閃光。卵呈饅頭狀,頂端稍凹,初產時黃白色,後變為灰黃色,近孵化時為暗灰色。幼蟲近圓筒形,小時暗灰綠色,長大後變化很多,歸納起來分為深色型和淡色型兩類。背線、亞背線呈黃色,沿亞背線上在胴節兩邊都有1個半月形黑斑,第二至七節黑斑下方各有1個黃色圓點。深色型的胴部為黑褐色,較瘦;淡色型的胴部多淡黃綠色,較肥。蛹為長卵形,頭鈍尾尖,紅褐色至暗褐色,有光澤,長18-20毫米。我國河北、山東一帶每年發生3-4代,往南代數相應增多,台灣、廣東每年多達8-9代,且世代重疊。在冬季寒冷的地區,以蛹在土中過冬。冬季比較溫暖的南方,沒有越冬現象。成蟲在白天隱藏在蔭蔽處,黃昏後出來活動,以晴天無風的夜晚8-12時活動最盛,飛翔力強,趨光性大。幼蟲孵化後,先群集在卵塊附近啃吃葉片的下表皮,僅剩上表皮和葉脈形成膜狀斑。一受驚動多吐絲下墜,隨風飄移他處。2齡以後開始分散。隨著蟲體長大,食量增加,為害加重,蟲口密度大時,可將葉片吃光。3齡以後具有明顯的假死性,在大發生時,當一處葉片被吃光時,就成群向他處遷徙繼續為害。幼蟲共6齡,老熟時鑽入土下,10-30厘米處,做土室居中化蛹。防治方法 夜蛾盛發期在甘薯地尋找葉背上的卵塊,連葉摘除。用黑光燈誘殺成蟲。幼蟲2齡以前,用90%晶體敵百蟲800-1000倍,或50%辛硫磷乳劑1000倍液,或50%殺螟松乳劑1000倍液噴洒。[來源]: 農藥網 [加入時間]:2007-2-26□- 甘薯、馬鈴薯熱點文章 □- 相關文章1. 馬鈴薯環腐病 [閱讀:298]2. 馬鈴薯早疫病的防治 [閱讀:291]3. 馬鈴薯病毒病 [閱讀:258]4. 馬鈴薯干腐病 [閱讀:253]5. 甘薯病蟲害綜合防治 [閱讀:250]甘薯(地瓜)育苗期和插秧期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甘薯引種嚴防病害 馬鈴薯干腐病 馬鈴薯瓢蟲 馬鈴薯早疫病的防治
推薦閱讀:

蟲草洋參燉鳳爪
青蟲草,相思酒, 一晚清夢少; 看今朝,醉昨夜, 卻看紅顏笑。
北蟲草有什麼功效與作用
蟲草花

TAG:技術 | 綜合 | 蟲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