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玉器概述
兩漢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走向相對穩固發展的歷史階段,社會經濟有了一定的復甦,社會意識形態也發生了一定變化。
社會大眾普遍的追求安定的生活,更嚮往福樂安康。而王公貴族等與地位有權勢的人們則不斷祈求長生不死。社會上更是崇尚道教、玄學風盛。
由此,玉器的製作如同其他藝術創作一樣,無不受到社會思想意識的影響。超越生死,羽化登天的創作題材逐步替代了商周以來的祖先崇拜,禮儀規範和道德教化的內容。
主觀想像創造的藝術形象一改前朝風格,帶有人們的希望和追求,襯托著一種神霧瀰漫、仙氣繚繞、虛無縹緲的氣氛。
時代特點
眾多資料顯示,遍布全國,數量浩大,質量上乘的漢代玉器,集前代之大成,以其豐富多彩的內容,獨具匠心的技巧和氣韻生動的藝術風格放射出奪目的光彩。它將中國玉器製作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在中國玉雕和美術史上都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位置。其時代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葬玉盛行
漢代崇尚道家的所謂「金玉在九竅,則死者不朽」的迷信思想,喪葬用玉收到了格外的重視。目前所知出土的漢代玉衣殘片甚多,玉琀和玉握也有一定的數量。玉璧有的是生前使用,死後隨葬,有的則純屬葬玉,專門為死人而作。出土時大多放在死者的腹部、背下或關過之間。
·鏤空技術普遍使用
漢語的工藝繼承了戰國時期的表現手法並有所發展。鏤空技術應用更加普遍。如廣州南越王墓出土的鏤空龍鳳紋套環,通體呈扁圓狀,同時由分成大小兩個圓環。內環圈內飾S形龍紋,張口露齒,首身在圓心內,尾足卻躍出內環之外。而飾於外環圈內的鳳紋,亦張嘴回首,高冠和身尾均在內環之間,氣韻生動,姿態優美。如此技巧嫻熟,造型別緻的鏤空玉器,在漢代多有發現。
南越王墓玉鏤空龍鳳紋套環
·增添了辟邪壓勝的器物
隨著道教思想的興起和對玉神化意識的加強,社會上逐漸出現了大量的符合人們心愿的辟邪器物,如剛卯、嚴卯、翁仲等。漢人把它們作為神靈的象徵,真誠的佩戴在身上,以祈求平安,辟除災難,驅趕惡魔。
·藝術手法突出了事物的氣勢和動態
李澤厚先生在《美的歷程》中指出:「在漢代藝術中,運動、力量、氣勢就是它的本質」,「一往無前不可阻擋的氣勢,運動和力量。構成了漢代藝術的美學風格」。廣州南越王墓,河北滿城漢墓出土的蟠螭紋玉劍飾,充分的再現了這一點。
·善用遊絲刻的碾琢技法
明人高濂說:「漢人琢磨,妙在雙鉤,碾法玩轉流動,細如秋毫,更無疏密不勻交接斷續,嚴若遊絲白描、毫無滯跡」實際上這種遊絲技法在戰國早已出現,平山中山王墓出土的玉帶鉤,其鉤面的圖案紋飾線就細如髮絲。至漢代這種遊絲刻的手法在玉器上使用較多,而且更趨成熟。
·羽化登仙的思想和神話故事進入了玉器畫面
藝術服務於上層建築,上層建築的一些思想意識必然的也要反映到藝術作品中來。
由於漢代信奉道教,祈求長生不死,成仙得道,所以玉器的畫面也出現了神話故事和羽化成仙的題材。
此時雕琢的人和獸都長出了一對翅膀,幻想著飛往美好的世界天堂。尤其是河北定縣漢墓出土的琢有東王公、西王母形象的一件玉屏,它將深化中的人物、景物、動物有機的組合在一起,表現了完美的藝術造型,是玉器人物群像和表現深化故事內容題材的最早作品,在玉器史上佔有重要位置。
·圓雕藝術趨於成熟
大家知道圓雕器在史前已有發現,商代也多有出土。但由於當時藝術主要為宗教服務,表現濃厚的圖騰信仰,所以主題多為龍鳳虎鳥等被先民崇拜而視為具有「神力」的動物。而且造型多莊嚴凝重,具有靜態的肅穆美。到了漢代,玉器中的圓雕藝術,幾乎完全擺脫了先秦時代樣式的古拙風貌,加強了寫實活潑的創作手法,無論是遨遊太空的天馬行空還是日常生活的牛羊,均無生活紅熟悉的題材。
1、禮儀玉
根據文獻和考古資料來看,西漢時期的禮儀用玉與先秦時期有所不同。《周禮》所記載的「璧、琮、圭、璋、璜、琥」六器。至西漢時期只有璧和圭仍是最重要的玉禮器。
從考古發掘的情況來看,西漢墓葬中玉璧出土數量很大,圭的數量較少,可能玉璧的功能比玉圭更加廣泛,除作禮儀用於外,還有佩掛,裝飾等用途。
2、殮屍玉
殮屍玉亦稱作葬玉,「是真那些專門為保護屍體而製作的隨葬玉器,而不是泛指一切埋在墓葬中的玉器」。因此,一般的隨葬玉器不列為殮屍玉。
殮屍玉的使用,早在秦漢以前就有發現,在西周虢國墓地、洛陽中州路東洲墓地、輝縣趙固一號墓、邯鄲百家村趙國貴族墓地等均有出土。
爾後,人們又把這種以綴玉作葬具的風習,經過改善發展,到西漢初,終於演變成和了一種較為完整的玉衣形式。
漢代時期由於道教盛行,人們期望長生不死,羽化登仙,於是對於堅硬不朽的玉石越發迷信,不但把它視為神聖之物,能夠去災辟邪,而且還認為它有萬能奇妙之功用。吞食可以長壽,死後能保屍骨不朽。
因此,漢代統治者們不惜工本,專門為死人做了大量的殮屍玉。殮屍玉的品種主要由玉衣,玉塞、玉琀、玉握、玉棺等。
3、佩飾玉
西漢初期的佩飾玉,多繼承了戰國晚期的形式,如廣州南越王墓出土的與組佩,亦多用璧、璜、管珠連綴而成,玉器也呈現出戰國晚期的玉作風格。或許這些西漢初年的玉器製品,正式戰國時期的遺物。
西漢中期以後,這種成組玉佩已不甚流行,穿組形式也較簡單化了。常見的造型有:舞人佩、韘形佩、龍鳳佩、剛卯、司南佩等。
實際上,玉器中的舞人佩飾,出現於春秋戰國的歷史變革時期,它是隨著舊禮樂的崩潰,宮廷及民間歌舞的興盛而創作發展起來的。漢代的工藝品中出現了大量的反映歌樂舞的真實畫面,玉舞人佩的製作隨之進入了高潮。
見過後,在各地考古發掘的漢代墓葬中,出土額數量紅多的玉舞人佩飾。舞人多為女性,頭部沒有明顯的髮式。五官的刻劃也比較簡單,僅用幾條短陰線勾畫出眉眼鼻口。衣裙和雙袖較戰國時加長並多為曲線,富有一種活潑、暢快之神韻。飾物上下各有一圓孔,供穿系佩掛。
4、實用玉
西漢時期的實用性生活用玉,雖然數量不多,但較戰國明顯增加,主要由高足杯、耳杯、玉盒、卮、枕等。
其中卮是古代的一種飲酒器具,始興於戰國。《戰國策·齊策》:「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西漢時玉卮繼續使用。目前,我們所見最早的玉卮,是洛陽金村戰國墓出土之物。涵蓋,玉卮主要出土於南越王墓。獅子山楚王墓及巢湖北山頭漢墓等。
5、陳設玉
陳設玉是一種僅具象徵意義的玉制藝術品,多圓雕而成。出土數量雖少,但卻反映了西漢玉器的高度發展水平和卓越的工藝技術。目前發現的漢元帝渭陵附近出土的玉鷹、玉熊、玉辟邪、玉仙人騎馬、紅土山漢墓出土的玉馬,滿城漢墓出土的玉人,陝西蒲城縣賈西鄉出土的玉牛等,都是漢代圓雕陳設玉的代表作。
6、嵌飾玉
嵌飾玉石指將玉鑲嵌在金、銀、銅等其它材料商的一種裝飾用玉。西漢時,嵌飾玉品類較多,如門上的鋪首,銅器上的飾片。玉環、玉具劍上的玉飾等。其中尤其以玉具劍上的玉嵌飾最為重要,不僅數量大,而且造型各異,工藝精美。
玉具劍由春秋戰國興起,至漢代達到極盛,僅以後逐漸衰落。消失。歷史上,它是一種代表貴族身份的寶物,也是一種珍貴的饋贈禮品。
西漢時期的玉具劍雖然造型、工藝基本繼承了戰國傳統風格,而圖案紋飾則更加新穎別緻。器面除了琢飾獸面、雲紋、谷紋外,尤以浮雕的蟠螭紋最具特色。此時的造型一改戰國時期的原始風貌,迅速發展成為漢人十分喜歡的一種新的以虎為基調的神獸形象。它翻開了螭紋歷史上最光輝的一頁,也是螭紋發展過程中的黃金時代。可以說,西漢玉器上的螭紋,無論從數量、質量、工藝等發麵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幾乎取代了一統天下的龍的地位。
毋庸置疑,漢代玉器是中國藝術的瑰寶,也是燦爛輝煌的漢文化的產物。它那又沒高貴的質地,新穎別緻的造型,簡樸壯麗而又充滿活力的藝術格調,不僅在中國玉器工藝發展的長河中毋庸置疑,漢代玉器是中國藝術的瑰寶,也是燦爛輝煌的漢文化的產物。它那又沒高貴的質地,新穎別緻的造型,簡樸壯麗而又充滿活力的藝術格調,不僅在中國玉器工藝發展的長河中,而且在中國文化藝術的洪流中,永遠閃耀著不朽的光輝。
推薦閱讀:
※玉器飄花好還是不飄花好
※解讀漢代玉器中的獸狀龍紋造型
※中國古代玉器大賞(第二頁)
※大明玉器:從藝術走向商品 室內陳設器鑒賞
※中國出土玉器—史前文明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