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教你拿到體檢報告後,如何自我解讀!

又到了體檢季,有人形容看體檢報告,就好像看驚悚片!看之前,好期待,打開體檢報告時,好緊張,看到後,好凌亂,再仔細看一遍……好嚇人!

甲胎蛋白增高是肝癌?

北京地壇醫院腫瘤科陳京龍主任醫師的門診,這兩天就來了不少體檢後滿腹疑慮,甚至被體檢報告里的診斷結果嚇得半死的人。來看看這幾個故事,聽聽陳京龍主任醫師解讀體檢中常見的關於肝臟方面的一些指標、報告,聽聽醫生給了哪些建議?

小張姑娘來門診時,說話聲音都發抖,眼淚一直在眼眶中打轉,手裡還緊緊地攥著體檢報告單。細問之下,小姑娘告訴陳京龍主任,她拿到的體檢報告單上甲胎蛋白(AFP)為40.7μg/L,高出了正常值。體檢醫生告訴她,肝癌的病人這個指標可能會高,讓她到腫瘤科進一步查查。

解讀:甲胎蛋白(AFP)是腫瘤標誌物中的一項,它是一種糖蛋白,主要在胎兒肝中合成,正常情況下,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μg/L。AFP是目前診斷早期肝癌的最好的血清標記物,在大約80%的原發性肝癌患者中AFP都會升高。但是並不是所有的AFP升高都由肝癌引起,AFP升高還常見於以下一些情況:

其他惡性腫瘤:除原發性肝癌外,大約有50%的生殖腺胚胎腫瘤患者也會出現AFP升高,其他少數如胃癌、腸癌或是肺癌中也可能出現AFP升高。

非惡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新生兒肝炎,還有其他疾病,比如肝損傷、充血性肝腫大、先天性膽管閉塞、畸形胎兒等也可出現AFP升高,一般增高幅度較小,持續時間也不長。

孕婦:一般在懷孕3個月後可能出現甲胎蛋白明顯升高,到7-8月孕婦母血中AFP量就達到最高峰並相對穩定。產後3周左右AFP會慢慢下降,恢復正常。

新生兒:新生兒也會出現甲胎蛋白的一時性升高,因為甲胎蛋白是胎兒的正常血漿蛋白成分,是胚胎早期的主要蛋白質,胎兒出生約兩周後甲胎蛋白從血液中消失。

建議:定期複查甲胎蛋白很重要,如果甲胎蛋白逐步下降,大多沒有問題。影像學檢查對確診肝癌有很大的意義,尤其是有肝病病史或有明確肝硬化的患者應該根據病史,定期進行腹部B超檢查,如果還不能明確,可進行增強CT、MRI等檢查確診。

轉氨酶升高不代表就是肝病

李先生來看病的原因是體檢時發現谷丙轉氨酶(ALT)75U/L,看著化驗單上這向上的箭頭,李先生心裡犯了嘀咕,是不是得了肝病呀?

解讀:大家都知道,轉氨酶是反映肝功能的一項重要指標,在體檢時一般都要做這項檢查,通過抽血化驗檢測肝功能的轉氨酶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就是我們常說的谷丙轉氨酶,另一種是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穀草轉氨酶,正常人轉氨酶是0—40U/L。有人以為,轉氨酶高了就是得了肝病。實際上,轉氨酶只是臨床上常用的檢查肝臟功能的一項指標而已,很多情況下轉氨酶水平正常與否,並不能代表肝臟功能好壞。也就是說,轉氨酶高並不表示肝臟一定有問題,轉氨酶正常也不表示肝臟一定沒有問題。如果這兩個數值明顯升高,一般情況下表示肝臟有損傷,但也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除了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外,其他很多疾病都能引起轉氨酶增高。主要還有以下情況:

人體內許多組織都含有穀草轉氨酶,比如心肌炎和心肌梗死都可能使穀草轉氨酶升高;如果有膽結石等膽道梗阻性疾病,可能因為淤膽而使血液中轉氨酶水平升高;對於一些看起來沒什麼大病的人來說,還有可能因為長期酗酒導致酒精肝,或飲食結構不合理導致脂肪肝,而造成轉氨酶高。

另外,健康人的轉氨酶水平在劇烈運動、過度勞累或者吃油膩食物等情況下也可能會出現轉氨酶一過性增高。如果在檢查肝功前一晚加班工作、沒睡好覺,或是體檢前進食早餐,都有可能會影響檢查的準確性。

建議:肝功能檢查要空腹進行,前一天晚上的飲食盡量清淡,別飲酒,檢查前避免劇烈運動,以保證檢查結果的準確性。檢查出現轉氨酶異常,不要著急,儘早到肝病科明確升高的原因,再採取對應的治療方案。

瀰漫性肝病?好嚇人

老張這次可被體檢嚇破了膽,拿到體檢報告單,B超結果上寫著:瀰漫性肝病。天呀,肝臟里的病都「瀰漫」了,肯定是病得不輕呀,趕快來看病吧。

解讀:B超檢查是醫生最常用的肝病影像學檢查技術,它能診斷的肝膽系統疾病很多,但報告的結果用的是醫生的語言。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纖維化等慢性肝病在整個肝臟的分布相對一致,B超顯示都會提示肝臟瀰漫性病變。而肝血管瘤、肝囊腫、肝癌都屬於肝臟局部的佔位性病變。瀰漫性肝病,意思是告訴醫生,被檢查者沒長腫瘤、囊腫等佔位病變。一些年齡較大的中老年人,肝臟內部稍微粗糙一些,在B超檢查時光點反射就會強一些,報告也會提示瀰漫性肝病,許多患有瀰漫性肝病的人其實肝功能正常,不用治療。

建議:別被報告中的瀰漫性肝病嚇著,肝病是否嚴重,要看包括肝功能等許多指標,並結合臨床表現才能確定。

肝囊腫,還好幾個!

王先生在體檢中查出肝上有兩個囊腫,大小差不多都在1.2cm×1.2cm左右。體檢醫生說不要緊,定期檢查就行。但王先生覺得肝臟上長了東西,可不是小事。

解讀:肝囊腫這個名字的確嚇人,實際上,肝囊腫就是肝里的「水泡」,它是一個肝臟良性病變,既不會惡變成癌症,也不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影響,但這個名字確實讓人聽著害怕,許多人因此頻頻就診、諮詢。

大多數人體檢過程中發現的肝囊腫既無不適,也不會造成肝功能失衡,可能是肝內某個膽小管因炎症、結石、外傷等原因出現堵塞,引起膽汁滯留而成。還有一部分患者是先天性肝囊腫,主要是由於胚胎時期肝內膽管或淋巴管發育異常造成的。

建議:肝囊腫通常生長速度緩慢,有的長期不變,如患者囊腫較小,最大直徑不超過3cm,沒有臨床癥狀,通常不需處理,定期監測就行。如果出現肝囊腫生長過快或者囊腫過大,需要去外科做進一步檢查。

脂肪肝到底用不用治?

每年各單位組織職工體檢的時候,肝病科門診量往往要增加不少。絕大多數求診人手裡都拿著一份超聲報告:脂肪肝,有的寫著輕度、有的寫著中度、有的寫重度。脂肪肝已經和糖尿病、高血壓比肩,悄然在都市人慢性病排行榜中唱起了主角。脂肪肝這個詞,和冠心病、高血壓一樣,家喻戶曉,但它可不是肝臟裡面有脂肪這麼簡單。

解讀:肝臟是人體的營養中轉站,吃下去的食物被消化吸收後順著血管到達肝臟,經過肝細胞的處理,轉變為其他器官能夠利用的物質,再輸送到全身。若吸收的脂肪超過了肝臟的處理能力,便會沉積在肝細胞內。

廣義的脂肪肝,包括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我們平時所說的脂肪肝,指的就是非酒精性單純性脂肪肝,脂肪肝不僅損害肝臟,還常常伴隨糖脂代謝異常,對全身組織、器官都會造成影響。雖然脂肪肝的進展緩慢,但不加節制的話會轉變為脂肪性肝炎。根據目前統計的數據,脂肪性肝炎患者 15 年內肝硬化發生率高達 15%~25% 。但脂肪肝又是可逆性病變,尤其是目前大多數患者都屬於輕度的單純性脂肪肝,這時是不需藥物治療的,通過飲食調節,並配合適當的運動,可以使細胞內沉漬的脂肪逐漸減少,肝功能恢復正常。

建議:如果僅是B超發現脂肪肝,其他指標沒有異常,一般可判斷為單純性脂肪肝,這是最佳的治療階段,不需要特別的藥物治療,通過改變生活方式,「邁開腿,管住嘴」,就能徹底改變脂肪肝的進程;如果肝臟中不僅有脂肪含量增加,並且已出現炎性細胞浸潤,出現了肝功能異常,或者出現肝區(右側肋下)不適,乏力,厭油等。在這個階段,除了單純性脂肪肝的生活方式改變的治療外,還要輔助以藥物治療;第三種情況,有的人出現了肝硬化的臨床表現和血生化指標的改變,如出現乏力、納差、腹脹、雙下肢水腫及肝硬化腹水等併發症,這部分人需要住院治療。

陳京龍主任醫師說,人面對未知是畏懼的,是很正常的本能,但其實疾病一直伴隨在人體內,它是身體出現了問題的信號,對於身體大局來看,那是件好事,使人想辦法去解決局部問題。對任何疾病來說,要做到「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所謂戰術上要重視,就是說在體檢時如發現異常指標,要及時就診,聽醫生的囑咐定期隨訪監測;所謂戰略上藐視,是指發現異常指標時要注意放鬆心態,大可不必為某個數值的異常而盲目的憂心忡忡。文/王燕(北京地壇醫院)

名醫匯 讓病人家庭輕鬆一點

提供預約挂號、網上諮詢、陪診服務等多項就醫服務,依據患者真實就醫分享與點評,傾力打造「全公立醫院排行榜」,精準讀取你的就醫需求!

↓↓↓ 點擊"閱讀原文" 預約挂號、在線諮詢


推薦閱讀:

萬古黴素臨床應用劑量中國專家共識(一)
讓專家證人走進法庭
專家談美白
消化內科專家:以下癥狀 可能是肝癌早期
【專家論壇】反流性咽喉炎

TAG:自我 | 體檢 | 專家 | 解讀 | 報告 | 體檢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