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患者能治癒者不到一半 「活得更好」成治療新方向
6月18日,由湖南省腫瘤醫院承辦的2016年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首次在長沙舉辦。
紅網長沙6月18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洪雷 通訊員 彭萍)近年來惡性腫瘤疾病負擔及疾病經濟負擔總體呈上升趨勢,我國腫瘤中心在CA上發表的2015年中國癌症統計數據表明,2015年我國預計有429.2萬新發癌症病例和281.4萬癌症死亡病例。這些腫瘤患者,不僅是自殺的高危人群,在癌症的打擊下,患者還容易出現各種異常的心理,專家表示,目前的醫學水平下,能被治癒的腫瘤患者一半都不到,作為醫務人員,該如何教導患者及家人,克服心理障礙,正確面對癌症侵襲?
6月18日,一場圍繞癌症的醫學人文交流學術盛會——由湖南省腫瘤醫院承辦的2016年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首次在長沙舉辦,來自美國、加拿大、以色列、香港、台灣及國內知名專家雲集,腫瘤心理、死亡教育、醫學人文等熱點話題備受關注。
治療「工作坊」,展示溝通對癌症的力量
根據一項癌症患者抑鬱患病率的系統綜述,門診患者抑鬱患病率為5%-16%,住院患者為4-14%,姑息治療患者為7%-49%。此外,有調查研究表明,24%的患者存在焦慮癥狀,住院癌症患者達到DSM和CD診斷標準的焦慮障礙發病率為9.8%。腫瘤患者心理問題突出,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腫瘤患者病程進展各個時期的心理問題特點不同,應對方法也不相同,需要醫護人員的心理教育和指導、家庭配合及社會力量支持等全程參與,因此心理干預是一項通過教育性和心理治療性的途徑影響患者應對疾病行為的系統工程。」湖南省腫瘤醫院院長劉湘國的觀點,已經成為與會專家的共識。
家庭治療工作坊活動是本屆學會年會的重要環節。在大會召開的前一天,圍繞「踐行腫瘤心理關懷、捍衛醫學人文之道」的大會主題,眾多專家針對腫瘤臨床各個環節中的常見問題,以實際案例和情景模擬的形式,通過工作坊傳授了諸多富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令與會學員收穫頗豐。
主講人國際心理學會腫瘤協會主席Lea Baider教授通過圖片故事、互動分享、家庭生活習慣、家庭成員相處困惑、家庭中的積極因素等方面,講解了如何接受、接納「癌症」這一陌生家庭成員,通過家庭的力量幫助腫瘤患者鑒定抗癌信心,積極對抗癌魔。
除此之外,在大會註冊成立的還有鼓圈音樂工作坊、心理痛苦篩查工作坊等,均應用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為腫瘤病人克服心理頑疾、重拾生活信心提供了最新解決方案。為更好地規範腫瘤心理治療,中國抗癌協會現場發布了《中國腫瘤心理治療指南》,這標誌著腫瘤心理學在我國翻開了新的篇章。
讓醫學成為藝術,用人文情懷驅散腫瘤心魔
「我從醫40年有餘,親眼目睹了病人在死亡線上苦苦掙扎,作為腫瘤科醫生,我們能治癒的真的很少,連一半都不到,很多人只能予以姑息治療。但對於那些已經失去救治希望的病人,我們究竟能做些什麼?如果我們沒有能力治癒病人,是否應該努力從人性的角度給病人以照顧和安慰?」來自中國癌症基金會的趙平教授認為,提高腫瘤病人的生存質量,是腫瘤學專業不可或缺的評價指標。「這次大會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我們為一個共同的目標相聚長沙,就是要竭盡全力幫助腫瘤病人活得更好些,依靠科學和愛心,驅散病人心中的陰霾,緩解肉體的痛苦。」
不僅是趙平教授,同樣來自中國癌症基金會的Frauenshuh Cancer Center的Dawn Miller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的付鳳環教授,北京大學醫學部的王岳教授都對此有深刻體會,他們分別總結了醫學人文在腫瘤治療中所發揮的獨特作用,給與會者帶來了一場豐盛的醫學人文大餐。
湖南省腫瘤醫院黨委副書記、心靈關懷項目負責人劉曉紅,雖然本次年會是一個醫學學術會議,但其核心是弘揚醫學人文之道。「醫學人文」,是一門醫學和人文學的交叉學科。正如其名,是研究醫學與人文關係及從人文觀念角度出發對各種醫學現象、事件進行思考、總結的學科。「簡單而言,就是面對不同類型和疾病的患者,醫生從技術、心理、行為、語言等方面如何正確處理,使得醫患關係能夠和諧穩定,實現更好的治療效果,是醫學中的『藝術』。」劉曉紅說。
推薦閱讀:
※糖尿病患者如何做個「吃貨」
※類風濕患者應少吃高脂肪類食物
※甲亢患者應該如何健康「食療」?
※我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超800萬 老糊塗是前兆
※如何能夠更好的護理骨性關節炎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