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邵雍的史學巨著《皇極經世》

翟智高

過去很多資料記述邵雍與司馬光是好朋友。並且說邵雍從共城遷洛陽後就與司馬光「恆相游」。但司馬光在熙寧三年(1070年)才到洛陽,此時邵雍已六十歲。而邵雍在三十歲時已隨他的父親邵古遷居洛陽神蔭原西南。邵雍是一介布衣,司馬光是那時的宰相,二人怎麼成朋友的?

熙寧三年(1070年),神宗全面推廣新法,富弼、司馬光,呂公著、文彥博等不滿變法,紛紛退居洛陽。此時,講學已三十年的邵雍名聲早已傳遍洛陽。這些達官貴人與邵雍交遊往來後,對邵雍的學識品德極為敬佩,特別是司馬光看到邵雍所作的《皇極經世》大為驚訝,因為此時他正奉皇命退居到洛陽編撰《資治通鑒》,而邵雍《皇極經世》所涉獵的歷史資料甚為豐富,這些歷史資料正是編撰《資治通鑒》所亟需的,邵雍毫無保留的讓司馬光查看他的所有收藏的史料並可以隨意採用,因而司馬光對尚是一介布衣百姓的邵雍刮目相看,並結交為摯友,視邵雍為老鄉。

當時,王安石變法,朝廷下令拍賣公房地產,邵雍所居是公房在被拍賣之列,這對邵雍又是新的危機和打擊。於是,司馬光出資把邵雍所居的地產過戶到自己名下,富弼把花園買下,王拱臣把房產買下,他們把土地、房產、花園證等契券證書等無償送給邵雍,邵雍作詩曰:

「重謝諸公為買園,洛陽城裡占林泉。七千來步平流水,二十餘家爭出錢。嘉祐卜居終是僦,熙寧受券遂能專。………洞號長生宜有主,窩名安樂豈無權?」

邵雍作有《安樂窩中一部書》詩,曰:

「安樂窩中一部書,號雲皇極意如何?.....幾千百主出規制,數億萬年成楷模」。 很多人以為《皇極經世》是在洛陽的安樂窩寫成的,但熙寧四年(1071年)邵雍61歲,遷洛十年,作詩曰:「洛陽城裡一愚夫,十許年來不讀書。老去情懷難狀處,淡煙寒月映松疏。」

邵雍從神蔭原遷到洛陽後,父逝要守孝,弟亡更悲傷,沒有在伊川神蔭原花竹間那樣從容悠閑的讀書、宣尼、讀易、講學、著書的時間。如果在洛陽「十許年來不讀書」?那他的著作《皇極經世》就不可能在移居洛陽新居安樂窩後才寫。

邵雍《觀易吟》詩中講到他與父親在伊川神蔭原,原西南的莘店隱居之地是「吾隱安樂窩」:「庖犧大聖人,畫卦傳萬古。陰陽變化機,乾坤為易祖。吾隱安樂窩,天地乃同伍。窺破聖賢心,恬淡自得所。」由此可以了解到《皇極經世》以及他所畫的《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是隱居在伊川的安樂窩寫成的。(參閱價值中國網 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8/5/9/114315.html)。

邵雍的《觀棋吟》

院靜春深晝掩扉,竹間閑看客爭棋。搜羅神鬼聚胸臆,措臻山河入範圍。局合龍蛇成陣斗,劫殘鴻雁破行飛;殺多項羽坑秦卒,敗劇符堅畏晉師。座上戈鋌嘗擊搏,面前冰炭旋更移;死生共抵兩家事,勝負都由一著時。當路斷無相假借,對人須且強推辭;腹心受害誠堪懼,唇齒生憂尚可醫;善用中傷為得策,陰行狡獪謂知機。請觀今日長安道,易地何嘗不有之?

邵雍對中國幾千年歷史研究的很仔細,對歷史演變脈絡了如指掌。

請看邵雍的《經世吟》:

羲軒堯舜,湯武桓文。皇王帝伯,父子君臣。四者之道,理限於秦。 降及兩漢,又歷三分。東西俶擾,南北紛紜。五胡十姓,天紀幾焚。 非唐不濟,非宋不存。千世萬世,中原有人。

他雖隱居伊川神蔭原鄉間,然對洛陽了解得很深,請看他在嘉佑七年遷入道德坊新居後約半年時,與殿院劉君玉首次登天宮寺三學閣,瀏覽洛都風景,乘興做《洛陽懷古賦》: 「洛陽之為都也,地層天地之中,有中天之王氣在焉。予家此始半歲,會秋乘雨霽,與殿院劉君玉登天宮寺三學閣,洛之風景因得周覽。惜其百代興廢以來,天子雖都之,而多不得其久居也。故有懷古之感,以通諷誦。君玉好賦,請以賦言之。 秋雨霽,日色清。萬景出,秋益明。何幽懷之能快,唯高閣之可憑。天之空廓,風之輕泠,覽三川之形勝,感千古之廢興。乃眷西北,物華之姘,雲情物態,氣象汪然。擁樓閣以高下,煥金碧之光鮮。當地勢之拱處,有王居之在焉。 惜乎天子居東都,此邦若諸夏,不會要於方策,不號於於天下。聲明文物,不自此而出;道德仁義,不自此而化。官殿森列,鞠而為茂草;園囿棋布,荒而為平野。鸞輿曾不到者三十餘年,使人依然而嘆曰:虛有都之名也。 噫!夏王之治水也,四海之內列壤惟九,而居中者實曰豫州。荊河之北,此為上流。周公之卜宅也,率土之濱達國為萬,而居中者實曰洛陽。湹澗之側,此唯舊邦。迄於今二千年之有餘,因興替之不定,故靡常其厥居。 我所以作賦者,閱古今變易之時,述興亡異同之跡,追既失之君王,存後來之國家也。

昔大昊始法,二帝成之,三王全法,參用適宜。伊六聖之經理,實萬世之宗師。我乃謂治民之道,於是乎大盡矣。逮夫五霸抗軌,七雄駕威,漢之興乘秦之弊,曹之擅幸漢之衰,始鼎立而治,終豆分而隳。晉中原之失守,宋江左之畫畿,或走齊而驛梁,或道陳而經隋。自元魏廓河南之土植,六朝之風物,李唐蟠關中之腹孕,五代之亂離,其間或道勝而得民,或兵強而懾下,或虎吞而龍噬,或雞狂而犬詐,或創業於艱難,或守成於逸暇,或覆餗而終焉,或包桑而振者。故得陳其六事,雖善惡不同,其成敗一也。 其一曰:大哉德之為大也,能潤天下,必先行之於身,然後化之於人。化也者,效之也,自人而效我者也。所以不嚴而治,不為而成,不言而信,不令而行。順天下之性命,育天下之生靈。其帝者之所為乎! 其二曰:至哉政之為大也,能公天下,必先行之於身,然後教之於人。教也者,正之也,自我而正人者也。所以有嚴而治,有為而成,有言而信,有令而行。拔天下之疾苦,遂天下之生靈。其王者之所為乎! 其三曰:壯哉力之為大也,能致天下,必先豐府庫,峙倉箱,銳鋒鏑,峻金湯。嚴法令於烈火,肅兵刑於秋霜,竦民聽於上下,懾夷心於外荒。其霸者之所為乎! 其四曰:時若傷之於隨,失之於寬,始則廢事,久而生奸。既利不能勝害,故冗得以疾賢。是必薄其賦斂,欲民不困而民愈困,省其刑罰,欲民不殘而民愈殘。蓋致之之道,失其本矣。 其五曰:時若任之以明,專之以察,始則烈烈,終焉闕闕。既上下以交虐,乃恩信之見奪。是以峻其刑罰,欲民不犯而民愈犯;厚其賦斂,欲國不竭而國愈竭。蓋致之之道,失其末矣。其六曰:水旱為沴,年歲耗虛,此天地之常理,雖聖人不能無,蓋有備而無患。不得中者,加以寬猛失政,重輕逸權,不有水旱兵革而民已困,而況有水旱兵革者焉?所謂「本末交失,不亡何待」。天下有成敗六焉,此之謂也。 君天下者得不用聖帝之典謨,行明王之教化。士可殺不可辱,民可近不可下。上能撫如子焉,下必戴其後也。仲尼所以陳革命,則抑為人之匪君;明遜國,則杜為人之不臣。定禮樂而一天下之政教,修《春秋》而罪諸侯之亂倫,刪《詩》以揚文、武之美,序《書》以尊堯、舜之仁,贊大《易》以都括與六經而並存。意者不可以地之重易民之教,不可以天之教悖天之時,必時教之,各備則居地而得宜,是故知地不可固有之也。君上必欲上為帝事,則請執天道焉;中為王事,則請執人道焉;下為霸事,則請執地道焉。三道之間,能舉其一,千古之上猶反掌焉。則是洛之興也,又何計乎都與不都也?如欲用我吾從其中。」

從這個《洛陽懷古賦》中,可以清楚的了解到,他並非是一個簡單的「算卦仙兒」,而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歷史學家、治國大儒、辭賦大師。他提出「六事」,均為治國安邦的大計方略,「能舉其一,千古之上猶反掌焉」。看來王拱辰力薦他入朝為官,真是慧眼識珠,沒有看錯人。然而邵雍的志向不在當官,他的志向是做「奇逸人中龍」,要不然皇帝多次下詔授他官職,邵雍就是不受。如今看來,如果當初邵雍真的當了什麼「團練使」、「校書郎」之類的官員,也真是辱沒了這位歷史巨人。

如果說一篇辭賦上不足以說他是歷史學家,我們可以看看他寫的《皇極經世》,這實實在在是一部史書。

邵雍有《書皇極經世後》詩曰:朴散人道立,法始乎羲皇。歲月易遷革,書傳難考詳。 二帝啟禪讓,三王正紀綱。五伯仗形勝,七國爭強梁。 兩漢驤龍鳳,三分走虎狼。西晉擅風流,群凶來北荒。 東晉事清芬,傳馨宋齊梁。逮陳不足算,江表成悲傷。

後魏乘晉弊,掃除幾小康。遷洛未甚久,旋聞東西將。 北齊舉爝火,後周馳星光。隋能一統之,駕福於巨唐。 五代如傳舍,天下徒擾攘。不有真主出,何由奠中央。 一萬里區宇,四千年興亡。五百主肇位,七十國開疆。

或混同六合,或控制一方。或創業先後,或垂祚短長。 或奮於將墜,或奪於已昌。或災興無妄,或福會不祥。 或患生藩屏,或難起蕭牆。或病由唇齒,或疾亟膏肓。 談笑萌事端,酒食開戰場。情慾之一發,利害之相戕。 劇力咨吞噬,無涯罹禍殃。山川才表裡,丘壟又荒涼。 荊棘除難盡,芝蘭種未芳。龍蛇走平地,玉石碎昆崗。 善設稱周孔,能齊是老莊。奈何言已病,安得意都忘。

由邵雍上面的詩可見,《皇極經世》是一部中國歷史大事記史書。

在這部書中,他列出歷史演變的脈絡。

他在「安樂窩中一部書」詩中寫道:

安樂窩中一部書,號雲皇極意何如。春秋禮樂能遺則,父子君臣可廢乎。浩浩羲軒開闢後,巍巍堯舜協和初。炎炎湯武干戈外,恟恟桓文弓劍餘。日月星辰高照耀,皇王帝伯大鋪舒。幾千百主出規制,數億萬年成楷模。治久便憂強跋扈,患深仍念惡驅除。才堪命世有時有,智可濟時無世無。既往盡歸閑指點,未來須俟別枝梧。不知造化誰為主,生得許多奇丈夫。

邵雍是偉大的歷史學家,過去並不被人認識。大家都知道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是史學巨著,而不太清楚邵雍的《皇極經世》也是史學巨著。實際上,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僅是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北宋以前1362年的歷史記述。

而邵雍的《皇極經世》是從公元前2357年帝堯開始,到公元963年宋太祖建隆四年止,時間跨度為3320年的天干地支歷史詳細紀年,和與之對應的歷史大事記,其詳盡程度甚至不亞於當代花費巨大人力財力推出的《夏商周斷代年表》。而且,邵雍的書中,對幾千年天干地支年代記錄、歷朝更替演變、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均有詳細考證記載,並從中發現周期性波浪式的歷史演變規律。請看邵雍的史詩般的《觀棋大吟》,歷代史事、幾十個歷史典故,信手沾來:

人有精遊藝,予嘗觀弈棋。筭餘知造化,著外見幾微。好勝心無已,爭先意不低。當人盡賓主,對面如蠻夷。財利激於衷,喜怒見於頄。生殺在於手,與奪指於頤。戾不殊冰炭,和不侔塤篪。義不及朋友,情不通夫妻。珠玉出懷袖,龍蛇走肝脾。金湯起樽俎,劍戟交幈幃。白晝役鬼神,平地蟠蛟螭。空江響雷雹,陸海誅鯨鯢。寒暑同舒慘,昏明共蔽虧。山河燦於地,星斗會璇璣。因睹輸贏勢,翻驚寵辱蹊。高卑易裁製,返覆難拘羈。心跡既一判,利害不兩提。卷舒當要會,取捨在須斯。智者傷於詐,信者失於椎。真偽之相雜,名實之都隳。得者失之本,福為禍之梯。乾坤支作訟,離坎變成睽。弧矢相凌犯,言辭共詆欺。何嘗無勝負,未始絕興衰。前日之所是,今日之或非。今日之所強,明日之或羸。以古觀後世,終天露端倪。以今觀往昔,何止乎庖犧。堯舜行揖讓,四凶猶趄趑。湯武援干戈,三老誠有譏。雖臯陶陳謨,而伊周獻規。曾未免矣夫,療骨而傷肌。仁為名所敗,義為利所擠。治亂不自已,因革徒從宜。與賢不與子,賢愚生瑕玼。與子不與賢,子孫生瘡痍。或苗民逆命,或有扈阻威。或羿浞起釁,或管蔡造疑。或商人征葛,或周人乘黎。或鳴條振旅,或牧野搴旗。灼見夏台日,曾照升自陑。安知羑里月,不照逾孟師。厲王奔於彘,幽王死於驪。平王遷於洛,赧王敗於伊。或盟於召陵,或會於黃池。或戰於長岸,或弒於乾谿。或入於鄢郢,或棲於會稽。或屠於大梁,或入於臨淄。五霸共吞噬,七雄相鞭笞。暴秦滅六國,楚漢決雄雌。天盡於有日,地極於無涯。遐爾都包括,縱橫悉指揮。井田方奕奕,兵甲正累累。易之以阡陌,畫之以效畿。銷之以鋒鏑,焚之以書詩。罷侯以置守,強幹而弱枝。重兵棲上郡,長城慚邊陲。自謂磐石固,萬世無已而。回天於指掌,割地於階墀。視人若螻蟻,用財如沙泥。阿房宮未畢,祖龍車至戲。驪山卒未放,陳涉兵自蘄。灞上心非淺,鴻門氣正滋。咸陽起煙焰,南鄭奮熊羆。人鬼同交錯,風雲共慘凄。項強劉未勝,得鹿莫知誰。約法三章在,收兵五國隨。廟堂成筭重,帷幄坐籌奇。廣武貔貅怒,鴻溝虎豹飢。滎陽留紀信,垓下別虞姬。三傑才方展,千年運正熙。山川舊形勝,日月新光輝。

正朔承三統,車書混四維。方隅無割據,窮僻有羈縻。後族爭行日,軍分南北司。當時無佐命,何以救顛隮。百戰方全日,長兵震天垂。豈知巫蠱事,禍起劉屈氂。冢宰司衡日,重明正渺瀰。見危能致命,無忝寄孤遺。劇賊欺孤日,行同狐與狸。宮中凌寡婦,殿上逐嬰兒。龍戰知何所,冰堅正在茲。潰堤雖患水,禦水敢忘堤。東漢重晞日,昆陽屋瓦飛。幽憂新室鬼,狼籍漸台屍。鄗邑追隆準,新安掃赤眉。再逢火德王,復睹漢官儀。竇鄧緣中饋,閻梁挾牝雞。經何功殆盡,至董業都糜。河洛少煙火,京都多蒿藜。長天有鳥度,白骨無人悲。城有隍須復,羊無血可刲。大廈之將顛,非一木可支,孟德提先手,仲謀藉世資。玄德志不遂,竟終於涕洟。西晉尚清談,大計懸品題。婦人執國命,骨肉生癘疵。二主蒙霜露,五胡犯鼎彝。世無管夷吾,令人重歔欷。廣陌羌塵合,中州胡馬嘶。龍光射牛斗,日影化虹蜺。闢草來洛汭,墾田趨江湄。二百有四年,方駕而並馳。東晉分南尾,時或產靈芝。凡經五改命,至陳卒昌隋。國破西風暮,城荒春草萋。長江空滿目,行客浪沾衣。後魏開北首,孝文幾緝綏。河陰旋有變,國分為東西。爾朱奪高氏,宇文滅北齊。及隋始並陳,四海為藩籬。泛忭公私匱,征遼士卒疲。有身皆厭苦,無口不嗟咨。處處稱年號,人人思亂離。中原未有主,誰識非鹿麋。千一難知日,天人相與期。龍騰則雲靄,虎步則風凄。母后專朝日,相仍絮宮闈。可差恆彥范,不殺武三民。綉嶺喧歌舞,漁陽動鼓鼙。太平其可傲,徒罪一楊妃。劍閣離天日,潼關漏虎貔。兩京皆覆沒,九廟咸傾欹。樂極則悲至,恩交則害攜。事無事奈何,舉目誰與比。自此藩方盛,都無臣子祗。恃功而不朝,討賊以為詞。各擁部兵盛,誰憐王室卑。邀朝遷姑息,觀社稷安危。攻取非君命,誅求本自肥。乘輿時播越,扈從或參差。尾大知難運,鞭長豈易麾。長奸憂必至,養虎害終貽。國步可顛沛,君心空忸怩。時來花爛漫,勢去葉離披。十姓分中夏,五家遞通逵。徒明星有爛,但東方未晞。才返長蘆鎮,旋驅胡柳陂。絳霄兵自取,玄武火何痴。中渡降堪罪,欒城死可嗤。太原朝見人,劉子夕聞啼。事體重重別,人情旋旋移。棄灰猶隱火,朽骨尚稱龜。譎詐多陰中,艱憂常自罹。撓防膚革易,患救腹心遲。語禍不旋踵,言傷浪噬臍。欲升還隕落,將墜卻扶持。瞑眩人皆惡,康寧世共晞。須能蠲重疾,始可謂良醫。久廢田磽确,難行路險巇。不逄真主出,何以見施為。家國邅迍極,君臣際會稀。上天生假手,我宋遂開基。睿弄隨方設,群豪引領歸。迄今百餘載,兵革民不知。成改須歸命,興亡自系時。天機不常設,國手無常施。往事都陳跡,前書略可依。比觀之博弈,不差乎毫釐。消長天旋運,陰陽道範圍。吉凶人變化,動靜事樞機。疾走者先顛,遲茂都後萎。與其交受害,不若兩忘之。求魚必以筌,獲兔必以罤。得之不能忘,羊質而虎皮。道大聞老子,才難語仲尼。造形能自悟,當局豈憂迷。黑白焉能浼,死生奚足猗。應機如破的,迎刃不容絲。勿訝傍人笑,休防冷眼窺。既能通妙用,何必患多岐。同道道亦得,先天天弗違。窮理以盡性,放言而遣辭。視外方知簡,聽余始識希。大羹無以和,玄酒莫能漓。上兵不可伐,巧曆不可推。善言不可道,逸駕不可追。兄弟專乎愛,父子主於慈。天下亦可授,此著不可私。

邵雍的《皇極經世一元吟》曰:

天地如蓋軫,覆載何高極。日月如磨蟻,往來無休息。

上下之歲年,其數難窺測。且以一元言,其理尚可識。

一十有二萬,九千餘六百。中間三千年,迄今之陳跡,

治亂與興廢,著見於方策,吾能一貫之,皆如身所歷。

由此可見,《皇極經世》也是一部「以天道而質以人事」的通鑒歷史書。對治亂與興廢的研究,是極為詳細的詳細的各朝代歷史演進大事記。

如今皆知司馬光是歷史學家,不知邵雍是歷史學家,蓋因朱熹將邵雍的歷史巨著《皇極經世》稱為「推步之書」。朱熹《文公易說》卷十九說:「《皇極經世》是推步之書。經世以十二辟卦管十二會,綳定時節,就中推吉凶消長。堯時正是《乾》卦九五。」

清《四庫全書總目·皇極經世書提要》附會朱熹的話:「《皇極經世》蓋出於物理之學,所謂易外別傳者是也。其書以元經會、以會經運、以運經世。起帝堯甲辰至後周顯德六年己未。而興亡治亂之跡,皆以卦象推之」。清《四庫全書總目·帝王紀年纂要提要》又曰:「元察罕撰……其書本《皇極經世》為準,自太皞以下諸帝王,各載其在位年數,而略述興廢大旨於每代之前。」由此可見,雖然朱熹將《皇極經世》定性為「推步之書」,但《四庫全書》除附會朱熹的說法外,認為《皇極經世》是三千多年的歷史年表。

邵雍的《皇極經世》與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比較,顯然比司馬光所著的《資治通鑒》紀年更長,史料更豐富。

2000年「夏商周斷代工程」正式公布的《夏商周年表》,把我國的歷史紀年由西周共和元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但並沒有超出邵雍的《皇極經世》歷史紀年資料。《夏商周年表》夏年表列禹至癸17王(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無每王在位始終年代),商前期年表列湯至盤庚遷殷前21帝(公元前1600-公元前1300,無每帝在位始終年代),商後期年表列盤庚遷殷後至帝辛12帝(公元前1300-公元前1046,其中分別有武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在位始終年代),西周年表列武王至幽王12王、1共和(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各列每王在位始終年代)。

將《皇極經世》所記載的夏、商、周歷史年表,與當代以高科技手段搞出的《夏商周年表》進行對照:九百多年前邵雍搞出的夏、商、周歷史歷代紀年年表和記載的史料比今日《夏商周年表》更為詳盡。可見邵雍是花費心血研究了大量歷史參考文獻依據,這些文獻依據有許多是今日見不到的。

先來看「夏商周斷代工程」正式公布的《夏商周年表》 製圖 郭彧

朝代

年代

朝代

年代

商前期

前1600-前1300

湯 太丁 外丙 中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陽甲 盤庚(遷殷前)

西周

前1046-前1043

武王

前1042-前1021

成王

前1020-前996

康王

前995-前977

昭王

前976-前922

穆王

前992-前900

共王

商後期

前1300-前1251

盤庚(遷殷後) 小辛 小乙

前899-前892

懿王

前1250-前1192

武丁

前891-前886

孝王

前1191-前1148

祖庚 祖甲 廩辛 康丁

前885-前878

夷王

前1147-前1113

武乙

前877-前841

厲王

前1112-前1102

文丁

前841-前828

共和

前1101-前1076

帝乙

前827-前782

宣王

前1075-前1046

帝辛(紂)

前781-前771

幽王

一、看邵雍《皇極經世》中所記錄的的「夏代年表」製圖 郭彧

朝代

年代(公元前)

干支紀年

王(帝)

在位年數

2224-2198

丁巳-癸未

27

2197-2189

甲申-壬辰

9

2188-2160

癸巳-辛酉

太康

29

2159-2147

壬戌-甲戌

仲康

13

2146-2119

乙亥-壬寅

28

2118-2058

癸卯-癸卯

少康

61

2057-2041

甲辰-庚申

17

2040-2015

辛酉-丙戌

26

2014-1997

丁亥-甲辰

19

1996-1981

乙巳-庚申

16

1980-1922

辛酉-己未

不降

59

1921-1901

庚申-庚辰

21

1900-1880

辛巳-辛丑

21

1879-1849

壬寅-壬申

孔甲

31

1848-1838

癸酉-癸未

11

1837-1819

甲申-壬寅

19

1818-1766

癸卯-乙未

53

邵雍的「夏代年表」列17王,公元前2224-公元前1766,共459年。今《夏商周年表》亦列17王,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共471年。邵雍的年表將夏帝不降在位年數定59年,而不用《竹書紀年》「夏後不降六十九年」之數據,應是有更確切的文獻依據。

邵雍定帝堯甲辰元年為公元前2357年,堯在位72年、舜在位61年,則禹即位於公元前2224年,較「夏商周斷代工程」所定早154年。清華大學出版社發行《黃金書屋·歷史作品》光碟中的「中國歷代紀年表」,帝堯即位之年為公元前2357年即以邵雍所定的年代。堯在位100年、舜在位50年,禹即位於公元前2207年,較「夏商周斷代工程」所定早137年。在夏代開國元年的斷代方面,為什麼今《黃金書屋》光碟之「中國歷代紀年表」與「夏商周斷代工程」之《夏商周年表》要相差百年之多?今之「中國歷代紀年表」為什麼能在堯即位年代上與邵雍所推完全相同?

二、再看《皇極經世》中所記錄的「商代年表」製圖 郭彧

朝代

年代(公元前)

干支紀年

王(帝)

在位年數

商前期

1766-1754

乙未-丁未

13

1753-1720

戊申-庚辰

太甲

33

1719-1692

辛巳-己酉

沃丁

29

1691-1667

庚戌-甲戌

太庚

25

1666-1650

乙亥-辛卯

小甲

17

1649-1638

壬辰-癸卯

雍己

12

1637-1563

甲辰-戊午

太戊

75

1562-1550

己未-辛未

仲丁

13

1549-1535

壬申-丙戌

外壬

15

1534-1526

丁亥-乙未

河亶甲

9

1525-1507

丙申-甲寅

祖乙

19

1506-1491

乙卯-庚午

祖辛

16

1490-1466

辛未-乙未

沃甲

25

1465-1434

丙申-丁卯

祖丁

32

1433-1408

戊辰-癸巳

南庚

26

1407-1402

甲午-己亥

陽甲

6

商後期

1401-1374

庚子-丁卯

盤庚

28

1373-1353

戊辰-戊子

小辛

21

1352-1325

己丑-丙辰

小乙

28

1324-1266

丁巳-乙卯

武丁

59

1265-1259

丙辰-壬戌

祖庚

7

1258-1226

癸亥-乙未

祖甲

33

1225-1220

丙申-辛丑

廩辛

6

1219-1199

壬寅-壬戌

庚丁

21

1198-1195

癸亥-丙寅

武乙

4

1194-1192

丁卯-己巳

太丁

3

1191-1155

庚午-丙午

帝乙

37

1154-1122

丁未-己卯

帝辛

33

邵雍《皇極經世》中所記錄的「商代年表」,成湯至帝辛28帝,從公元前1766-公元前1122,共645年。今「斷代工程」的《夏商周年表》,成湯至帝辛(紂)31帝,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共555年。

司馬遷《史記·殷本紀》記:「湯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於是乃立太丁弟外丙,是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為帝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太甲,成湯嫡長孫也,是為帝太甲。」今「斷代工程」的《夏商周年表》在成湯與太甲之間加入帝外丙、帝中壬,是要與《史記·殷本紀》對應吻合。於成湯後加入「太丁」是依據對甲骨文的考證。然而,邵雍為何不依據《史記》推「外丙」、「中壬」之在位年數,卻把「太丁」放在武乙之後?當我們研究《史記·三代世系表一》時,此表內商代列三十帝(湯後無「太丁」,「帝武乙」後為「帝太丁」),《史記·殷本紀第三》「集解」:「譙周曰:殷凡三十一世,六百餘年,邵雍《夏商周年表》總年數合於譙周「六百餘年」之說。邵雍記商總年數較《竹書紀年》多149年。為何不以《竹書紀年》為據?邵雍應有更為可靠的文獻依據。

《史記·殷本紀第三》「正義」:「《竹書紀年》自盤庚徙殷至紂之滅二百五十三年,更不徙都。」 今《夏商周年表》盤庚遷殷後(公元前1300年)至紂末年(公元前1046年)凡254年,顯然依據「《竹書紀年》。邵雍的《夏商周年表》記載,自盤庚即位至紂之滅凡279年。又說明邵雍不採用《竹書紀年》之數據,因為前人已有研究,《竹書紀年》訛誤很多,只能參考,不宜作為信史。

《皇極經世》記載:「乙未,伊尹相成湯伐桀……建國曰商」,時為公元前1766年。今《黃金書屋》光碟「中國歷代紀年表」夏滅於公元前1766年,與邵雍的記載完全吻合。而今《夏商周年表》公布成湯即位於公元前1600年,向後推遲了166年。

三、邵雍的「周代年表」更準確

邵雍《皇極經世》的「西周年表」,自周武王至幽王12王(加「共和」),紀年(公元前1122-公元前771)。今《黃金書屋》光碟之「中國歷代紀年表」記商滅於公元前1122年(己卯),與邵雍所推完全相同。今《夏商周年表》僅列西周武王至幽王12王(加「共和」)年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周起始年代比邵雍記的少了76年。

邵雍記載周武王於「己卯」(公元前1122)年「在豐踐天子位」,「乙酉」(公元前1116年)「周武王崩,元子誦踐位,是謂成王」,武王在位7年。《史記·封禪書》:「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寧而崩。」今《夏商周年表》武王在位4年,似本此說。但《尚書·金縢》曰:「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公乃自以為功……乃卜三龜,一習吉,啟籥見書,乃並是吉……王翼日乃瘳。」其後方有「後而崩,太子誦代立,是為成王」之記。說明周武王並不在克殷後二年崩,而是又害了幾年病。《史記·周本紀第四》「正義」:「周公請命,王有瘳,後四年而崩。今《黃金書屋》光碟之「中國歷代帝王年表」記周武王末年為公元前1116年,與邵雍所記完全相同。

邵雍《皇極經世》的「西周年表」製圖 郭彧

朝代

年代(公元前)

干支紀年

王(帝)

在位年數

西周

1122-1116

己卯-乙酉

武王

7

1115-1079

丙戌-壬戌

成王

37

1078-1053

癸亥-戊子

康王

26

1052-1002

己丑-己卯

昭王

51

1001-947

庚辰-甲戌

穆王

55

946-935

乙亥-丙戌

共王

12

934-910

丁亥-辛亥

懿王

25

909-895

壬子-丙壬

孝王

15

894-879

丁卯-壬午

夷王

16

878-842

癸未-己未

厲王

37

841-828

庚申-癸酉

共和

14

827-782

甲戌-己未

宣王

46

781-771

庚申-庚午

幽王

11

邵雍記周武王的兒子成王在位37年。關於成王,《史記·周本紀》有載:「成王在豐,使召公復營洛邑……成王既遷殷遺民,周公以王命告,作《多士》、《無佚》。」 《尚書·畢命》,康王曰:「惟周公左右先王,綏定厥家,毖殷頑民,遷於洛邑……既歷三紀,世變風移,四方無虞,予一人以寧。」這是康王即位後12年「至於豐」時說的話。一紀12年,三紀為36年,即成王遷殷頑民之年至康王12年為36年。周公行政七年乃返政成王,之後方遷殷移民。又《史記·周本紀》曰:「成康之際,天下安寧,刑錯四十餘年不用。康王命作策畢公,分居里。成周郊,作《畢命》。」 既然成王元年至康王12年時已有「四十餘年」,那麼成王在位肯定在30年以上。今《黃金書屋》光碟之「中國歷代帝王年表」記周成王元年為公元前1115年,末年為公元前1079年,與邵雍所推完全相同。

邵雍《皇極經世》記載周康王在位26年,今《黃金書屋》「中國歷代帝王年表」記周康王元年為公元前1078年,末年為公元前1053年,與邵雍所記完全相同。

邵雍《皇極經世》記載周昭王在位51年。今《黃金書屋》「中國歷代帝王年表」記周昭王元年為公元前1052年,末年為公元前1002年,與邵雍所推完全相同。

關於穆王在位55年。《史記·周本紀》記載:「昭王南巡狩不返,卒於江上。……立昭王子滿,是為穆王。穆王即位,春秋已五十矣。」康王在位26年,昭王在位51年,以穆王50歲即位計算,昭王卒時當有70左右歲。《黃金書屋》「中國歷代帝王年表」記周穆王元年為公元前1001年,末年為公元前947年,與邵雍所推完全相同。

邵雍《皇極經世》記載周穆王的兒子周共王在位12年。今《黃金書屋》「中國歷代帝王年表」記周共王元年為公元前946年,末年為公元前935年,與邵雍所記完全相同。

邵雍《皇極經世》記載周懿王在位25年。今《黃金書屋》「中國歷代帝王年表」記周懿王元年為公元前934年,末年為公元前910年,與邵雍所記完全相同。

邵雍《皇極經世》記載周孝王在位15年。今《黃金書屋》「中國歷代帝王年表」記周孝王元年為公元前909年,末年為公元前895年,與邵雍所記完全相同。

邵雍《皇極經世》記載周夷王在位16年,與《史記·周本紀第四》「正義」注夷王:「《帝王世紀》雲十六年崩也。」今《黃金書屋》「中國歷代帝王年表」記周夷王元年為公元前894年,末年為公元前879年,與邵雍所記完全相同。

邵雍《皇極經世》記載周厲王在位37年,則有取《史記·周本紀第四》:「夷王崩,子厲王胡立。厲王即位三十年,好利……三十四年,王益嚴……三年,乃相與叛,襲厲王,厲王出奔於彘。」今《黃金書屋》「中國歷代帝王年表」記周厲王元年為公元前878年,與邵雍所記完全相同。

今《夏商周年表》與邵雍《皇極經世》記載的「厲王出奔於彘」以後的共和14年、宣王46年、幽王11年,與《史記·十二諸侯年表第二》相同。

今《黃金書屋》「中國歷代帝王年表」記周敬王在位44年,與邵雍《皇極經世》幾乎完全相同。邵雍《皇極經世》「以運經世」所列東周年表,

《史記·六國年表第三》記周元王在位8年(公元前476-公元前469),邵雍則記元王在位6年(公元前475-公元前470)。

邵雍記周貞王公元前469年至公元前442年,在位28年。

邵雍《皇極經世》的「東周年表」。製圖 郭彧

朝代

年代(公元前)

干支紀年

王(帝)

在位年數

東周

770-720

辛未-辛酉

平王

51

719-697

壬戌-甲申

桓王

23

696-682

乙酉-己亥

庄王

15

681-677

庚子-甲辰

釐王

5

676-652

乙巳-己巳

惠王

25

651-619

庚午-壬寅

襄王

33

618-613

癸卯-戊申

頃王

6

612-607

己酉-甲寅

匡王

6

606-586

乙卯-乙亥

定王

21

585-572

丙子-己丑

簡王

14

571-545

庚寅-丙辰

靈王

27

544-520

丁巳-辛巳

景王

25

520-520

辛巳-辛巳

悼王

1

519-476

壬午-乙丑

敬王

44

475-470

丙寅-辛未

元王

6

469-442

壬申-己亥

貞定王

28

441-441

庚子-庚子

哀王

1

441-441

庚子-庚子

思王

1

440-426

辛丑-乙卯

考王

15

425-402

丙辰-己卯

威烈王

24

401-376

庚辰-乙巳

安王

26

375-369

丙午-壬子

烈王

7

368-321

癸丑-庚子

顯王

48

320-315

辛丑-丙午

慎靚王

6

314-256

丁未-乙巳

赧王

59

通過對邵雍《皇極經世》歷史紀年的分析,可以明了邵雍生前所說的「安樂窩中一部書」,是三張詳略不同的一天干地支紀年的歷史年表,所採用的是以元、會、運、世為紀年單位,其中的重點是中間三千年人事與歷史朝代更迭的史跡。也是一部「雖明天道而實責成於人事」的書。與邵雍同時代的司馬光所著《資治通鑒》、宋代胡宏所著《皇王大紀》,元代察罕所著《帝王紀年纂要》,皆是本與《皇極經世》紀年。可見邵雍《皇極經世》一書中的「三千年」歷史紀年是非常有參考價值的史記專著。特別是今見《黃金書屋》光碟中的「中國歷代紀年表」與「中國歷代帝王年表」又幾乎與邵雍所記完全相同,不僅突顯了邵雍《皇極經世》一書的歷史作用,也肯定了邵雍不僅是一位偉大哲學、易學、象數學家,而且是造詣很深、對歷史及其演變規律有精深獨到研究的歷史學家。

歷史煙雲,興廢可循。邵雍有詩曰「為今日之山,是昔日之原。為今日之原,是昔日之川。 山川尚如此,人事亦信然。倖免紅塵中,隨風浪著鞭」。司馬光說:「欲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如果說,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是一部治國者必閱的歷史參考書的話,那麼,邵雍的《皇極經世》,則是一部中華宏觀史學大觀。邵雍以更廣的視野高度,不僅僅只是記錄歷史,而更是通過對歷史的梳理,通過詳細考證史跡、史料,從複雜的歷史進程演變中總結出朝代興廢規律性的東西,以史為鑒,發人深省,對治國安邦,維護國家長治久安具有重要借鑒價值,是一部難得的「資治通鑒」。

參考文獻,郭彧:《皇極經世》與《夏商周年表》。

===================================

附錄

1、價值中國網 > 文化/社會 > 歷史/哲學 >

邵雍洛陽伊川「三安」史話

點擊以下網址可看文圖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8/5/9/114315.html2、邵雍千年誕辰紀念安樂佳城盛況空前http://bbs.dahe.cn/bbs/thread-4014708-1-1.html3、價值中國網 > 文化/社會 > 歷史/哲學 > 邵雍天根月窟象數理論對世界科學文明的貢獻點擊以下網址可看文圖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6/4/23/27930.html 4、價值中國網 > 社會 > 歷史/哲學 >紀念哲學大師邵雍康節先生誕辰999周年 點擊以下網址可看文圖http://www.chinavalue.net/Blog/284251.aspx 5、價值中國網 > 社會 > 人物 >庚寅(2010)年清明安樂佳城公祭邵雍(康節)典禮點擊以下網址可看文圖http://www.chinavalue.net/Blog/311310.aspx6、價值中國網 > 社會 > 歷史/哲學 > 宋代名相富弼墓葬如果移葬浙江,真是「落陽」的悲哀 點擊以下網址可看文圖http://www.chinavalue.net/Blog/259972.aspx7、價值中國網 > 社會 > 文化/藝術 > 龍鄉伊川行點擊以下網址可看文圖http://www.chinavalue.net/Blog/BlogThread.aspx?EntryId=187518、大河論壇 ? 洛陽城事 ?洛陽伊川古迹名勝十六景 點擊以下網址可看文圖http://bbs.dahe.cn/bbs/thread-3674105-1-1.html9、價值中國網 > 社會 > 文化/藝術 ?令人神往的九皋山天室風光 點擊以下網址可看文圖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7/7/18/73429.html10、 價值中國網 > 文化/社會 > 人物 >烹飪鼻祖、 第一名相—伊尹點擊以下網址可看文圖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6/8/29/42150.html

附錄:

邵雍《伊川擊壤集》序 《擊壤集》,伊川翁自樂之詩也。非唯自樂,又能樂時,與萬物之自得也。伊川翁曰:子夏謂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聲成其文而謂之音。是知懷其時則謂之志,感其物則謂之情,發其志則謂之言,揚其情則謂之聲,言成章則謂之詩,聲成文則謂之音,然後聞其詩,聽其音,則人之志情可知之矣。且情有七,其要在二,二謂身也、時也。謂身則一身之休戚也;謂時則一時之否泰也。一身之休戚則不過貧富貴賤而巳;一時之否泰則在夫興廢治亂者焉。是以仲尼刪詩,十去其九。諸侯千有餘國,《風》取十五,西周十有二王,《雅》取其六。蓋垂訓之道,善惡明著者存焉耳。

近世詩人,窮戚則職於怨憝,榮達則專於淫泆。身之休戚發於喜怒,時之否泰出於愛惡,殊不以天下大義而為言者,故其詩大率溺於情好也。噫!情之溺人也,甚於水。古者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是覆載在水也,不在人也。載則為利,覆則這害,是利害在人也,不在水也。不知覆載能使人有利害耶?利害能使水有覆載耶?二者之間必有處焉。就如人能蹈水,非水能蹈人也。然而有稱善蹈者,未始不為水之所害也。若外利而蹈水,則水之情亦由人之情也;若內利而蹈水,則敗壞之患立至於前,又何必分乎人焉水焉,其傷性害命一也。性者道之形體也,性傷則道亦從之矣。心者性之郛廓也,心傷則性亦從之矣。身者心之區宇也,身傷則心亦從之矣。物者身之舟車也,物傷則身亦從之矣。是知以道觀性,以性觀心,以心觀身,以身觀物,治則治矣,然猶未離乎害者也。不若以道觀道,以性觀性,以心觀心,以身觀身,以物觀物,則雖欲相傷,其可得乎!若然,則以家觀家,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亦從而可知之矣。 予自壯歲業於儒術,謂人世之樂何嘗有萬之一二,而謂名教之樂固有萬萬焉。況觀物之樂復有萬萬者焉。雖死生榮辱轉戰於前,曾未入於胸中,則何異四時風花雪月一過乎眼也?誠為能以物觀物,而兩不相傷者焉,蓋其間情累都忘去爾。所未忘者獨有詩在焉,然而雖曰未忘,其實亦若忘之矣。何者?謂其所作異乎人之所作也。所作不限聲律,不沿愛惡,不立固必,不希名譽,如鑒之應形,如鍾之應聲。其或經道之餘,因閑觀時,因靜照物,因時起志,因物寓言,因志發詠,因言成詩,因詠成聲,因詩成音,是故哀而未嘗傷,樂而未嘗淫。雖曰吟詠情性,曾何累於性情哉!鐘鼓樂也,玉帛禮也,與其嗜鐘鼓玉帛,則斯言也不能無 陋矣。必欲廢鐘鼓玉帛,則其如禮樂何?人謂風雅之道行於古而不行於今,殆非通論,牽於一身而為言者也。吁!獨不念天下為善者少,而害善者多;造危者眾,而持危者寡。志士在畎畝,則以畎畝言,故其詩名之曰《伊川擊壤集》。 時有宋治平丙午中秋日也。

(註:治平, 宋英宗趙曙年號,元年甲辰1064年。治平丙午為治平三年1066年。邵雍父親邵古卒於治平元年正月朔日,至治平丙午中秋已近滿三年也。《伊川擊壤集》應是邵雍在為父親守孝三年期間所整理。)


推薦閱讀:

【名家解讀古代文學】蔣寅:黃宗羲與浙派詩學的史學傾向
《姓氏歷史學》·第一章·第九節·中國上古年代考
中國史學名著_國學導航 錢穆 《史記》(下)
姓氏歷史學-第一章—第二、第三、第四節 
馬克·布洛赫:倒在納粹槍口下的史學巨擘

TAG: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