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紫千紅總是春」並不是描寫春天景象
07-01
這是朝鮮王朝末期畫家蔡龍臣繪製的朱熹畫像
朱熹像
一提起「萬紫千紅總是春」,我們會馬上聯想到春花、春草、春水、春風,一派繁花似錦、燕舞鶯歌的大好春光。我們也會認為作者一定是個極其浪漫的詩人,跟李白、蘇軾、晏殊、柳永一樣的人物。
但是,事實無情地擊碎了我們的想像。這詩的作者竟是一個地道的大理學家,而「萬紫千紅總是春」的原意也不是真的寫春天的景象。
這首詩的題目為《春日》,原詩是這樣的: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裡「勝日」即天氣晴朗的好日子。「等閑」即很容易。「東風」指代春風、春天。韻譯春光明媚我觀花賞草來到泗水河邊,只見無邊的風光景物都換了新顏。輕易地就可以領略到東風的面貌,萬紫千紅到處都是百花齊放的春天。這首詩的作者朱熹(1130.9.15-1200.4.23),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是我國歷史上儒學的集大成者。他的儒學思想成了元以來統治階級的官方哲學,他的《四書集注》成了元明清欽定的科舉範本。初看這首詩,完全是在描寫萬紫千紅的春天美景,特別是有「萬紫千紅總是春」這樣膾炙人口的名句。但仔細推敲,原來它是首「說教」詩。朱熹生於北宋滅亡後第三年的福建尤溪,一生從未到過北方。詩中泗水位於山東,當時為金國佔領。朱熹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游春吟詠。所以他說的「尋芳泗水濱」,是另有所指的。那麼他到底在指什麼呢?其實詩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芳泗水濱」即是指求聖人之道。第二第三句暗指只要認真努力去學習聖人之道,還是可以學有所得,融會貫通,甚至是遊刃有餘的。末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比喻和讚歎「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聖人之道比作催發生機、點染萬物的春風。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於形象之中的哲理詩。是一般人萬萬想不到的。您在讀這篇愽文之前,曾是這樣正確地理解朱熹寫作這首詩的宗旨嗎?朱熹活了71歲。他勤奮一生,既作官,又從教,終生研究學問不綴,留下了2000萬字的著作。他還寫了不少的詩詞,書法的造詣也很高,還創辦了著名的嶽麓書院與白鹿洞書院。不愧為名副其實的一代宗師。推薦閱讀:
※唯美意境的句子_描寫唯美意境的句子_米胖閱讀
※描寫夏天的詩句
※描寫黃昏夕陽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描寫月亮的段落
※描寫離別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