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91歲的老人擁有全世界最好的工作,本刊記者採訪了他
世界上最好的工作是什麼?答案是英國廣播公司(BBC)紀錄片主持人。你想啊,別人旅遊要自己花錢,可如果你幹上這份工作,那麼就會有人出錢請你去地球上各種奇怪的地方玩,親眼看看別人一輩子都無法看到的奇景,真想不出還有比這更好的工作了。
可惜的是,這個崗位被一個人「霸佔」了60多年,至今仍然沒有空出來。此人名叫大衛·愛登堡(David Attenborough),今年已經91歲了,但還沒有任何退休的跡象。
BBC紀錄片主持人愛登堡近照
如果你是從央視紀錄片頻道開始看的BBC紀錄片,那麼你很可能從來沒聽說過他,因為央視的節目都是配音的,把他的解說音軌替換掉了。不過,如果你去問其他國家的紀錄片愛好者,他們無一例外都會告訴你,他們是聽著愛登堡的聲音長大的。
愛登堡於1926年5月8日出生在倫敦附近的一座小鎮,童年則是在萊斯特城度過的。他的父親是萊斯特城一所大學的校長,從小給了他很好的教育。在他成長的年代,大英帝國的輝煌雖然早已不在,但帝國留下的博物學傳統仍在。受此影響,愛登堡從小就喜歡大自然,尤其喜歡收集動植物化石和岩石標本。
童年愛登堡
中學畢業後他選擇去劍橋大學讀地質學和動物學,獲得了自然科學學士學位。二戰期間他加入了英國皇家海軍並服役兩年,戰爭結束後他去一家出版社負責編輯兒童科普書籍,不過他並不喜歡這個工作,便把簡歷投給了一家廣播電台,試圖成為一名播音員。雖然沒有被錄取,但那份簡歷被BBC電視台看中了,於是愛登堡進入了電視這門新興行業。要知道,1950年代的電視機普及率很低,廣播電台的影響力遠大於電視台,再加上愛登堡門牙太大,本來並不適合出鏡,但他沒有別的選擇,只能硬著頭皮上,成了BBC電視一台的一名節目主持人。
有一對大門牙的青年愛登堡
剛進BBC時,愛登堡主持的都是一些綜藝類節目,影響不大。他在主持一檔動物表演類節目時認識了倫敦動物園爬行動物館的館長,兩人決定把動物園去野外抓捕動物的過程拍下來,做一檔真正的野生動物紀錄片。這檔名為《動物園探奇》(Zoo Quest)的節目原定由這位館長負責主持,但他在去非洲拍攝第一集時染上了一種熱帶傳染病,沒多久就死了,於是愛登堡便接替他成了這檔節目的出鏡主持人,從此開啟了一段偉大的職業生涯。
剛入行的愛登堡
第一集《動物園探奇》首播於1954年,雖然拍的是人類抓捕野生動物的過程,但愛登堡利用這個機會向觀眾介紹了很多野生動物的知識,以及該動物和當地生態系統的關係,本質上屬於一部科教片。從某種角度來說,這套片子其實就是大英帝國博物傳統的延續,只不過當年英國博物學家們從遍布世界各地的殖民地運回來的是動植物標本,如今運回來的是活的展覽動物而已。
愛登堡在拍攝《動物園探奇》
1957年,BBC旗下的自然歷史組(Natural History Unit)在布里斯托成立,力邀愛登堡加盟,但他剛剛成家,尚未準備好離開倫敦,便選擇重回大學讀書,準備拿一個社會人類學的博士學位。但就在愛登堡即將答辯之際,BBC邀請他回來擔任電視二台(BBCTwo)的內容主管。經過一番考量,愛登堡決定接受邀請,但他堅持在合同書里加上一條:必須允許他偶爾暫停工作出去拍攝野生動物紀錄片,結果他當年就翹班去坦尚尼亞拍大象了。
在BBC二台工作期間,愛登堡把生物多樣性的理念用到了內容管理上。在他的治理下,電視二台變成了一個涵蓋綜藝、教育、藝術、經濟和體育等等很多領域的綜合性電視頻道,收視率直線上升。為了更好地表現這些內容,他還在彩色電視機尚未普及的情況下率先嘗試製作播出彩色信號,為彩色電視在英國的普及立下了汗馬功勞。
由於顯而易見的原因,最先從彩色信號中獲益的是斯諾克比賽的直播。愛登堡力推電視二台轉播斯諾克比賽,這項運動從此獲得了新生。但愛登堡的終極目標是想把這項技術用在紀錄片上,在他的大力支持下,BBC製作了《西方藝術史》和《文明史》這兩套片子,被公認為是人文歷史類紀錄片的開山鼻祖,奠定了這類紀錄片的行業標準。與此同時,愛登堡重操舊業,繼續拍攝他最心愛的野生動物紀錄片,為此他幾乎走遍了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經歷了常人很難想像的艱辛。
彩色的愛登堡
必須指出,上世紀50-60年代的航空業不像現在這麼發達,很多偏遠地區沒有航班,而像巴布亞紐幾內亞和剛果雨林等地方甚至連路都沒有,其困難程度是今天的探險家們無法想像的。因為還有拍攝任務,愛登堡的團隊還必須隨身攜帶攝像機、電池、光源和一大堆膠片盒,難度就更大了。各位讀者如果想了解當年的那些紀錄片都是怎麼拍出來的,可以去看看他拍攝的《地圖上的空白》(A Blank on the Map)。這部片子記錄的是他深入阿布亞新幾內亞叢林尋找原始部落的經過,從中甚至可以看到大航海時代歐洲探險家們的影子。
《地圖上的空白》劇照,愛登堡試圖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原住民交談
因為管理電視二台有方,愛登堡於1969年被提拔為BBC電視台的總製作人,負責所有頻道的節目製作。這項工作任務繁重,他不得不減少了外出拍片的次數。1972年,BBC打算再次提拔他擔任BBC電視台的台長,這下他終於受不了了,乾脆從BBC辭職,全身心地投入了野生動物紀錄片的拍攝任務中。
愛登堡在這一時期拍的片子雖然影像質量都不算高,但卻很好地表現了他在主持人這個崗位上的過人才華。年輕時的愛登堡算不上帥哥,但他鏡頭感很強,屏幕上的他總是面帶微笑,極具親和力;他的嗓音非常有特點,吐字清晰準確,但又沒有播音腔,聽起來非常舒服;他還很有幽默感,善於從艱苦的野外生活中尋找笑點。比如有一次他面對鏡頭一本正經地解釋為什麼睡覺前一定要檢查一下帳篷,不要讓吸血蝙蝠混進來:「它們會小心翼翼地撕掉你身上的一塊皮,然後輕輕地舔舐流出來的血,動作輕柔得讓你感覺不到疼痛,等你第二天早上一覺醒來才會發現帳篷里到處都是你的血,幾天後你又會發現自己已經死於狂犬病了。」
喜歡搞笑的愛登堡
愛登堡本來可以一直按照這個方式拍下去,但他卻並不滿足,試圖尋找新的拍攝方式,更好地展現出大自然真正的樣子。1979年,一部劃時代的作品《地球生命》(Life On Earth)問世了。這套13集紀錄片徹底改變了以往紀錄片講故事的方式,愛登堡不再頻繁出境,而是留在屏幕後面擔任解說,讓動植物本身成為畫面的主角。故事的來源也不再是BBC導演們的個人發現,而是在廣泛諮詢了全世界最頂尖的科學家之後,從中選出最新最有趣的研究成果。
《地球生命》改變了野生動物紀錄片的拍攝模式
這套片子一經推出便立刻獲得了廣泛的好評,被譽為現代自然歷史類紀錄片的開山之作。愛登堡趁熱打鐵,又陸續推出了《活力星球》(The Living Planet)和《生命之源》(The Trials of Life)這兩套片子,合起來並稱為「生命三部曲」。此後他主持拍攝的《藍色星球》和《地球脈動》等系列片也都延續了這一模式,獲得了更大的成功,因此這個模式便成為紀錄片行業的最高標準,並一直延續至今。
《地球脈動》被很多人認為是自然歷史類紀錄片的巔峰之作
除了尊重科學和會講故事外,愛登堡還非常善於利用最新的攝影技術。無論是彩色、高清、IMAX、3D和計算機輔助虛擬現實等新的攝影格式,還是直升機、無人機和潛水器等新的拍攝手段,他都力爭在第一時間學習採納,因此他也成為拿過黑白、彩色、高清和3D這4種格式的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s)的唯一一名電影人。
勇於創新的愛登堡
愛登堡不但喜歡拍攝自然歷史類紀錄片,同時也是全球知名的環保人士,一生致力於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
由於他對人類文明所做的特殊貢獻,愛登堡於1985年被英國王室授予爵士頭銜,還在BBC操辦的「100位最偉大的英國人」投票中被大家選中,排名第63位。這份榜單上的絕大部分人都已去世,因此愛登堡便被當代英國人視為「國寶」(National Treasure),還在另一項選舉中被評為當今英國「最可信賴的人」。
愛登堡被評為當今英國最可信賴的人
2016年愛登堡過90歲大壽,收到了來自全世界影迷的祝福。大家都以為他會就此隱退,沒想到他今年又重出江湖,擔任了《藍色星球》第二季(Blue Planet II)的撰稿和配音。
《藍色星球》第二季預告片
今年9月27日,BBC在倫敦最大的BFIIMAX影院舉辦《藍色星球》第二季的首映式,我有幸作為東亞地區唯一的受邀記者參加了這次首映式,並且得到了一個專訪愛登堡爵士的機會。下面就是我對他的的採訪:
這張照片我可以吹一輩子
三聯生活周刊:作為一名拍了60多年自然歷史類紀錄片的人,這個地球上恐怕已經很難再有什麼東西是您沒見過的了。不過我還是想問問您,拍《藍色星球》第二季時有沒有見到什麼讓您感到驚訝的動物或者景象?
愛登堡:為了拍第二集《深海》,我曾經坐潛水器下到了海底。因為我以前坐過很多次這樣的潛水器,所以我並沒有對眼前的景象感到太過驚訝,心態一直很放鬆。突然我看到前面出現了一個深藍色的湖,還看到一條魚一個猛子扎進湖裡,激起一串浪花。但它很快又遊了出來,我這才意識到我當時已經身處海底了,不應該再有一個湖了。原來那是個甲烷湖,海底有機物分解成的甲烷在巨大的壓力下變成了液態。我盯著那個湖看了很久,不知道應該怎麼用語言來形容眼前的一切。經常有人說海底世界就像外星球,這個說法是有道理的。後來攝製組還在那片海域拍到了海底甲烷火山噴發的場面,視覺效果極為震撼。第二天再去拍就什麼痕迹都看不到了,我們的運氣真的太好了。
用於拍攝《藍色星球》第二季的潛水器
三聯生活周刊:您最早拍攝的紀錄片都是需要您大量出鏡的,但從中後期開始拍的一系列史詩級大片風格大變,不但您本人很少出境了,就連人類的鏡頭都很少出現,彷彿地球是一個沒有人的世界,這個轉變是出於何種考慮呢?
愛登堡:首先我要說,人是最好拍的,找個專家往鏡頭前一站,為觀眾解釋一切,這麼做非常容易,成本也最低。如果不拍人,全靠大自然的鏡頭來講故事,難度要大得多,這是在我們的拍攝質量達到一定水平後才實現的。其次,我們之所以這麼做,是為了讓觀眾最大限度地沉浸在故事當中,忘記拍攝者的存在,實踐證明這種方式效果非常好,吸引了最多的觀眾。如果我們請科學家出鏡解說,很容易拍成乾澀的科教紀錄片,只能吸引少數真正喜歡看科教片的觀眾。第三,其實我們在每一集的片尾都會有幕後花絮,向觀眾展示拍攝的過程,也有一些觀眾向我們反映說他們很喜歡這個段落呢。
不少觀眾很喜歡BBC片尾的拍攝花絮
三聯生活周刊:BBC紀錄片中的很多野生動物都很有性格,很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我想這就是讓動物做故事主角導致的結果。但是,這種用人類視角來解釋動物行為的方法很容易導致過分擬人化,讓觀眾誤以為它們也像人類一樣聰明,或者把野生動物當成了人類寵物來看待,請問您是否擔心過這一點呢?
愛登堡: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對野生動物的過分擬人化恰恰也是BBC最反對的做法。事實上,我從一開始就非常注意這一點,努力做到每一句解說詞都是有科學根據的,絕對不能想當然,按照自己的理解來解釋動物行為。舉個例子,《藍色星球》第二季里有個關於海龜的故事,那隻海龜每天都會去一個我們稱之為「清潔站」的地方,讓小魚們為它清理身上的死皮。我看到那隻海龜閉著眼睛張開四肢(說到這裡愛登堡親自比划了一下),看上去一副非常愜意的樣子,就寫了這樣一段解說詞:我羞於承認,當我看到這一幕的時候,居然有了這樣一種想法,認為它正在美容院里享受一次面部按摩服務。就在我猶豫要不要這麼說的時候,分集導演給我看了一篇相關論文,科學家們發現正在接受小魚清理死皮的海龜體內的荷爾蒙確實發生了變化,證明它們真的在享受,我這才敢把這句解說詞加進去。
《藍色星球》第二季第一集的主角之一,一隻會使用工具的鞍斑豬齒魚
三聯生活周刊:《藍色星球》前兩季間隔了將近20年,您覺得在這20年的時間裡海洋生態環境是變好了還是變糟了?主要原因是什麼?
愛登堡:我覺得海洋環境總體上變糟了,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導致的全球變暖和海水酸化,另一個是塑料垃圾的泛濫。前者涉及到能源問題,修正起來難度確實很大,但後者起碼從技術上講是不難解決的,希望各國政府立即行動起來。
三聯生活周刊:那麼,地球的整體環境是變好還是變壞了呢?原因又是什麼?
愛登堡:我認為地球的整體環境也變糟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口增長。很多問題,包括氣候變化、環境污染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等等,其背後的原因都是因為人太多了,地球現有的資源很難滿足。因此我很早就注意到了中國政府的計劃生育政策,我知道這個政策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滿,指責其過於嚴厲,但我尊重中國政府的行動力。不管怎樣,這項政策起碼讓中國少生了幾億人,這一點還是值得肯定的。
愛登堡更喜歡動物
三聯生活周刊:東亞華人吃魚翅的習慣讓鯊魚遭了秧,還有一些華人相信魚鰾可以治療腎虛,這又讓加利福尼亞石首魚(Totoaba)遭了秧,請問如果您是一名環保人士的話,您會如何促使這些人做出改變呢?
愛登堡: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加強科普教育,首先要讓公眾明白為什麼不應該這麼做,我們為什麼要保護這些海洋生物。其次,我覺得訴諸情感也是一個很好的辦法,要讓公眾喜歡上海洋生物,此時像《藍色星球》這樣的紀錄片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拍紀錄片的一個很大的目的就是為了加強科普教育
三聯生活周刊:說到環保教育,陸地上的生態保護很容易被理解,但海洋距離很多人的生活似乎很遙遠,保護海洋的理念不容易傳播,請問您有什麼好辦法?
愛登堡:地球生態系統是一體的,海洋和陸地是相連的,保護海洋就是保護陸地,這個道理不難理解。不過我想強調一點,那就是我們之所以要保護海洋,絕不僅僅是因為某個科學上的原因,而是因為地球上還有很多人至今仍然依靠海洋生活。我們破壞海洋生態,就等於打碎了他們的飯碗。另外,保護海洋生態和依靠海洋生活並不一定是相互矛盾的,只要大家尊重科學就行了。《藍色星球》第二季就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案例:挪威附近海域原本有很多鯡魚,因為曾經的過度捕撈而瀕臨滅絕。最近幾年挪威政府一直在試圖恢復鯡魚種群,有人因此號召大家去捕殺虎鯨,因為虎鯨也吃鯡魚。但是,後續研究表明,虎鯨吃掉的鯡魚只佔很小一部分,於是挪威政府決定從漁業入手,制定了一系列新政策,對漁網的網眼大小和每艘漁船的捕撈上限都做出了嚴格的規定,鯡魚種群很快就恢復了。這件事說明人類並不是一種超級貪婪的物種,只是普通貪婪而已。只要給海洋一個機會,海洋有能力自我恢復。
只要給海洋一個機會,海洋有能力自我恢復
三聯生活周刊:您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拍紀錄片,去過很多非常原始的地方,見過它們被人類破壞之前的樣子,您當然也見過它們被人類破壞之後的樣子,因此我覺得您很可能是當今世界上最有資格評價地球未來的人,請問您對地球的未來是悲觀還是樂觀?
愛登堡:我從來不花時間思考這個問題,所以我不知道自己是悲觀還是樂觀。但我非常關心地球的生態保護工作,即使挽救地球生態系統的成功概率只有千分之一,我也會去努力,因為我有子孫,我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因為他們,我想讓他們也能夠像我一樣看到一個美麗的地球。
三聯生活周刊:您今年已經91歲了,絕大多數像您這麼大歲數的人都早已退休了,但您卻一直堅持工作,請問您是如何保持旺盛精力的?
愛登堡:拍攝製作自然歷史類紀錄片是我從小的夢想,這個工作讓我能夠去到很少有人去過的地方,看到很少有人看到的景象,接觸到人類最新的研究成果,這些都是很吸引人的福利。我甚至願意花錢去做這些事情,現在有人出錢讓我去做,我當然會很高興地去做啦。我一直堅信我有著全世界最好的工作,所以我才會精力充沛,並樂此不疲。
愛登堡堅信自己從事的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工作
《藍色星球》第二季將於10月30日由騰訊視頻獨家全球同步播出,4K的播出將畫面的品質呈現的更加淋漓盡致,各位喜愛BBC紀錄片的觀眾可以一飽眼(耳)福了。除此之外,由愛登堡爵士配音的《生命的故事》和《冰凍星球》等史詩級大片也都能在騰訊視頻欣賞到,讓我們跟著爵爺的腳步去看世界吧!
推薦閱讀:
※打造讓你薪水翻番的3年計劃
※銷售人員應具備哪些軟實力?
※吳恩達等大佬預測到2035年,你的工作會變成這樣
※在北京友緣在線工作,如何迅速成長為老闆離不開的員工?
※遇到討厭的同事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