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代奇書《山海經》
堯舜時代的大洪水促進了各部落之間的文化交流,使夏文化更加豐富多彩。最值得一提的是夏禹創立的九州和他在治水過程中,踏遍萬里山河記錄下來的很多見聞,後人根據這些見聞整理出了內容豐富的地理史書《山海經》,為中華民族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
《山海經》是中國上古文化的一部百科全書,全書僅3萬1千餘字,卻記載了約40個「國家」,550座山,300條水道,100多個歷史人物,400多神怪奇獸,包含著關於上古地理、歷史、神話、天文、曆法、氣象、動物、植物、礦產、醫藥、宗教、考古以及人類學、民族學、海洋學和科技史等方面的內容。它又被稱為「語怪之祖」,其中所記載的東西,常被斥為怪誕不經。西漢史學家司馬遷說:「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東漢學者王充在《論衡·談天》中說《山海經》「為虛妄之言」,「未可信也」。連「五四」以來的思想家、文學家魯迅先生也認為《山海經》是「古之巫書」。
兩千多年來,《山海經》那神秘莫測的面貌和包羅萬象的內容吸引著眾多學者流連其間,學者們潛心研究各抒己見,以圖解開它的「廬山真面目」。
關於《山海經》的作者,有些學者認為是四千多年前的大禹和伯益所著,原著為《山經》和《海經》兩部分,《山經》用夏代文字(蝌蚪文)書寫,《海經》是用圖畫繪製,即《山經文》、《海經圖》,合稱為《山海經》。《海經圖》最初是靠看圖和口頭講解才能看得懂,後來有人便把講解用簡單的文字記錄下來。但是數百年以後《海經圖》在流傳過程中亡佚,只剩下了簡單的文字——《海經》。沒有「圖本」參照,使許多人都看不懂《海經》的內容,以至於出現了多種多樣的詮釋。例如《海外東經》記載「工蟲在其北,各有兩首。一曰在君子國北」。根據《山海經》先有圖後有書的成書過程,可以推測《海經圖》上在君子國的北方畫有一個彩虹的「虹」字,表示該地經常見到彩虹。當時的圖像文字應該類似甲骨文的虹字,是彩虹的圖像,兩端有首(見熊國英著《圖示古漢字》)。而後來古人根據《海經圖》著《海經》文時已經過了幾百年,而著者並不見得一定是文字學家,這時彩虹的虹字已經成為「工蟲」的樣子,因此將彩虹描述為工蟲,並望文生義將其描述為「各有兩首」,使後人無法知道到底敘述的是天邊的彩虹呢,還是描寫一隻有兩個頭的怪物。所以就連司馬遷也搞糊塗了,只能說「余不敢言之也」。現在流行的《山海經》是在漢哀帝元年(公元6年)由劉向、劉歆父子帶領一批校書大臣所校定而成的。至東晉初年,郭璞主要用文字、訓詁的方法,從玄學、神仙學方面對其加以註解並完成《山海經》18卷定本,使《山海經》這一曠古奇書得以完整保存下來。
南北朝至宋元時期,《山海經》的研究以征輯為主流。南朝後梁張僧繇繪製了《山海經》圖(並非原來的《海經》圖);北朝後魏儷道元在注《水經》時對《山海經》一書徵引闡發。此外,這一時期的地記、志怪書籍大量徵引並使用《山海經》的材料。唐宋時,《山海經》被視為地理書,北宋《崇文書目》將《山海經》列入史部地理類。這一時期,《山海經》作者「禹益說」受到了質疑。唐朝的史官杜佑在《通典》中武斷地說:「《禹本紀》、《山海經》不知何代之書,恢怪不經,疑夫子刪詩書後尚奇者所作,或先有其書,如詭誕之言必後人所加」。繼《通典》之後,「南宋四大家」之一的尤褒更是明確地把《山海經》「定為先秦之書,非禹及伯翳所作」,因而使南宋時《山海經》地理書性質的認定開始出現動搖。《中興館閣書目》雖然將《山海經》列入地理類,卻又稱「亦非盡善,當以入小說家為是。」
明清期的《山海經》研究以考據校注為主流。明代楊慎《山海經補註》1卷、王崇慶《山海經釋義》18卷,多從文學欣賞方面闡發《山海經》的價值。清代乾隆時代的畢沅主要從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歷史學等方面考訂經文。郝懿行綜合吳任臣、畢沅兩家之長,對《山海經》文字、篇目進行考證,清除了經文流傳過程中出現的文字障礙。這期間編輯的《四庫全書》將《山海經》收入子部小說家類。在地理考釋方面,晚清學者吳承志在《山海經地理今釋》中認為:《山海經》範圍超出當時的國界,涉及到朝鮮、日本、俄羅斯、阿富汗等鄰國。這是最早的《山海經》內容跨國說。
進入二十世紀,「西學東漸」,中國的傳統文化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大變革。現代學者在西方文化影響下,多從神話學立場看待《山海經》,文學家茅盾說它「大概是秦末的喜歡神話的文人所編輯的一部雜亂的中國神話總集」。神話學家袁珂在《山海經校注·序》中說:「《山海經》匪特史地之權輿,亦神話之淵府。」
最近的三十年來,《山海經》研究出現了高潮,人們運用多種手法,從《山海經》文本的整理與校注,到其作者、成書年代、篇目、版本、圖文的關係、性質、價值及其地理範圍等各方面都展開了全面的研究。然而大部分人以實證方法去考據《山海經》之地望、道里。這種單純的「實證」方法不僅未能證實《山海經》的真實面貌,反而把《山海經》研究引入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無限紛爭之中。比如說,關於《山海經》一書的性質,影響比較大的就有史書說、地理書說、巫書說、信史說以及神話書說。關於《山海經》的地域範圍的考證,觀點更是異常紛繁:有「局部小區說」、「華夏說」、「世界圈說」。局部小區說里具有代表性的又有「滇西說」、「魯中南說」,他們認為《山海經》描述的是今雲南或者山東一帶;世界圈說則與局部小區說相反,認為《山海經》描述的地理事物遠及非洲、歐洲、大洋州和美洲。甚至有人用美國空軍三百萬分之一的地圖為參照系,去證明《山海經》描寫的是全亞洲地理。這種「純粹實證」的研究方式,把《山海經》研究引進了一個死胡同。
無論如何,《山海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奇書之一,它的歷史文化價值不可低估。它的作者不管是不是大禹,但是此書的內容都離不開夏王朝,所以《山海經》也應該歸屬於夏代文化。
推薦閱讀:
※《山海經》是怎樣一部書?
※《山海經》 是部什麼經
※藝術家用emoji表情畫《山海經》怪獸,都是什麼鬼?
※山海經是一本什麼樣的書?誰寫的呢? - - 搜搜問問
※《山海經》稱「經」考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