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元:《夏洛特煩惱》的三觀掉到井裡了
必須承認,在看《夏洛特煩惱》的100分鐘里,我笑了很多次。可是,這就像當年在大學食堂里吃了那盤有蒼蠅的炒飯一樣,飽是飽了,但也被噁心到了。
是的,《夏洛》的確很好笑,而在它之前,國產喜劇電影不但產量低,而且更關鍵的是,它們基本都不好笑,不是太低智,就是太低俗,或者既太低智又太低俗。然而《夏洛》不一樣,故事講得精彩,包袱抖得聰明,主創團隊長期在舞台上直面觀眾的經驗值,保證了影片的「笑果」有效又密集。
不過問題在於,雖然能把人逗樂,但《夏洛》卻不是一部好電影,或者乾脆說是一部壞電影,因為它暗度陳倉地講了一個壞道理——就好比哪怕文筆一流、印刷精美,可讀性和實用性俱佳,但一本名為《升學!婚戀!事業!完全作弊指南》的手冊,雖然會是一部分人的福音,但對社會公眾而言,只能是本壞書。
夏洛其人,就特別熱衷於作弊。從影片的第一個鏡頭到最後一個鏡頭,他都在作弊:一開始,他假冒大款來參加夢中情人秋雅的婚禮,而騙妻子馬冬梅自己是去給母親上墳;中段,他南柯一夢,穿越回了1997年,而重啟命運的他,走向人生巔峰、迎娶白富美的手段,就是剽竊冒領「真實歷史」里熱門歌曲的原創權;再到後來,他突然醒悟自己原來愛的還是冬梅,可他打算怎麼贏回她呢?——用自己的財富去跟冬梅的丈夫大春「交換」,彷彿她是件貨物;最後,一覺醒來,覺得老婆真是好,不能再讓她離開了,於是就時時刻刻像枷鎖一樣掛在她的身上,限制了她的一切人身自由。
夢前夢中夢後,夏洛都是這樣的胡作非為、自私任性,雖然還遠遠算不上大奸大惡,但無疑是個下三濫。下三濫當然也該有愛情和婚姻,也可以在無論清醒或是做夢的狀態下意淫,畢竟這都屬於基本人權。可是,一個人的人品下作、行為卑劣,無論如何也不該得到肯定,而不幸的是,讓夏洛在第一人稱敘事里津津樂道於自己的「角色扮演體驗」的這部電影,非但沒有去批判其人其事,反而寬厚地替他開脫,甚至暗暗地表達著讚許。
乍看起來,夏洛的無恥行為都發生在夢境里,似乎「當不得真」。而且在「現實」里,他大約就是個疑似吃軟飯的失意者,最後也和妻子重修舊好了,因而好像也談不上有什麼人品問題(在當今這個尊重多樣性、強調多元價值觀的時代,就算「吃軟飯」也不見得是醜事或壞事,因為既可能是新型的家庭分工,也可能是成功前的韜光養晦或是真正的懷才不遇)。
但是,請等等,夏洛的夢不是一個真的夢,它是《夏洛》這部電影/舞台劇的創作者精心羅織出來的造物,既是夏洛的潛意識,更是創作者的三觀表達。套用如今時髦的辭彙一言以蔽之,《夏洛》就是一曲「直男癌」的讚歌。它投射出的是這樣一些判斷:愛我的女人必須忠貞不貳、任勞任怨,而且,儘管她不需要美若天仙,但至少也得有兩分姿色;而看不上我的美女呢,不是喜歡小白臉就是想要傍上大老闆,總之不是好東西,但我要是有錢有權,就可以對她「用過即棄」,為什麼呢?因為剛剛說過了,她本質上「不是喜歡小白臉就是大老闆」呀;成功之路該怎麼走?不必白手起家、篳路藍縷,只要懂得偷蒙拐騙,就會願者上鉤;有錢人當然為富不仁,會空虛寂寞冷,還得染上艾滋病;最關鍵的是,無論我再怎麼不堪再怎麼窩囊,只要我肯浪子回頭,你們就該接納我,愛撫我,表揚我,從前帶給你或你們的種種難堪和傷害,就一筆勾銷吧……正是這一套強硬霸氣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讓當今一個數量龐大的名為「屌絲」的群體,既仇富又拜金,既有濃郁的「處女情結」,又對「蒼老師」頂禮膜拜,既樂意去砸日本車,又愛在網上發帖要「民主之後殺全家」。
嚴峻的社會現實、貧富差距的深化,誠然是「屌絲世界觀」的培植土壤,但即便如此,我們也知道,這種價值觀是一種群體性的心理不健康。就像肺病跟霧霾大有關係,但指控霧霾的同時,也不能把口無遮攔地咳嗽和隨地吐痰養成一種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習慣。《夏洛》看似用黃粱美夢的破碎來教育了主人公,讓他懂得安貧樂道,「珍惜眼前人」。可實際上,洋洋自得且洋洋洒洒的夏洛的心路之旅,基本就是在耍流氓:本來我可以成為100分的爛人啊,但是不,我很優秀的,只爛到了60分,所以你們該來祝賀我。
夏洛的「夢醒重生」,完成了三重任務:第一是符合「起承轉合」的劇作規律;第二是作為一部商業片,表面上看,它最終收尾在一個「正統」、「正確」的價值觀上;然而第三點至關重要,因為這一場「幡然悔悟」,是齷齪的夏洛自己給自己找的台階,這種不甘現實又最終向現實繳械的邏輯,本身也就是「直男癌」的癥狀,而非治癒,所以,它不僅解除了戲中人(夏洛)的道德危機,還在一種心理學層面上,讓戲外人(這些夏洛式的觀眾)也感同身受、自憐自愛了起來。其實,這個結局,偽善得就像在香煙盒子上印著「吸煙有害健康」一樣。
有人認為,《夏洛》自上映之後,人氣和票房節節攀升,是由於它足夠搞笑,但這顯然不是唯一的原因,因為同期《港囧》逐漸下滑的口碑並不影響它一路走高的商業成就。就像拍得糟爛的國產恐怖片也永遠都有觀眾捧場一樣,說到底,被驚嚇和被逗樂,都是電影消費的「剛需」,只不過後者的基數大大超過前者,能讓人笑的《港囧》和《夏洛》,也就都收穫了出色的票房。而《夏洛》的口碑遠遠領先《港囧》,恰恰憑藉的就是影片這「不正的三觀」,悄悄地、但又狠狠地擊中了當下「屌絲一代」的心靈。
儘管我們很難分清這究竟更多出自於創作者的自覺還是無心插柳,但顯然當下的電影人和觀眾之間早已達成了默契。因此,我們會看到,《後會無期》提供了元氣十足的負能量、《小時代》描繪了臆想的名利場式都市文明、《何以笙簫默》示範了「霸道總裁愛上我」,而《夏洛特煩惱》也是給這物質和精神都很羸弱的一群人的一顆安撫奶嘴。而且,《夏洛》特別高明的地方是,它是一出很有技術含量的喜劇,自帶自嘲自省之功效,所以能夠讓人相信這個安撫奶嘴不是塑料而是真傢伙,否則各大電影評分網站上齊刷刷的8分從何而來?
可是,說到底,在精神上行為上,夏洛和當年那位著名的阿Q有什麼不同嗎?不過,在100年前的小說里,阿Q稀里糊塗掉了腦袋,但100年後的電影里,夏洛卻笑逐顏開地展開了第二次人生。所以,《阿Q正傳》是刺向國民劣根性的匕首投槍,而《夏洛特煩惱》,卻是精神勝利法的檢驗合格章。
推薦閱讀:
※隱私第23期:二婚女嫁給三婚男的煩惱
※孩子們為啥會煩惱?
※【普賢菩薩陀羅尼】一切如來摩頂,得最上功德、滅一切罪、斷一切煩惱、得大禪定
※夏日肌膚三大煩惱,處處是地雷
※凈空法師:不清凈就生煩惱,清凈就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