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張學良:英雄還是罪人?(下)

張學良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要處理東北何去何從的大事情。張作霖是在北伐軍步步緊逼下被迫離開國家元首寶座,然後在回東北的路上被炸死的。現在旨在統一全國的北伐軍仍然在步步緊逼。

當時東北的情況比較複雜。1905年起,東北就一直駐紮著日軍。1919年,這些日軍正式改編命名為關東軍,有4萬人左右。除了軍隊,1928年,在東北的日本人還約有20萬左右。日本在東北除了控制著滿蒙鐵路,還在工業、商業、礦業乃至農業中都佔了相當高的比例。

對於當時的張學良來說,無非是三個選擇。維持現狀準備和北伐軍開戰;倒向日本;與蔣介石的國民政府談和。

打仗的話,已經連吃敗仗的東北軍打仗勝算不大,張公子在前線也多次親自領略了對方的厲害。倒向日本心理上難以接受,畢竟有殺父之仇。另外,張公子是有一定進步思想的,倒向日本人主動做賣國賊對他來說是難以接受的,全國的媒體輿論也不可接受。

和國民政府談判,可能意味著損失部分自主權,東北不再是完全自己說了算。但是,其實當時多數的地方軍閥,都是採取的這個策略。和北伐軍經過了激烈戰鬥的,只有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大軍閥。以閻錫山為代表的老滑頭,不過是採取了自辛亥以來的一貫策略:誰是現在的老大就倒向誰,只要軍隊和地盤還在自己手上就行。

而當時的蔣介石,對於繼續北伐,可能並不是那麼信心十足。之前在山東,北伐軍就被在濟南的日本軍隊趕出來了,損失慘重。東北的關東軍如果參戰,後果難料。

所以,雙方都有談和的意向。蔣介石表示了足夠的誠意,封官許願保證張學良在東北繼續當家,並答應每個月給奉軍1000萬軍餉。

最終,面對日本人的阻擾,部分手下親日派的反對,張公子做出了正確的選擇。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通電全國,宣布遵守三民主義,服從國民政府,改變旗幟(將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改成民國政府的青天白日旗)。這就是史上有名的「東北易幟」,也是張學良所做的爭議最少的大事。

東北易幟意味著北洋時代正式結束,中國迎來國民政府時代。

殺楊宇霆、常蔭槐

易幟不久,1929年1月11日,張學良出人意料的殺了楊宇霆、常蔭槐,引起震動。

楊宇霆當時在東北,人稱小諸葛,是張作霖最重要的謀士。楊長期擔任奉天督軍署參謀長、東三省巡閱使署總參議等職,在東北這個獨立王國,相當於宰相。

能被稱為小諸葛,能力自然不一般。後人總結了楊宇霆的四大成就。一是一手建立了東北海軍。二是制定田賦制度,增強了東北的經濟實力。三是修築戰備公路,當時東北的南滿鐵路權歸日本,修了戰備公路,交通運輸不受日本挾制。四是督辦了奉軍引以為豪的奉天(瀋陽)兵工廠,自製武器彈藥 ,在當時國內奉軍的軍備最好,和這個關係極大。

常蔭懷也是張作霖生前的麾下幹將,當時任東北交通委員長和黑龍江省省長。常蔭懷和楊宇霆關係很好,據說相當於小弟和大哥的關係。

張學良和楊宇霆關係一直不怎麼好。在郭松齡活著的時候,據說郭經常受到楊宇霆的排擠,張學良對此肯定非常不滿。而在東北易幟的時候,楊宇霆又堅決反對,主張東北獨立。據說,楊宇霆對做了新東北王的張公子不太尊重,常以長輩自居公開批評張學良吸毒、時常縱情酒色而耽誤政事。

某一天晚上,張學良找了個借口,安排了幾個衛兵,就把楊宇霆、常蔭懷給殺了。據說,張學良是擔心楊宇霆謀反。但是,只是擔心,又並沒有證據。即便有謀反之心,即便素有怨念,作為領導的也是可以採取撤職、關押等手段的。後面他發動西安事變,蔣介石就沒有殺他嘛。

張公子這個做法顯示了他「公子」做派的另一面,東北就是他張家的,公子爺不高興了,手下人想殺就是可以殺的。如果按照法理上說,張公子此時是國民政府的東北主管,殺人是要走法律程序的。但是守法,在張公子的人生經歷中,就沒有存在過。早年他負責軍隊訓練的時候,就曾因為有人反對他,槍斃了好幾個。他晚年回憶的時候有些得意地說,他對下屬很好,但下屬對他怕得很。想殺就能殺,下屬能不怕嗎?

中東路事件

中東路全稱中國東方鐵路,是晚清時期俄羅斯在中國東北修建管理的一條鐵路。在清政府變成了民國政府,俄羅斯變成了蘇聯之後,雙方在1924年簽了一系列協議,商定中東鐵路由中蘇共同管理,但實際上管理一直由蘇聯主導。鐵路管理局由蘇俄單方面控制,在2700多名職員中,中方人員佔400人,且多為翻譯及低級職員。鐵路沿線的電話、電報、礦山等都沒有歸還中國。

1929年5月,張學良決定收回中東路管理權。按照張學良自己的說法,當時「很想施展一下子」,「要想把東北的地位提高」。在張公子主動挑起一系列衝突,查封在東北的蘇聯領事館和一些商業機構,驅逐中東鐵路蘇方員工後,7月18日蘇聯政府宣布對華斷交,中蘇邊境吉林段開始集結蘇軍,雙方開始了武裝衝突。

當時的張公子信心滿滿,根據錯誤的情報以為蘇聯當時大饑荒,國力很弱,有機可乘。對媒體宣稱:「對俄戰事,兵力充足,無勞中央軍必要,但望在軍火彈藥上予以接濟。 」(如果中央軍來了,萬一不走怎麼辦?當時的各地軍閥都怕這一點。)

事實證明,這是一次失敗的蠻幹行為。在前期蘇聯軍事部署沒有到位的時候,東北軍打了一些沾沾自喜的小勝仗,媒體上一片頌揚之聲。隨後,急轉直下,到11月,東北的海拉爾、滿洲里、哈爾濱、黑瞎子島都被蘇軍佔領。

戰爭以東北方面主動求和,簽署新的不平等條約《伯力協定》而結束。不但沒有要回中東鐵路,還丟了戰略要地黑瞎子島。

特別說一下,蔣介石一直堅持張學良的地方政府無權代表中國進行國與國的談判。事後也一直沒有承認這個《伯力協定》。2004年,中國政府和俄羅斯政府就黑瞎子島達成協議,中國收回西半部,另一半永久歸了俄羅斯。

中東路事件中,之前一直提拔培育張學良的張作相極力反對他蠻幹,擔心偷雞不成蝕把米,但是張公子信心滿滿。而他這時候信任的幾個重要謀士,後來都做了「漢奸」。

中原大戰漁翁得利

1928年東北易幟後,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府只是取得了名義上的國家統一,其實並沒有在全國的徹底控制權,國內仍然戰火不斷。

1929年,桂系李宗仁、張發奎、白崇禧為首的新桂系軍閥(佔據了湖北、湖南、廣西與河北的一部分)組織20萬兵力和蔣介石中央軍打了一場蔣桂大仗,蔣介石獲勝。

1930年,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又聯手組成「中華民國軍」與蔣介石展開中原大戰。

閻錫山等人密謀反蔣,張學良開始是參與了的。但是他沒有明確表態,也一直按兵不動。

當時的東北軍有30萬人,在國內人數和裝備都僅次於中央軍。大戰的雙方都極力爭取張學良的支持。蔣介石更捨得出血本一些。要錢給錢,要物給物,要委任狀給委任狀。最後,蔣介石以任命張學良為全國陸海空軍副總司令,平津地區以及黃河以北劃歸張學良負責和1500萬元費用為代價,獲得了東北軍的支持。

在大戰進行了四個月後,一向「討厭內戰」的張公子出手了。1930年9月18日,張學良通電全國,明確表示支持南京國民政府,出兵華北,武裝調停中原大戰。10萬東北軍入關,戰爭局勢很快逆轉。1個多月,華北成了張家地盤。並且,因為成功地「武裝調停」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全國大戰,獲得了全國媒體一致好評,幾乎成了全民偶像。

如果張學良真的是聽命於蔣介石的中央政府,需要拿到那麼多好處,並且在大戰進行了四個月,生靈塗炭之後才出手武裝調停嗎?直到晚年,張公子都對當年自己的這一手很得意。那麼,他是真的討厭內戰,還是只討厭讓自己充滿壓力焦頭爛額吃敗戰的內戰呢?

不抵抗的九一八

1931年9月18日夜晚,日本關東軍在瀋陽北面約7.5公里的本大營附近南滿鐵路引爆小型炸藥炸毀小段鐵路,並將3具身穿東北軍士兵服裝的中國人屍體放在現場,誣稱中國軍隊破壞鐵路並襲擊日軍,由此發動對瀋陽的攻擊。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恥辱的「九一八」事變。

日軍攻擊從9月18晚10點20分左右開始,到9月19日早上10點,日軍先後攻佔奉天、四平、營口、鳳凰城、安東等南滿鐵路、安奉鐵路沿線18座城鎮,整個過程東北軍完全沒有抵抗。到9月21日,日軍佔領吉林省,東北軍也只進行了少量的抵抗。

為什麼東北軍沒有抵抗呢?首先,是之前日軍在東北就有過小規模的挑釁行為,張學良下過命令:為了防止日本人找借口把事情鬧大,對於日軍挑釁一律不得還擊。所以,9月18晚,日軍剛開始攻擊北大營的時候,瀋陽的指揮部一面下令不抵抗,一面緊急聯繫張學良。

電報發到北京的時候,張學良正和趙四小姐在戲院里看梅蘭芳演出《宇宙鋒》。看到副官拿來的電報後,張學良並不相信日軍會企圖發動大規模戰爭,認為只是又一次挑釁,於是,他電令瀋陽守軍嚴格執行不抵抗命令。9月19日早上,張學良接受記者採訪,仍表示:「吾早下令我部士兵,對日兵挑釁,,不得抵抗。」

之前,常有人稱:是蔣介石下的不抵抗命令,張學良只是執行而已。果真如此嗎?首先,從1930年中原大戰的表現來看,張公子是會聽蔣介石命令的人嗎?其次,張學良晚年自己也多次表示了,不抵抗的命令確實是自己下的,與其他人無關。是自己對形勢判斷錯誤,以為日軍只是又一次挑釁。而問題是,當日軍300人拿下8000人駐守的瀋陽北大營的時候,顯然就已經不是挑釁了,張公子還是繼續命令東北各部嚴禁抵抗,這個判斷力,實在有點問題啊。另外,目前能找到的證據都表明,當時,蔣介石給張學良的電報說的是盡量避免衝突,不給日軍以開戰口實。現在瀋陽都丟了,相當於已經開戰了啊。

不僅僅918開始兩三天不抵抗,之後幾個月都沒有怎麼抵抗。1932年1月,在日軍進攻錦州的時候,儘管國民政府又一再命令張學良不要後退,他仍然選擇了不戰而退。

日軍打下瀋陽時,繳獲兵工廠存儲步槍8萬支,機槍4000挺,飛機260餘架,武器之多讓日本人幾乎不敢相信。這些武器如果瀋陽駐軍好好利用,918當晚就緊急動員起來全面作戰,日本人就不太可能在第二天清晨就佔領瀋陽了。當時瀋陽還有中國最好的空軍裝備,有200多架飛機,都讓日本人白撿了。(當時全日本空軍飛機也不過300架。),對了,還有他殺的楊宇霆建起的海軍的幾十艘軍艦也拱手相讓了。

張學良為什麼不抵抗呢?後面有人分析了幾個原因,剛開始缺乏對大局的判斷力。後來是很快丟失了瀋陽後,怕打不過不敢打,也可能是兩年前被蘇聯人打怕了的結果。還有就是東北丟了,華北還是他的地盤。地盤還有,只要部隊還在就行了,他擔心如果抵抗,把部隊打光了自己就沒有本錢了。另外,當時的張學良毒癮很深,一天要注射嗎啡數10次,吸毒可能對正常的心智多少有點影響。

如果真打,會怎麼樣?歷史不能假設。不過,我們知道,當時黑龍江省馬占山將軍選擇了抵抗,孤立無援,寡不敵眾,仍堅持和日軍打了1年多(蔣介石多次電令張學良支援馬占山,張按兵不動)。幾個月後爆發的淞滬抗戰,上海守軍不到5萬人面對7萬日軍,裝備遠不如東北軍,仍堅守了一個多月,迫使日軍三易主帥四次增兵,而最後的停戰協議中,既無割地內容,又無賠款條款。

我們也許不能指責張公子賣國,在他看來,他只是不戰而退丟了東北而已。但是可以說缺乏全局判斷力,缺乏血性,怕打硬戰(之前曾在面對北伐軍的硬戰壓力下,開始吸毒成為癮君子。)

1936年西安事變

1933年3月,當時的東北四省之一熱河失守。其中日軍128人的小隊幾乎沒開一槍就佔領了有2萬東北軍把守的熱河首府承德,至此東北全境淪陷。全國媒體一片聲討聲中,張學良引咎辭職並出國躲避風頭。1934年1月回國參與「剿共」。

1935年,紅軍經過2萬5千里長徵到了陝北。1935年9月20日,蔣介石調東北軍10多萬人到陝西繼續剿共。1935年10月1日,勞山戰役,東北軍慘敗,110師2個團和師部被殲,師長戰死。緊接著,11月22日,紅軍僅以800多人的傷亡就殺、傷、俘6000多東北軍精銳109師的士兵。

這時候,張學良又深感「痛恨內戰」了。

1936年4月9日,張學良秘密到延安見到了周恩來。9月,紅軍和東北軍秘密簽訂了《抗日救國協定》。保密工作做得很好,蔣介石方面對此一無所知。

12月11日晚,蔣介石在西安開會,宣布撤掉張學良西北剿總副司令職務,命令中央軍接替張學良東北軍和楊虎城的西北軍「剿共」。當晚,張學良召集下屬開會,決定把蔣介石「抓起來」。

1936年12月12日早上,就發生了改變中國歷史的「西安事變」。東北軍凌晨5點偷襲全殲了蔣介石的衛隊,抓了蔣介石。

12月24日,蔣介石被迫簽訂六項協議,接受停止內戰,聯合抗日的主張。12月26日,蔣介石最後獲得釋放回到南京。後面就有了內戰暫時停止,共產黨軍隊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國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等。

西安事變對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巨大的歷史轉折點,中國共產黨獲得了合法生存與喘息休整、壯大的機會,為以後贏得政權打下了基礎。對國民黨方面來說,「剿滅」共產黨的機會基本就沒有了。

對於現在大陸主流和台灣主流以及雙方的對應支持者來說,西安事變的意義是不一樣的。對張學良的評價也是不一樣的。由此引發的爭議很難說什麼時候會平息。

拋開這些大是大非,我們只談張學良。張學良為什麼會發動西安事變?

張學良自己的說法是一貫反對內戰,希望聯合各方力量抗日。對於這個說法,有些質疑的聲音。張學良當時從國外回來,蔣介石是給了他選擇的:帶隊伍去剿滅土匪劉黑七,或者去參加「剿共」。如果選擇剿匪就不用打內戰了嘛。但是張公子說:「剿匪我不擅長,還是剿共吧」。可見,張學良是自己選擇了內戰「剿共」。當1935年兩次戰役損失了兩個師後,他就開始「痛恨」內戰了。似乎張公子每次說痛恨內戰的時候都是自己吃了敗仗之後。而回憶起1927年圍涿州,1930年武裝調停中原大戰時,他倒是頗有些自得。

還有一個說法。在丟了東北後,張學良急於為自己的人馬找到一個新的根據地。西北就是一個理想的根據地。特別是他在連吃敗戰後主動聯繫了延安方面,基本達成了停戰協議。他可以放心的從東北王變成西北王了。總之,這時候蔣介石跑過來,宣布要調中央軍過來剿共,是破壞了他西北王夢想的。

這兩種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也都有不足。也可能張學良兩種目的都有:就是希望站穩西北,然後找機會抗日。當時全國媒體都在呼籲抗日,而他是有一定愛國之心的,東北軍一部分人也一直希望打回東北老家去。如果持續剿共,搞不好自己的隊伍反要在西北就被紅軍剿滅了。所以,和紅軍以抗日的名義聯合,光明正大,手下兄弟們也高興,多贏。

總之,蔣介石這時候計劃調來中央軍剿共,是打亂了張學良之前各種可能的計劃。東北軍讓出西北,將很難找到新地盤做根據地,和共產黨方面秘密達成的《抗日救國協定》也很難執行。同時,離開西北,對東北軍的兄弟們來說,可能意味著回東北老家的希望越來越遠。於是,張公子就決定抓了蔣介石。

據說,張學良開會決定要抓蔣介石的時候,有人問:「少帥,抓起來容易,但是抓起來以後怎麼辦呢?」張學良認為,我們就先抓起來,別的以後再說。

就這樣,張公子一衝動,就有了影響深遠的西安事變。然而,他個人抓蔣介石的目的達到了嗎?如果說為了逼蔣抗日,那麼目的達到了一半,國共聯合抗日了,但是他沒有機會上戰場了。如果說是希望造福自己和東北軍兄弟拿下一塊根據地這個目的,那麼就完全沒有達到。後來,他被軟禁了50多年,東北軍被化整為零整合到其他部隊去了。(抗日過程中,張學良多名參加西安事變的心腹如鮑文樾、苗劍秋、白鳳翔等投日做了漢奸。)

為什麼他抓了蔣介石後又主動和蔣一起回南京導致被軟禁的呢?

張學良自己的說法是,他發動西安事變純屬為國為民,同時也深知自己行為觸犯國法,所以主動前往南京接受發落。

但很多人不相信這個,他們的分析是:抓了蔣介石後,張學良可能沒有想到全國人民不是一片叫好聲,第二天,胡宗南、黃傑、李默庵等170多軍隊將領就聯名通電全國要求他懸崖勒馬,護送蔣介石回南京。幾天後,東北旅居北平的同鄉3573人也致電張學良提出同樣請求。媒體輿論對位列民國四公子的張學良還是有些壓力的。另外,家人的安危也是一個因素,比如第二天他弟弟就在南京被軟禁了,張家後人後來講張學良是犧牲自己保住了一大家族。出於壓力,張就有了護送蔣介石回南京的想法,這樣,輿論也許會從指責變成讚美,家人安危也解決了。而且,這時候,蔣介石和宋美齡都做了保證,絕對保證他的人身安全,蔣和宋的信譽一直還不錯。(根據當時的書信,張學良還以為蔣介石會很快放了自己。)

到底哪個說法對?沒有辦法考證,只能大家自己選擇去相信哪個說法了。總之,張公子衝動之下發動的西安事變,並沒有達到他自己的預期目的。

西安事變結束,張學良一生的精彩故事就基本結束了。後面的事情連他自己都懶得與人述說了。

結語

張學良短暫的軍事政治生涯里,幹了東北易幟、九一八不抵抗、發動西安事變這三件大事。特別是九一八事變和西安事變,深深地影響了當時和後來每一個中國人的命運。

我個人覺得,不管是把他理解成為一個愛國少帥,還是一個軍閥,不管把他看成善還是惡,他都似乎沒有完全做好自己的角色。他個性貪玩責任感不強,缺乏全局判斷力,不善選賢任能,不善打硬戰,做事有些魯莽。他作為一個資質略好的大公子,在一個亂世被賦予了遠超於他能力的責任和權力。這並對他自己不是悲劇,卻可能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

推薦閱讀:

今日聖言 | 01.29 主耶穌,天主子,可憐我罪人!
李小璐事件大反轉?賈乃亮成罪人,劉信達警告卓偉:趕緊收手!
他根本不是歷史罪人,而是維護國家統一的大功臣
勸「華裔」阿基諾勿做菲律賓罪人——環球網《今日話題》
李自成當了42天皇帝, 歷史為何不承認? 專家: 民族罪人

TAG:張學良 | 英雄 | 解讀 | 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