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放開二胎只是阻止人口斷崖式下跌的第一步

五中全會公報允許全面二孩政策,分析師稱這只是阻止中國人口斷崖式下跌的第一步。

西南證券高級策略分析師朱斌稱,中國人口目前呈現兩大突出問題:

1、生育率極低,六普總和生育率僅為1.18,按照分年齡段人口印證法,總和生育率僅為1.1,各大城市與東三省生育率均遠低於1,北京為0.66,上海為0.68,2010年後,每過10年出生人口數降低30%,每過30年出生人口減半,2050後將只有4900萬人,約為80後的四分之一;

2、男女出生比例與受教育比例極不協調,目前男女出生比達到119:100,但高等院校女生與男生入學比例(男=100)已經從2003年的82.9提升到了2013年的115,一方面男孩數量大大多於女孩,另一方面女孩學歷素質全面超越男孩,使得「A女D男」矛盾極其突出,20年後剩男剩女數量將更加龐大,有可能佔到婚育年齡人群的20%以上,再結合高強度的生活壓力造成的不孕不育率上升,有可能使生育率進一步下降!

放開二胎,僅僅只是扭轉人口斷崖式下跌的第一步!

朱斌稱,自上世紀80年代初「計劃生育」被確立為基本國策以來,人口快速增長得到了有效地遏制。但是,與此同時,低增長率的隱憂也逐漸凸顯,人口增長率和總和生育率的持續下降使得「人口紅利」逐步消失殆盡,人口年齡結構和性別結構失衡等問題日益凸顯,進一步調整人口政策勢在必行。

華爾街見聞上周也提及,信達策略團隊認為,必須意識到,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化,在許多層面上人們的生活被改變了,而這種改變會帶來生育率不可逆轉的下滑。

儘管社會政策的制定,能夠在某種程度上減小下滑的速度,但是 把生育率的降低完全歸責於社會政策、期望通過完美政策的制定 就能徹底解決老齡化的問題,無疑是不切實際的。

在其最新研報中朱斌還稱,人口增長率和總和生育率的持續下降使得「人口紅利」逐步消失殆盡,人口年齡結構和性別結構失衡等問題日益凸顯,進一步調整人口政策勢在必行。

1.我國人口形勢十分嚴峻,生育率過低、老齡化加速、人口結構失衡

我國自1971年開始實施計劃生育,自1980年以來,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逐步放緩,目前已經步入人口低增長國家行列。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在1998年已經降到了1%以下,2008年以來一直在0.5%的水平徘徊,不僅顯著低於世界人口平均增長率(1.2%)和中等收入國家人口平均增長率(1.2%)的水平,也已經低於美國(0.7%)、英國(0.6%)等主要發達國家及巴西(0.9%)、印度(1.2%)等主要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增長率水平,甚至低於高等收入國家的平均人口增長率(0.6%),已經屬於人口低增長率國家。

總和生育率的變化更能反映人口增長問題的嚴重性。世界平均更替生育率水平(即保持人口長期穩定需要每對夫妻生育孩子的數量)為2.1,而我國目前的總和生育率要遠低於這一水平,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國在2010年的總和生育率僅為1.18,某些特大城市的生育率水平甚至更低。按照這一生育率水平,從2010年開始,每過10年,我國新出生人口將減少30%,每過30年就減少一半,到2050年,當時的2050後總人數將只有4900萬,不到目前80後的四分之一。

人口年齡結構和性別結構失衡問題較為突出,少子化、老齡化和男多女少問題同期而至,突出表現為0-14歲人口佔比急劇下降和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的迅速上升,70歲以下各年齡段性別比(女=100)均超過100,尤其低幼年齡組差距更大,0-10歲年齡段男女比接近110(女=100)。

從歷次人口普查數據來看,我國人口紅利面臨消失殆盡,0-14歲人口比例已經從最高20世紀60年代的40%左右下降到2010年「六普」的16.6%,而老齡人口則迅速增長,2010年「六普」老齡化人口比例已經達到8.9%,而根據世界銀行的估算數據,2014年我國老齡化人口比例已經超過9%。

我國曆次人口普查0-14歲人口和65歲及以上人口所佔比例變化

與同為發展中大國和人口大國的印度比較,上世紀60年代初期,我國0-14歲和65及以上人口佔比與印度基本相同,自7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少子化和老齡化趨勢開始顯著快於印度,1960年中印0-14歲人口佔比分別為40.0%和40.3%,到2014年則為17.2%和29.2%;與此同時,我國老齡人口比例從3.7%上漲到了9.1%,而印度僅從3.1%上漲到了5.5%,我國人口的年齡結構問題顯然更為嚴重和緊迫。

1960年以來中國和印度0-14歲和65歲及以上人口比例變化比較

性別比例失衡對人口結構的影響則更為深遠,按照人口學的理論,人口出生適宜性別比在107,由於男性夭折比例要高於女性,隨著男性比例的相對下降,在適婚年齡段,兩性比例會趨於平衡,而目前,我國低幼年齡段人口比例嚴重超高,根據2010年「六普」數據,我國0-4歲、5-9歲和10-14歲性別比例(女=100)分別為119.1、118.7和116.2,預示著未來十到二十年適婚年齡段性別比相對當前更加失衡。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國各年齡段人口性別比例(女=100)

此外,自2014年初開始實施的「單獨二胎」政策遠低於預期也是推動人口政策調整的重要因素。「單獨二胎」在全國正式實施時,國家衛計委曾估計,每年將會新增超過200萬個新生兒,而試點滿一年後全國各省市報告的申請總量僅為128萬份,剔除省市虛報和申請後並未生育等因素的影響,預計新生兒實際新增不足100萬個,更沒有出現所謂「千萬嬰兒潮」,遠低於國家衛計委的預期。

事實上,近一年來,以衛計委為代表的管理機構已經多次就人口政策表態,對於「全面放開二胎」口風有所鬆動。由於社會經濟發展,目前人們的生育觀念已經完全改變,同時城市化帶來的經濟壓力與生活壓力,使得人們被迫選擇少生。生育率的調整將會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且產生效果會有漫長的時滯效應。在「單獨二胎」明顯不達預期的情況下,短期內及時對人口政策進行大幅度調整已經刻不容緩。

近一年來衛計委關於「全面放開二胎」的表態

2.市場測算:政策調整催生嬰兒潮,持續期短但絕對量可觀

通常來說,人口控制政策的放鬆將會導致未來一段時期生育率的提高和人口增長率的上升,引發一個短暫的「補償生育嬰兒潮」,但是從國際經驗來看,政策放鬆催生的生育率上漲並不具有可持續性。

2.1「鼓勵生育嬰兒潮」難持續,東亞地區生育率明顯較低

以日本和新加坡為例,日本自1974年開始人口總和生育率水平開始低於更替生育率水平,自80年代初,日本開始採取一系列的鼓勵生育措施,然而並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只有在1981-1984年間有一個短暫的生育率回升,此後生育率一路下滑,2003年左右已經下滑到了1.3以下。

1960-2013年日本人口總和生育率變化

1960-2013年新加坡人口總和生育率變化

新加坡建國時生育率曾高達5.4,為抑制人口過快增長,70年代開始,新加坡提倡節育,提出「兩個孩子就夠了」等口號,取消生育多個孩子家庭的部分福利,生育率開始急劇下滑,1977年生育率首次低於更替水平,到80年代中期,生育率已經降到1.6左右,1984年新加坡開始鼓勵接受高等教育的夫婦生育3個以上的孩子,但是並沒有起到效果,1986年生育率下降到了1.4,當年新加坡取消了計劃生育和人口委員會並鼓勵生育「三胎」以上,1988年生育率提升到了接近2,然而次年生育率就再次進入了下滑通道,此後生育率繼續下跌,2013年生育率已經跌到了1.2以下。

1960-2013年世界主要區域人口總和生育率變化

事實上,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東亞文化圈的生育率水平整體較低,按照世界銀行的統計口徑,2013年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平均生育率僅為1.8,而考慮到北美和澳洲的發達國家對地區平均生育率水平的拉低,東亞及東南亞地區的生育率要比1.8更低,明顯低於人口更替水平。

2.2 經濟發展、婦女受教育水平提升,低生育率水平難以逆轉

除了地區性的相對低生育率影響之外,我們認為,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將會導致單個育兒支出隨之上升,動搖育齡夫婦生育多胎的意願;而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則提升了育齡婦女的勞動參與率,三十年來,計劃生育政策執行的同時,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和女性受教育程度也在不斷提高,這會使得我國低生育率水平難以逆轉。

從經濟發展水平來看,我國分別在1995年和2007年達到了中低等收入國家和中等收入國家水平,2014年我國人均GDP為7593.9美元,接近中高等國家收入水平(7967.0美元),而中高等收入國家自1996年以來,生育率一直低於更替水平,2000年以來,平均總和生育率均在1.9左右。

1960-2013年我國人均GDP(美元)水平增長

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或許對於低生育率的持續有更明顯的作用,自2003年以來我國高等院校女生與男生入學比例(男=100)持續升高,目前,我國高等院校女生與男生入學比例(男=100)已經從2003年的82.9提升到了2013年的115.0,而同期,世界平均水平從102.6提升到了110.3,2008年,我國高等院校女生與男生入學比例首次超過100,即高等院校女生入學數量首次超過男生,隨後2010年我國高等院校女生與男生入學比例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而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和九十年代中期,我國女生高等院校入學率僅為男生的1/3和一半,受高等教育女性比例的提高對於生育率的降低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2003-2013中國和世界高等院校女生與男生入學比例(男=100)

2.3 政策調整推動「補償生育」,新生兒增長「城鄉有別」

假設2016年開始全面放開二胎,利用2010年「六普」的數據我們可以測算引發的「嬰兒潮」規模以及由此催生的嬰幼產品市場規模。考慮到我國「計劃生育」政策已實施近四十年,維持低於更替水平的低生育率也有二十年,以及前文所述的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以及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對於生育率的抑制作用,我們作出以下假設:

(1)我們認為全面放開二胎所催生的嬰兒潮不具有持久性,嬰兒潮持續期為3年,即2016-2018年。按照國際慣例和我國的人口統計規定,我們把育齡婦女的年齡區間設定為15-49歲,2016-2018年每年各年齡段的育齡人口婦女數量以「六普」數據為基礎進行平移調整。

(2)我們認為二胎政策調整對於「15-19歲」和「45-49歲」兩個年齡段的生育率的影響微小,可以忽略不計。全面放開二胎對於「20-24歲」和「25-29歲」兩個年齡段的育齡婦女具有生育率明顯的提升作用。「30-34歲」、「35-39歲」和「40-44歲」三個年齡段的育齡婦女受政策影響會「補償生育」,「補償生育」是全面放開二胎導致新生兒增加的主要因素。

(3)我們假定2016、2017和2018年「20-24歲」和「25-29歲」兩個年齡段的育齡婦女受全面放開二胎影響,生育率分別同比前一年提升10%、10%和-5%,不考慮死亡對於育齡婦女人口基數的影響。

(4)我們假定由於放開二胎導致的補償生育使得「30-34歲」、「35-39歲」和「40-44歲」三個年齡段的育齡婦女生育率分別提升至「五普」對應生育率的50%、75%和60%,新增新生兒在2016-2018三年完成生育,三年新生兒占補償生育新生兒總量的比重分別為20%、50%和30%。

根據「六普」數據,全國總和生育率(未考慮漏報、瞞報)為1.18,假設漏報瞞報率為15%-20%,再考慮到2013年末以來實施「單獨二胎」的政策效果,我們估算,2015年人口總和生育率約為1.5。近十年來我國新生兒數量在1500-1600萬左右,根據我們的估算,2015年新生兒數量約在1600-1650萬之間,我們取1600萬作為未實施人口正常調整的新生兒「自然增長量」,超過1600萬的新生兒數量為受到人口政策影響的「新增數量」。不考慮死亡率對於育齡婦女基數的影響,根據「六普」數據,我們估算2015-2018年育齡婦女數量分別為3626.0萬、3573.7萬、3531.1萬和3460.0萬,整體呈逐年遞減的趨勢。

2015-2018各年齡段育齡婦女人口數(預測)

經過我們的測算,同比不實施單獨二胎的新生兒「自然增長量」(即1600萬),2016-2018年新增新生兒數量分別為190.1萬、271.3萬和104.1萬,合計新增新生兒566.6萬。

但是,考慮到我國近年來城市化和城鎮化的加速以及城鄉育齡婦女生育意願的差距,我們認為人口政策調整導致的新生兒數量的增加在城鄉之間的分布具有結構性差異。

我們基於2010「六普」全國城市、鎮和鄉村的人口普查數據,經過平移調整,並根據2010-2015年我國城市化進程估算得到了2015年育齡人口數量。2010年,我國城市、鎮和鄉村的育齡人口數量分別為12743.2萬、7838.0萬和17396.8萬,到2015年,我們預計城市、鎮和鄉村育齡人口數量分別達到12763.6萬、9355.2萬和14141.5萬,分別增長0.2%、19.4%和-18.7%。隨著未來數年,我國繼續推進城鎮化進程,限制大中城市的人口規模,我們認為城市育齡人口婦女數量將基本保持不變,而未來的城鎮化進程繼續推動將使得城鎮育齡婦女以年均近300萬絕對數量增長。?

2010和2015年(預計)我國城市、鎮和鄉村育齡婦女人數及變動率

總和生育率方面,根據「六普」的數據,我國2010年城市、鎮和鄉村的總和生育率(未考慮漏報和瞞報)分別為0.88、1.15和1.44,在考慮漏報和瞞報因素及「單獨二胎」實施效果後,我們估算2015年的城市、鎮和鄉村總和生育率分別為0.99、1.47和1.97。

在調整二胎政策全面放開後,城市的總和生育率將會有一定幅度的提升,但是考慮到城市育兒支出的提高和生育意願相對較低,提升幅度較小,且育齡婦女數量將基本保持不變,全面放開二胎的人口增量會出現增長,但增加的比例和絕對增量都將會比較小。根據我們的估算目前鄉村的總和生育率已經接近2,全面放開二胎後,鄉村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超過2的可能性也不大,且隨著城市化和城鎮化的進程,鄉村育齡婦女基數將繼續減少。對於城鎮地區來說,育齡婦女基數有年均近300萬左右的絕對增量,且隨著我國全國總和生育率的提升,目前城鎮地區1.47的綜合生育率有提升到1.7-1.8的空間。因而,我們認為,唯有「城鎮」,在廣義的概念里,包括四五線城市和小城鎮才是全面放開二胎後人口增長的主要地區。

3.投資機會:如何抓住短暫「嬰兒潮」?誰能講好「小城故事」?

如前述我們的測算,全面放開二胎人口將在2016-2018年產生約566.6萬的新增新生嬰兒,僅考慮出生嬰兒前三年的2014CBME中國嬰幼童消費市場調查報告出爐,新生嬰兒前三年的育兒占我國家庭總收入11%-13%,而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2014年我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0167元,同比增長10.1%,按照10%的複合增長率計算,2016-2021年的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約為2.4萬元至4.0萬元,取平均3.2萬元計算,以戶均人口數3保守估計(有收入人口數,考慮祖父母輩的收入支持),則新生兒出生三年的人均年支出約為1.2萬元,僅考慮新生兒出生前三年的指出,全面放開二胎將在2016-2021年六年內為嬰幼兒相關產業新增約3000億的市場增量。

我們認為,隨著城鎮化的加速推進和城鎮育齡婦女人口基數的增加和生育意願的提高,這3000億的市場增量將大部分產生在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因而,我們認為,在全面放開二胎和城鎮化推進的背景下,只有銷售渠道下沉到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嬰幼相關公司最能獲益,而銷售渠道的下沉,最傳統的莫過於門店或加盟商、經銷商在三四線城市的拓展,當然,更有效和「時尚」的方式則是通過電子商務平台或智能手機渠道(App下載、內容獲取)覆蓋中小城市和小城鎮。

華爾街見聞
推薦閱讀:

【今天不聊二胎,我們來說說單身】- 一點資訊(Yidianzixun.com)
為什麼現在的女孩活的很瀟洒,男孩卻鬱鬱寡歡?
什麼時間孕育二胎最合適
要生二胎的看過來:這句話絕對不能跟「老大」說
為何全面放開二胎依然不夠

TAG:二胎 | 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