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

十大引才城市速寫李藝雯《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2年04月28日 第03 版)

北京CBD鳥瞰近日,「2011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評選揭曉,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武漢、廣州、蘇州、重慶、廈門、杭州榜上有名。由外籍人才參與評選本次評選活動自2011年6月至12月,共吸引18.26萬餘人次外籍人才參與,對353個中國內地地級及地級以上城市(不含港、澳、台)進行投票。經過兩輪角逐,十大中國城市從首輪勝出的20個候選城市中脫穎而出。作為國內唯一一個完全由外籍人才參與評選、由諾貝爾獎得主和中國政府「友誼獎」獲獎外國專家等組成的專家評委團隊評出的「中國城市榜」,可謂含金量十足。圍繞「城市開放與人才引進」這一主題,「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評選活動於2010年首次舉辦,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受到海內外媒體的極大關注。與2010年相比,2011年的評選活動參與性更強,評選指標更科學,設有政策環境、政務環境、工作環境、生活環境四方面18個指標。評選組委會啟動了中國城市引才引智綜合環境測評體系研究項目,增設由吳江、王輝耀、潘家華、施一公、朱曉明等組成的國內專家顧問團隊,對評選指標體系以及外籍人才選票權重設置提供指導意見。創新人才與城市創新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來華工作創業、關注中國發展的外籍人才和外國專家越來越多。2010年,中國最新人口普查首次對定居中國的外國人數量進行了統計,統計結果顯示,定居中國的外國人數量逼近60萬。2010年5月,我國頒布了國家第一個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確立了人才優先的發展戰略布局。在未來10年內,中國要在國際上確立人才競爭比較優勢,進入世界人才強國行列,需要不斷吸引國際一流人才來華創新創業。正如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托馬斯·斯泰茨所言:「創新的人才才能帶動城市的創新,而一流的、創新的規劃才能為人才帶來宜居的環境,吸引人才來到中國。」外國專家的評價結合評選活動,組委會收集了998位外國專家對十大引才城市綜合環境的評價意見。由諾貝爾獎獲獎專家理查德·恩斯特、安德魯·沙利、國際反病毒領域權威專家尤金·卡巴斯基、深圳發展銀行行長理查德·傑克遜等30位外籍專家組成的專家評委團隊在簽字投票的同時,更是濃墨重彩地書寫他們對中國城市的滿腔深情。現任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國際法學院院長、2011年中國政府「友誼獎」獲獎專家傑弗里·雷蒙教授這樣寫道:「我的家就在深圳,這是我所知道的最了不起的城市之一。這個城市的人,從政府官員到商業領袖,再到普通市民,無不對我報以熱情與理解。深圳市在推動創新、國際化等方面起到了典範的作用。」本次評選活動由《國際人才交流》雜誌具體組織實施,中國日報網進行全程報道。查詢詳情請登錄評選活動網站(vote.chinajob.com)。北京歷史悠久,多元化,生活便利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和直轄市,中國政治、文化和國際交流中心,堪稱是中國人才資源最集中也最豐富的城市。在這裡,人們可以看到多元化的文化,見識到多樣的中國,給人以無限的生活體驗。2009年北京市聘用的境外專家人數超過4.6萬人次,佔全國境外專家總量的10.2%。2011年資助引智項目67個,資助外國專家931人次,15名外國專家獲北京市「長城友誼獎」,1人獲中國政府「友誼獎」。長城、古建築、多元開放。在外國人看來,北京既保留了文化源遠流長的特色,又體現了快速發展,還顯示出未來無限變化的可能性。北京,正是歷史、現在與未來的交接點。上海國際化、開放、時尚、創意上海作為中國經濟、金融、貿易及航運中心,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及人文條件。它是目前海外高層次人才最集中的城市。從2008年至2011年,上海從海外引進的人才有35969人,其中歸國留學人員15192人,外國專家19789人,港澳台專才988人。「十一五」以來,上海累計聘請各類外國專家近45萬人次,外國專家來滬呈逐年增長趨勢。每年來滬工作的外國專家為8.1萬餘人次,佔全國的1/6。在滬外國人就業達8萬餘人。2010年,上海成功舉辦世博會,向世界展示了它所擁有的美麗、氣魄及活力。外籍人才對上海的評價是「現代化、國際化、開放、時尚及創意」,此外還有良好的治安、待客熱情等。天津西方神韻,中國特質去過天津的外國人對那裡有著別樣的感受。在他們看來,天津既有西方城市的神韻,更有中國城市的特質。天津在引才引智方面成果顯著。「十一五」期間,來天津工作或開展交流合作的外國專家累計達到7.5萬人次,其中在天津長期工作的專家累計達到1.6萬人次,來天津從事引智項目合作的外國專業技術和管理專家累計達0.9萬人次。2011年,天津市共實施引智項目465項,直接引進長期工作外國專家2300人次,派遣各類骨幹出國(境)培訓1956人。通過實施引智項目,天津市在石油化工、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重點領域形成引智成果175項,產生直接經濟效益8.4億元。深圳經濟特區、深圳速度作為經濟特區,深圳已成為中國高新技術產業重要基地、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和華南商貿中心、運輸中心及旅遊勝地。「深圳速度」讓世界驚訝。2011年,深圳推出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孔雀計劃」,納入該計劃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可享受80萬至150萬元的獎勵補貼,並享受居留和出入境、落戶、子女入學、配偶就業、醫療保險等方面的待遇政策。此外,深圳市分別在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及歐洲設立「深圳市海外高層次人才聯絡處」。截至2011年,深圳累計引進國(境)外專家達55萬多人次,僅去年就引進7萬人次,總量位居全國第三。先後有14名外國專家獲得了中國政府「友誼獎」。武漢廣納英才,發展潛力大武漢是全國重要的科教基地,智力資源密集。現有兩院院士59名、政府科研機構100所、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22個;擁有普通高等院校79所;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是全國第二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十二五」以來,外籍人才來武漢創業和工作的人數逐年上升。為廣納海外英才,武漢市政府正組織實施「黃鶴英才計劃」、「3551人才計劃」、「高端人才聚集工程」等,在投資、教育、醫療、住房、出入境服務等各方面,為海外人才來這裡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武漢市黃鶴友誼獎」專門授予對武漢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外籍人才,目前已有118位外籍人才獲此殊榮。廣州經貿發達,適宜創業在外國人眼中,廣州是一個貿易發達,商業氛圍濃厚的城市,廣州人非常善於經商,是外國人在華創業以及經商的理想之地。作為中國最具經濟實力的城市之一,廣州市為引才引智提供優厚的政策支持,計劃用5到10年時間,面向海內外引進、扶持300名創業和創新領軍人才來穗發展;對創業領軍人才給予100萬元至500萬元的創業啟動資金資助、最高500萬元的股權投資、最高100萬元的貸款貼息、30萬元至100萬元的安家費、100至500平方米免費工作場所。對創新領軍人才,給予最高50萬元的安家費和最高50萬元(院士200萬元)的科研經費,推行享有充分自主權的首席專家負責制。蘇州乾淨而安靜,傳統而現代蘇州是一座享譽中外的文化名城,自古素有「人間天堂」和「東方威尼斯」之美稱。所屬的崑山、張家港、常熟、吳江、太倉5個縣級市均名列中國百強縣前十位;蘇州工業園區是全國國家級開發區中的領跑者。2010年,蘇州擁有規模以上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資工業企業5659家。截至目前,蘇州共有經國家外國專家局批准的外教聘請資格單位179家;累計有1萬多名留學回國人員在蘇創業和工作;全市入選國家「千人計劃」人才81名。現在常住蘇州的國外和港澳台專家或管理人員達到5.1萬多人,他們對蘇州的印象是園林眾多、綠樹成蔭,是一個適合工作及生活的城市。重慶西部熱土,最生活化重慶市在引才引智方面受到了外國人才的較高肯定。2005年,重慶市人事局、市外國專家局主辦的赴美「引才引智」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兩場「引才引智」活動共達成人才引進、智力服務的項目和技術合作協定32項。2009年,出台《重慶市百名海外高層次人才集聚計劃實施辦法》,計劃用5年時間引進100名海外高層次人才來渝工作,引進人才與用人單位簽訂5年以上聘用合同的,可享受一次性安家補助費100萬元。2011年,重慶市外專局審批外國專家來渝工作許可400個,核發新辦外國專家證515份。重慶相對低廉的生活成本和日漸濃厚的消費文化,被外國人視作「最生活化」的城市。廈門寧靜、綠色、便利廈門建有火炬高新區、軟體園、海滄科創中心、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對台科技合作交流基地等高技術園區和創新孵化基地。廈門作為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之一,著力完善由高新園區、公共技術服務平台、產學研合作、人才政策和創業投資市場等要素構成的創新體系,為廈門的產業升級和高新技術產業化打造新的引擎。2011年,廈門實施高端外國專家項目,大力引進軟體與集成電路、汽車、環保、新材料等領域的能夠突破關鍵技術、發展高新產業的科技領軍人才。提到廈門,受訪者寫得最多的是「綠化、乾淨、保留了中國特色、交通便利」等辭彙。杭州繁榮、優美與舒適並存杭州是浙江省第一大城市,中國江南最富庶的長江三角洲南翼中心城市和浙江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中心,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被譽為「東南第一州」。近年來,杭州正在實施城市國際化戰略,著力打造東方生活品質之城,需要更多的海外人才加盟杭州。2011年,杭州共實施計劃內引進國外智力項目175項,聘請國外技術、管理專家229名,引進各類外國專家912名。此外,在農業引智方面成效也很顯著。「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表達了古往今來人們對這座美麗城市的由衷讚美。經過這次調查,杭州因其舒適的工作與生活環境得到了外國專家們的認可。返回目錄

放大

縮小

全文複製下一篇

近日,「2011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評選揭曉,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武漢、廣州、蘇州、重慶、廈門、杭州榜上有名。由外籍人才參與評選本次評選活動自2011年6月至12月,共吸引18.26萬餘人次外籍人才參與,對353個中國內地地級及地級以上城市(不含港、澳、台)進行投票。經過兩輪角逐,十大中國城市從首輪勝出的20個候選城市中脫穎而出。作為國內唯一一個完全由外籍人才參與評選、由諾貝爾獎得主和中國政府「友誼獎」獲獎外國專家等組成的專家評委團隊評出的「中國城市榜」,可謂含金量十足。圍繞「城市開放與人才引進」這一主題,「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評選活動於2010年首次舉辦,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受到海內外媒體的極大關注。與2010年相比,2011年的評選活動參與性更強,評選指標更科學,設有政策環境、政務環境、工作環境、生活環境四方面18個指標。評選組委會啟動了中國城市引才引智綜合環境測評體系研究項目,增設由吳江、王輝耀、潘家華、施一公、朱曉明等組成的國內專家顧問團隊,對評選指標體系以及外籍人才選票權重設置提供指導意見。創新人才與城市創新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來華工作創業、關注中國發展的外籍人才和外國專家越來越多。2010年,中國最新人口普查首次對定居中國的外國人數量進行了統計,統計結果顯示,定居中國的外國人數量逼近60萬。2010年5月,我國頒布了國家第一個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確立了人才優先的發展戰略布局。在未來10年內,中國要在國際上確立人才競爭比較優勢,進入世界人才強國行列,需要不斷吸引國際一流人才來華創新創業。正如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托馬斯·斯泰茨所言:「創新的人才才能帶動城市的創新,而一流的、創新的規劃才能為人才帶來宜居的環境,吸引人才來到中國。」外國專家的評價結合評選活動,組委會收集了998位外國專家對十大引才城市綜合環境的評價意見。由諾貝爾獎獲獎專家理查德·恩斯特、安德魯·沙利、國際反病毒領域權威專家尤金·卡巴斯基、深圳發展銀行行長理查德·傑克遜等30位外籍專家組成的專家評委團隊在簽字投票的同時,更是濃墨重彩地書寫他們對中國城市的滿腔深情。現任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國際法學院院長、2011年中國政府「友誼獎」獲獎專家傑弗里·雷蒙教授這樣寫道:「我的家就在深圳,這是我所知道的最了不起的城市之一。這個城市的人,從政府官員到商業領袖,再到普通市民,無不對我報以熱情與理解。深圳市在推動創新、國際化等方面起到了典範的作用。」本次評選活動由《國際人才交流》雜誌具體組織實施,中國日報網進行全程報道。查詢詳情請登錄評選活動網站(vote.chinajob.com)。北京歷史悠久,多元化,生活便利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和直轄市,中國政治、文化和國際交流中心,堪稱是中國人才資源最集中也最豐富的城市。在這裡,人們可以看到多元化的文化,見識到多樣的中國,給人以無限的生活體驗。2009年北京市聘用的境外專家人數超過4.6萬人次,佔全國境外專家總量的10.2%。2011年資助引智項目67個,資助外國專家931人次,15名外國專家獲北京市「長城友誼獎」,1人獲中國政府「友誼獎」。長城、古建築、多元開放。在外國人看來,北京既保留了文化源遠流長的特色,又體現了快速發展,還顯示出未來無限變化的可能性。北京,正是歷史、現在與未來的交接點。上海國際化、開放、時尚、創意上海作為中國經濟、金融、貿易及航運中心,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及人文條件。它是目前海外高層次人才最集中的城市。從2008年至2011年,上海從海外引進的人才有35969人,其中歸國留學人員15192人,外國專家19789人,港澳台專才988人。「十一五」以來,上海累計聘請各類外國專家近45萬人次,外國專家來滬呈逐年增長趨勢。每年來滬工作的外國專家為8.1萬餘人次,佔全國的1/6。在滬外國人就業達8萬餘人。2010年,上海成功舉辦世博會,向世界展示了它所擁有的美麗、氣魄及活力。外籍人才對上海的評價是「現代化、國際化、開放、時尚及創意」,此外還有良好的治安、待客熱情等。天津西方神韻,中國特質去過天津的外國人對那裡有著別樣的感受。在他們看來,天津既有西方城市的神韻,更有中國城市的特質。天津在引才引智方面成果顯著。「十一五」期間,來天津工作或開展交流合作的外國專家累計達到7.5萬人次,其中在天津長期工作的專家累計達到1.6萬人次,來天津從事引智項目合作的外國專業技術和管理專家累計達0.9萬人次。2011年,天津市共實施引智項目465項,直接引進長期工作外國專家2300人次,派遣各類骨幹出國(境)培訓1956人。通過實施引智項目,天津市在石油化工、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重點領域形成引智成果175項,產生直接經濟效益8.4億元。深圳經濟特區、深圳速度作為經濟特區,深圳已成為中國高新技術產業重要基地、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和華南商貿中心、運輸中心及旅遊勝地。「深圳速度」讓世界驚訝。2011年,深圳推出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孔雀計劃」,納入該計劃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可享受80萬至150萬元的獎勵補貼,並享受居留和出入境、落戶、子女入學、配偶就業、醫療保險等方面的待遇政策。此外,深圳市分別在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及歐洲設立「深圳市海外高層次人才聯絡處」。截至2011年,深圳累計引進國(境)外專家達55萬多人次,僅去年就引進7萬人次,總量位居全國第三。先後有14名外國專家獲得了中國政府「友誼獎」。武漢廣納英才,發展潛力大武漢是全國重要的科教基地,智力資源密集。現有兩院院士59名、政府科研機構100所、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22個;擁有普通高等院校79所;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是全國第二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十二五」以來,外籍人才來武漢創業和工作的人數逐年上升。為廣納海外英才,武漢市政府正組織實施「黃鶴英才計劃」、「3551人才計劃」、「高端人才聚集工程」等,在投資、教育、醫療、住房、出入境服務等各方面,為海外人才來這裡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武漢市黃鶴友誼獎」專門授予對武漢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外籍人才,目前已有118位外籍人才獲此殊榮。廣州經貿發達,適宜創業在外國人眼中,廣州是一個貿易發達,商業氛圍濃厚的城市,廣州人非常善於經商,是外國人在華創業以及經商的理想之地。作為中國最具經濟實力的城市之一,廣州市為引才引智提供優厚的政策支持,計劃用5到10年時間,面向海內外引進、扶持300名創業和創新領軍人才來穗發展;對創業領軍人才給予100萬元至500萬元的創業啟動資金資助、最高500萬元的股權投資、最高100萬元的貸款貼息、30萬元至100萬元的安家費、100至500平方米免費工作場所。對創新領軍人才,給予最高50萬元的安家費和最高50萬元(院士200萬元)的科研經費,推行享有充分自主權的首席專家負責制。蘇州乾淨而安靜,傳統而現代蘇州是一座享譽中外的文化名城,自古素有「人間天堂」和「東方威尼斯」之美稱。所屬的崑山、張家港、常熟、吳江、太倉5個縣級市均名列中國百強縣前十位;蘇州工業園區是全國國家級開發區中的領跑者。2010年,蘇州擁有規模以上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資工業企業5659家。截至目前,蘇州共有經國家外國專家局批准的外教聘請資格單位179家;累計有1萬多名留學回國人員在蘇創業和工作;全市入選國家「千人計劃」人才81名。現在常住蘇州的國外和港澳台專家或管理人員達到5.1萬多人,他們對蘇州的印象是園林眾多、綠樹成蔭,是一個適合工作及生活的城市。重慶西部熱土,最生活化重慶市在引才引智方面受到了外國人才的較高肯定。2005年,重慶市人事局、市外國專家局主辦的赴美「引才引智」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兩場「引才引智」活動共達成人才引進、智力服務的項目和技術合作協定32項。2009年,出台《重慶市百名海外高層次人才集聚計劃實施辦法》,計劃用5年時間引進100名海外高層次人才來渝工作,引進人才與用人單位簽訂5年以上聘用合同的,可享受一次性安家補助費100萬元。2011年,重慶市外專局審批外國專家來渝工作許可400個,核發新辦外國專家證515份。重慶相對低廉的生活成本和日漸濃厚的消費文化,被外國人視作「最生活化」的城市。廈門寧靜、綠色、便利廈門建有火炬高新區、軟體園、海滄科創中心、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對台科技合作交流基地等高技術園區和創新孵化基地。廈門作為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之一,著力完善由高新園區、公共技術服務平台、產學研合作、人才政策和創業投資市場等要素構成的創新體系,為廈門的產業升級和高新技術產業化打造新的引擎。2011年,廈門實施高端外國專家項目,大力引進軟體與集成電路、汽車、環保、新材料等領域的能夠突破關鍵技術、發展高新產業的科技領軍人才。提到廈門,受訪者寫得最多的是「綠化、乾淨、保留了中國特色、交通便利」等辭彙。杭州繁榮、優美與舒適並存杭州是浙江省第一大城市,中國江南最富庶的長江三角洲南翼中心城市和浙江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中心,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被譽為「東南第一州」。近年來,杭州正在實施城市國際化戰略,著力打造東方生活品質之城,需要更多的海外人才加盟杭州。2011年,杭州共實施計劃內引進國外智力項目175項,聘請國外技術、管理專家229名,引進各類外國專家912名。此外,在農業引智方面成效也很顯著。「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表達了古往今來人們對這座美麗城市的由衷讚美。經過這次調查,杭州因其舒適的工作與生活環境得到了外國專家們的認可。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Copyright ? 1997-2008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環球時報京華時報國際金融報證券時報中國能源報生命時報健康時報諷刺與幽默市場報新聞戰線大地環球人物人民論壇人民文摘中國經濟周刊新安全信息導刊·中國債券汽車族中國報業民生周刊京華周刊
推薦閱讀:

科學家探測到新型引力波:「時空漣漪」
很想做一個有吸引力的魅力女性
吸引力法則(9)
為什麼你也在刷「引力波」?
以現在人類的能力,可以挖掘出一條貫穿地球的隧道嗎?另外,地球中心的引力是什麼樣的?

TAG:吸引力 | 人才 | 吸引 | 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