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葯》
小說四大要點
人物描寫
情節華家(明)
- 老栓買葯
- 小栓吃藥
- 茶客憶葯
- 華大媽上墳
夏家(暗)
- 夏瑜被害
- 夏瑜雪被吃
- 夏瑜被論
- 夏母上墳
代表人物:
夏瑜: 革命者
命運不幸,家境貧寒
「你要曉得紅眼睛阿義是去盤盤底細的,他卻和他攀談了。他說:這大清的天下是我們大家的。你想:這是人話么?紅眼睛原知道他家裡只有一個老娘,可是沒有料到他竟會這麼窮,榨不出一點油水,已經氣破肚皮了。他還要老虎頭上搔癢,便給他兩個嘴巴!」
「包好,包好!」康大叔瞥了小栓一眼,仍然回過臉,對眾人說,「夏三爺真是乖角兒,要是他不先告官,連他滿門抄斬。現在怎樣?銀子!--這小東西也真不成東西!關在牢里,還要勸牢頭造反。」
對革命熱情滿滿,鞠躬盡瘁,矢志不渝。
「阿呀,那還了得。」坐在後排的一個二十多歲的人,很現出氣憤模樣。
「義哥是一手好拳棒,這兩下,一定夠他受用了。」壁角的駝背忽然高興起來。
「阿義可憐--瘋話,簡直是發了瘋了。」花白鬍子恍然大悟似的說。
用群眾的愚昧無知,反襯夏瑜革命者的孤獨
他想了又想,忽又流下淚來,大聲說道:「瑜兒,他們都冤枉了你,你還是忘不了,傷心不過,今天特意顯點靈,要我知道么?」
革命者的悲哀,連自己的母親都不理解自己
康大叔:封建衛道士
兇殘、封建
那人便焦急起來,嚷道,「怕什麼?怎的不拿!」老栓還躊躇著;黑的人便搶過燈籠,一把扯下紙罩,裹了饅頭,塞與老栓;一手抓過洋錢,捏一捏,轉身去了。嘴裡哼著說,「這老東西……」
動作描寫:兇惡、冷酷、貪婪
「包好,包好!」康大叔瞥了小栓一眼,仍然回過臉,對眾人說,「夏三爺真是乖角兒,要是他不先告官,連他滿門抄斬。現在怎樣?銀子!--這小東西也真不成東西!關在牢里,還要勸牢頭造反。」
封建,思想反動
老栓: 普通群眾
愚昧麻木
華大媽在枕頭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錢,交給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裝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兩下;便點上燈籠,吹熄燈盞,走向裡屋子去了。
可能是沒錢,但是為了救兒子的病,只能全部拿出來買「葯」
老栓慌忙摸出洋錢,抖抖的想交給他,卻又不敢去接他的東西。
老栓正在專心走路,忽然吃了一驚,遠遠里看見一條丁字街,明明白白橫著。他便退了幾步,尋到一家關著門的鋪子,蹩進檐下,靠門立住了。
「喂!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一個渾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兩把刀,刺得老栓縮小了一半。
膽小
「這給誰治病的呀?」老栓也似乎聽得有人問他,但他並不答應;他的精神,現在只在一個包上,彷彿抱著一個十世單傳的嬰兒,別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他現在要將這包里的新的生命,移植到他家裡,收穫許多幸福。
封建迷信,以為只要吃了人血饅頭就能包治百病。一面體現出他對兒子的愛,希望她病能好,一面體現出他的愚昧無知。
店裡坐著許多人,老栓也忙了,提著大銅壺,一趟一趟的給客人沖茶;兩個眼眶,都圍著一圈黑線。
勤勞
暗示
- 「華老栓」 「夏瑜」 等人名
華 夏,不僅是人物的悲劇,也是中國的悲劇。
夏瑜是以秋瑾為原型的
「栓」——堵塞,思想麻木
「瑜」——美玉,對革命烈士的讚美
- 「花圈」的情節設計
「這沒有根,不像自己開的。--這地方有誰來呢?孩子不會來玩;--親戚本家早不來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上墳
不同處:革命者是被唾棄的,被分離的。
相同處:都是底層人民,都是悲劇。吃了人血饅頭還是死了:悲劇是不可避免的。
革命者的鮮血也不能喚起人民的覺醒。革命者怎樣才能讓血不白流?普通群眾要理解、支持革命,擺脫封建思想的束縛。
- 為什麼取葯這個題目《葯》
葯真的是葯嗎?救了小栓?不是真的葯。這樣的夏瑜能拯救社會嗎?孤獨寂寞的革命者不能拯救社會。
革命者的缺點:不能給群眾的思想以啟迪,沒有真正的喚醒民眾。要很多人一起來革命,革命才能成功,當時的革命者脫離了民眾,這就是革命失敗的原因。血變成了「看客」們談天說地的談資,變成了母親的羞愧,變成了「葯」。
作者想用自己的筆救社會,寫這篇文章作為「葯」來醫治人們的思想。
革命是救中國的葯?什麼是真正的葯?只有喚醒民眾才能救中國。
描寫
微風早經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銅絲。一絲髮抖的聲音,在空氣中愈顫愈細,細到沒有,周圍便都是死一般靜。兩人站在枯草叢裡,仰面看那烏鴉;那烏鴉也在筆直的樹枝間,縮著頭,鐵鑄一般站著。
渲染了悲涼的氣氛,兩家的悲劇,兩家的悲哀
突出了兩位母親的悲痛。
「鐵柱一般站著」:並不是兒子顯靈,體現出夏母對自己兒子的不理解
環境:映射黑暗的社會環境
秋天的後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陽還沒有出,只剩下一片烏藍的天;除了夜遊的東西,什麼都睡著。
普通民眾都在昏睡著,沒有覺醒。愚昧麻木,革命不得成功。
太陽還沒出來,革命不成功。
老栓也向那邊看,卻只見一堆人的後背;頸項都伸得很長,彷彿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著。靜了一會,似乎有點聲音,便又動搖起來,轟的一聲,都向後退;一直散到老栓立著的地方,幾乎將他擠倒了。
總結
作此文為了醫治人們的思想
讀小說:小說暗示性的文字,人物的名字暗示,特殊的情節設計。
題目: 作者的匠心。結局:作者的用意。
次要人物的描寫。
小說的主題
「華」「夏」兩家的悲劇:普通民眾的愚昧無知。革命脫離群眾,致命的弱點。揭示了只有喚醒民眾才能救中國,發動民眾一起革命,才是真正的葯。作者想找到真正餓得葯,喚醒民眾。
推薦閱讀:
※讀魯迅:成塵的微笑(7)
※魯迅欺騙了整個中國
※魯迅先生130周年誕辰之三
※繼承魯迅不難,繼承好魯迅、超越魯迅實難
TAG:魯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