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國學宗教]我醉欲眠卿可去(12-22)

十二.西園的向日葵(《和胡西曹示顧賊曹》)    現在,還是404年,他們三人坐在一起飲酒作詩。那幅情景,你若見了,會生出瞬間的恍惚,就好像宇宙洪荒形成之前就註定了他們此刻要坐在一起。一個是陶淵明,一個是姓胡的西曹,一個是姓顧的賊曹。西曹,也叫功曹,是郡守、縣令的秘書。賊曹是郡縣設置的官職,主管盜賊等治安問題。這是閑居家園的日子。外面的世事仍舊混亂不堪。  五月的清晨,朝霞透徹。「蕤賓五月中,清朝起南颸」,南風細膩柔和,他的衣袂被飄飄吹起。他覺得自己的身體像一條河流被打開,被釋放,隨著自然的流暢節奏,流淌而去。轉眼間,「重雲蔽白日,閑雨紛微微」,天上忽來幾層陰雲,就下起了微細的毛毛雨,黏稠,濃密,如同蜜汁。他流轉目光,敏感的心靈充溢著一股感動。也許歸隱,會是生命的再一次出發,是遠行的另一種方式。他甚至把自己給感動了。他的目光力透紙背,再定睛一看,便抵達了西園微涼荒蕪的深處。「流目視西園,曄曄榮紫葵」,一株株光輝燦爛、紫紅粉白的向日葵,向他亮出色彩的引線,一洞洞的漩渦,悄無聲息地炸開。  美麗的事物轉瞬即逝。「於今甚可愛,奈何當復衰」,紫色的閃電回到舊夢的現場。從極樂到悲痛,沉醉的背後有無盡的惋惜。快樂的極致,自然是無以倫比的悲傷。每個在文字上故作堅強的漢子,都有一顆柔弱無比的心靈。「感物願及時,每恨靡所揮」,一杯酒的暢飲,在於揮杯的及時。沒有酒的日子,度日如年。接近這首詩,就接近了一次觸摸,一盞空酒杯的安靜和孤獨。釀好酒,要等到下一個秋天。這漫長的路途,令陶淵明深覺寒苦寥落。「逸想不可淹,猖狂獨長悲。」充滿情緒的想像一旦得不到控制,便會陷入放縱的、無窮的悲哀之中。這個世界令他感到不安,以至於不知該何去何從。  在這東晉的末世,時光的黑暗內部,酒就是這些文人的寄託。借酒消愁,成為生命的出口。沒有酒的熱量,生命會冷卻下去。你不能抱怨這些嗜酒如命的傢伙,他們真的很可憐,但他們不需要你的同情。跟他們相比,生活在當下的中國的你,活得可能更沒有尊嚴。他們起碼有一個自由的可能性。如若歸隱,誰都將駕馭不了他。他也再沒有物質的牽掛,沒有放不下的功名利祿。這一點,你如何能比?這一棵棵向日葵,開放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國。一千多年後我抬起頭,看了看筆記本上空零點三十三分的蒼茫黑夜,捫心自問。  良辰美景,鮮艷的向日葵增加了陶淵明的悲痛。他愛這個自然,生命已融入其中。他痛苦的原因,也在於此。他什麼都明白,時間短暫駐留,一切都會過去。在那個亂世,他覺出世間唯有田園山水是美好的,可以為之流連徘徊。他還想到自己的生命也會逝去。只是這時,手邊若無酒可揮,不免要感慨傷懷。他沒有說到要歸從自然,順應天命。不像往常寫詩那樣,這次他沒有安慰自己孤獨的靈魂,對自己不免殘忍了些。他對生命這般執著,全在於他有愛。他一生也沒有失去過愛。愛與自由,是他生命的全部。  我們看到了一個悲傷的陶淵明。不同於過去或將來的那個平和從容、恬淡安適、快樂縱情、憤怒偏激的陶淵明。姓胡的西曹,姓顧的賊曹,這兩個詩中人,他們推開陶家的柴門,將去向時間盡頭的何處?陶淵明或許是在感慨自己仕途的無奈。他空有滿腹才華,卻無從施展。這使他很苦悶。但他給了自己最大的尊嚴。卑躬屈膝的事情,虛情假意的往來,他永遠也做不到。他的悲傷,早就超越了世俗。  來吧,喝酒。最後,他寫完和詩,再次舉起酒杯,示意兩人。隨後仰起脖子,一飲而盡。        附錄:和胡西曹示顧賊曹    蕤賓五月中,清朝起南颸。  不駛亦不遲,飄飄吹我衣。  重雲蔽白日,閑雨紛微微。  流目視西園,曄曄榮紫葵。  於今甚可愛,奈何當復衰。  感物願及時,每恨靡所揮。  悠悠待秋稼,寥落將賒遲。  逸想不可淹,猖狂獨長悲。  

作者:yougodead 回復日期:2010-11-03 15:49:46 
回復

  若論畫的話。較喜歡的幾幅  山溪待渡圖,匡廬圖,溪山行旅圖和富春山居圖  ^_^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3 16:19:20 
回復

  作者:yougodead 回復日期:2010-11-03 15:49:46        若論畫的話。較喜歡的幾幅    山溪待渡圖,匡廬圖,溪山行旅圖和富春山居圖    ^_^  -------------------------------------------------------  嗯,回頭我貼上來。:)

作者:z_ui_bird 回復日期:2010-11-03 16:35:09 
回復

  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  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  四面無人居,高墳正焦曉。  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  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千年不復朝,賢達無奈何!  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  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輓歌》  -----------------------------------------------     陶淵明這首很悲愴~~~~不知道他寫給誰的~  望賜教~~  

作者:yougodead 回復日期:2010-11-03 16:45:30 
回復

  輓歌是寫給自己的。。。。  ---------  樓主繼續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3 17:37:36 
回復

  擬輓歌辭 或是他臨終前的作品 回頭貼上來。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3 22:24:59 
回復

  作者:yougodead 回復日期:2010-11-03 16:45:30        輓歌是寫給自己的。。。。    ---------    樓主繼續   -----------------------------------------------------  多謝支持!

作者:經紀牛 回復日期:2010-11-04 00:15:02 
回復

  好文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4 08:19:20 
回復

    作者:經紀牛 回復日期:2010-11-04 00:15:02        好文  ---------------------------------------------------------  問好!多謝朋友鼓勵!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4 10:20:49 
回復

      十三.一隻虛擬的大雁(《聯句》)    他和他的朋友們陸續都到了。大家作揖寒暄,喜出望外。所謂的思念之苦,都是昨天的事情。現在他們活在一張白紙上。他們是陶淵明,羊松齡,龐通之,張野。  這些正漸漸老去的人們,隨後坐在酒席上,互相交流著別後的境況。觥籌交錯的聲響不時發出。酒酣耳熱之際,古老的人們都喜歡玩些文字遊戲。不知是誰提出來的,寫聯句吧。大家你幾句我幾句,一起來完成一首詩歌,豈不妙哉!  這是一件俗事。這樣的詩篇,也因為寫作者的良莠不齊,鮮有佳作。不過,嗜酒如命的陶淵明這天也未能免俗。他們幾個,就把白紙鋪在桌案上,然後輪番上場賦詩,手起筆落,各自贏得一片讚歎之聲。   陶淵明先來。「鳴雁乘風去,去去當何極。念彼窮居士,如何不嘆息。」從鳴雁到底能飛多高,想到窮困潦倒的寒士,他的心底有深深的嘆息。他想到的,似乎便是他自己。這個頭開得好,有空間的高度,有心靈的深度。誰讀了心裡都難免要嘆息一番。  接下來這個叫愔之的,就是羊松齡。「雖欲騰九萬,扶搖竟何力!遠招王子喬,雲駕庶可飭。」看見騰飛的大雁,便想到它徒有上九萬里的心,卻沒有扶搖而上的力量。而他提到的這個王子喬,陶淵明在《連雨獨飲》里剛剛寫過。  據史書記載,王子喬是個東周人。黃帝的四十二代後人,本名姬晉,字子喬,周靈王的太子,人稱太子晉。這個人喜好吹笙,能發出鳳凰般的鳴叫。他遊走在伊水、洛水之間,後來就跟隨道士浮丘生上了嵩山修道。三十多年後,有人在山上見到他。他就對那人說:「告訴我家裡人,七月七日,在山巔等我。」到了那天,他果然乘著白鶴駐在山頭,遙遙望見,無法抵達。他在山上舉起手,跟山下的人們告別,過了幾天,就飛走了,成仙了。  羊松齡的意思是說,王子喬如果不乘鶴,乘這隻大雁的話,大雁或許就可以飛到雲端。看來他是想成為王子喬那樣的仙人。不過他也身不由己,不是說歸隱就歸隱的人。陶淵明日後將有《贈羊長史》一詩送給這個人。  第三個叫循之的,應該便是龐通之。龐通之,也就是龐遵。他日,王弘想見陶淵明,曾經拜託他從中約請過。龐通之看到了伴侶的情意,體會到了大雁飛翔的艱難。「顧侶正徘徊,離離翔天側。霜露豈不切,徒愛雙飛翼。」一隻雁,回過頭去,等待著另一隻雁。在天邊,它們的翅膀排列有序,保持著恰好的距離。霜露難道不夠殘酷?是啊,可是再愛惜翅膀也不過是徒勞一場。  最後是上場的是張野。多年後,陶淵明也會有一首《歲暮和張常侍》送給他。「高柯濯條幹,遠眺同天色。思絕慶未看,徒使生迷惑」。高高的枝幹,架起空曠的天空。大雁朝前飛行,慶幸沒有向上看,否則更要徒增生之迷惑了。這不能如鵬鳥那樣直上九萬里高飛的大雁,活在低空,有它自己的生命軌跡。它不想到這些,就不會有煩惱。猶如人安於現狀,安於有限的才能,沒有過多的慾望,不追求過多的功名利祿一樣,就不會有世俗的種種煩惱。沒錯,他們是在自嘲自己的人生。這種情況下,誰不想歸隱呢?  四〇四年,在他去給劉裕當參軍前,他還會和朋友們一起來完成這首《聯句》。看得出來,他不是不想歸隱。歸隱後有朋友,有自由,他嚮往這種生活。只是未免要貧窮到老,這也是他預料中的事情。他不太想這樣。在當官和成為窮居士之間,他暫時會選擇前者。  《晉書》里記載,歸隱後的陶淵明,並不缺乏朋友。張野、羊松齡和龐遵等人歡迎他的歸來。他們有了酒就邀請他。有時,酒局上還有不認識的人,甚至都不知道主人是誰,陶淵明也欣然而去,並不在意。喝醉了,他就回家,倒頭便睡。醒過來了,就繼續飲酒,寫詩,一直寫到生命的盡頭。        附錄:聯句    鳴雁乘風去,去去當何極。念彼窮居士,如何不嘆息。  雖欲騰九萬,扶搖竟何力!遠招王子喬,雲駕庶可飭。  顧侶正徘徊,離離翔天側。霜露豈不切,徒愛雙飛翼。  高柯濯條幹,遠眺同天色。思絕慶未看,徒使生迷惑。  

作者:孟斜陽 回復日期:2010-11-04 11:08:08 
回復

  沙發,  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4 11:18:36 
回復

  孟兄上午好!    五代後梁 關仝 山溪待渡圖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4 13:01:57 
回復

      十四.迷失之途(《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    四〇四年的六月,為母服喪完畢,閑居田園近三年的陶淵明離家東下,去往京口,成為了劉裕帳下的一名參軍。這是他人生中的第三次出仕。上一次,他是在桓玄的手下做官。這一次,他卻要去推翻桓玄的劉裕幕府里任職。此中焦慮、矛盾的心結,可想而知。  他從尋陽出發,經過曲阿,抵達京口上任。就像推開兩扇門,他推開這兩個古老的地名。曲阿,今日江蘇丹陽。京口,今日江蘇鎮江。在曲阿,他寫下此詩。之所以繼續出來做官,既在於家貧的窘迫,也在於人生的志向。他是真的想解決一些個人和國家的問題才出來的。不難想像,待他將來發現劉裕比桓玄好不到哪去時,他對那個世界該有多麼失望。  他知道,漂泊,流浪,是為了更好地回家。一個沒有離開過故鄉、以旅客的身份徙居在外的人,一生也無法體驗這種天長地久的悠悠情懷。主動,或被迫出仕在外,也是歸隱的必經之途。若陶淵明沒有失去過自由,心靈受困,他怎能知道自由的可貴,真心的無價。從少年起,他一直都走在歸還田園的漫漫路途上。讀書,做官,然後辭官,再做官,再辭官,如此反覆,最終歸去來兮,這就是陶淵明的仕途生涯。他走進黑暗,方知光明的難得。如果他無緣於此,他將難以返回獨立和自由的精神家園。  這首詩,埋著他人生的一處伏筆。「弱齡寄事外,委懷在琴書」,且見他說,少年時,我就把事外的自然當作自己的寄託,一生所愛,唯有琴、書二者。「被褐欣自得,屢空常晏如」,缺衣少糧的生活,他能夠心安理得,處之泰然。他無時無刻不想起顏回。「時來苟冥會,宛轡憩通衢」,他繼續說,機會來了,我就暫且去賭一把,如果失意,我就回駕歸鄉。「投策命晨裝,暫與園田疏」,他放下拄杖,叫僕人打點晨裝,暫時疏離田園。只是暫時離開,遲早是要回來的。他有滿腔的依依不捨在更遠的遠方。  此時此刻,這邈遠的孤舟上,寄託著綿綿的歸思。「目倦川塗異,心念山澤居」,水旱兩路的舟車,單調陌生的風景,使他疲倦。他就愈加想念尋陽的山澤。「望雲慚高鳥,臨水愧游魚」,你看到他希望成為一隻鳥,或一條魚,但他為此感到慚愧,高鳥還飛在雲間,游魚還流在河內。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只因這一行,他發現自己背叛了自己的內心,放棄了之前的自由。  於是,他開始安慰自己。「真想初在襟,誰謂形跡拘」,天然的本性還在,怎能說形跡被拘束?人只要保持內心的坦然,外界的紛亂不過是脆弱的表象,不會傷害到自己。「聊且憑化遷,終返班生廬」,那就先這樣吧,先出去做幾年官。他覺得,這就是他的命。班固《幽通賦》有云:「終保己而貽則兮,里上仁之所廬」。此時他想到班生的草廬,他終將會再次歸來。他若沒有活在亂世,沒有被朝廷徵召,沒有從尋陽去往京口,途中沒有路過曲阿,他就不會寫出這首詩。如此細膩的人生體驗,徘徊在有所作為和回歸本性的矛盾之間。這個人,便是唯一的陶淵明。  事情一旦發生,真相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他想。就是這樣,再也無法回到過去。就算回去了,我也不是過去的那個自己了。可是,不管怎樣,我還是要回去的。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附錄: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    弱齡寄事外,委懷在琴書。  被褐欣自得,屢空常晏如。  時來苟冥會,宛轡憩通衢。  投策命晨裝,暫與園田疏。  眇眇孤舟逝,綿綿歸思紆。  我行豈不遙,登降千里餘。  目倦川塗異,心念山澤居。  望雲慚高鳥,臨水愧游魚。  真想初在襟,誰謂形跡拘。  聊且憑化遷,終返班生廬。  

作者:多逝知秋 回復日期:2010-11-04 13:20:22 
回復

  記號一下,然後好好看!

作者:salinazyy 回復日期:2010-11-04 13:23:02 
回復

  留個爪,慢慢看!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4 13:24:18 
回復

  五代 荊浩 匡廬圖

作者:如晴wendy 回復日期:2010-11-04 13:51:02 
回復

  %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20Settings/Temporary%20Internet%20Files/Content.IE5/OH24CRGE/012A7E5AA9CE2ABFFF8080812A7C7FAC[1].jpg

作者:如晴wendy 回復日期:2010-11-04 13:52:38 
回復

  還是沒能傳上去圖片,哈哈。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4 14:05:16 
回復

  作者:多逝知秋 回復日期:2010-11-04 13:20:22        記號一下,然後好好看!  -----------------------------------------------------  多謝秋秋的支持!

作者:岸草平沙 回復日期:2010-11-04 14:12:00 
回復

  此書可以看作是關於陶淵明的評傳嗎?

作者:岸草平沙 回復日期:2010-11-04 14:30:18 
回復

  明光寫的是陶淵明評傳嗎?

作者:岸草平沙 回復日期:2010-11-04 14:31:25 
回復

  前面的回帖看不見,於是又回一帖,終於搞重複了。。。。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4 14:39:23 
回復

  作者:salinazyy 回復日期:2010-11-04 13:23:02        留個爪,慢慢看!  ----------------------------------------------------------  問好!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4 15:02:17 
回復

  岸草兄好!這個算是詩傳吧。:)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4 15:28:48 
回復

      十五.命運的使者(《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將軍使都經錢溪》)    四〇五年,陶淵明四十一歲,第四次做官。這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年。他從劉裕帳下走出,轉為江州刺史、建威將軍劉敬宣的參軍。劉敬宣就是劉牢之的兒子。劉牢之曾是淝水之戰的功臣,東晉內亂後,他的兵權不久便被桓玄所奪,402年自縊身亡。  三月,晉安帝司馬德宗回到建康複位。這時,與劉毅有隙的劉敬宣「自表解職」。這個劉毅,原來也是劉敬宣的部下。平定桓玄後,他被封為撫軍將軍,僅僅比劉裕的鎮軍將軍低一級。陶淵明奉劉敬宣之命出使京都,就是去給他辦這件事。劉敬宣辭職了,陶淵明也就辭職了。到了409年,劉裕入朝執政,成為車騎將軍,兵權在握,鎮守京口,實際上控制了東晉的朝政,權傾天下。  三月的時光比思念還遠。陶淵明身揣使命的文書,經過錢溪。錢溪,今日安徽貴池一帶,當年沿江有名的港口。褪去風塵的雨後,有著一覽無餘的清澈。新鮮的香氣,明凈的光線,端的是賞心悅目,叫人心醉。燦爛耀眼的陽光,射入世人被世俗操縱的頹廢身軀。不管是誰,都會為此心潮澎湃,激動不已,乃至靈魂顫抖。他想停下來,就閉上雙眼,深深吸進一口清新的空氣,神遊所有古往今來自然的美麗和溫暖之中。  陶淵明在錢溪想起了自己的田園。你若沒有在那個世界,就只能看著,不能說話。他走在歷史的通道里,還會遇見誰,這個問題不重要。他奉命出使京都,到底執行具體的公務是什麼?這個問題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經過錢溪的時候,面對開闊坦蕩的天地,忽然覺出了自己的不自由。而且,就在那裡,他想起了自己幽美的故鄉山川。  這不是陶淵明第一次來錢溪。「我不踐斯境,歲月好已積」,故地重遊,他因此感慨歲月的無情流逝。「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清晨到夜晚,山川一如往昔。「微雨洗高林,清飈矯雲翮」,微雨沖刷、淋洗的高林,色彩出落得更加鮮艷。持續不斷的清風吹動雲層,露出遨遊的鳥翼,那裡有一種強有力的飛翔。這種無阻無隔的山水,令他想到艱難險阻的人間。「伊余何為者,勉勵從茲役」,他問自己,我小心翼翼,終日辛苦奔波仕途之上,到底為的是什麼?「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他畢竟有所堅持。作為使者的陶淵明,他的形體雖被束縛,被控制,被壓抑,甚至被傷害,但他崇尚自然的、天生質樸的本心永遠也不會被改變。他真誠的性情,註定了他的人生必有一歸。堅強,而又堅決。  身處亂世,怎能遠離平靜的故鄉?「終懷在壑舟,諒哉宜霜柏」,陶淵明想,憂傷是暫時的,悲苦是不久的,快樂的路途不會再遙遠。不知不覺間,隻身孤影飄往他鄉越來越遠,心靈卻仍一直擱在歸家的舟上。他難以容忍世俗對自己的同化,他堅信自己的節操就像經霜的柏樹一樣,不會凋零。眼前山水的美好景象,惹人生羨,可太多人並不會就此放下約束我們的物質生活。我們都知道,精神的生活真的很苦。所謂的純真快樂,絕非平常人可以輕易得到。  每個人都有歸去的那一天。不同的是,大多數人是被迫的。向命運妥協的失敗者,最後不得不因為衰老而退出世俗,陶淵明卻是主動去選擇的。一直以來,陶淵明都在用他的前半生,為他的後半生準備著。到了這一年的十一月,他將最終辭去彭澤縣令的官職,如願以償地踏上了歸去的自由之路。  現在,他周旋在歷史裡那些大人物之間。命運卑微,危機四伏。他的歸隱,不能不說,也有保命的原因在裡面。        附錄: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錢溪     我不踐斯境,歲月好已積。  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  微雨洗高林,清飆矯雲翮。  眷彼品物存,義風都未隔。  伊余何為者,勉勵從茲役。  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  園田日夢想,安得久離析。  終懷在壑舟,諒哉宜霜柏。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4 16:27:58 
回復

  溪山行旅圖 北宋 范寬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4 17:39:48 
回復

  作者:如晴wendy 回復日期:2010-11-04 13:52:38        還是沒能傳上去圖片,哈哈。  -----------------------------------------  :)

作者:孟斜陽 回復日期:2010-11-04 19:27:32 
回復

    匡廬圖透視效果很好,氣勢不凡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4 20:46:01 
回復

  是啊,這些畫真能使人進入古典的意境裡面去!

作者:西門杏庵 回復日期:2010-11-04 23:01:21 
回復

     拜讀,明光先生寫得很飄逸,圖片也好.支持:)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5 08:05:33 
回復

  作者:西門杏庵 回復日期:2010-11-04 23:01:21      拜讀,明光先生寫得很飄逸,圖片也好.支持:)  --------------------------------------------  多謝西門兄支持!向您學習:)

作者:如晴wendy 回復日期:2010-11-05 09:45:57 
回復

  HELLO,呂老師,早上好!哈哈。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5 11:09:32 
回復

  作者:如晴wendy 回復日期:2010-11-05 09:45:57        HELLO,呂老師,早上好!哈哈。  -------------------------------------------------  如晴好啊:)

作者:孟斜陽 回復日期:2010-11-05 12:06:35 
回復

  很想觸摸到一顆活潑的充滿純粹和靈性的偉大心靈,  很想沐浴一種發自人類天性,充滿愛與美的精神陽光  頂澄明之光兄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5 12:43:09 
回復

  孟兄中午好!  讀古典詩文,生命有美好的享受,會覺得滿足,這也是一種生活啊。雖人在城市,總能有來於自然的、發自內心的安慰。

作者:役鬼 回復日期:2010-11-05 14:15:16 
回復

  我醉欲眠卿可去。。。

作者:j7a1hzd 回復日期:2010-11-05 20:29:31 
回復

  [國學宗教]我醉欲眠卿可去:陶淵明的詩酒人生  讀天涯脫水整理版:    http://ty.ny-bk.com/m32683    只看摟主 呂明光 、TXT下載、完整帶圖、手機在線看。。。。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5 20:54:55 
回復

  作者:役鬼 回復日期:2010-11-05 14:15:16        我醉欲眠卿可去。。。  --------------------------------------------------------  問好!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6 00:24:38 
回復

      十五.酒神歸來(《歸去來兮辭》)    他走的時候,酒還沒有釀好。可他管不了這些了。這個彭澤令,他干夠了。到該離開的時候了。他心裡很清楚這一點。  之前,四〇五年的三月,四十一歲的陶淵明,隨著劉敬宣一起解職。回家又呆了五個月。到了八月,他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出來做官。  有關這次出仕,《宋書》有這樣的記載:「謂親朋曰:『聊欲弦歌,以為三徑之資,可乎?』」他說,我打算出來做個官,為自己日後彈琴唱歌的隱居生活攢點本錢,可以嗎?這次做官,只是為了解決家貧,為了三徑之資。不得不向做官這種俗事低頭,難為他了。三徑,代指隱居的場所。漢代隱士蔣詡曾在房前開闢三條小徑,由來已久。  他的家叔陶夔,此時是朝廷的太常卿。掌握國家祭祀禮樂的三品高官。在他的引薦下,他如願以償地當上了彭澤縣令。這就是他在序言里說的「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於小邑」。  彭澤距離尋陽,大約有上百里地。當上彭澤令之後,他不帶家眷,獨自上任。走的時候,他送了一個勞力給他的兒子,還寫信給他兒子說:「你早晚的用度,要自給自足,現在派給你這個勞力,幫你砍柴打水。但他也是別人的兒子,你要善待他。」他的善良隨處可見。上任之後,分給他的公田,他都讓手下人種了高粱。他說,能保證我喝酒就足夠了。他想釀高粱酒。妻子和兒子不同意,堅持要種糧食。於是他下令二頃五十畝的田地種高粱,剩下的五十畝種糧食。表面上看,他是為了酒才當官的。不過,真正的原因恐怕是,在他儒家的內心裡,他對那個時代還抱有最後一線希望。  八十多天過去了。十一月,州郡派遣督郵來到彭澤縣檢查工作。督郵,代表太守督察縣鄉的一個官職。陶淵明的下屬跟他說,您應該穿戴整齊,束上衣帶去拜見他。他嘆道,我怎麼能為五斗米向這種鄉里的小人彎腰。然後,他就解下官印,辭官走了。  這是史書里說的。在序文中,陶淵明並沒有提及這件事。其實,做出歸隱的決定,他必須要忍受內心極大的痛苦。人不能強迫自己做不愛做的事情,歸隱前的陶潛早已厭倦了他的官場生涯。他說,「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飢凍雖切,違己交病」。他的壓抑已經很久了。這件事,只是一個導火索,是一個人生矛盾的總爆發。與此同時,他的妹妹在武昌逝世,更使得他「情在駿奔,自免去職」。種種因素揉合到了一起,最終使他走上了這條歸去的路途。他掛冠去職,不是什麼驚世駭俗的事。寫《歸去來兮辭》,也就是表表決心而已。他充滿勇氣的人生無可質疑,他的決定無比正確。在他歸隱之前,以及之後,我們這個世界上的絕大多數人仍然在苦苦忍耐。打那以後,征他擔任著作佐郎,他堅決地辭退了。再往後,可能劉裕多次請他出來做官,也都被他拒絕了。  他坐在船上,想到「田園將蕪胡不歸」,對開闊的田園生活和秀麗的自然風光展開憧憬。「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他眼前的黑暗薄如紙張,很快就將駛入光明。過去的迷途,奴役的人生,縱然無法改變,未來還是可以彌補的。人的生命太過短暫,必須從現在開始歸去。  水旱兩路的終點,出現了自家的田園。他快步走,僕人迎了出來,小兒子在門口等候。這個僕人,就是他走前送給兒子的勞力。小徑荒蕪,但松樹、菊花不會凋謝。他牽著幼子的手,走入室內,一桌豐盛的酒席正等著他入座。「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他倚靠南窗,自斟自飲,身心得到了徹底的放鬆。每天到園裡走走。關緊家門,與外界斷絕往來。有時拄著拐杖走遠一些,抬頭望望山村景色。雲的飄移沒有目的,鳥飛累了就回來,太陽該下山就下山,沒有任何刻意的、叫人不安的事情。他目睹此情此景,心胸升起永久的滿足。「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他不願離去,就站在高處撫摸孤松,流連徘徊。  他說,他從此要和世界停止往來。那個世界不是他的。「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有一些親友陪他說說話,閑時彈彈琴,讀讀書,才是最值得珍惜的人間生活。「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到了明年開春,就去開墾西邊的田野。那塊土地,在崎嶇不平的地方,坐車,再坐船,才可前往。那時,「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樹木發芽的氣息,泉水融化的聲響,萬物生長的腳步,簇擁著他,使他覺得幸福。他閉上雙眼,陶醉其中。他說,「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唯一的遺憾,只是這人生太短,不能永遠擁有這份自然的美景。  一想到生死這回事,他更加奮筆疾書,意欲要把這篇文字寫成他的生命之書。「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他已認清了生命的全部,沒有什麼神秘莫測的崇高和偉大,只有順從內心的獨立和自由。 「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他的一生沒有大富大貴,也不羨慕那些權貴,他追求的僅僅是有足夠的酒,以及完整的自由。他也不信什麼佛道,生命輪迴、長生不老那套騙人的把戲只是自欺欺人。他貪生,但絕不怕死。最快樂的人生,是登上東邊的高地仰天長嘯,是降臨清澈的水岸吟詩作賦。「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再也沒有絲毫的懷疑,沒有徹骨的悲傷,只有田園生活的極樂。這樣活著,死去,歸於塵土,卧聽松濤,頭枕露水,豈不快哉?  這個自然、瀟洒、飄逸、脫俗的人,古往今來又能有幾人。這種歸順自然的自在境界,有幾人想過要歸去?並且做到了真正的歸去?人如果不自己解脫,也沒人幫你解脫,終究要遺恨終身。對此,連歐陽修也不禁嘆道: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篇而已。中國文學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女詞人李清照之所以為自己取號易安居士,就來自此文中的「審容膝之易安」一句。而她在青州的住所正是「歸來堂」。  那一年,對於陶潛,這個曾經的迷路者來說,歸途就在腳下,只待他一舉起酒杯,酒神就回歸。這個酒神,就是自由的化身。酒杯里的酒盛滿了。它是危險的,反理性的,它又是真誠的,極其可愛的。它居住在眾生的中心。沿著它的道路,不斷上升,就能發現瞬間的遼闊自由。這種自由,能為我們帶來文學和藝術。陶淵明是真正的飲者。他對世俗的抽身和遠離,對榮辱的超脫,都是那麼的淋漓盡致。他重新決定了這個世界的秩序。只有這樣,他的生命才會持續下去。生命的真相就是尋找自由,最後迎來死亡的徹底解脫,猶如一艘船隻駛向水天相接的茫茫盡頭。            附錄:歸去來兮辭並序    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於小邑。於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飢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於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當斂裳宵逝。尋程氏妹喪於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餘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巳歲十一月也。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6 00:29:22 
回復

  十五.酒神歸來(《歸去來兮辭》)  --------------------------------------------------  這個不是十五。是十六。打錯了。:)

作者:如晴wendy 回復日期:2010-11-06 08:30:56 
回復

  支持您!Fighting ,加油!哈哈。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6 08:44:46 
回復

  問好如晴!

作者:聽松看月 回復日期:2010-11-06 08:50:39 
回復

  樓主好帖,頂起!  區區也喜歡陶淵明,更喜歡諸葛亮!  多多交流……

作者:夕冉78214 回復日期:2010-11-06 09:02:45 
回復

  才子啊!!!1

作者:西域之瘋 回復日期:2010-11-06 09:12:39 
回復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何等意境。不為五斗米折腰,何等氣節。國人常說魏晉遺風,今日方知何謂魏晉遺風。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6 15:31:01 
回復

  作者:聽松看月 回復日期:2010-11-06 08:50:39        樓主好帖,頂起!    區區也喜歡陶淵明,更喜歡諸葛亮!    多多交流……  ------------------------------------------------------  多謝!多交流:)

作者:泠洫 回復日期:2010-11-06 20:16:25 
回復

  陶淵明 ,詩好 , 名字亦如詩, 喜歡。    樓主真是博學的人

作者:泠洫 回復日期:2010-11-06 20:18:06 
回復

  陶淵明,詩好,名字亦如詩,喜歡。    樓主真是博學。

作者:孟斜陽 回復日期:2010-11-06 20:19:59 
回復

  生命的真相就是尋找自由,最後迎來死亡的徹底解脫,猶如一艘船隻駛向水天相接的茫茫盡頭。  ------------------------------------------  深雋之語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7 13:32:13 
回復

  作者:夕冉78214 回復日期:2010-11-06 09:02:45        才子啊!!!1  -----------------------------------------------------  問好夕冉!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7 13:52:14 
回復

  作者:西域之瘋 回復日期:2010-11-06 09:12:39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何等意境。不為五斗米折腰,何等氣節。國人常說魏晉遺風,今日方知何謂魏晉遺風。  ------------------------------------------------------  西域兄好!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7 14:09:37 
回復

  作者:泠洫 回復日期:2010-11-06 20:16:25        陶淵明 ,詩好 , 名字亦如詩, 喜歡。        樓主真是博學的人  ------------------------------------------------  多謝泠洫兄支持!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7 14:53:47 
回復

  作者:孟斜陽 回復日期:2010-11-06 20:19:59        生命的真相就是尋找自由,最後迎來死亡的徹底解脫,猶如一艘船隻駛向水天相接的茫茫盡頭。    ------------------------------------------    深雋之語  -----------------------------------------------------  問好孟兄!

作者:飄雪233333 回復日期:2010-11-07 14:56:36 
回復

  支持下,我挺喜歡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7 15:09:56 
回復

  "《富春山居圖》是元朝畫家黃公望的作品,是黃公望為無用師和尚所繪,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全圖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乾濕並用,極富於變化,是黃公望的代表作,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明朝末年傳到收藏家吳洪裕手中,吳洪裕極為喜愛此畫,甚至在臨死前下令將此畫焚燒殉葬,險在吳洪裕的侄子從火中搶救出,但此時畫已被燒成一大一小兩段。前段較小,稱「剩山圖」,現藏浙江省博物館;後段畫幅較長,稱「無用師卷」,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幾百年來,這幅畫輾轉流失,而充滿了傳奇色彩。":)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7 15:11:35 
回復

  還有一段。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7 15:20:59 
回復

  作者:飄雪233333 回復日期:2010-11-07 14:56:36        支持下,我挺喜歡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  --------------------------------------------------  多謝支持!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7 20:25:42 
回復

  關於歸去來兮辭。歷代多有畫作。  下面一一貼來。    全書共三章。第一章即將完成。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7 20:55:28 
回復

  歸去來兮圖 明 馬軾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7 21:03:00 
回復

  元 何澄 歸庄圖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7 21:35:29 
回復

  清 徐揚 歸庄圖 找不到好的全圖 局部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7 21:42:50 
回復

  明 李在 臨清流而賦詩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7 21:44:46 
回復

  「自唐代以來,以陶淵明本人及其詩文、典故、傳說等為題材的繪畫作品層出不窮。其中,取他《歸去來兮辭》文意入畫的就有宋代李公麟、元代趙孟頫、明代陳洪綬的《歸去來辭圖》和明代馬軾、李在、夏芷的《歸去來兮圖》卷,還有明代何澄的《歸庄圖》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馬軾、李在、夏芷分別擷取原辭中的三句,各自作畫三幅,依序合成《歸去來兮圖》卷,生動地表現了陶淵明辭官的決心、返鄉的愉悅和田園生活的逸趣。」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7 21:48:01 
回復

  南朝宋 陸探微 歸去來辭圖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7 23:03:34 
回復

  第一部分完。明天起,開始更新第二部分。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8 08:20:17 
回復

  暫定目錄:      第二章 田園生活    十七.古典生活的柔軟旗幟(《歸園田居五首》)  十八.愛自由和飛翔的歸鳥(《歸鳥》)  十九.縣令丁柴桑(《酬丁柴桑》)  二十.身世:陶家的血脈(《命子》)  二一.十願,十悲(《閑情賦》)  二二.看,這些同病相憐的人們!(《感士不遇賦》)  二三.兄妹情深(《祭程氏妹文》)  二四.奔赴仙境,折返人間(《讀<山海經>》)  二五.幽人何在?(《和郭主簿》)  二六.408年的一場火災(《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二七.佛教徒劉遺民(《和劉柴桑》)  二八.秋天的談話(《酬劉柴桑》)  二九.九月九日,一壺濁酒(《己酉歲九月九日》)  三十.他們都是長沙公的後人(《贈長沙公》)  三一.稻田裡的隱者(《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  三二.南村(《移居》)  三三.好人陶敬遠(《祭從弟敬遠文》)  三四.南人殷晉安(《與殷晉安別》)  三五.日影凋落,鋪滿路途(《還舊居》)  三六.傷逝(《悲從弟仲德》)  三七.或者,戴主簿(《五月旦作和戴主簿》)  三八.生死問答(《形影神》)  三九.逝去的斜川(《游斜川》)  四十.一個告老還鄉的中國古典模式(《詠二疏》)  四一.殉葬者(《詠三良》)  四二.豪放的本相(《詠荊軻》)  四三.滿腔熱忱(《雜詩》)  四四.給兒子們的信(《與子儼等疏》)  四五.一個中國父親和他的兒子們(《責子》)  四六.潁水邊上的隱者(《示周續之祖企謝景夷三郎時三人共在城北講禮校書》)  四七.向荷蓧丈人致敬(《丙辰歲八月中於下潠田舍獲》)  四八.二十杯滿溢著時光氣息的酒(《飲酒》)  四九.在墓地(《諸人共游周家暮柏下》)  五十.羊長史去秦川(《贈羊長史》)  五一.暮景 (《歲暮和張常侍》)  五二.怨歌(《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  五三.重陽節(《九日閑居》)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8 08:27:31 
回復

    十七.古典生活的柔軟旗幟(《歸園田居五首》)    四〇六年,陶淵明把家從上京里搬到園田居。這裡也叫古田舍。在這裡,他寫下五首五言的組詩《歸園田居》。這些詩篇,就像風中飄揚的古老旗幟,指引著後人腳下迷霧重重的路途。  古老的農耕生活。黃昏後暗藍慘白的時刻,村莊寂靜得叫人憂傷。沒有人說話,沒有燈光,只有遠處稀落的幾聲狗吠,以及散淡微弱的火光。晚飯後,屋外的蛐蛐聲將把這個山村的黑夜壓得更低。那種並不繁華、喧囂的農業生活,讓人滿懷希望。雖然孤獨,卻很溫暖,很幸福。它從來沒有傷害過任何人。你不知道,一旦走入人群,就要承受更多的孤獨。  這是歸隱的第二年。如同籠中的鳥、池裡的魚一般,他的本性也在山水之間。現在,他回來了。春天的時候,「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他拿起農具,去開墾南邊那些荒廢的田野。「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方宅、草屋的屋檐那麼靜謐,那麼美麗。「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前院有桃樹、李子樹的甜蜜,後院有榆樹、柳樹的陰涼。「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若隱若現的村落上空,又見依依的炊煙升起。「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狗吠、雞鳴的深遠熱烈,就是撲面而來的溫暖。「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乾淨的庭院,人心的寧靜。「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他全面否定了自己從前的仕途生活。他悔恨自己歸來得太晚。  這樣的生活如此幽美。「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你不會遇見更多的人。權貴們不會來。偶爾見到幾個披著麻袋的農夫,跟他們,不必說什麼場合上的話。「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寥寥無幾的話語,是關於桑麻的長勢如何。「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他們在擔憂寒霜的提早降臨,那樣農作物就會絕收。「白日掩荊扉,對酒絕塵想」,掩上柴門,獨自飲酒。如此簡單的日子,過得隨意,自然,緩慢悠長。  南山的腳下,「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已經生疏了農活,他得去鋤草了。「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他穿過草木擁擠的晨光,去往雜草荒蕪的田地,再踩著飽含著月光的露水,飄然而歸。「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無論莊稼好壞,不管生活富足還是窘迫,只要不違背心愿,他就很知足。  讓我們追隨著他的足跡遠去,「久去山澤游,浪莽林野娛」,他領著兒子和侄子們,經過山澤、林野、荒墟、丘隴、井灶、桑竹,走進一個無人的殘破村落。他問過路的砍柴人,這裡的人們都去哪了?「薪者向我言,死沒無復餘」,砍柴人對他說,全都死了,一個都不剩了。這是戰亂下的的東晉。陶淵明心裡忽然又有了隱痛。他發出了感慨:「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他對那個時代的無比失望,堅定了他的歸隱生活。  他找到了發自內心的快樂。不在鬧市,而在山中。「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他一個人先回家了。「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山澗的淺水清澈見底,他就停下來洗洗腳。「漉我新熟酒,雙雞招近局」,過濾新釀好的米酒,再殺一隻雞,招呼鄰居過來歡飲。天黑下來,「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他們便燃燒荊棘的木柴,作為明亮的火燭。「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他們喝了一個晚上。想喝多久就喝多久,不必被第二天的工作所累。他們的生活自己說了算。你羨慕他們。在這幅醉美、閑適的圖畫之中,之前的悲涼會得到慰藉。那時,黑夜正向大海散去,一輪熱烈的朝霞即將從山坳中升起。        附錄:歸園田居五首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白日掩荊扉,對酒絕塵想。   時復墟里人,披草共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久去山澤游,浪莽林野娛。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隴間,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   借問採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沒無復餘。   一世異朝市,此語真不虛。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   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  

作者:如晴wendy 回復日期:2010-11-08 09:20:04 
回復

  HELLO,呂老師早!哈哈。

作者:孫國福 回復日期:2010-11-08 09:29:55 
回復

  明光兄筆耕不輟,兄弟學習了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8 09:48:36 
回復

  作者:如晴wendy 回復日期:2010-11-08 09:20:04        HELLO,呂老師早!哈哈。  -------------------------------------------------------  如晴好!

作者:孟斜陽 回復日期:2010-11-08 09:52:13 
回復

  古風悠悠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8 09:59:26 
回復

  作者:孫國福 回復日期:2010-11-08 09:29:55        明光兄筆耕不輟,兄弟學習了  ----------------------------------------------------------  多謝孫兄支持!

作者:傷心的磊 回復日期:2010-11-08 10:05:23 
回復

  mark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8 10:15:42 
回復

    作者:孟斜陽 回復日期:2010-11-08 09:52:13        古風悠悠  ------------------------------------------------------  孟兄上午好!

作者:聽松看月 回復日期:2010-11-08 11:27:39 
回復

  萬語千言不及一個字——頂!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8 12:12:27 
回復

  作者:傷心的磊 回復日期:2010-11-08 10:05:23        mark  -------------------------------------------------------  多謝關照!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8 12:57:34 
回復

  作者:聽松看月 回復日期:2010-11-08 11:27:39        萬語千言不及一個字——頂!  ---------------------------------------------------  感謝支持!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8 13:13:12 
回復

  清 吳歷 興福庵感舊圖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8 13:26:42 
回復

      十八.愛自由和飛翔的歸鳥(《歸鳥》)    這一年,一個夜晚疾速下降的黯淡時刻。歸隱後的陶淵明,凝望著他頭上飛回的一隻只歸鳥。他站在庭院里的樹下,很久沒有離去。  群鳥蔽空的盤旋情景,深深地印在他的腦海深處。他想寫下這些憂愁而美麗的光陰。他的詩文越發優美,值得叫人如此熱愛。因為我們身邊的世界很難再有優美可言。他的歸去,對後世的讀者來說,實在是好事一樁。儘管他所處的時代動蕩不安,但他比其他人幸福的地方在於,他可以找到美的自然界。你找不到。你只能在他的詩文中尋找得到。  現在,溫室效應已經導致全球氣候的異常。夏天愈加酷熱,冬天更為寒冷。與此同時,人們仍在無休止地掠取礦藏,破壞自然。地震、海嘯、洪水和泥石流的頻發,絲毫不能使習慣遺忘的人們對神秘的宇宙產生敬畏之心。城市裡的樹木越砍越少,近郊鄉村的高樓越蓋越多。人們並不想與自然達成任何的和諧。他們已經被經濟利益沖昏了頭腦。你知道的,這種事其實一點也不美。  他的田園生活之所以那麼美,使人驚詫,震撼,乃至感動,就在於他有自由,以及愛。早晨離開森林的飛鳥,「遠之八表,近憩雲岑」,遠的可以到達八表之外,近的就棲息在刺穿雲層的山峰上。「和風不洽,翻翮求心」,如若陰風驟起,路途危險,群鳥就調轉翅膀,回到它們的巢。它們相互鳴叫,隱於清澈的綠蔭。「雖不懷游,見林情依」,這世上任何一隻飛翔的鳥都有一顆歸隱樹林的決心。「遐路誠悠,性愛無遺」,無論歸途有多遙遠,鳥們終會抵達。它們有真實的性情與愛意。天路再吸引它們,也干擾不了他們對舊林的依戀。就在那個黃昏,陶淵明想到自己就是一隻歸鳥。「游不曠林,宿則森標」,不再出遊,夜晚直接就睡在了森林的樹尖上。「晨風清興,好音時交」,第二天早上,耳邊清脆的鳥聲會如潮水襲來,再次將他喚醒。  在陶淵明看來,以前誤入仕途的自己就是一隻被捕獲的鳥。從今往後,他不打算再上鉤了。人的一生不能一直遠行。有時,回歸是另一種朝向生命大道的出發。年輕時,他向世俗前進,為的是尋個人生的究竟。人到中年,等他看透了所有繁華的真相,大失所望,覺得上當受騙了,才決心歸隱園林,一心去追求生命的圓滿。「矰繳奚施,已卷安勞」,鳥不在飛了,那些射鳥的矰繳,也該收起來了吧。他回來了,就減少了塵世的危險。隱居後,他在生活中是一個受難者的形象。但他沒有想過要去拯救世人,他只想救他自己。僅此而已。他寫的詩歌,也不是給別人看的,都是寫給他自己的。所以,他不同於其它詩人,他的這種思想的單純與深刻,流露在詩歌里,就是文字的纖塵不染,以及沒有任何功利性。  此時此刻,他生活的那個世界裡,正有無數只歸鳥,從黃昏的天空紛紛落下來。你願意看到這時的他活得自在、滿足,卸下儒家加在他身上的「修齊治平」的功名枷鎖。事實上,他收攏了羽翼,他做到了。他內心難言的痛苦,最後都化為一隻只飛鳥,棲息在靈魂的家園裡了。這首詩,就是他理想中的完美自我。          附錄:歸鳥     翼翼歸鳥,晨去於林。遠之八表,近憩雲岑。  和風不洽,翻翮求心。顧儔相鳴,景庇清陰。  翼翼歸鳥,載翔載飛。雖不懷游,見林情依。  遇雲頡頏,相鳴而歸。遐路誠悠,性愛無遺。  翼翼歸鳥,馴林徘徊。豈思天路,欣反舊棲。  雖無昔侶,眾聲每諧。日夕氣清,悠然其懷。  翼翼歸鳥,戢羽寒條。游不曠林,宿則森標。  晨風清興,好音時交。矰繳奚施,已卷安勞。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8 14:24:09 
回復

  再來個圖。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8 15:00:05 
回復

      十九.縣令丁柴桑(《酬丁柴桑》)    徹底歸隱之後,幽居在家的陶淵明,也並非斷了人間的一切往來。他之前在《歸去來兮辭》里說過的「請息交以絕游」,只是指官場上的往來,並不包括他欣賞的朋友們在內。他主要是想說,他不再去跑官了。  這不,那個姓丁的柴桑縣令又跑去看他了。古人習慣用地名、官職名代替人名。柴桑,《晉書&#8226;地理志》里記載:永興元年,分廬江之尋陽、武昌之柴桑兩縣置尋陽郡,屬江州。這個江州,大概就是「江州司馬青衫濕」的唐人白居易呆過的地方。他也曾在《琵琶行》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有客有客,爰來宦止」,話說陶淵明見到當地的父母官來了,也很興奮,便在這首詩中表達了自己能與好友共飲的快樂。 「秉直司聰,惠於百里」,他說,這可不是一般的客人,而是一位秉直的、造福百里的好官。「飡勝如歸,聆善若始」,跟他說話,會有歸附之感,好像能得到生命中最開始的善。陶淵明不願與權貴往來。但他願意與這樣的低層好官在一起交流。他不避嫌。「匪惟也諧,屢有良游」,這段日子,兩人必定交往頻繁。不僅關係融洽,生活中還曾多次一同出遊。「載言載眺,以寫我憂」,到郊外,去眺望遠方,就排解了他們心底那一腔熱血的憂愁。  他們倆不是空手,每次都是帶著酒去的。「放歡一遇,既醉還休」,帶多少喝多少,喝醉了就回家。「實欣心期,方從我游」是的,只有和心靈相通的朋友在一起,才可以縱情出遊。這樣的隱居日子,既不寂寞,也不孤獨,挺好。在這裡,人們發現了一個通達、有趣的陶淵明。  丁柴桑一定也是久慕陶淵明的,否則不會幾度去造訪。這使人艷羨不已,他能有一個不古怪的、熱情的、可以為你敞開心扉的隱者可以去拜訪,是他一生的幸運。誰不想有一個像陶淵明這樣的朋友,就算不談論思想、生命和詩文,能和他喝上幾杯酒就好。你會突然悲哀地發現,現實中你缺少一個率真的酒友。讀陶淵明的詩,你在中國不會倍感孤獨。  我想像著這兩位古人的模樣。中年人,身材發福,胖,留著鬍鬚,束著頭髮,衣衫寬大,風塵僕僕,看淡了世事,看穿了名利,都有個子女眾多的家庭。丁柴桑訴說著官場上的無奈,但他還打算去繼續忍受這一切。陶淵明談論的是農事的樂趣,實際上他並不是一個種莊稼的好把式。兩個人在空曠的山水間互相傾吐著心事,一邊喝酒,一邊歡笑,有時還會痛哭流涕,如痴如狂。陶淵明很窮,丁柴桑也不太富裕,但可能會不時地去接濟他一次。這兩個趕潮流的人,如同現在的驢友、探險家。在那個年代,出遊同樣是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  然而,他們活著的時代,卻是歷史上戰亂最頻繁的年代。兵荒馬亂的背後,陶淵明的詩酒生活,內心看似平安,外表看似自由,實則表現了他對那個時代的激烈失望。他先後效力過不同的權力集團,目睹了太多的生靈塗炭,所以,他最後決然歸去,不再出來。若在往日的官場,他並不能夠這樣隨便出遊。陶淵明逃離了那個時代。  若在今天,陶淵明或許會像這世上其他的人一樣整日忙碌。由於家族的蔭庇,他或許是個不大不小的官僚,出遊是政府報銷的,但他也要花時間,花很多錢去左右應酬才能在官場上生存。他活得不可能這麼瀟洒。若他是個工薪階層,他的假期會很少,甚至還要加班,這樣房子、車子、孩子還有家庭的未來才能得到保障。雖然他表面上將活得很安全,可是內心並沒有真正的快樂。那麼,陶淵明是生活在那個時代好呢?還是生活在這個時代好呢?生活在今天,會沒有歸隱的清靜之地。他是否會更加失望,然後無路可逃?        附錄:酬丁柴桑     有客有客,爰來宦止。  秉直司聰,惠於百里。  餐勝如歸,聆善若始。  匪惟也諧,屢有良游。  載言載眺,以寫我憂。  放歡一遇,既醉還休。  實欣心期,方從我游。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8 17:30:20 
回復

  雪村訪友圖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8 18:17:21 
回復

      二十.身世:陶家的血脈(《命子》)      還是這一年,四〇六年,日月一如既往地旋轉不止。陶淵明四十二歲了。「日居月諸,漸免於孩」,轉眼,他的長子也已七歲,即將從幼孩長成童子。起名的時候到了。不出意外,他必將以家族的顯赫、淡泊為榮。  他傾聽著自己的心跳、脈搏,述說著遙遠的祖先。「悠悠我祖,爰自陶唐」,河流溯源,陶唐氏的堯是他的祖先。眾所周知,堯沒有把帝位傳給他的兒子丹朱。丹朱是虞舜的賓客,陶家的重光。夏時,御龍用心輔佐。到了商代,豕韋成為君王的左膀右臂。西周年間,陶叔做了掌管土地與百姓的司徒。這是陶姓家族昌盛的開始。  戰國的殘酷,導致了周王室的荒蕪和落寞。在這個風雲突變、驚濤駭浪的時代,「鳳隱於林,幽人在丘」,陶家的子孫幽居在山丘,如同歸隱林中的鳳凰。  隨後,老天眷顧劉邦。漢高祖又把江山分給他的功臣。陶舍被封愍侯,土地在開封。漢景帝時,丞相陶青以勤勉的面貌出現。家族的大樹,枝繁葉茂,盛世有人語,衰代有人默。  到了東晉,「在我中晉,業融長沙」,陶淵明的曾祖父陶侃成為朝廷的股肱之臣,被封長沙公,都督南國的軍事。陶侃的一生沒有過錯。他有十幾個兒子,其中一個叫做陶茂,被封武昌太守。陶茂就是陶淵明的爺爺。他是個好官,應該也有許多兒子,其中一個就是陶淵明的父親。這位父親,「於穆仁考,淡焉虛止」,一生淡泊名利,可能沒做過什麼大官,歷史上也就沒有流傳下他的確切名字。他在陶淵明八歲的時候就去世了。接著,就到了陶淵明他自己。  你看見陶淵明飄輕的身影如此憂傷。「嗟余寡陋,瞻望弗及」,他說,唉,我寡陋啊,既無才又無德,望見這些老祖宗,我非常慚愧,遠遠不及。陶淵明的鬢髮已漸蒼白。「三千之罪,無後為急」,他對祖先是這樣的虔誠,深恐沒有兒子,在自己這裡斷了後。人們無須責怪他的守舊,他的重男輕女。他是一個被「家族」這兩個字綁架的人。他這般急切。「誠念哉,呱聞爾泣」,正這樣想著,就聽到大兒子呱呱墜地的哭聲。  一直以來,陶淵明精神上的父親都是孔子。他否定了作為個體的自己。起名的時候,他想到了孔子。占卜的結果,證明兒子的出生時辰都很好。「名汝曰儼,字汝求思」,他給兒子起的名是儼,字是求思。儼說的是溫恭。求思是以孔子思為榜樣的意思。孔子思即孔伋,孔子的兒子。陶淵明不希望他像自己。「厲夜生子,遽而求火」,說的是《莊子&#8226;天地篇》里有個長癩的人,夜裡生了個兒子,趕緊取火照看,唯恐像了自己。陶淵明覺得自己就是那個長癩的、沒有出息的傢伙。歸隱在家的他,感到自己愧對了祖先。他對自己的選擇有過動搖,有過後悔,他就說出來,從不掩飾什麼。他的歸隱,不是給別人看的。有人說他不夠堅定,就任他去說好了。他不是一個虛假的人。他有著滾燙的真性情。當然,他最後堅守了自己的選擇。  作為炎黃子孫的中國人,本有著共同的祖先。我們每個人的姓氏,無不都是一部中國史。想那上古時期,這地球上不過幾萬人,這中國不過幾千人,姓氏是最初的家國,最初的戰爭。我們其實有著共同的祖先,他們都是顯赫的王。一部《百家姓》,就是一部生動的、充滿征服與殺戮的史書。時至今日,孔家仍是一個大家族,分落在海內四處。但他們的後人是否光宗耀祖?或者陶淵明的後人在哪裡?沒有人再去關心諸如此類的問題。近代戰火中的人世遷移,以及文革中家譜的燒毀,使得大多數中國人失去了自己的家族。這樣倒也好,我們雖無家可歸,卻也免去了許多約束。可是,一切早已註定,我們或多或少都有點家族情結。儘管我們都知道所謂有著偉大武功的祖先,不過是人為的神話。  陶淵明沒取得過什麼大的功名,看不慣官場的潛規則,於是隱退。但他不希望兒子學他。然而最後,他對陶儼說:「福不虛至,禍亦易來。」福禍無常,一切全在於你自己的命。「夙興夜寐,願爾斯才」,他希望兒子日夜苦熬,讀書致仕,光宗耀祖。不過,「爾之不才,亦已焉哉」,你如果不是讀書做官那塊料,也就罷了。陶淵明似乎很看得開。也許,陶儼不好讀書。他是沒有辦法才這樣說的。        附錄:命子    悠悠我祖,爰自陶唐。邈為虞賓,歷世重光。御龍勤夏,豕韋翼商。穆穆司徒,厥族以昌。  紛紛戰國,漠漠衰周。鳳隱於林,幽人在丘。逸虯繞雲,奔鯨駭流。天集有漢,眷予愍侯。  於赫愍侯,運當攀龍。撫劍風邁,顯茲武功。書誓河山,啟土開封。亹亹丞相,允迪前蹤。  渾渾長源,鬱郁洪柯。群川載導,眾條載羅。時有語默,運因隆窊。在我中晉,業融長沙。  桓桓長沙,伊勛伊德。天子疇我,專征南國。功遂辭歸,臨寵不忒。孰謂斯心,而近可得。  肅矣我祖,慎終如始。直方二台,惠和千里。於皇仁考,淡焉虛止。寄跡風雲,冥茲慍喜。  嗟余寡陋,瞻望弗及。顧慚華鬢,負影隻立。三千之罪,無後為急。我誠念哉,呱聞爾泣。  卜雲嘉日,占亦良時。名汝曰儼,字汝求思。溫恭朝夕,念茲在茲。尚想孔伋,庶其企而。  厲夜生子,遽而求火。凡百有心,奚特於我。既見其生,實欲其可。人亦有言,斯情無假。  日居月諸,漸免於孩。福不虛至,禍亦易來。夙興夜寐,願爾斯才。爾之不才,亦已焉哉!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8 18:30:00 
回復

  山水圖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8 18:42:47 
回復

      二一.十願,十悲(《閑情賦》)      歸隱後的陶淵明,屬於自己的時間一下子多了起來。他接納著園林的寂寞。攤開古往今來的書籍,任意讀下去。這天,當他讀完張衡的《定情賦》和蔡邕的《靜情賦》,不禁一時興起,便搖動筆端,揮灑了一篇叫人瞠目結舌的文賦。正是這篇文字,使他的生命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從此,他不再為那些虛偽的封建衛道士們所喜歡,卻也贏得了少數真誠的人們的喜愛。  他熱烈的本意是,我現在有了閑暇,不必再整日奔波為稻梁謀,雖然文采沒人家好,可我也想寫模仿一下這種直抒胸臆的文體。他是想「始則盪以思慮,而終歸閑正。將以抑流宕之邪心,諒有助於諷諫」,就是要從放蕩、流宕的邪心,走到有助諷諫的閑正。也就是「檢逸辭而宗澹泊」,約束自己華美的文辭,實現淡泊的心志。《閑情賦》的「閑」,本身也有約束的意思。他是想把自己飄逸的思緒表達出來,把所有放縱的、流宕的,歸於中正,引起自己的警惕,然後校正自己,時時控制自己,不能過分直白,防止性愛的流蕩。他在文中所寫的「十願」,恰好體現了他的這種欲愛不能、溫柔敦厚的人格作風。深情,而不濫情;好色,而不貪色;風流,而不下流。只是賦這種鋪陳的文體,很容易一瀉千里,不可收拾,難免被人視為另類,遭人誤解和非議。  他的面前,先是出現了一個女子。她美麗的容姿卓然不群,擁有曠世的美色、傾城的容貌,讓男人心神動蕩的外表下更有美好的德行。也許,只有清泠作響的玉佩,才比得上她的純潔;只有高潔的幽蘭,才能與她一較芬芳。  目睹如此美人,陶淵明那顆俗世的內心,頓時生起一股柔情。他懷著優雅的志向,想追尋這位女子。他悲傷,為時光的短暫,人生的辛勤,百年的愁苦,以及,不能得到的這位美人。他彷彿看見:揭開紅色的帷帳,女子居中正坐,正彈奏著琴瑟,她纖長的手指向前送出美妙的聲音,雪白的手腕隱約可見。顧盼之間,一雙美目猶如閃電,有著似笑非笑的含蓄。曲子奏到一半,紅日緩緩沉向西窗,悲傷的商音,在林中久久叩響。高處的白雲,倚靠著縹緲的山峰。女子時而仰望浩淼的天路,時而低頭急促地彈琴。她的神情是那麼嫵媚,舉止又是那麼安詳柔美。  她彈奏的清音打動了陶淵明,他想與她日夜促膝而談。他更想與她山盟海誓,可又怕違反了禮節,唐突了美人。不好意思直說,就想讓鳳鳥送信,可他又怕被別人搶了先。唉!他的意念如此惶惑,不得安寧。他的魂魄瞬息萬變,可謂魂不守舍。  那麼,接下來,就是他一廂情願的、千古傳誦的「十願」和「十悲」了。    願在衣而為領,承華首之餘芳;悲羅襟之宵離,怨秋夜之未央。   願在裳而為帶,束窈窕之纖身;嗟溫涼之異氣,或脫故而服新。   願在發而為澤,刷玄鬢於頹肩;悲佳人之屢沐,從白水以枯煎。   願在眉而為黛,隨瞻視以閑揚;悲脂粉之尚鮮,或取毀於華妝。   願在莞而為席,安弱體於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經年而見求。   願在絲而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節,空委棄於床前。   願在晝而為影,常依形而西東;悲高樹之多蔭,慨有時而不同。   願在夜而為燭,照玉容於兩楹;悲扶桑之疏光,奄滅景而藏明。   願在竹而為扇,含凄飆於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顧襟袖以緬邈。   願在木而為桐,作膝上之鳴琴;悲樂極以哀來,終推我而輟音。     他願,化為她的衣領,承受她姣美面容的芬芳。他悲,羅襟晚上便要從她身上脫去,他怨秋夜漫漫,不到盡頭。  他願,化為她外衣上的衣帶,束住她纖細的腰身。他悲,天氣冷熱不同,轉眼就要脫去舊衣換上新裝。  他願,化為她發上的油澤,滋潤她一頭烏黑的鬢髮,在瘦削的肩上披散下來。他悲,佳人屢次沐浴,就要在沸水中經受苦煎,被洗脫得一乾二淨。  他願,化為她眉上的黛妝,隨她遠望近看,高傲嫻雅。他悲,脂粉只有新鮮的好,卸妝時便毀於烏有。  他願,化為她卧榻上的席子,使她柔弱的身軀安於凄涼的晚秋。他悲,馬上要有紋飾的皮褥代替涼席,一年後才能被再次取用。  他願,化為足上的絲布鞋,隨她的纖纖玉足四處行走。他悲,她的進退行止都有節制,夜晚休息時只能被棄置於床前。  他願,化為她白天的影子,隨她的身形東西遊走。他悲,大樹的陰涼遮蔽了日影,影子就灰飛煙滅。  他願,化為她黑夜的燭光,映照她堂前的玉容。他悲,日光噴薄而出,燭火就將熄滅,隱藏於漫漫的長夜。  他願,化為她手中的竹扇,在她的柔軟一握中,扇出凄涼的飆風。他悲,白露過後,秋意甚涼,就被擱置一旁,只能遙望佳人的襟袖。  他願,化為成為桐木,做成她膝上的撫琴。他悲,事情往往會樂極哀來,終將把我推到一旁,終止演奏。    魯迅常讀陶淵明。對此,他說,「被論客讚賞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潛先生,在後人的心目中,實在飄逸得太久了。但在全集里,他有時卻很摩登,『願在絲而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節,空委棄於床前』,竟想搖身一變,化為「啊呀呀,我的愛人呀」的鞋子,雖然後來自說因為『止於禮義』,未能進攻到底,但那些胡思亂想的自白,究竟是大膽的」。魯迅也是個可愛的人,他懂陶淵明。  南朝梁國的昭明太子,還沒當上皇帝便在三十歲上因傷早逝的蕭統,一生不僅對陶淵明推崇備至,還為他寫傳編書,卻在《陶淵明集序》里批評《閑情賦》說:「余愛嗜其文,不能釋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時。故更加搜求,粗為區目。白璧微瑕者,惟在《閑情》一賦。楊雄所謂勸百諷一者,卒無諷諫,何必搖其筆端?惜哉,無是可也!」他編的《文選》雖立「情賦」一類,也不取此篇。蕭統其實說的沒錯,此文的主題就是「情」,但認為有瑕疵,不免叫人覺得他有些古板了。  然而,陶淵明也只能是想像罷了。他緩緩踱到南面的樹林。他知道他的願望不能如意,只是一廂情願。為情所困的人,註定無人傾訴。木蘭的余露,青松的餘蔭。若在這裡遇見佳人,驚喜與惶恐將紛紛來到他的心中。可是,樹林里一片寂寥,只能獨自空尋。  回到原路,他斂起衣裾,抬頭看見夕陽西下,發出一聲嘆息。一路走走停停,流連忘返,林中景色凄慘。葉子離枝,簌簌落下,氣象漸寒。紅日背負它最後的重量,沒入地平線。明月代升,在雲端展現嬌媚之態。孤鳥凄聲歸來,求偶的獸還沒有回來。一年到頭,他慨嘆眼前的美好光景,傾刻就會消失。他的神思飄搖不安,想到此番情景怕再入夜裡的夢境。他的人生孤立無援,如同泛舟的人失落了船漿,又似登山者無處攀緣。  到了家,他睡不著覺。此刻,畢昂二宿的星光,將軒內洗照得纖塵不染。而屋外北風凄厲。於是起身,穿衣束帶等待天明。屋前石階上,一地的繁霜粲然。公雞還斂著雙翅,未曾打鳴。有笛聲清音,正往遠處盪揚,開始時細密平和,最終卻嘹亮傷悲。在這樣的光景里思念佳人,唯有托天上的行雲來寄託他的心懷。只是,行雲流逝不語,光陰不斷飛馳而過。  他願,他悲,他思念。放眼腳下的路途,卻是萬水千山的阻攔。吹會兒清風吧,可以掃去他一身的相思疲憊。看會兒東流的逝水吧,可以寄託他綿綿的幽思。他熟讀《詩經》。想想《蔓草》里那樣的私會,唱唱《召南》里的長歌,萬千的疑慮,便坦然放下。只留一顆誠實、守信的心,不再讓情感在八荒以外休憩流連。  文歸正傳,戛然而止。無論你走得多麼遠,多麼美好、浪漫;或者多麼不道德,多麼邪惡,你總要度過自己的一生。在男女之事上,陶淵明是個正人君子。不過他的內心,似乎流露著不可抑制的慾望。他是一個真正的男人。然後,他才是文本中的陶淵明。        附錄:閑情賦    初張衡作《定情賦》,蔡邕作《靜情賦》,檢逸辭而宗澹泊,始則盪以思慮,而終歸閑正。將以抑流宕之邪心,諒有助於諷諫。綴文之士,奕代繼作;並因觸類,廣其辭義。余園閭多暇,復染翰為之。雖文妙不足,庶不謬作者之意乎。    夫何瑰逸之令姿,獨曠世以秀群。表傾城之艷色,期有德於傳聞。佩鳴玉以比潔,齊幽蘭以爭芬。淡柔情於俗內,負雅志於高雲。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長勤。同一盡於百年,何歡寡而愁殷。褰朱幃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纖指之餘好,攮皓袖之繽紛。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曲調將半,景落西軒。悲商叩林,白雲依山。仰睇天路,俯促鳴弦。神儀嫵媚,舉止詳妍。    激清音以感余,願接膝以交言。欲自往以結誓,懼冒禮之為愆。待鳳鳥以致辭,恐他人之我先。意惶惑而靡寧,魂須臾而九遷。願在衣而為領,承華首之餘芳;悲羅襟之宵離,怨秋夜之未央。願在裳而為帶,束窈窕之纖身;嗟溫涼之異氣,或脫故而服新。願在發而為澤,刷玄鬢於頹肩;悲佳人之屢沐,從白水以枯煎。願在眉而為黛,隨瞻視以閑揚;悲脂粉之尚鮮,或取毀於華妝。願在莞而為席,安弱體於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經年而見求。願在絲而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節,空委棄於床前。願在晝而為影,常依形而西東;悲高樹之多蔭,慨有時而不同。願在夜而為燭,照玉容於兩楹;悲扶桑之疏光,奄滅景而藏明。願在竹而為扇,含凄飆於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顧襟袖以緬邈。願在木而為桐,作膝上之鳴琴;悲樂極以哀來,終推我而輟音。    考所願而必違,徒契契以苦心。擁勞情而罔訴,步容與於南林。棲木蘭之遺露,翳青松之餘陰。儻行行之有覿,交欣懼於中襟;竟寂寞而無見,獨悁想以空尋。斂輕裾以復路,瞻夕陽而流嘆。步徙倚以忘趣,色慘慘而矜顏。葉燮燮以去條,氣凄凄而就寒;日負影以偕沒,月媚景於雲端。鳥凄聲以孤歸,獸索偶而不還。悼當年之晚暮,恨茲歲之欲殫。思宵夢以從之,神飄飄而不安;若憑舟之失棹,譬緣崖而無攀。於時畢昴盈軒,北風凄凄,炯炯不寐,眾念徘徊。起攝帶以侍晨,繁霜粲於素階。雞斂翅而未鳴,笛流遠以清哀;始妙密以閑和,終寥亮而藏摧。意夫人之在茲,托行雲以送懷;行雲逝而無語,時奄冉而就過。徒勤思而自悲,終阻山而滯河。迎清風以怯累,寄弱志于歸波。尤《蔓草》之為會,誦《邵南》之餘歌。坦萬慮以存誠,憩遙情於八遐。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8 23:23:22 
回復

  書錦堂圖

作者:呂明光 回復日期:2010-11-09 08:41:46 
回復

      二二.看,這些同病相憐的人們!(《感士不遇賦》)      晉安帝義熙元年,405年之後的陶淵明迎來了一次嶄新的生命高潮。他孤零零一個人,帶著心靈穿越黑暗,抵達光明澄澈的田園,來到親人們和家畜的中間。他不需要再找一個借口,來逃避對這個世界的責任。古往今來,找不到自己同類的人們必定是孤獨的。他只是想站好隊,站到那些他所欣賞的人們身後,成為他們當中的一員。這些人,都是不受重用的、懷才不遇的人才。士,便是他們的身份,古代儒家的知識分子,輔佐君王、造福百姓、振國安邦、光宗耀祖本來是他們生命的全部目的。只不過,現在他們的命運出了點意外。  這是歸隱第二年後的冬天,寒冷的光線,照進陶淵明的生活里。他從董仲舒的《士不遇賦》和司馬遷的《悲士不遇賦》兩篇文字中抬起頭來,重新打量、審視了一番周圍的世界。沒錯,這是最壞的年代,這是「真風告逝,大偽斯興」的世風日下的中國。他看見正直的、潔身自好的人們有的還在堅持,有的已經歸隱。他明白,當一種堅持成為徒勞,歸隱倒是個不錯的選擇。他想到了不仕周朝的伯夷、叔齊,不願出仕西漢的商山四皓,以及無法實現政治理想的三閭大夫屈原。人生短暫,瞬息就到了盡頭,多麼令人悲傷。可是,「立行之難,而一城莫賞」,建功立業本就很難,一城之賞的功業更是難上加難,又該是一件令多少人難以釋懷的事情。所以,他說,「夫導達意氣,其惟文乎?撫卷躊躇,遂感而賦之」。是的,他要用文字來尋找精神上的依靠,來穩妥自己那焦灼不安的內心,那矛盾重重的生命。否則,他很難支撐下去,活下去。  這個時候,一杯酒遞到唇邊恰到好處。「咨大塊之受氣,何斯人之獨靈」。開門見山,他就提出了一個擲地有聲的、生命達到高度自覺的問題:為何在世間萬物的裡面,唯獨人是最有靈性的呢?三才裡面,天、地、人三者都是平等的。五常,指的則是仁義禮智信。人們要和天地打交道,要和他人來往,也要處理好和自己的關係。這些人們,「或擊壤以自歡,或大濟於蒼生;靡潛躍之非分,常傲然以稱情」。要麼遊戲人生,玩一種叫做「擊壤」的古代遊戲,隱居不出。要麼入世做官,有所作為。然而,無論潛水,還是躍出,他們都傲然自足,都有著自己認為對的人生方向。無論哪一方,誰也說服不了誰。  從開天闢地的洪荒宇宙寫起,他接著就寫到了人間秩序的初步形成。「密網裁而魚駭,宏羅制而鳥驚;彼達人之善覺,乃逃祿而歸耕」,只有達人,才會發覺到這是個讓人失望的、喘不過氣來的專制人間,才會去選擇隱居的農耕生活。陶淵明想做達人,想要逃離這個人與人互相欺騙的、虛偽世故的社會。因為,他覺得「原百行之攸貴,莫為善之可娛」,人類的種種行為里,只有善才是最快樂的。  他懷念上古炎帝時淳樸率真的時代。打那以後,忠誠的道路將變得曲折艱難。「無爰生之晤言,念張季之終蔽」。爰生,就是爰盎,漢文帝時曾任中郎將。張季,就是張釋之,季是他的字。《漢書·張釋之傳》上說,這個張釋之,擔任騎郎,也就是管理宮廷馬匹的小官,十年來不得調升,遂暗生退意。爰盎愛才,便找機會當面向漢文帝推薦了他。文帝就任命張釋之為謁者僕射。這是個負責皇帝傳達聖旨的官。後來,他的一生頗有成就。陶淵明是想說,沒有爰生的推薦,張季的才華終將被埋沒。  接下來是馮叟。也就是「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馮唐。「愍馮叟於郎署,賴魏守以納計」。叟是對老年人的通稱。《史記·馮唐列傳》載,漢文帝時,魏尚為雲中(漢時地名,今內蒙古、山西部分地區)太守。他是個好太守,愛惜士卒,深得民心,因而匈奴遠避。如果匈奴進犯,魏尚就親自上陣作戰,每每大勝。然而,卻因報功的文書上所載殺敵數字與實際相差六人被免職。一次,文帝路過郎署,同這裡的小官馮唐談起此事。他問馮唐如何得到良將,馮唐說,漢制賞輕罰重,良將不易施展才華,比如魏尚,本來有大功,只因小錯便被貶官,這樣不好。文帝馬上就派馮唐前往,赦免了魏尚的罪,仍令他擔任雲中太守。而馮唐,也因此被進封為車騎都尉。話說,這馮唐正是依賴魏尚的事,幸虧文帝採納了他的建議,才得以老來升遷。  陶淵明在感慨,關於古往今來那些昏庸的君王。「審夫市之無虎,眩三夫之獻說」。《韓非子·內儲說上》:龐恭「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龐恭曰:『夫市之無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這段話,常用來說人們被謠言迷惑,信以為真,沒有獨到的觀察力。  西漢的賈誼便是其中的一個犧牲品。「悼賈傅之秀朗,紆遠轡於促界」。賈誼曾作長沙王太傅、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墜馬而死後,賈誼深感內疚、憂傷,三十三歲便鬱鬱而終。他的才華無人能比。可是,千里馬卻被韁繩栓到了偏遠的長沙,再也無法實現政治上的抱負。  做過江都王、膠西王相的董仲舒學識淵博,無人出其右。漢武帝正是採納了他的「三綱五常」學說,使儒家成為官方哲學。「悲董相之淵致,屢乘危而幸濟」。他的仕途也多次遇險。《漢書·董仲舒傳》里說,江都王、膠西王都是驕縱之人,董仲舒為人正派,多次上疏諍諫,忤逆王意,險遭死罪。雖倖免,得到重用,但他怕遲早獲罪,便稱病辭歸。  還有伯夷和顏回。「夷投老以長飢,回早夭而又貧;傷請車而備槨,悲茹薇而殞身」。伯夷到老,也總是飢餓。顏回二十九歲頭髮全白,家裡一貧如洗,後早死。他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論語·先進》上說,顏淵死後,家裡無錢買棺材,他的父親顏路,就請求孔子把車子賣掉來治槨。《史記·伯夷列傳》:「採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伯夷、叔齊隱於首陽山上,僅靠吃薇萊維持生命,最後活活餓死。這是飢餓的知識分子。飢餓,使他們獲得了有史以來更多的同情。  還有李廣。「廣結髮以從政,不愧賞於萬邑;屈雄志於戚豎,竟尺寸之莫及」。西漢名將李廣。從結髮的年輕時代開始,就從軍征伐匈奴。他戰功卓著,即使封賞萬戶侯也不為過。他屢立戰功,匈奴畏懼他,呼他為「飛將軍」。戚豎,外戚小人,指漢武帝衛皇后的弟弟衛青。在一次出擊匈奴的戰役中,李廣軍因失道誤期,衛青乘機責罰他,李廣悲憤自殺。他的一生,竟然連尺寸土地也未得封賞。武帝時,征匈奴者多封侯,而李廣不得封。他死後,因為生前的威信,軍中盡為悲慟。  還有王商。「商盡規以拯弊,言始順而患入;奚良辰之易傾,胡害勝其乃急」。西漢時,有個叫王商的,任左將軍,儘力規劃,拯救弊端,深受皇帝的信任。後任丞相,也很受尊重。然而,開始很順,後來遭到禍患。竟被王鳳、張匡等人以讒言相害。被罷相後,發病吐血而死。陶淵明在問,為何施展才能的良好時機容易用盡,為什麼要陷害才能超過自己的人那麼急迫。  最後,他用「寧固窮以濟意,不委曲而累己」一句重複了他壓抑已久的心聲。「誠謬會以取拙,且欣然而歸止;擁孤襟以畢歲,謝良價於朝市」。他願守著自己孤介的情懷。終其一生,也要拒絕以高價在官場上把自己賣出去。他不願應詔出仕。《論語·子罕》上記載:「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櫝(yùn dú 運讀,藏在柜子里)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此處是反用其意。陶淵明謝絕了官場,就絕不會再次出賣自己的靈魂。            附錄:感士不遇賦並序    昔董仲舒作《士不遇賦》,司馬子長又為之。余嘗以三餘之日,講習之暇,讀其文,慨然惆悵。夫履信思順,生人之善行;抱朴守靜,君子之篤素。自真風告逝,大偽斯興,閭閻懈廉退之節,市朝驅易進之心。懷正志道之士,或潛玉於當年;潔己清操之人,或沒世以徒勤。故夷皓有安歸之嘆,三閭發已矣之哀。悲夫!寓形百年,而瞬息已盡;立行之難,而一城莫賞。此古人所以染翰慷慨,屢伸而不能已者也。夫導達意氣,其惟文乎?撫卷躊躇,遂感而賦之。    咨大塊之受氣,何斯人之獨靈!稟神智以藏照,秉三五而垂名。或擊壤以自歡,或大濟於蒼生;靡潛躍之非分,常傲然以稱情。世流浪而遂徂,物群分以相形。密網裁而魚駭,宏羅制而鳥驚。彼達人之善覺,乃逃祿而歸耕。山嶷嶷而懷影,川汪汪而藏聲。望軒唐而永嘆,甘貧賤以辭榮。淳源汩以長分,美惡作以異途。原百行之攸貴,莫為善之可娛。奉上天之成命,師聖人之遺書。發忠孝於君親,生信義於鄉閭。推誠心而獲顯,不矯然而祈譽。    嗟乎!雷同毀異,物惡其上,妙算者謂迷,直道者雲妄。坦至公而無猜,卒蒙恥以受謗。雖懷瓊而握蘭,徒芳潔而誰亮。哀哉!士之不遇,已不在炎帝帝魁之世。獨祗修以自勤,豈三省之或廢;庶進德以及時,時既至而不惠。無爰生之晤言,念張季之終蔽;愍馮叟於郎署,賴魏守以納計。雖僅然於必知,亦苦心而曠歲。審夫市之無虎,眩三夫之獻說。悼賈傅之秀朗,紆遠轡於促界。悲董相之淵致,屢乘危而幸濟。感哲人之無偶,淚淋浪以灑袂。承前王之清誨,曰天道之無親;澄得一以作鑒,恆輔善而佑仁。夷投老以長飢,回早夭而又貧;傷請車以備槨,悲茹薇而殞身。雖好學與行義,何死生之苦辛!疑報德之若茲,懼斯言之虛陳。何曠世之無才,罕無路之不澀。伊古人之慷慨,病奇名之不立。廣結髮以從政,不愧賞於萬邑;屈雄志於戚豎,竟尺土之莫及。留誠信於身後,慟眾人之悲泣。商盡規以拯弊,言始順而患入。奚良辰之易傾,胡害勝其乃急。      蒼旻遐緬,人事無已。有感有昧,疇測其理。寧固窮以濟意,不委曲而累己。既軒冕之非榮,豈縕袍之為恥。誠謬會以取拙,且欣然而歸止。擁孤襟以畢歲,謝良價於朝市。  
推薦閱讀:

假如佛教說的對,那如果地球毀滅了,靈魂怎麼投胎,六道輪迴還有嗎?
不超越宗教信仰,就永遠處在迷信當中
如何看待以下言論?
宗教的社會責任
為什麼很多卓有成就的中外佛學大家(或稱成就卓著的佛學研究者)自己並非佛教徒?

TAG:宗教 | 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