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金華狀元(二)
(上接《閑話金華狀元之一》)
劉渭(1195?~1255?)字志清,一字源流,金華城內人。嘉定十三年(1220)庚辰科狀元及第。生平不詳。
王龍澤(1246~1294)字潛淵,一字及翁,義烏赤岸青口人。咸淳十年(1274)甲戌科狀元及第。宋代第118位狀元,南宋末科狀元。授承事郎、簽書昭慶軍節度判官廳公事,未及升轉,南宋覆亡。生當末世,滿腹經綸無從施展。正應了嵌入三鼎甲姓名的京城民謠《三不得》:「龍在澤,飛不得;路萬里,行不得;幼而黃,醫不得。」因為末科榜眼為路萬里,探花為胡幼黃。
入元後,元世祖忽必烈籠絡前朝士人和舊臣,王龍澤自是屬於被重視之列。經降元的南宋狀元宰相衢州人留夢炎推薦,被授予江南行台監察御史之職。
王龍澤擅書法,工隸書,有少量詩作傳世。
中國文人向來注重氣節,所謂忠臣不事二主,王龍澤歷事宋元兩朝,未免氣節有虧,遭人詬病。
唐汝楫(1513~1597?)字思濟,號小漁,蘭溪城內中北隅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庚戌科狀元及第。授修撰,官至右諭德。
唐汝楫之父唐龍,為官頗有德政,為一代名臣,但與嚴嵩過從甚密。王世貞《弇山堂別集》載:「時以汝楫與首相有連,故得第雲。」唐汝楫之中狀元,一仗文才,二靠關係。歷代狀元,少有幸致的,尤其是到了明清,讀書人呈幾何級數增長,競爭更為殘酷慘烈,沒有相當水平是不可能在重重考試中脫穎而出的。因此,我們不必對狀元們的文化水平有所懷疑。其文才是否經世致用,那是另外問題。
唐汝楫狀元及第,據傳還與嘉靖皇帝此前做的一個夢有關。那夢中有「欲效唐虞,汝作舟楫」之語,恰嵌有唐汝楫的姓名,「獨與宸衷契合」。夢境之說,往往不足憑信。倒是唐汝楫的中舉經歷,頗有幾分傳奇色彩。
他參加鄉試時,其父在吏部尚書任上,試卷初擬第一,拆開彌封,見是唐尚書之子,主考為避嫌,將其試卷擱置一邊。後來,乾脆將其推落於地,但那試卷懸在桌邊就是沒掉下。後被一個擔任鄉試監考官的御史看到,認為文章極佳,不忍其落榜,才將其錄取為是科最後一名。
據《明史》載,唐汝楫「素附(嚴)嵩」,「為世蕃狎客」,「出入嵩卧內,關通請屬,尤為人所惡」。嚴嵩倒台後,被指為嚴嵩黨羽,罷職閑居。穆宗即位,大赦天下,有詔以太常少卿致仕。
著有《小漁遺稿》12卷。
綜觀4名狀元,南宋3名,明1名。究其原因,北宋以前,政治中心在北方,文化重鎮在中原,浙江相對落後。且在相當一段時間,吳越處於割據狀態,士子無法北上應試。因此,唐和北宋兩朝,河南狀元最多,浙江分別只有3名,金華與之無緣。
宋室南遷後,北方士人也大批南遷。前面提到過的影響甚大的被譽為「金華學派之祖」的講學於婺州各地的東萊呂祖謙,其曾祖呂好問南渡時舉家遷居婺州。而其五世祖呂公著、六世祖呂夷簡俱為北宋名相,呂夷簡之從伯即是洛陽才子、一代賢相呂蒙正。金華由於地鄰京城,名流雲集,書院林立,文風丕盛;文化活動活躍,思想交鋒激烈。因而人才輩出,科舉成就斐然,有小鄒魯之稱。且淮河以北屬於金國,那裡的士子無法南下應試,因此浙江獨得地利,有狀元20名,雄冠他路(省),金華有3名也在情理之中。
元明清為版圖遼闊的全國統一政權,經濟文化中心逐漸南移,江浙皖贛的文化優勢逐漸凸顯。但與南宋時期相較,金華的局部優勢已不復存在。雖然浙江在明清各有狀元20名,但金華只有1名。據多洛肯《明代浙江進士研究》一書所述,景泰以後,與杭嘉湖寧紹相比,金華的科舉頹勢漸顯。如區區餘姚一縣,有明一代,就出了339名進士,其中有3狀元、4榜眼、2探花,三鼎甲就有9人。反觀金華一府,三鼎甲除唐汝楫外,只有嘉靖八年(1529)己丑科榜眼永康程文德,隆慶二年(1568)戊辰科探花蘭溪趙志皋,合起來只有餘姚的三分之一,兩相比較,有些令人汗顏。
然而,舊金華府所屬金、蘭、東、義、永、武、浦、湯八縣,所出的四名狀元,忠奸有別,氣節有差,成就有異,倒是有相當的代表性。咀嚼他們的歷史,品讀他們的作品,研究他們的人生軌跡,能給後人許多思索和啟迪。
2007.11.25
《金華日報》200806060601
(上接《閑話金華狀元之一》)
劉渭(1195?~1255?)字志清,一字源流,金華城內人。嘉定十三年(1220)庚辰科狀元及第。生平不詳。
王龍澤(1246~1294)字潛淵,一字及翁,義烏赤岸青口人。咸淳十年(1274)甲戌科狀元及第。宋代第118位狀元,南宋末科狀元。授承事郎、簽書昭慶軍節度判官廳公事,未及升轉,南宋覆亡。生當末世,滿腹經綸無從施展。正應了嵌入三鼎甲姓名的京城民謠《三不得》:「龍在澤,飛不得;路萬里,行不得;幼而黃,醫不得。」因為末科榜眼為路萬里,探花為胡幼黃。
入元後,元世祖忽必烈籠絡前朝士人和舊臣,王龍澤自是屬於被重視之列。經降元的南宋狀元宰相衢州人留夢炎推薦,被授予江南行台監察御史之職。
王龍澤擅書法,工隸書,有少量詩作傳世。
中國文人向來注重氣節,所謂忠臣不事二主,王龍澤歷事宋元兩朝,未免氣節有虧,遭人詬病。
唐汝楫(1513~1597?)字思濟,號小漁,蘭溪城內中北隅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庚戌科狀元及第。授修撰,官至右諭德。
唐汝楫之父唐龍,為官頗有德政,為一代名臣,但與嚴嵩過從甚密。王世貞《弇山堂別集》載:「時以汝楫與首相有連,故得第雲。」唐汝楫之中狀元,一仗文才,二靠關係。歷代狀元,少有幸致的,尤其是到了明清,讀書人呈幾何級數增長,競爭更為殘酷慘烈,沒有相當水平是不可能在重重考試中脫穎而出的。因此,我們不必對狀元們的文化水平有所懷疑。其文才是否經世致用,那是另外問題。
唐汝楫狀元及第,據傳還與嘉靖皇帝此前做的一個夢有關。那夢中有「欲效唐虞,汝作舟楫」之語,恰嵌有唐汝楫的姓名,「獨與宸衷契合」。夢境之說,往往不足憑信。倒是唐汝楫的中舉經歷,頗有幾分傳奇色彩。
他參加鄉試時,其父在吏部尚書任上,試卷初擬第一,拆開彌封,見是唐尚書之子,主考為避嫌,將其試卷擱置一邊。後來,乾脆將其推落於地,但那試卷懸在桌邊就是沒掉下。後被一個擔任鄉試監考官的御史看到,認為文章極佳,不忍其落榜,才將其錄取為是科最後一名。
據《明史》載,唐汝楫「素附(嚴)嵩」,「為世蕃狎客」,「出入嵩卧內,關通請屬,尤為人所惡」。嚴嵩倒台後,被指為嚴嵩黨羽,罷職閑居。穆宗即位,大赦天下,有詔以太常少卿致仕。
著有《小漁遺稿》12卷。
綜觀4名狀元,南宋3名,明1名。究其原因,北宋以前,政治中心在北方,文化重鎮在中原,浙江相對落後。且在相當一段時間,吳越處於割據狀態,士子無法北上應試。因此,唐和北宋兩朝,河南狀元最多,浙江分別只有3名,金華與之無緣。
宋室南遷後,北方士人也大批南遷。前面提到過的影響甚大的被譽為「金華學派之祖」的講學於婺州各地的東萊呂祖謙,其曾祖呂好問南渡時舉家遷居婺州。而其五世祖呂公著、六世祖呂夷簡俱為北宋名相,呂夷簡之從伯即是洛陽才子、一代賢相呂蒙正。金華由於地鄰京城,名流雲集,書院林立,文風丕盛;文化活動活躍,思想交鋒激烈。因而人才輩出,科舉成就斐然,有小鄒魯之稱。且淮河以北屬於金國,那裡的士子無法南下應試,因此浙江獨得地利,有狀元20名,雄冠他路(省),金華有3名也在情理之中。
元明清為版圖遼闊的全國統一政權,經濟文化中心逐漸南移,江浙皖贛的文化優勢逐漸凸顯。但與南宋時期相較,金華的局部優勢已不復存在。雖然浙江在明清各有狀元20名,但金華只有1名。據多洛肯《明代浙江進士研究》一書所述,景泰以後,與杭嘉湖寧紹相比,金華的科舉頹勢漸顯。如區區餘姚一縣,有明一代,就出了339名進士,其中有3狀元、4榜眼、2探花,三鼎甲就有9人。反觀金華一府,三鼎甲除唐汝楫外,只有嘉靖八年(1529)己丑科榜眼永康程文德,隆慶二年(1568)戊辰科探花蘭溪趙志皋,合起來只有餘姚的三分之一,兩相比較,有些令人汗顏。
然而,舊金華府所屬金、蘭、東、義、永、武、浦、湯八縣,所出的四名狀元,忠奸有別,氣節有差,成就有異,倒是有相當的代表性。咀嚼他們的歷史,品讀他們的作品,研究他們的人生軌跡,能給後人許多思索和啟迪。
2007.11.25
《金華日報》200806060601
推薦閱讀:
※【特別關注】為啥教師家庭能培養出這麼多狀元「學霸」?
※醒世歌:羅狀元醒世詩3
※狀元地師第四課
※21名大陸狀元入讀港大
※古代狀元,那些你不知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