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一點批評孩子的藝術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不犯錯誤,世界上也沒有一個孩子不犯錯誤。很難想像,一個不犯錯誤的孩子是什麼樣子。犯錯誤是孩子們的基本特徵和應有權利。我們知道,孩子是在不斷地犯錯誤、改正錯誤和學習過程中成長、成熟的,就如同我們也會犯錯和成長一樣。

  當孩子們犯了錯誤之後,就需要受到批評教育。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是家長義不容辭的職責和使命,也是家庭教育必須承擔的責任。

  當孩子犯了過錯時,家長需要對孩子進行行為指導和批評教育。批評是為了讓孩子對自己的過失負責,培養一種責任感。教育是為了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培養自控的能力。但是當孩子犯有過錯時,父母如果只是一味地責備孩子,而不講批評技巧,結果往往會事與願違。

  教育與監護孩子雖是父母的權利,但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隨時隨地、隨心所欲地批評孩子。

  我們來看一個案例:

  「肖磊,你真是給我丟臉啊,你是不是不犯點錯誤就難受啊?」

  「陳默,你看你考的這點分,我就不明白了,你和其他同學一起上學,聽同一個老師講課,考同樣的內容,為什麼你的成績就這麼差呢?」

  「王小蒙,看看你的房間,跟個豬窩一樣,亂七八糟的,你要是再不收拾,我就把你這些玩具全部清理出去,扔到垃圾桶!」

  家人們,諸如此類的話我們有沒有聽到過啊?

  當孩子做錯某件事情的時候,說教、挖苦、警告甚至體罰,是很多媽媽最常用的批評方式。或許,媽媽的出發點是好的:希望孩子可以快速改正錯誤,進而獲得進步。但是,這種批評方式真的能收到好的效果嗎?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說:「批評不僅僅是一種手段,更應是一種藝術,一種智慧。」孩子有了過失,我們應該給予及時的教育和引導,也可以給予適當的批評,但是批評並不等於對孩子說教、挖苦、警告、體罰,而應該掌握一點藝術,讓孩子更容易從心底里接受和服氣。那麼,當孩子犯錯時,我們應當注意哪些方面呢?

  第一、不要在別人面前批評孩子

  人前莫教子,是有道理的,這充分的體現了父母對孩子人格的尊重,因為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是有自尊心的。有的媽媽認為,只有隨時隨地批評孩子,才能表現出自己的原則和態度;有的媽媽認為,只有在別人面前批評孩子,才能讓孩子長記性。事實上,這些想法和做法不但不能糾正孩子的過失,反而會妨礙他的成長。

  一天,家裡來了客人,媽媽讓8歲的佳明給客人拿糖果。一不小心,佳明把糖果撒了一地。

  媽媽非常生氣,當著客人的面就批評佳明:「你都多大了,怎麼連個糖果也拿不好呢?」這時,佳明低下了頭,客人忍不住說:「孩子還小,沒關係。」媽媽卻說:「真是沒見過這麼笨的孩子!」聽到媽媽這樣說,佳明更覺得無地自容了。從此以後,只要媽媽讓佳明做事情,他都會非常緊張,害怕因為出錯而遭到媽媽的訓斥。

  如果當時佳明媽媽這樣說:「沒關係,我們一起撿起來,以後做事情當心一些就更好了」,然後安慰的拍拍孩子的肩膀,就不會出現後面的結果了,親子關係也會更加和諧。

  美國教育家斯特娜夫人曾經說:「在他人面前揭露孩子短處的父母,不配做父母。」也許這句話說得有些嚴重,但是我們應該明白其中蘊含的道理。因為,當我們在他人面前批評孩子的時候,會使他無地自容,會摧毀他的自尊心,會傷害到他幼小的心靈。所以,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我們要找準時機,要注意場合,要講究分寸。我們最好不要當著別人的面批評孩子,可以用手勢、眼神等非語言形式給他暗示,也可以把他帶到沒人的地方,然後再對他進行教育、引導。

  第二、批評孩子要簡明扼要

  我們都知道「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道理。很多媽媽在批評孩子的時候,經常採用長篇大論的說教方式,結果孩子會因此而變得焦躁不安,從而關閉自己心扉,聽不進我們的話語,無法起到教育的效果。

  因為,我們對孩子進行長篇大論的說教,是一種消極的方式,只會更加強調他的過失。因此,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我們要簡明扼要、適可而止,只要他領會了父母的意思,並知道檢查自己,並改正錯誤就可以了。

  比如,孩子經常因為磨蹭而遲到,我們不要這樣說:「又這麼磨磨蹭蹭,這會浪費很多時間,你上學就會遲到,我上班也會遲到……」我們可以這樣說:「只要我們動作稍微快一點兒,就不會遲到了。」換個方式與孩子溝通,雖然我們只說了一句話,但是對孩子卻會產生一種震懾力。這樣更容易讓孩子接受,進而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改正不好的行為。

  第三、學會利用一些批評的技巧

  如果我們要想讓孩子樂於接受批評,就要學會利用一些批評的技巧。

  比如,我們可以利用「反彈琵琶效應」。什麼是「反彈琵琶效應」呢?也就是說,當孩子犯錯誤時,我們先不要急著批評或懲罰他,而是要充分肯定或表揚他的長處,使他自己去反省,進而認識並改正自己的錯誤。

  另外,還有一種批評的技巧叫做「三明治效應」。「三明治效應」又是指的什麼呢?意思是說,當孩子犯錯誤時,我們可以把批評的內容夾在兩個表揚之中,第一層是對他認同、肯定的積極語言,中間一層夾雜著對他的批評,第三層是對他的鼓勵和信任的積極語言。這兩種批評的技巧,可以起到消除孩子防衛心理的作用,有利於讓他在短時間內接受我們的意見和建議,也更容易讓他認識並改正自己的錯誤。


推薦閱讀:

林風眠傳奇的一生:5歲母親被賣,25歲妻兒去世,但從未放棄藝術
當代畫家張樹立的山水繪畫藝術作品(二)
沒有什麼憂傷是一部好的藝術短片不能治癒的
茶文化里有茶道、茶道里有茶道藝術
借錢給人講藝術

TAG:孩子 | 藝術 | 批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