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唐雙寧:霜染紅葉,凝重人生

唐雙寧:霜染紅葉,凝重人生

文/本刊記者唐崇華游艷玲

2007年6月20日,正處於改革重組關鍵時刻的光大集團迎來新的「掌門人」——原銀監會副主席唐雙寧。

光大集團是國內最早的金融混業經營機構,旗下金融資產主要包括光大銀行、光大證券、光大永明人壽和在香港上市的光大控股公司、光大國際公司,以及光大投資管理公司等一批實業企業。

近年來,「光大」改革步履艱難,原因是各方利益難以平衡,而正在謀求上市的光大銀行,需要強大的助推器。唐雙寧恰好在這方面擁有獨特的社會資源。成為光大集團新一任董事長,唐雙寧的多年銀行業從業經驗將有力推動光大銀行的財務重組,並幫助其儘快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他既要按照國務院批准的方案辦事,又要考慮操作穩妥可行,既要抓住資本市場的機遇,同時還要平衡各方利益關係。對唐雙寧而言,儘管此次變動使得他從監管者的角色轉換為被監管者,但他身上的重擔沒有減輕,而是更重了。

在同齡人中,唐雙寧是佼佼者。他成長的年代,因為某種大家熟知的原因,很多人都荒廢了學業,甚至是失去了人生的奮鬥目標。與眾不同的是,人到中年的唐雙寧不但在金融理論、監管和領導工作上成績卓著,而且在史學、詩詞、散文、書法研究上都取得了豐碩成果,尤其是他的狂草以及對狂草藝術的精闢見解,令人耳目一新。

走近唐雙寧,是一件令人心神爽悅的事:因為你可以從他對生活的熱愛中提取激情,從他恣意奔放的狂草中得到靈感,從他睿智的演講和美妙的詩文中收穫哲理。然而,解讀唐雙寧又是一件很難的事:因為他博學多才,建樹頗豐;因為他洒脫飄逸,心性孤傲;因為他身居高職,使命難辱。

一個有成就的人,必定有某種常人不具備的品質和毅力。我們想通過以下幾個片斷來展示唐雙寧的精神世界、藝術追求及金融管理理念,研讀多面唐雙寧。

俯首頌長征

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的唐雙寧,在崇拜英雄的年代長大,有一種英雄情結。在他的心目中,長征的紅軍是最了不起的英雄。於是,重走英雄走過的路,成為他兒時最大的夢想。

在過去的十幾年間,唐雙寧或是在公事間隙,或是利用休假,硬是沿著紅軍長征留下的印跡一一作了尋訪:從跨過於都河到湘江血戰、從翻越老山界到強渡烏江、從四渡赤水到婁山關大捷,烏蒙磅礴、金沙水拍、彝海結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躍大雪山,踏過水草地,搶奪天險臘子口,翻越巍巍六盤山,一直到吳起鎮會師……每到一處,他都會悉心考證長征遺址,探訪長征老人,用心品味當年紅軍長征中的一事一人,一景一物。

紅軍當年走過的川北草地,屬於沼澤泥國,陰森迷茫,空氣稀薄,寒氣逼人,茫茫千里,不見人煙,辨不清方向,找不到食物。為了活下來,有的戰士將糞便中未消化的青稞再篩出來重新煮熟充饑。同時,上有飛機轟炸無法躲藏,前有堵截之兵無法迴避,稍有不慎,就會陷於泥潭而不能自拔。幾十年過去,唐雙寧坐在汽車裡,沿著草地邊緣想像當年的情境。平均海拔3500多米的高原反應,令他這坐車「行走」的人都頭疼難忍,只能靠氧氣袋維持呼吸。而當年扛著輜重跋涉行走的紅軍是怎麼走過來的,怎麼活過來的?想到這些,唐雙寧不禁肅然起敬。

唐雙寧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寫道:「無數的艱難險阻,不盡的險山惡水,紅軍在不可能行進的地方行進,在不可能攀登的地方攀登。馬都翻不過去的老山界,紅軍翻過去了;鳥都飛不過去的大雪山,紅軍飛過去了;沒有人煙的水草地,紅軍踏過去了,終於踏到了自己的目的地,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正是靠的這種精神,我們創造了令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都難與比肩的新時代!」

長徵引發的思考

重走長征路對唐雙寧是一種心靈凈化,而更多的是激情與思索。「我們是辯證唯物主義者,承認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有反作用。不承認物質第一性,是唯心主義;只承認物質第一性,不承認意識第二性,不承認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是機械唯物主義。我們現在的主要問題是『機械唯物主義』。當年,紅軍從安順場到瀘定橋一天一夜跑240里路,而且風雨交加、道路崎嶇和敵軍阻截,如果沒有一種精神境界,能行嗎?紅軍過草地走了六天六夜,而且沒吃沒喝,如果沒有一種精神境界,能行嗎?今天我們同樣也面臨許多困難和矛盾,比如金融工作既要支持經濟發展,又要防範風險,如何處理好二者的關係,也是困難重重。但是,同長征比起來,這些算得了什麼?所以,我們要用長征的精神戰勝今天的困難。」

在長征線沿途,唐雙寧看到這些地區的物質生活貧困現狀,引發了他對農村金融的思考。「目前,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矛盾就是在資金投入上農村有需求無能力,財政有願望無力量,銀行有資金無手段。財政有願望無力量,就是說目前國家財政還沒有足夠的實力直接改變農村貧困地區的落後面貌;銀行有資金無手段,就是說當前銀行出現流動性過剩,城市投資規模又過大,需要將資金投到農村貧困地區去;但銀行資金是老百姓的儲蓄,必須償還;農村貧困地區有些又不具備償還能力,銀行就沒有辦法把資金用到農村貧困地區去。」經過深思,他認為可以考慮發行支農特別國債解決這個問題,由財政向銀行發行,由政策性銀行發放,由農村信用社代理,既解決農村的資金需求問題,又解決財政資金不足的問題,也解決了銀行的資金出路問題。雖然這個想法有關部門還在研究中,但他的觀點是很前瞻的。

重走長征路過程中,唐雙寧看到長征中的道路狀況後,建議花少量的錢把這些路段整修連接起來,建成一條相對完整的「長征路」,既可以解決這些地區的交通問題,又可以帶動西部開發、發展旅遊業,還可以進行傳統教育。他的這個建議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曾培炎副總理也在這個建議上做了批示。國家有關部門已開始對這一建議進行具體論證。

「重走長征路不是為了重複過去的物質生活,而是為了弘揚長征的精神。今天的物質生活應當說已經非常滿足了,但人們的精神生活卻比較貧乏。物質和精神好比一個人的血肉和靈魂。人不能沒有精神,不能成為『植物人』,成為『行屍走肉』。國家也一樣,GDP是一個國家的血肉,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唐雙寧認為物質需求是有限的,精神需求是無限的,當今社會就面臨著物質需求的有限性和精神需求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

唐雙寧不止一次地表示,提高全民文化素質,不僅是文化工作者的職責,也是所有中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唐雙寧說,長征精神是全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他認為,當代中國人要從長征的歷史財富中汲取力量和精神,用長征的精神戰勝今天的困難,推動改革開放事業不斷深入發展。

長徵引發的研究

重走長征路,誘發了唐雙寧對長征史研究的興趣。長征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參加長征有哪些隊伍?長征一共走了多少路程?長征中有多少次會師?怎樣從廣義上理解遵義會議?怎麼看待當時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等等問題,他都想通過自己耳濡目染,去重新進行解答。

唐雙寧發現紅軍長征不僅指中央紅軍從江西到陝北的長征,還有紅四方面軍從鄂豫皖轉戰川陝同中央紅軍會師北上,再重新南下復又北上的長征,還有紅二、六軍團北上於甘孜改編為二方面軍並同四方面軍攜手繼續北上的長征,還有紅二十五軍從鄂豫皖到陝北的長征,還應當有紅六軍團從湘贛到川黔的長征,也應當包括紅七軍團組成北上抗日先遣隊從江西經閩浙到皖贛的長征……紅軍長征的會師又不僅指會寧的會師、吳起鎮的會師,還應當包括紅一、四方面軍的達維會師,紅二、六軍團的印江會師,紅二、四方面軍的甘孜會師,紅二十五軍同陝北紅軍的延川會師,北上抗日先遣隊同紅十軍的重溪會師……

紅軍長征中也不僅召開過遵義會議,還有兩河口會議、蘆花會議、沙窩會議、毛兒蓋會議、俄界會議、哈達鋪會議、榜羅鎮會議……遵義會議,作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次偉大轉折的會議,不僅指紅軍一奪遵義在遵義城召開的三天會議,還應當包括通道會議、黎平會議、猴場會議,這些會議是遵義會議的「預備會議」;還應當包括扎西會議、苟壩會議、會理會議,這些會議是遵義會議的繼續(會議)。苟壩會議的原址,經過唐雙寧的建議,正在整修以待後人。紅軍長征中還有一個重要會議就是巴西會議,因其年代的久遠,世事的滄桑,交通的隔絕,人們一直未弄清它的具體地點所在。出於執著和好奇,唐雙寧不顧高寒缺氧,不顧交通險惡,終於探到了一個究竟,爭取了一個「一家之言」,在《百年潮》上發表了《巴西會議會址考》一文。

紅軍長征究竟走了多少路,最早的出處是毛澤東說的二萬餘華里,標準的版本是二萬五千華里,有兩個好奇的外國人經過所謂的實地測量(其實是走了今天大大修直修寬了的公路)說只有一萬多華里,而唐雙寧對各路紅軍長征路程的綜合計算後,認為應當不少於六萬五千華里。

對於紅軍六次長征、七次會師的來龍去脈,唐雙寧如數家珍。很多機關、學校都邀請他去講長征以及長征中的故事。每當人們提起長征,他都會滔滔不絕……

顛醉作狂草

唐雙寧工作非常繁忙,每天工作在12小時以上。公務之餘,他遨遊文海,揮毫染翰,工行、草、篆,尤擅狂草,其作品獨具風采。作為業餘愛好,他只能在深夜或凌晨走進不影響他人休息的地下室進行書法創作。當其進入迷狂狀態之時,可謂天假其手,超越常態,筆挾風雨,心手相侔,筆墨雙暢,物我兩忘。

師法古今於一爐

唐雙寧通曉中國書法史,了解各個歷史時期書法狀況,通曉古今善書狂草的大家,熟諳草法,遍臨名家名跡,對於古代張旭、懷素,今人毛澤東、于右任等,均以為師,並融會貫通,參以己意,逐漸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

說到書法,唐雙寧認為毛澤東的書法對他影響非常大。還是在「文革」寫大字報的時候,正在讀小學的唐雙寧上過大楷課。那時的他感覺毛澤東的書法藝術是真正的「光芒萬丈」,就將毛澤東的字作為臨習的標本。毛澤東成了他的第一個書法老師。

唐雙寧臨習毛澤東的書法,並不是簡單地照著葫蘆畫瓢,而是一邊學習一邊體會,並將毛澤東的書法概括為「四個第一」:「草書第一,章法第一,讀帖第一,書外功夫第一」。所謂「草書第一」,毛主席最推崇草書,並在晚年攀上了狂草的高峰。所謂「章法第一」,毛主席最注重章法,毛主席許多字的結構嚴格說來也不符合草書要求,但他在章法上達到了狂草的水平。所謂「讀帖第一」,是相對臨帖而言的,很多書法家提倡臨帖,但是據說毛主席不臨帖,而是讀帖,就是讀完之後變成自己的東西。臨貼只能做到形似,讀貼變成自己的東西才能做到神似。所謂「書外功夫第一」,就是書法不是簡單的寫字,而是一個人學識、修養、胸懷、人品、氣質的綜合反映,只有書內功夫與書外功夫結合,才是真正的書法家。

受長征的感染,唐雙寧創作了一幅幅毛澤東長征詩詞的書法作品。他在《長征點燃的激情》一文中說:「毛澤東的澎湃激情,昂揚氣勢,更令多少江河倒流,山巒俯首;而毛澤東一幅幅謳歌長征的狂草又感悟了多少書家,贏得了多少絕音?……長征給我們留下的太多,太多。走進長征,我發現了一座光芒四射的藝術殿堂。」

唐雙寧填的一首詞《滿江紅·習字》:「尺幅之間,原竟是,蒼穹萬里。風颳得,滿目行雲,一天星雨。墨濤起處猛虎嘯,瀚海動時游龍戲。忽驚雷閃電共闌干,如訴泣。唇咬破,腳嵌地。腕高懸,愁自去。軒窗任拍打,無我境地。世事蒼茫都不見,人間從此無足慮。血涌一身顛狂豪氣,誰人醉?」抒發了他對書法的感受,流露出他對狂草的理解和認識,以及他在狂草意境上的追求所付出的艱辛。

唐雙寧衷情於狂草,源於他對狂草的認識和理解,他認為狂草是中國書法藝術的皇冠,誰攻下狂草,誰就登上中國書壇的頂峰,誰就是大師,誰就是一代宗匠。

  狂草是中國書法中極具活力、富於變化、具有強烈的抒情性且又難於掌握的一種書體。它具有深遠的淵源,悠久的歷史。狂草是由今草發展而來,是草書發展的高峰。今草始於漢末,當時寫的最好的人為張芝(字伯英),有草聖之稱。他的草書簡約連綿,一筆而就,故又謂之大草。大草經過魏晉南北朝諸多書法家(如王獻之)的傳承發展,到了唐代成為最為恣肆放縱的草書——狂草。

唐代狂草書家之代表人物為張旭、懷素,俗稱「顛張醉素」。他們的狂草筆畫狼藉,長槍大戟,線條佶屈盤繞,猶如萬歲枯藤,行筆疾狂突奔,勢如電馳雷奔,給人以「亂塗亂抹無規矩」、「斜鑿黃金側鑿玉」、「崖崩岸折何崢嶸」(貫休《觀懷素學書歌》中句)、「狀如楚漢相攻戰」(李白《學書歌行》中句)等大動蕩、大起伏的知覺形象,震撼著人們的心靈。這種藝術境界是非常高的,是常人所難以企及的。

唐雙寧說,長征對我書法創作的影響主要是引燃了我的創作激情,讓我情不自禁拿起筆來滿足我的「創作衝動」。走長征路也引發了我的創作靈感,比如我寫毛澤東的《七律·長征》,寫過無數次。這首詩中有兩個「軍」字。大家知道書法中是忌諱雷同的,而我過去寫「軍」字,兩個都是一豎下來的。當我四渡赤水以及來到二、六方面軍經過的石鼓長江第一灣時,就突發奇想,產生了將「軍」字寫成連綿環繞形式的閃念。 

唐雙寧獨鍾狂草,人稱「中國當代狂草第一人」。他把蔡扈的飛白與蔡襄的散草技法相結合,在筆法上,將飛白引入狂草;用筆上,中鋒、側鋒、散鋒並用;章法上,從古人的橫無行、縱有列突破為創作上的橫無行、縱無列,大膽實驗,並取得了在章法布局上前無古人的新的變革。縱觀唐雙寧狂草作品,左右馳騁,大起大落,險勁峭拔,饒有韻味,筆意有的瀟洒飄逸,有的奔騰放縱,達到無我之境,給人一種痛快淋漓的感覺。

國學大師馮其庸看過唐雙寧的字後,欣然做詩《唐雙寧狂草歌》:疾風勁草讀君書,君書都是劍器詞。忽如驚風飄白日,忽如鯨魚破蒼波……並寫下了「予讀唐君狂草,如少陵觀公孫劍器舞,又如讀太史公書項羽破秦軍百萬諸侯軍山呼震岳,又如聞雷轟電掣,聲光掃寰宇,復如聽梧桐夜雨二泉映月,其奧微處在微茫之間,當以神會也。」

國學大師文懷沙評論唐雙寧的狂草「獨闢蹊徑,自成一派」。

北京大學美學教授、著名書法家楊辛先生評價道:「唐雙寧書寫出來的《長征》作品,不僅僅是追求外表的豪放,更重要的是凝聚著一種對長征的深刻理解和情感體驗。」

在紀念毛主席逝世三十周年的大型史詩音樂會《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上,唐雙寧潑墨揮毫書寫的《沁園春·雪》被人民大會堂永久收藏。北京最著名的金融街牌匾也出自唐雙寧之手。著名文物鑒定專家、書法家楊仁愷評價他的草書:「若長槍大戟,屈鐵盤絲,豪放不羈,氣度恢弘,於無法中而有法」,「似可見唐代大家的神韻,又有自己的面目。」著名書法家王學仲視其書法「把形和神、剛和柔、潤和燥融於書法之中」,有「風格獨具的自家風範」。

中國楹聯學會會長、書法家孟繁錦先生評論:「雙寧先生是在用心寫字,用情寫字,抒發的是個人情感,寄託的是個人的幽懷,所以自成風規,卓爾不群」。

沈鵬先生聞知唐雙寧的書法成就,親自登門同唐雙寧探討書藝,還在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啟功先生題籤的《唐雙寧書法集》扉頁上題寫「世上無物非草書。雙寧先生善學多悟,由萬物可知草書也。」

潛心研習顯灼見

唐雙寧的書法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和賞識,更值得稱道的是,他作為一位書法家,對書法藝術有獨特的見解。他從自己的實踐中總結出了書法的三項基論,即「書外功夫」、「宣洩情緒」和「創造美感」,他以哲學的語言闡釋書法的特性入木三分。

闡釋書法三項基論

唐雙寧認為:「書法是以漢文字為對象,以中國傳統筆墨紙硯為工具,以書外功夫為基礎,用以宣洩情緒,創造美感的一種藝術。」他同時還認為,書法藝術是在抽象意趣的指導下,用意象思維的方法,通過漢字點畫的千變萬化的組合、排列來直接表達人們精神感受的藝術。這個定義,除了對書法創作的對象、工具加以限定外,關鍵在於「書外功夫」、「宣洩情緒」和「創造美感」三項。

所謂「書外功夫」是相對書內功夫而言的。唐雙寧把它概括成六句話,叫「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經萬件事、師萬人長、抒萬般情、拓萬丈胸」。

讀萬卷書。唐雙寧認為讀萬卷書關鍵是讀三本書。第一本是文學,文學是人學,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反映的是人對社會的感受。第二本是歷史,歷史是現實的一面鏡子。文學是對某個具體社會現象的高於生活的描述,而歷史則是對社會的真實的全面的描述。第三本是哲學,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學問。讀哲學,可以在讀文學和歷史的基礎上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行萬里路。行萬里路,才能啟發藝術創作,產生藝術靈感。唐雙寧以個人經歷舉例,毛主席走過的路,周總理走過的路,鄧小平走過的路,他基本上都走過;李白、杜甫、蘇東坡走過的路,他也基本上都走過。行萬里路,需要條件,有條件的可身行,沒有條件的也可心行。他讀小學時沒有條件,就騎自行車一個生產隊一個生產隊走。走不了萬里,就走幾十里。有了條件以後,全世界除了南極洲以外的六大洲他都走過,北到北極圈,南到好望角,西到歐洲大陸的羅卡角。

經萬件事。唐雙寧以自己的體會作解釋道,他的作品「還我山河」,創作背景是在2000年的全國經濟工作會議上,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朱鎔基同志要求銀行每年降低不良貸款三個百分點。當時,正是我們抵禦亞洲金融危機、加入WTO談判的關鍵時期。就是在那時,他腦中冒出一個藝術幻覺,寫出了「還我山河」這幅作品。沒有當時那種背景,恐怕產生不了那種靈感。

師萬人長。母校在採訪他時,問他最佩服的人物,他信口說出上百名,最後點了毛澤東、華盛頓、諸葛亮……

抒萬般情。唐雙寧認為,人有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兩種思維方式,性格特點也不一樣,但不管怎樣他覺得還是情感豐富一點好。他走了很多地方,每到一地也常常是有感而發,寫些東西。他有幅作品叫「開天闢地」,是他在科羅拉多大峽谷參觀時產生的靈感。科羅拉多大峽谷那種錯落的自然地貌,使他一下就悟到書法上可以使用這種錯落的布局,這也是他橫幅作品中出現錯落的第一次。所以說,抒萬般情也是當個真正書法家的前提。

拓萬丈胸。他用四句話作為拓萬丈胸的註解:沒有比雙腳更高聳的山峰,沒有比思想更深邃的海洋,沒有比眼界更寬廣的平原,沒有比胸懷更博大的世界。

所謂「宣洩情緒」則是書法家的真情實感通過特定工具,對特定對象進行的一次自我傾吐、自我表露。「宣洩情緒」而成書壇聖人的,當屬張旭。同李白一樣,張旭才高八斗,志在穹蒼,但也一樣懷才不遇。終其一生,張旭不過做到太子左率府長史這樣一個七品小官。當張旭在仕途無法施展抱負的時候,卻在書法中找到了自己。他以頭濡墨,以牆為紙,狂呼大叫,淋漓痛快地宣洩內心的喜怒哀樂,最終以自己的書法,與李白的詩,裴旻的劍,並稱盛唐「三絕」。

  所謂「創造美感」則是書法在書外功夫基礎上宣洩情緒的本質表現,是書法家真情實感自我表露的最終結果。書法創作的最終功能就是創造美感;欣賞書法的唯一標準就是「美」(當然,「美」又不僅僅是書法藝術的評判標準,也是一切藝術的評判標準)。怎樣的書法作品可以稱之為「美」呢?車爾尼雪夫斯基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美,意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審美觀。書法自然也不例外。當今書壇,對書法作品的評價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也有一個公認的、簡易的評判標準。

  唐雙寧以為,書法作品的美感需看其筆法、觀其結構、思其筆意、賞其章法。筆法,即用筆的熟練程度與功力;結構,即每個字體的正確與否(當然是相對的);筆意,即字與字之間「勢」的連接與「意」的走向;章法,即整幅作品的謀篇布局。筆法與結構,反映書法「形」的一面;筆意與章法,反映書法「神」的一面。筆法與結構,是書法的「技術性」問題;筆意與章法是書法的「方向性」問題。神形兼備,以形配神,兩全其美;神形之間,難在謀勢,貴在有神(「書之妙道,神採為上」——南齊王僧虔語;「深識書者,唯見神采,不見字形」——唐·張懷瓘語;「書畫以韻為主」——宋·黃庭堅語),神韻是書法美的核心。

用哲學釋解書法

書法與哲學似乎怎麼也扯不到一起。然而,按照馬克思的觀點,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互相聯繫的。書法屬於藝術範疇。按《辭海》的解釋,藝術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類以情感和想像為特徵,把握世界的一種特殊方式,是人們現實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哲學也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關於自然界、社會和人類思維及其發展的最一般規律的學問。這樣看來,二者都是社會意識形態,只不過哲學研究的是世界的一般規律,而藝術,包括書法藝術,是反映世界的一種特殊方式。換句話說,也就是一個是一般性,一個是特殊性,哲學的一般性寓於書法這個特殊性之中,書法之中有哲學。書法中有什麼哲學呢?唐雙寧認為:

第一,就是全局觀。書法大致說來有四項要素,即筆法、結構、筆意、章法,其中的章法,就是講的全局,講的書法作品的謀篇布局,講的如何實現書法的整體美。一幅書法作品,筆力再功、字的結構再准,如果謀篇布局不好,缺乏整體美,那這篇作品就會失去價值,就難登大雅之堂;反之,如果謀篇布局得體、整體美觀大方,疏可跑馬,密不透風,錯落有致,渾然一體,即使某個具體著筆或有缺失,也是瑕不掩瑜,稱得上是上乘之作。借用軍事術語,這叫戰略。戰略永遠高於戰術。

  第二,就是變化。哲學講要用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問題,而書法的最可貴之處也就在於變化;反過來說,書法的最大禁忌就是沒有變化。變化在書法中的要求是:筆劃與筆劃、字與字、行與行,都儘可能地不要重複。變化的本質是承認差異。沒有變化的書法過去叫「館閣體」,現在稱「美術字」;不會變化的書法家,稱之為「匠」。美術字其實不用書法家用心去寫,只要用機器印,頂多臨摹一下,描一描就可以了,最省事,但最不中看,頂多博得小學生的喜歡。

第三,就是聯繫。哲學講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互相聯繫的。書法則要求,一幅優美的作品,特別是書壇頂峰的草書,必須氣脈相連,當然可以數字相連、可以筆斷意連,但其中的「氣」必須貫通。何為「氣」?「氣」就是書法中的精神血脈。有時候氣用肉眼可以發現,有時候肉眼凡胎會眼空無物。氣是蘊藏在書法作品之中由人意會而難以看到的東西,正是「道可道,非常道」。

第四,就是重點。哲學語言叫做「主要矛盾」。書法中的重點是草書,草書中的重點是狂草。草書是書法的頂峰,狂草是草書的頂峰。正因為是頂峰、是重點,所以一般人不敢企及。而一幅具體書法作品中,通篇中重點是氣脈,諸要素中重點是章法,字體中重點是若干起著擎天柱作用的著筆。

唐雙寧的書法理論如同他的書法一樣受到廣泛關注。他曾受邀到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中國美院、中央財經大學、東北財經大學等院校進行書法講座,每到一處聽者雲集,備受歡迎。

傾情賦詩文

古往今來,凡志趣超群、抱負高遠之士,常常覽物抒情,慷慨言志。特別是在登高放眼天地之間時,長時間積蘊的關於生活的艱辛、社會的憂患、天地之巨變等方面的感觸,就找到了最佳的突破口,或誦於口頭,或瀉於筆端。

唐雙寧知識廣博,他把詩詞散文作為提高思想修養、陶冶情操的佳釀。唐雙寧的主業要求他必須嚴肅、冷靜、理性地分析、思考、決策;而在他的副業創作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他激蕩的熱情和奔放的豪情以及委婉的深情。他廣泛地涉獵詩、詞、散文,有詩集、散文集等著作問世,他飽含深情的詩詞和直抒胸意的散文,廣受好評。

長征路上,崇敬、激情、懷念之情互相交織,唐雙寧不能抑制自己,一首「萬水千山豈只難?精神等閑概等閑。境界到處皆細浪,氣魄臨時俱泥丸。霜凝須鬢心尤暖,雪覆肝腸膽不寒。白雲梅花皆飛雪,人生無處不開顏」的詩脫口而出。

著名學者葉嘉瑩先生對唐雙寧的散文《閭山》和《鏡泊湖》大加讚賞。在《閭山》中,唐雙寧寫道:「閭山的美,是一種悠遠博大的美,富有哲理的美。閭山的美,又是一種包容的美,並不排他的美。當我還未見到外面的世界的時候,我對閭山的認識是一種膚淺的認識,我對閭山的崇拜是一種原始的崇拜,儘管它很質樸。當我見到外面世界的時候,曾幾何時,我對閭山曾經誤解過,不以為然過。當我冷靜下來後,發現,還是閭山最美。」質樸的語言,飽滿的深情,讓葉老在回信中寫道:「天地造化鍾此靈秀,得您之妙筆結合一已之才情、襟抱與文化史地之學養,寫出如此動人之妙文,真可謂湖山之幸。您的書法得毛主席之神,而您的詩則與李太白之才氣橫溢頗有相近之處,非我輩斤斤于格律者所能置喙也。」

2006年1月8日清晨四五點鐘,唐雙寧突然從夢中驚醒,輾轉難眠。他下意識地打開電腦,而他過去從未在這個時候打開過電腦。他突然發現,這天是周總理忌日,是周總理逝世三十周年的忌日。網上的留言像雪片一樣,他的淚水像潮水一樣止不住。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一口氣寫下「料得年年斷腸日,定是歲歲一月八。今日人人腸更斷,總理一去三十年。今日斷腸更斷魂,三十年來不歸人……」的《周總理逝世三十周年祭》長詩。這首長詩不脛而走,許多人讀了後,給他打來發自肺腑的電話,寫來感人至深的信,許多人讀著讀著流下了眼淚。周總理的親屬周秉宜同志看到這首長詩後,親筆寫信給唐雙寧:「詩寫得樸素流暢,有一種千言萬語道不盡的深情貫穿始終,讓人越是讀下去越是心緒難平,感慨萬千。」剛剛動過手術的方明老師,他情不自禁地朗誦著這首詩,一如他當年播頌周總理的訃告、悼詞……而《中華詩詞》主編楊金亭則認為,將來歷史上能流傳下來的悼念周總理的詩,一首是三十年前柯岩的《周總理,你在哪裡?》,一首是三十年後唐雙寧的《周總理逝世三十周年祭》。

唐雙寧精於詩、詞、散文,正所謂胸有文墨品自高,因而能使他的書法在字裡行間中流露出藝術家特有的氣質與品位。正如著名書畫文物鑒定專家楊仁愷先生所云:「他的詩文讀來氣勢不凡,時有驚人之筆,使讀者品味無窮,正是與書法開拓境界的格局完全一致,前人所謂文如其人、書如其人、詩如其人,信然。」

唐雙寧並非專業作家,他寫詩作文毫無功利性,而是以詩和散文的藝術形式與世界對話,是情感的宣洩,是心靈的投影,是生活的素描。由此可見,詩文優劣之分雅俗之別,首先不取決於藝術技巧而取決於作者的精神境界、文化素養和情感體驗。

妙語釋金融

唐雙寧是金融科班出身,大半輩子都在銀行工作,他在實踐中善於觀察,悉心總結,能把專業性很強的金融理論知識用形象化的語言道出,足見他的金融理論功底之深。他曾用水來形容金融的詭變多異,詮釋出他對水的認識和對金融的理解。他把看似枯燥無形的金融比作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水,而通過水的十大效應,把金融之於國家社會的功能做了生動刻畫。

金融是一座水庫,它將社會閑置資金儲存起來再重新進行配置。這是金融的「蓄水效應」。

  金融是一道閘門,它將貯存起來的社會資金通過這道閘門進行調節。對需要的行業,它慷慨解囊,落落大方。對限制的行業,它橫眉冷對,毫不動情。這是金融的「調水效應」。

  金融之水需要水渠。今天,一方面中國金融水庫之水流動性過剩,另一方面水向低處流,農村、中西部這些「經濟高地」嚴重缺水。究其原因,不在於水,而在於渠,在於這些地區還不完全具備市場化的條件,急需建立「市場與政府扶持相結合的區域金融資源配置體系」這一新的引水之渠,將金融甘泉引向農業,引向中西部。這是金融的「引水效應」。

  金融之水需要水壩。金融是一個高風險行業。金融之水如果調控不當,將會像洪水一樣沖堤決口,滔天而來,給經濟和社會造成重大危害。因此,從事金融工作要牢固樹立風險意識,防止「洪水效應」。

  金融還具有「潮水效應」。金融風險特別是以不良貸款為主要表現形式的信用風險,如同海邊的礁石一樣,在經濟高漲時,它被淹沒;在經濟退潮時,它將暴露。從事金融工作要學會「逆向思維」,經濟形勢越好越要保持清醒頭腦,防止「潮水效應」。

  金融還具有「污水效應」。金融風險――以案件為主要表現形式的操作風險,雖然損失的金額與整個金融資產相比只是小數,但如同一塊污泥落入清水池中,使整個水池嚴重污染,對銀行聲譽帶來重大影響。因此,從事金融工作要嚴防「污水效應」。

  金融還具有「漏水效應」。金融業在經營中一方面創造利潤,一方面也會產生不良資產,如同管道泄漏一樣使利潤流失。

  我們應培育金融的「湯水效應」。監管當局適時放寬農村地區金融機構的市場准入政策,出現了一批村鎮銀行、貸款公司,雖然從數量上看農村金融的主體並未改變,但可激活農村金融體制,如同一桶白水放入幾匙調料,雖主體依然是水,但性質已然為「湯」。

我們還應培育金融的「凈水效應」。九十年代亞洲金融危機,中國產生了一批資產管理公司,專業處置銀行不良貸款1.4萬億元,有效改善了銀行的資產質量。資產管理公司要總結經驗,興利除弊,鍛煉得更加專業、更加有效,提高凈化金融之水的能力。

我們還應培育金融的「治水效應」。金融監管如同治水。治標為「堵」,治本為「疏」,治理金融亦然。我們既要加強監督,更要建立起內控機制和現代企業文化,提高我們的治水能力。

在唐雙寧看來,金融如水,它有正反十個方面的特性。這十大效應,並非一味褒揚,而是各展利弊。因為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對金融的看法發生偏頗。正則一味叫好,負則談金色變。其實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對金融的利害兩面必須有清醒認識,才能做到善持利刃而無傷己身。

看到如水的金融,需要的是對經濟全局的把握,還要懂得治水之妙。金融如水,人應像水一樣活著,管理呢也應該從水的性質入手,因勢利導,趨利避害,讓水發揮最大效應。唐雙寧引用了《老子》對水的闡述,表達了管理學的精華,所謂「上善若水。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把水的特性展現無疑。通過對水的調節治理,實現對社會的有效管理。

踐行在光大

光大集團總資產7000多億元,產業結構五臟俱全,既有銀行、證券、保險、基金、金融上市公司等金融企業,又有環保、會展、房地產、石油、飯店、旅遊和物業管理等實業企業。

光大集團旗下企業眾多,目前,集團在境內擁有全資企業6家,控股企業2家,參股企業7家,合資企業1家,其中包括中國光大銀行、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光大永明人壽保險公司和中國光大投資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和企業。在香港擁有光大控股、光大國際2家上市公司,全資公司37家,合資及聯營公司12家。光大集團總資產中金融資產佔98%。社會上有人說,光大是一部「天書」,看不明,讀不懂,剪不斷,理還亂。這種說法表明了光大改革的難度。

2004年初,光大集團就提出了重組的計劃,雖然相關財務重組方案已於去年底獲國務院批准,匯金向光大銀行和光大集團注資共200億元的事情已有眉目,但由於各種「複雜」性因素,其重組之舉仍撲朔迷離。

光大銀行目前的財務狀況也並不樂觀,其核心資本充足率遠在監管要求之下,財務重組、股改、上市已成為光大銀行的當務之急。

據其未經審計的2006年報表初步統計,光大銀行2006年的不良貸款餘額約為267億元,不良貸款撥備約為180億元,由此得出不良貸款的撥備覆蓋率約為67.4%。這與其他幾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差距頗大——同期招商銀行(600036)為135.61%、民生銀行(600016)為116.6%、浦發銀行(600000)為151%。

由於資本充足率不達標,光大銀行近兩年的發展受到限制。比如,光大銀行已經有至少三年時間沒有設立新的分行。

面對記者的提問,新上任的唐雙寧並不掩飾光大存在的問題:一是資產及業務上的複雜性,二是機構及股權上的複雜性,三是債權債務關係上的複雜性,四是管理體制上的複雜性,五是人員的複雜性,六是改革方案設計上的複雜性。

唐雙寧表示,光大集團的改革重組與國有商業銀行重組改制的區別可以歸結為「三異」:一是內容不同。國有商業銀行是同一行業,一級法人,改一家銀行即可;光大涉及多個行業,是多級法人體制。二是「武器」不同。國有商業銀行是國家注資的「子彈」上膛即可發射;而光大是股份制,光有「子彈」不行,還要絕大多數股東同意。三是「射擊」環境不同。光大同國有商業銀行相比,除了境內的業務以外,還有在港企業,改革重組工作要充分考慮保持在港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唐雙寧因此強調此次重組將不涉及在港企業。

自6月20日上任,唐雙寧的身影頻頻突然出現在多家光大銀行的分支機構,均是事先沒有打招呼的「微服私訪」。唐雙寧認為,「這樣才能看到一個最真實的光大銀行」。

除親自深入基層營業網點,為更直觀地感受光大銀行與其他銀行的差距,唐雙寧還走訪了同一地區的其他銀行,將各家銀行的情況進行對比,做到「心中有數」。有人看到,他從光大銀行出來就直奔百米開外的中信銀行的一個網點,從中信銀行的網點出來,他正在向同行掰著指頭計算著兩個支行的顧客人數。一位熟悉唐雙寧的人士透露說,這是唐雙寧一貫的工作作風。在銀監會擔任副主席期間,唐雙寧也經常「突然」出現在基層的農信社、城商行視察工作。

唐雙寧履新後的第一次集團黨委會召開前,他已與光大集團和銀行的領導以及基層員工座談,人數已達80多人,聽取員工對於光大銀行的最真實看法和建議。業內人士指出,這足以說明唐雙寧此次履新所肩負的重擔,大部分集中在光大銀行身上。

關於光大銀行的經營發展問題,唐雙寧的定位是「抓改革發展的大事」、「抓隊伍建設」、「抓重大關係的協調」,其餘放手支持經營班子工作,支持經營班子大膽工作。

8月9日,在光大集團的年中工作會議上,身為集團董事長的唐雙寧提出了一系列重振光大的工作思路,概括起來就是「實行『四抓一帶』,全力打造『五項工程』」,「四抓一帶」即第一,抓主要矛盾,就是要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光大集團改革的有關指示精神,抓好改革發展這一關係光大集團未來的主要矛盾。第二,抓歷史機遇,就是要抓住目前國民經濟形勢總體向好、資本市場處於牛市、員工渴望改革這些難得的歷史機遇。第三,抓重點企業。在光大集團中,光大銀行資產佔96%,員工佔93%以上,因此光大改革的重點是銀行改革。當然,集團又是一個整體,集團內其他企業也要改革,集團自身的重組和實業的重組同銀行的改革密切關聯,證券的上市也不僅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更是為銀行上市探路。第四,抓內部管理,嚴格規章制度,健全內控體系,嚴肅處理違規違紀人員,遏止案件頻發勢態。通過以上「四抓」,帶動集團整體向前發展,提升整體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五項工程」即改革工程、管理工程、創新工程、人才工程、人心工程。

光大集團的前董事長王光英先生問及唐雙寧到光大後與過去在機關的不同感受,他以楹聯做答:「在機關昂首挺胸當公僕,否則沒有權威;到企業貓腰低頭做主人,否則沒有錢賺」,橫批「大致如此」。

唐雙寧有著學者秉賦,詩人情懷。雖然他自己一再說明,他不是書法家,更不是詩人。但是在他的書法作品、散文詩詞中都能隱隱約約感到,他作為書法家、詩人、散文家的造詣和情愫。

詩詞、書法、歷史是他的業餘愛好,在他看似閑庭信步的業餘創作中,我們窺探出他敏於思、勤於藝、精於心的一貫品性,彰顯出他虛懷若谷,情操高遠的殷實人生。唐雙寧善於聯繫、思考、總結、提煉,用哲學的語言將多種學問融會貫通,他用數字、點、線、文,編織著豐富的人生,譜寫著如霜般凝重的璀璨華章。我們有理由相信,光大銀行正在實施的一系列改革,又將為他的人生潑下濃墨重彩。

個人簡介

唐雙寧(1954.10——),滿族,遼寧省北鎮縣人。

1982年畢業於東北財經大學。1985年起任建設銀行瀋陽市分行常務副行長。1989年起任瀋陽市人民銀行副行長、行長。1997年後歷任中國人民銀行信貸管理司司長、貨幣金銀局局長、銀行監管一司司長。2003年4月起任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2007年6月任光大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兼任光大銀行董事長。

唐雙寧對金融監管、投資、貨幣信貸、金銀管理等有深入的專業研究,在《人民日報》、《經濟研究》、《金融研究》等發表論文200多篇,著有《投資與金融——實踐者的理性思考》、《中國信貸政策問題研究》等多部專著。

唐雙寧的狂草作品先後在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榮寶齋及日本、美國等地展出,並為中國歷史博物館、軍事博物館、周恩來紀念館、朱德紀念館、郭沫若紀念館、張大千紀念館、吳昌碩紀念館、鄭板橋紀念館等數十家博物館收藏,被若干碑林刻石,且有專集出版。書法論文在《中國文化報》、《中國藝術報》等上發表,書法作品出版有《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系列叢書——唐雙寧書法作品選集》、《唐雙寧書毛澤東長征詩詞》等。

唐雙寧自作詩詞1000多首,散文、詩作曾在《人民日報》、《人民文學》、《中華散文》、《詩刊》、《北京文學》、《中華詩詞》上發表。著有《若水齋詩集》、《霜凝詩選》、《負笈集——唐雙寧演講集》、《負笈集——唐雙寧散文集》等。

社會學術職務有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央國家機關書畫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金融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北京大學書法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特邀研究員,中國楹聯學會顧問,中國美術館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國金融學會副會長,中國投資學會顧問,中國錢幣學會名譽理事,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顧問,中國人民大學名譽校董,若干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教師、高級經濟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等。


推薦閱讀:

丁火人生
心胸坦蕩蕩,人生更精彩
Review | Tuesdays with Morrie
【原輯】人生箴言輯錄(53)
怎麼才能制定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與生活模式?

TAG: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