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超日債」利息違約打破債市剛兌3月份債市集中承壓·每日商報

「11超日債」利息違約打破債市剛兌3月份債市集中承壓
低評級信用債風險加劇
2014-03-08

商報記者 郭雀屏

昨日——3月7日,本應該是「11超日債」第二年付息的日子,不過,早在4日晚間,*ST超日的一則公告就已經打破了投資者的希望,宣告了昨日不可能如約付息。

3月4日晚,*ST超日晚間公告,「11超日債」本期利息將無法於原定付息日按期全額支付8980萬元利息,僅能夠按期支付共計人民幣400萬元。而欠息是一種典型的違約事件,構成債權人實質損失。

「11超日債」的違約,因成為中國公募債券歷史上打破剛兌的第一單而備受關注。就在昨日召開的證監會系統首場代表委員記者見面會上,證監會代表表示,作為債券市場歷史上的首單付息違約事件,證監會將關注「超日債」事件會否引發局部性甚至系統性的風險,并力推債市的統一監管。

市場對超日債的違約早有預期

根據公開資料,上海超日公司發行了上海超日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公司債券,是一隻5年期固定利率的AA債券,發行規模10億元。當時光伏行業正風生水起。發行人*ST超日業務以生產光伏太陽能中下游的光伏組件為主,而其上市後又主動布局產業鏈,且增加對外投資。

然而,光伏行業此後陷入低迷,產品價格大幅下跌,2012年,該公司的資金風險已經暴露,過去兩年中,11超日債連遭評級機構鵬元資信下調,主體及債項評級從發行之初的AA降至2013年5月的CCC。

事實上,市場對超日債的違約早有預期,雖然該公司在2013年3月如期兌付了首期利息,但違約風險一直高懸,自去年7月以來一直處於停盤狀態。該公司最新披露的業績也反映出公司的經營困局。業績快報顯示,2013年*ST超日預虧13.31億元,營收同比預降58.18%。當2013年公司經營繼續虧損的消息坐實之後,債券違約已在所難免。

一位湖南的債權人曾向媒體表示,去年底,*ST超日高管曾在股東大會上向債權人打包票稱不會打破剛兌,並一直強調正在著手利息問題,並站在投資人的角度認為,公募債違規影響較大,公司不會成為首例。

儘管市場對「11超日債」的違約有所準備,但3月4日的公告還是超出了部分投資者的意料。

利息違約是打破剛兌第一步

「11超日債」的違約,打破了中國公募債券史上的剛性兌付。

*ST超日在公告中稱,上海超日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流動性危機尚未化解,通過自身生產經營未能獲得足夠的付息資金;同時,通過各種外部渠道籌集付息資金,但由於各種不可控的因素,截至目前付息資金僅落實400萬,擬於3月5日將付息資金劃入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深圳分公司指定的銀行賬戶用於本次債券付息,剩餘付息資金尚未落實。

對於「11超日債」未來演變,一位債券研究人士表示,從目前看,延期的利息能否得到償還,單依靠擔保可能性不高,可能還要依賴外界的幫助,比如重組,但從目前看, *ST超日債務高達60億元,接盤方或不會全部扛下,這也令重組難度更大,*ST超日甚至存在清盤的可能。

國泰君安固定收益部研究總監周文淵日前指出,利息違約是第一步,會否出現本金違約還有待觀察。「之前市場基本一致預期是無信用違約,如打破,市場將對此預期重新定價。」他說。

回顧近幾年來債市的信用事件,包括滇公路、山東海龍、賽維、新中基等企業所發行的公司債、短期融資券等都曾出現兌付危機,但最終均由地方政府財政、關聯國資企業兜底。

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管清友日前表示,違約個案的出現,打破了債市的剛性兌付紀錄,不破不立,風險釋放有利於市場出清、結構調整和改革推進。

債市承壓 低評級信用債首當其衝

不過,對投資者而言,最擔心的是超日債付息違約事件的影響將在市場上引起多米諾骨牌效應,不僅信用債乃至股票。信託等風險資產價格都可能迎來調整。

當然,首當其衝的是債券市場。事實上,就在違約公告發布的第二日,一大批交易所公司債出現了較大跳水。截至當日收盤,11中孚債下跌3.48元至78.92元,12中孚債下跌3.11元至92.39元,盤中,到期收益率在8%以上個券近乎全盤皆綠。Wind數據顯示,上證公司債指數下跌0.02%,深公司債指數下跌0.21%。

而3月份是交易所公司債的年報的披露時間,就目前而言,隨著業績預告逐步披露,部分惡化較為明顯的發行人已面臨評級下調壓力,一業內人士透露,除了已經被降級的,華銳風電等7家發行人雖未被降級,但已經被列入負面名單,下調概率上升。另外,3月份還將面臨信用債的到期高峰,預計兌付本息將超過3500億元,不排除部分發行人會出現兌付壓力。

有業內人士評價,超日債違約事件導致市場風險情緒上升,避險類的國債、高等級信用債影響不大,但對於一些低評級、民企、無擔保的垃圾債衝擊會較大。「出現了第一單,肯定還會有其他的違約事件出現。」

其實,除了11超日債,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不少信用債遭遇評級被下調且面臨停牌風險,據同花順iFinD統計,按照債券發行主體觀察,過去一年來,共有包括12湘鄂債、11豫中小債、11豫中小等在內的32隻信用債評級遭到下調,評級從AA至B不等,且評級展望均為「負面」。

同時數據顯示,截至3月5日,被譽為中國版垃圾債券的中小企業私募債未到期存量達335隻,總規模達405.34億元,平均發行利率為9.2237%,其中僅有6隻債券經過評級公司評級。

樂觀者表示影響相對可控

但市場上也有相對平靜的聲音,部分業內人士認為,超日債違約事件會對債券市場產生一定衝擊,但影響相對可控。

具體來看,影響主要在以下幾個層面:第一,信用風險定價進一步分化,但對資質優良的企業影響不大。超日公司的民營背景,和此前出現危機並最終安全兌付的國有企業,如山東海龍、新中基等形成了明顯反差,導致投資者對於不同性質發債主體的信用風險定價進一步分化。此外,交易所債券市場缺乏深度,當市場情緒變化時,容易大幅波動。但是像*ST超日這樣的發債主體在市場中畢竟是少數。第二,可能導致中低評級信用債的整體利差拉大。此前中國市場的信用債收益率曲線和利差體系,是建立在完全剛性兌付預期基礎上的,但目前,公開違約已經出現,預計信用利差體系可能因此逐漸重構。這一過程中,利率債和高評級債券會相對穩定,中低評級債券所受衝擊更大。第三,對於債市流動性有一定影響,但波及面有限,不會重現2011年的行情。因為產業債信用風險的傳導範圍相對較窄,不如2011年城投債危機的傳導那麼強烈,而且目前市場資金面相對寬鬆。但個別的、階段性的衝擊也不能排除。

債券違約事件會否波及銀行理財?

國內信託、債券產品相繼爆發兌付危機,令不少投資者產生憂慮:現在商業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很多是投向固定收益類資產,如果所投資的項目到期難以兌付本金及利息,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會受到影響嗎?

銀率網分析師殷燕敏認為,今後,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差異化將更為明顯,高收益必定匹配的是高風險,而理財產品的風險也將真正轉嫁到投資者身上。殷燕敏認為,不同類型的銀行理財產品對應不同的風險等級,對於保證收益類理財產品而言,預期收益率較其他類理財產品收益低,但其風險也低,銀行通常會保證理財產品的本金以及收益安全,可基本等同於銀行存款;但對於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投資者就要特別關注理財產品說明書中的具體投資範圍以及投資比例。值得注意到是,相對於大比例資產配置於銀行間市場債券的組合類銀行理財產品而言,投資於單一信託產品或投資於信託產品比例較高的銀行理財產品風險較高。此外,大型國有銀行的風險控制能力較強,但相應的預期收益率也偏低,而中小城商行以及農村商業銀行,在風險控制能力方面相對較弱,對其發行的高收益信託類理財產品要相對謹慎。分析師建議:「對於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投資者,尤其是老年人,建議盡量選擇保證收益類銀行理財產品。」

推薦閱讀:

神反轉!從質押違約,到百億賣殼,鑫茂科技:大股東回報113%? | 小汪天天見
藍色游標又違約了,投資者欲哭無淚!
又一家省級平台可能出現違約
隨想|違約與道歉
安邦之後,終於輪到了海航!

TAG:利息 | 違約 | 集中 | 債市 | 市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