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琴打譜連載】樂以通天,舞以盡神——《神人暢》
自黃帝創世以來,神州大地曾經有一段人神同在的歲月。那時天上的神仙可以通過一個通道直接來到人間,有些人也可以到天上去看看。這種人神的混雜相處,有時會帶來許多社會問題,於是在顓頊帝的時候,便命令重、黎封住了天地間的通道,於是人神相隔,各安其位。從此神州舞台上人神之間不能再直接溝通,是謂絕天地通。
人神既已兩分,相互之間便無法直接溝通了。但神靈要護佑人間,很多事情需要讓人知道神意,人們行事也需要知曉天意,獲得神靈的幫助與加持來面對各種困難、挑戰。於是人神之間的溝通由直接變為間接,而音樂便成了人神溝通的媒介之一。
上古之樂,非今天的單純音樂,而是器樂、聲樂與舞蹈的三者合一。人們用歌聲來表達對上天的美贊,用八音同奏來表達天地間的完美和諧,用身體的舞動來表達對上天的虔誠。而神靈也會藉助一些通靈人妙曼而神秘的舞姿來傳達神諭,由此歌樂舞合而為一,成為溝通神人的重要工具。當樂舞奏響,人們如與神同在。
這首琴曲《神人暢》正是表現上古樂舞場面與過程的非凡之樂,傳說古琴的創生是以五弦開始的,而這首琴曲只用到了1-5弦。我們可以推論,這首僅見於《西麓堂琴統》的琴曲很可能就是五弦琴時代的音樂。在琴譜的後記中記述:「堯彈琴,神降其室,故有此弄;《古今樂錄》曰:堯祀天座,有神見堯曰洪水為害,命子救之。」是以聖王作樂,以通神明,以化萬民。
樂曲一開始以低沉的泛音奏起,象是樂舞開始前的號角聲,遼遠無極,在天地間迴旋,使樂舞開始前的場面變的肅靜而莊嚴。接下來是一大段的泛音,似模仿鐘磬的演奏,清新悠揚;我們彷彿看到一個仙女的舞蹈。然後八音繼奏,眾響和鳴,人群齊舞,浩浩蕩蕩。第二段的旋律基本上要第一段的重複,進一步刻畫仙女的舞蹈神韻,像是敦煌壁畫上的飛天。
第三段開始,伴隨鏗鏘有力的鼓點,音樂進入樂舞場面的細節描寫,氣氛熱烈歡快。隨後人群排成浩大的群舞方陣,在遼遠迴旋的號角聲中旋轉、跳躍、騰挪,充滿與神同在的喜悅。第四段,宏大的群舞場面繼續在時空里展開,浩蕩的舞蹈方陣俯仰踏步、揮袖成風,匯成一股生命的洪流在天地間舞動。
第五段泛音奏響,鐘磬聲起,舞蹈場面又切換到飛天女神的獨舞。第六段開始兩小節的泛音,似低沉的號角聲,悠長渺遠。後面的泛音與第五段相彷彿,仙女的舞蹈也更顯輕鬆靈動。第七段是第三段的呼應與再現,節奏更為緊湊、氣氛更為歡快,樂舞已近尾聲。
第八段,舞蹈漸漸結束,音樂猶在奏響。後面的泛音彷彿鐘磬齊鳴,絲竹同奏。最後在古琴的按音滑動中緩緩結束全曲。彈奏此曲,關鍵在於把握音樂的神韻與舞蹈性的節奏。
《神人暢》意象宏大、氣韻靈動,音響豐富、內涵深邃。閑來一鼓,可以滌盪靈腑,靜心澄慮。在六代樂舞早已失傳的今天,我們還能聽聞《神人暢》這樣的天籟之樂,還能借其一窺上古樂舞的宏大幽深,真是今人之幸,琴人之福,亦是華夏音樂之幸!
胡思琴
2018年3月25日於合肥
胡思琴,安徽合肥人。幼慕雅道、好書愛樂,長而喜讀經典、多方涉獵,博採眾芳、以養素志。游心於千載之下,流連於翰墨之間。雖居市井一隅,長以山林為念。閑來吟詠春秋、醉意古典,以翰墨寫心、詩詞養性,於音樂尤為屬意。早年用功於笛、簘,後潛修西樂十餘載。然數藝之中,最喜古琴之幽靜深遠、道通天地。曾隨諸城派宗師劉赤城先生習琴,後又受教於當代名家龔一先生。二十年來用功不輟、操習不倦,復留意諸家、浸淫古譜。自以恢復中華傳統琴道精神為己任,於閑時開舘授徒,傳習古琴技藝,兼從事古琴音樂的創作與教學研究。願結交同道,為古琴藝術的發展,貢獻一份微薄之力。
推薦閱讀:
※各種雷人神圖、神人[50P]
※號稱「神人」的左宗棠,到底有多神?
※唐朝第一神人,稱武則天將謀反,李世民不信,道出六字嚇壞李世民
※笑看彼岸奇葩開
TAG:神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