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活能力差根兒在家長

  總有家長問幼兒園的老師,為什麼我家的孩子這麼大了,還不會自己吃飯,還不怎麼會穿衣,還不會自己上廁所,還不會……這些情況其實都是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差而產生的問題。而去追究是哪些因素造成孩子獨立生活能力差,實際上已經沒有任何意義,唯有改變當下,才是根本。

  在改變當下之前,每一位家長其實最應該反思的不是孩子有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問題,而是家長怎樣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家長的教育觀念對不對

  當下,家庭教育中出現了很多錯誤的教育觀念,「寧可苦自己也不能苦孩子」,甚至還有許多家長宣揚,孩子的責任是學習,我們的責任是提供一切學習以外的內容。正是基於這樣的理念,不少家長剝奪了孩子的許多基本技能的養成機會,甚至有的孩子都上大班了,家長都不讓孩子自己吃飯、穿衣、上廁所。

  這樣的教育理念究竟對不對呢?顯然是不對的,我們通過在幼兒園裡的調研觀察發現,凡是連基本生活技能都不能掌握的孩子,往往易動、紀律性差、脾氣也壞,往往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也不能與同學和睦相處,朋友也比較少。整體看來,這種教育觀念對於幼兒的發展是不利的。

  因此,家長需要改變已有的一些錯誤的教育觀念。沒有一個家長不愛孩子,但這種愛不能赤裸裸地體現出來,必須把愛深藏在內心深處,把最科學有益的習慣、品質傳遞給孩子,這樣才是真正為孩子的明天盡心儘力。

  「餓,促使孩子自己做飯」

  想想家長在抱怨孩子獨立生活能力差的時候,有沒有反思過自己究竟有沒有教給孩子相應的獨立生活技能?我曾經問過一個會做飯的小女孩,是什麼原因讓她學會了做飯。她的回答讓人痛心,她說是因為爸爸媽媽長期工作不能及時回家,家裡只有她一人,不得已自學「成才」。總結這個女孩的經歷,餓,是餓使她學會做飯。

  現在她學會了做飯,她的家長說起來很自豪,但我卻心有餘悸。想想這個女孩的自學之路充滿了驚心動魄,女孩在沒有家長的提醒和幫助時,是很容易煤氣中毒、觸電,後果真是不堪想像。

  與其讓孩子因為餓自學成才,家長何不主動教孩子生活技能?其實,讓孩子學習這些獨立生活的技能並不難,不要小瞧孩子的學習模仿能力。要知道幼兒園的孩子其實模仿能力特彆強,當然我們家長在教的過程中要注意循序漸進的過程,比如一開始,可以講授電、水、火的危險性,然後可以講授如何正確的使用電器,最後再教給孩子做菜、做飯的技巧。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孩子一些獨立生活的技能時,尤其是教做一些簡單的菜品、煮飯技巧的時候,家長們要注意重複性。因為反覆遺忘是幼兒的正常發展現象,所以家長要注意每隔一段時間做一次重複性的訓練,這樣有利於孩子複習鞏固已經學過的技能。

  「我們一起給媽媽做飯」

  往往,家長也會教給孩子一些獨立生活的技能,但總給人不甚嚴肅的感覺,只是高興的時候就教一教。這樣的教是沒有計劃、不成體系的。自然,教完了,孩子會就會了,不會就拉倒,從沒有展示的機會。

  所以,不管家長教多少,最關鍵的還是要給孩子展示的機會,要學會更多還需要動力,這也正是前面的女孩能夠學會做飯的原因。

  當然,給孩子展示的機會,不能一上來就完全撒手不管,任孩子獨自發揮,家長可以陪孩子一起重複以後,慢慢地讓孩子獨自展示。一旦孩子熟練了,家長可以挑選一些特定的日子或者在某一個周期內,協商給孩子一個展示的機會。比如,母親節的時候,爸爸可以和孩子提起媽媽辛苦了一年,爸爸和孩子一起為媽媽準備一次午餐,通過這樣的方式勾起孩子的興趣,並給他們展示的機會。

  「孩子你做的菜真香」

  幼兒的興趣,需要家長的評價來支撐。因此,在幼兒展示的過程中,家長要注意及時恰當地給孩子反饋。

  有人問這個反饋究竟應該怎樣做呢?筆者認為,反饋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正面的鼓勵,比如孩子做了一個菜,家長完全可以用積極的語句表揚孩子,這樣能夠激發孩子學習的慾望和興趣;第二部分是比較委婉的建議,但這個建議不要跟著評價帶出來,而是要隔一個時間段表達出來。比如表揚他會做菜以後,可以再細細地品嘗,然後很委婉地提起「如果再加點糖就更好了」。

  幼兒的能力,說到底取決於家長的理念和行為影響。因此,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關鍵在於家長。(張桂琪 作者系江蘇省泰州市靖江市城北小學校長)

《中國教育報》2013年12月29日第4版


推薦閱讀:

別太苛求,否則,你將失去幸福的能力
愛的能力,比愛情本身更重要
解讀:為什麼雷軍有這麼強的布局能力?
《X戰警》都有哪些能力?
摩托車油箱製造過程,這動手能力太強了!

TAG:生活 | 孩子 | 能力 | 在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