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合治神經根型頸椎病45例臨床觀察
內外合治神經根型頸椎病45例臨床觀察
神經根型頸椎病是臨床常見的一種頸椎病類型,此型發病率最高,約佔所有頸椎病的50%-60%。筆者用加味桃紅四物湯聯合牽引及推拿治療45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與單純應用牽引及推拿治療45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作對照,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診斷標準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診斷標準。(1)多見於中老年人,多為緩慢發病,病程較長,時輕時重,可反覆發作;(2)具有較典型的根性癥狀(麻木、疼痛),且範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3)頸部旋轉或後伸活動受限,患椎棘突及關節囊部常有壓痛;(4)壓頸試驗或臂叢牽拉試驗陽性;(5)影像學所見(x線或CT、MRI顯示頸部骨關節退行『生改變)與臨床表現相符合。1.2納入標準(1)符合以上神經根型頸椎病診斷標準者;(2)年齡18-65歲;(3)試驗前2周內未接受同類藥品治療者。1.3排除標準(1)非頸椎退行性病變所致的以上肢疼痛為主的疾患,如胸出口綜合征、網球肘、腕管綜合征、肩周炎等;(2)合併心血管、腦血管、肝、腎、造血系統、內分泌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患者;(3)腫瘤及精神病患者;(4)有藥物過敏史;(5)妊娠或哺乳期婦女;(6)不能堅持按時服藥及堅持療程者。1.4一般資料研究對象來自2007年3月至2008年7月長沙市中醫院骨傷科門診和病房,確診為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患者,共90例。採用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各45例,其中治療組男27例,女18例;年齡20-65歲,平均年齡(43.6+10.8)歲;病程1月至15年,平均病程(7.2+3.9)年;對照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19-65歲,平均年齡(39.8+9.2)歲;病程1月至13年,平均病程(6.7+4.4)年。兩組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療方法
2.1對照組
(1)頸椎牽引:使用頸椎牽引椅,患者取坐位,頭向前微屈15。,牽引時間20-30 min,牽引重量3-8 kg。根據患者病情、年齡、體重酌情加減,並以患者舒適為度,1次/d,10次為1療程,連用2個療程。(2)推拿手法治療:牽引完畢後,患者坐位,頸部放鬆稍前屈,醫者立於其側後,先用推、滾、揉等不同手法,放鬆頸肩背及上肢的肌肉10 min,以緩解肌肉的緊張。然後採用頸椎旋轉定位扳,即患者屈頸至棘突活動關節間隙張開時再使其側屈至最大限度,接著將頭旋轉到有阻力時施號陝速扳動,左右各1次。然後點按或彈撥患者頸夾脊穴及風池、風府、大椎、天宗、阿是穴和上肢的敏感穴位5 min,應根據上肢麻木疼痛所循經絡選穴,指力由輕到重,逐漸滲透,使患者有酸脹麻感。然後提拿肩井牽抖患側上肢3次,最後以拍打頸項結束手法。1次/d,10次為1療程,連用2個療程。
2.2治療組在與對照組相同的牽引及推拿治療的基礎上加服中藥湯劑加味桃紅四物湯:桃仁10 g,紅花6 g,川芎15 g,當歸15 g,赤芍10 g,生地10 g,地龍lO g,延胡索10 g,鬱金10 g,五靈脂10 g,杜仲10 g,黃芪15 g,肉桂6 g,甘草6 g。1劑/d,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兩次口服,連服20劑。
3.療效觀察
3.1觀察方法
觀察並記錄兩組在就診當天和治療20 d後的癥狀、體征及影像學的變化。對頸部疼痛,頸椎間隙壓痛,頸項僵硬,肢體麻木,頭暈耳鳴等癥狀和體征,按無、輕、中、重分別記0、l、2、3分。
3.2療效標準
參照《中藥新葯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中藥新葯治療頸椎病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的標準制定。痊癒:頸痛、麻木或眩暈等癥狀、體征計分治療後較治療前減少≥95%;顯效:頸痛、麻木或眩暈等癥狀、體征計分治療後較治療前減少≥70%、<95%;有效:頸痛、麻木或眩暈等癥狀、體征計分治療後較治療前減少≥30%、<70%;無效:頸痛、麻木或眩暈等癥狀、體征計分治療後較治療前減少不足30%。(註:計算公式(尼莫地平法)為:[(治療前計分一治療後計分)/治療前計分]×100%)。總有效率只考慮痊癒率加顯效率。
3.3統計學分析兩組間療效比較採用x:檢驗。應用SPSSl3.0進行統計分析。
3.4結果兩組均無不良反應事件發生。治療20 d後,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5.000,P=0.025<0.05)。兩組痊癒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2.411,P=0.120>0.05)。
4.討論
現代醫學認為,神經根型頸椎病多由於頸椎生理彎曲度改變、頸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椎體輕度滑脫等原因導致周圍組織無菌性炎症水腫,而壓迫神經根;或突出的椎間盤或骨刺直接刺激壓迫神經根而引起。中醫學認為,神經根型頸椎病屬「痹證」範疇,其原因多為勞損、退變,使局部的經絡氣血循環受阻,或因風寒濕邪侵襲,注人經絡,使氣血痹阻而運行不暢,致使脈絡不通,出現疼痛、麻木等一系列癥狀。頸椎牽引可增寬椎間隙,擴大椎間孔,解除神經根和頸髓的壓迫,有助於水腫消退,從而緩解頸部肌肉痙攣,減少椎間盤內壓力,使膨出縮小和促進椎間關節半脫位的複位,並使椎動脈的彎曲、扭轉得以恢復。手法推拿則具有活血散瘀、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理筋整復的作用,適當的推拿手法治療可使頸部緊張痙攣的肌肉得以放鬆,使錯位紊亂的組織和關節得以回復。因此頸椎牽引和手法推拿是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有效而又常規的治療方法,但在臨床工作中我們發現單純的頸椎牽引和手法推拿治療,有時療效不夠理想,癥狀改善不盡如人意。
於是筆者在應用頸椎牽引和手法推拿治療的基礎上,讓患者加服加味桃紅四物湯作為治療組,並將其療效與單純應用頸椎牽引和手法推拿治療的對照組比較,以檢驗其療效是否加強。加味桃紅四物湯以桃紅四物湯為基礎方,本病多因氣血痹阻運行不暢所致,方中當歸、川芎、赤芍、生地、桃仁、紅花6味葯合用以加強化瘀行血通絡之力,既可行經隧脈道之滯又能旁通絡脈,從而使運行不暢、痹阻不通的氣血恢復運行而達到止痛及改善癥狀的目的,此外還能補血柔肝、舒筋緩急以止痛;加地龍、延胡索、鬱金、五靈脂以加強化瘀通絡、行氣止痛的作用;加杜仲、肉桂、黃芪、甘草以溫陽散寒、強腎健脾;諸葯合用,共奏活血通絡、除痹止痛之功。
推薦閱讀:
※手部經常冰涼怕冷與頸椎病有什麼關係?
※我與腰肌勞損鬥爭的三年
※最實用的「頸肩腰膝」科學止痛操
※頸椎病最好治療方法
※艾·穴位│肩外俞穴:治療落枕、肩背酸痛、頸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