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仇富,仇的只是不公!————————▲638《深度中國》中國新聞周刊2012

2012-07-18來源:《中國新聞周刊》深度中國系列

導語:

時下充斥著形形色色的榜單,什麼富豪榜、慈善榜、財富榜、幸福榜、收入榜云云。不過,大量的排行榜已讓人審美疲勞,在不少人看來是僅供娛樂,無傷大雅。但是近日一個「仇富榜」的推出,卻格外惹人矚目。

  所謂「仇富榜」是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最新刊登的調查榜單,榜單數據由一個知名民意調查公司GlobeScan提供,該榜單展示了調查的23個國家國民的仇富情況,調查問題是「本國多數富人是否配得上其財富?」

  調查結果顯示,「仇富」情況最嚴重的三個國家依次為希臘、俄羅斯和土耳其。希臘榮登榜首,被認為客觀地反應出了希臘國內經濟困境的現狀。但「仇富」情況最少的五個國家中,中國名列第四的結果,引來一片嘩然。據該調查顯示,超過50%的中國受訪者對「本國多數富人能夠配得上其財富」持同意態度。

  對此,有網友調侃「這個數據是不是臨時工做的?」、「 我們又"被代表"了 「……除了網友們對調查結果表達」看不懂「之外,中國知名財經評論員葉檀,也表達了對該數據結果的質疑。她認為:對於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基數龐大的國家來說,調查所選擇的受訪者比例和權重未必能反映出真實的經濟心態。

  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但是貧富差距不斷加大的問題卻愈發突出,隨之而來的「仇富」問題一度成為關注的焦點,當然這不代表,每一個富人都會被人們所仇恨。中國古語說,「不患寡而患不均」,中國人對於財富的看法是很明確的:對於那些憑自己的本事、能力合法致富的人,人們往往更多表露的是欽佩和羨慕,並不會有仇恨之感;但是對於那些通過不公平、不正當的手段而發家致富的人,人們對其是深惡痛疾的,可以說,中國人仇富,仇的是對壟斷者、貪污者,不公平交易者的「富」,而不是通過合法手段得到的合理之「富」。

  有人說,「仇富」的本質就是愛富。因為很愛,所以恨極。大部分人都是希望自己能夠富有的,不少大學生也在畢業季高喊要做「高帥富」。如果能夠給予人們以平等的致富機會,社會上自不會有那麼多的「仇富」言論。

中國人真的不仇富?1·全球仇富榜出爐:中國倒數第四

有觀點認為,越富有的人越容易招來罵名。最新一項調查就印證了這一觀點,全球知名民意調查公司GlobeScan就「本國多數富人是否配得上其財富」的問題進行調查。中國排在「仇富」情況最少的第四名,引起很大爭議。

圖說:《經濟學人》根據「本國多數富人是否配得上其財富」這一調查結果繪製的圖表,展示了對這一說法持同意態度者在各國受訪者中所佔的比重。

  有觀點認為,越富有的人越容易招來罵名。最新一項調查就印證了這一觀點,並且該調查還表明每個國家的「仇富」情況有所不同——超過60%的澳大利亞人認為自己國家多數富人配得上其財富,而在希臘,持相同的觀點的人甚至不到10%。

  據英國《經濟學人》7月11日報道,全球知名民意調查公司GlobeScan就「本國多數富人是否配得上其財富」的問題對23個國家的1.2萬名受訪者進行了調查;《經濟學人》根據調查結果繪製了一張圖表,展示了對這一說法持同意態度者在各國受訪者中所佔的比重。

  根據這張圖表,「仇富」情況最少的五個國家分別是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中國和印度。其中加拿大對「本國多數富人能夠配得上其財富」持同意態度的受訪者比重超過60%;加拿大與美國的比重相當,均不到60%;而中國和印度則都略高於50%。

  然而,「仇富」情況最嚴重的3個國家分別希臘、俄羅斯和土耳其。其中,土耳其對「本國多數富人能夠配得上其財富」持同意態度的受訪者比重僅為20%,俄羅斯僅為16%,希臘還不到10%。

2·中國人「不仇富」是一個偽命題

究竟是洋民調機構的隨機調查結果準確,還是網路上網民的聲音更具代表性,或許不好說;中國的收入分配差距、基尼係數情況如何?社會公平焦慮情緒又是什麼情況?我相信我們的感受要比洋民調機構的「調查」更真實。因為一個洋民調的「仇富輕」而欣欣然或自欺欺人,假裝以為我們的問題很少,我們會反為其誤。

有人認為,越富有的人越容易招來罵名。全球知名民意調查公司GlobeScan就「本國多數富人是否配得上其財富」這一問題對23個國家的1.2萬名受訪者進行調查,結果顯示:「仇富」狀況最輕的5個國家分別是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中國和印度。(7月13日《環球時報》)

  A沒上中國論壇採風吧?

  金羊網友:調查公司肯定沒有來我們中國的論壇採風……

  瀟洒¥哥:估計採訪的都是會講英語的中國富人。

  出門在外:如果調查的都是那些企業家、政府官員、股市的操縱者,他們百分之百不仇富。如果調查下層的老百姓,結果未必如此。中國的富人有多少敢說是靠公平的競爭,自己創業得來的。

  B仇富是蟻民根性

  と輝煌マ偙↗:中國人的本性就是看不得別人比自己過得好,這是根性,我也有。別人再怎麼努力賺來的錢,在你們眼裡也絕對不是靠能力賺來的,怎麼賺錢算應該?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C仇富不仇袁隆平

  劉英團:袁隆平愛水稻也愛汽車,「家裡已經有六七輛車」,還被一輛「賓士敞篷車吸引」。怎不見我們「撂磚」、「吐口水」,我們甚至一邊倒地支持:「袁老就是有七八架私人小飛機也配!」正如社會學者許遠國所言,「袁隆平,有的是錢,有的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股票……沒有人眼紅,是因為他對人類的貢獻。」仇富不仇袁隆平,卻對一些富豪嗤之以鼻,就很能說明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們的財富觀。

  青草地:「仇富」是仇恨擁有財富的人造成的社會不公,仇恨富人違法犯罪後用錢擺平而不承擔法律責任……如果富人能在法律的天平上與民眾同等,我相信大家是不會仇富的,反而會歡迎富人們用自己的財富帶動未富的人一起發展。

  想個好網名:國人仇的不是富,是不仁;恨的不是官,是貪腐;憤的不是窮,是不公;怕的不是警,是枉法……

  D調查是否靠譜

  樣本採集很重要

  葉檀:到底採集了哪些樣本,樣本數是不是足夠大,是不是覆蓋了足夠的群體。比如主要採訪富人的話,那麼會發覺仇富情況非常輕,如果這份榜單主要採訪中低收入階層,會發覺全球仇富情況特別厲害。從2008年到現在,此前的10年時間全球貧富差距都在擴大,這時候如果去問中低收入階層,仇恨度當然會增加,所以我想採樣的公平性和完整性、樣本的數量非常重要。

  要調查財富公平度和社會公平度,最好的方法是在富裕群體和中產收入群體以及低收入群體各自取出自己的權重,來進行比較,那樣才會比較接近事實。——(據中國廣播網)

點評

  偽命題背後有真問題

  馬滌明:有網友說,仇富原本是偽命題,我同意這個說法———所謂「仇富」,還要看是怎麼個「仇」法、「仇」的是什麼「富」。

  如果「以權致富」、「坑民致富」被很多人所「仇」,這樣的「仇富」應屬於正常心態。試想,如果你經常吃到有毒食品,而那些無良生產經營者卻因此而暴富、某些無良官員也因為充當保護傘而腰包鼓起;如果大家都知道,官員的正常收入每月不過萬元,而我們肉眼就能發現他有幾百萬的家產……面對這樣一族富人,你的心態還能淡定嗎?

  究竟是洋民調機構的隨機調查結果準確,還是網路上網民的聲音更具代表性,或許不好說;但如果從某些流行的說法看,比如「奧拓車撞人是人民內部矛盾,寶馬車撞人是敵我矛盾」,儘管偏激但確實有一定的傾向,以及人們習慣了給富人貼標籤等等,便無法樂觀看待中國的「仇富狀況」。再深入一點說,中國的收入分配差距、基尼係數情況如何?社會公平焦慮情緒又是什麼情況?我相信我們的感受要比洋民調機構的「調查」更真實。

  因為一個洋民調的「仇富輕」而欣欣然或自欺欺人,假裝以為我們的問題很少,我們會反為其誤。——作者:小強3·葉檀質疑:仇富榜未反應中國真實經濟心態

這份「仇富榜」能否如實展示受調查國家的財富公平情況和貧富差距現狀呢?對此,財經評論員葉檀有所質疑。她認為,要調查財富公平度和社會公平度,最好的方法是在富裕群體和中產收入群體以及低收入群體各自取出自己的權重,來進行比較,那樣才會比較接近事實。... [ 詳細 ]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英國《經濟學人》11號發布了全球「仇富榜」,展示了受調查的23個國家國民的仇富情況。在這份榜單中,「仇富」情況最少的五個國家分別是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中國和印度,「仇富」情況最嚴重的3個國家分別是希臘、俄羅斯和土耳其。

  這是由全球知名民意調查公司「環球掃描」做的一份調查,核心問題是「本國多數富人是否配得上他們的財富」? 23個國家的1萬2000名受訪者接受了調查。在澳大利亞,對「本國多數富人能夠配得上他們財富」持同意態度的受訪者比重超過60%,中國和印度都略高於50%,而希臘則不到10%。

  這份「仇富榜」能否如實展示受調查國家的財富公平情況和貧富差距現狀呢?對此,財經評論員葉檀有所質疑。

  葉檀:到底採集了哪些樣本,樣本數是不是足夠大,是不是覆蓋了足夠的群體。比如主要採訪富人的話,那麼會發掘仇富情況非常好,如果這份榜單主要採訪中低收入階層,會發掘全球仇富情況特別厲害。從2008年到現在,此前的10年時間全球貧富差距都在擴大,這時候如果去問中低收入階層,仇恨度當然會增加,所以我想採樣的公平性和完整性、樣本的數量非常重要。

  葉檀進一步分析,這份榜單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經濟危機背景下,希臘等一些經濟狀況「內憂外患」的國家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現實,但對於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基數龐大的國家來說,調查所選擇的受訪者比例和權重未必能反映出真實的經濟心態。

  葉檀:仇富情況越好,說明這個國家經濟發展的空間和經濟心態就越好。希臘曾經被視作是大眾貪腐的國家,偷逃稅的情況比較嚴重,富人財富集中不盡社會責任,這種情況比較嚴重,處於榜單的前列並不出意外。像土耳其這些國家都是如此。

  東南亞金融危機之前,東南亞這些國家同樣是如此。比較意外的是像中國,現在從經濟係數來看,貧富差距比較大,榜單情況倒還好,這裡邊存在一種邏輯悖論。我們知道相對於中國的人口或中國家庭數來說,在12000絕對是個非常小眾的樣本,在如何一個類似社會調查里,要調查財富公平度和社會公平度,最好的方法是在富裕群體和中產收入群體以及低收入群體各自取出自己的權重,來進行比較,那樣才會比較接近事實。

仇富只是表象 仇不公才是實質這些年,被人們「仇」過的富人們

2009年5月7日晚,25歲浙大畢業生譚卓在走過斑馬線時,被快速行駛的跑車撞死。跑車中的駕駛員胡斌,19歲,杭州師範學院體育系大二學生。肇事者「富二代」背景和受害者「平凡上進青年」的形象兩相比較,極大地刺激起網友的情緒。這些年,被人們「仇」過的富人們還有哪些?

·杭州飆車案

  2009年5月7日晚,25歲浙大畢業生譚卓在走過斑馬線時,被快速行駛的跑車撞死。紅色三菱跑車中的駕駛員胡斌,19歲,杭州師範學院體育系大二學生。肇事者「富二代」背景和受害者「平凡上進青年」的形象兩相比較,極大地刺激起網友的情緒。網民紛紛猜測肇事者以及飈車同伴家庭背景,並對其進行「人肉搜索」,民眾發現肇事者系杭州本地富商之子,且有數次超速違例的前科。由於警方最初關於其車速「70碼」的錯誤認定,該案件也被網民稱為「欺實馬」事件。

·李剛門

  李啟銘,又名李一帆,男,22歲,系保定市某單位實習生。2010年10月16晚21時40分許,在河北大學新區超市前,他所駕駛的一牌照為「冀FWE420」的黑色轎車將兩名女生撞出數米遠。被撞一陳姓女生於17日傍晚經搶救無效死亡,另一女生重傷,經緊急治療後,方脫離生命危險。在撞人慾逃被截之後,口出狂言「有本事你告去,我爸是李剛。」

  事故處理民警經對李啟銘采血檢測,鑒定為醉酒駕駛。該事件引起此間網民廣泛關注,網民紛紛在論壇和貼吧中聲討肇事者。經記者多方了解,該肇事男子的父親確為保定市某公安分局副局長。「我爸是李剛」一詞榮獲2010網路十大流行語之一,更引起了網友的極大憤慨與關注。

  「李剛門」之後,「拼爹」的時代也隨即到來。

·郭美美微博炫富

  2011年6月21日,新浪微博上一個名叫「郭美美Baby」的網友頗受關注,因為這個自稱「住大別墅,郭美玲炫富照片開瑪莎拉蒂」的20歲女孩,其認證身份居然是「中國紅十字會商業總經理」,由此而引發部分網友對中國紅十字會的非議。博主「郭美美Baby」年僅20歲,新浪微博的認證名為「中國紅十字會商業總經理」,在微博上多次發布其豪宅、名車、名包等照片,被指炫富。「紅十字會」的「經理」身家居然如此富有,不由得讓眾多網友起了猜疑,「我們捐給紅十字會的錢到哪去了?

  郭美美的「乾爸」王軍,也被稱為與李雙江、李剛、盧俊卿齊名的「四大名爹」之一。

·李雙江兒子開寶馬打人

  2011年9月6日晚,在海淀某小區門口,一對業主夫妻在開車拐入南門時,遭一輛無照寶馬和一輛奧迪司機毆打。經核實,寶馬司機年齡15歲,無駕照,系李雙江、夢鴿之子李天一。

  記者在網友的截圖中看到,李天一曾在微博上如是說:「我開寶馬有錯嗎?我買得起,不要嫉妒!美國的年輕人比你們好多了!Bullshit(譯為:廢話)!」

  據李家好友透露,李天一13歲就離開父母獨自去美國讀書,最近在國內過暑假。打人事件讓他們感到很意外,因為印象中李天一挺乖,而且多才多藝,擅長鋼琴、冰球、書法等,5歲時曾成為中國年齡最小的北京申奧形象大使。

  鳳凰網針對李雙江之子打人事件的調查結果很耐人尋味,在90多萬投票網民中,只有2.6%的人認為這是行車糾紛引發的治安案件,而其餘的網民均認為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在於父母溺愛、管教無方,以及同階層玩伴間相互影響,致其生性驕縱,目中無人。

·富人捐款

  中國人向來有關注富人援款數額的習慣,並以此作為這個富人是否有良心的標準。名企和名人的援款數額往往會在第一時間公布出來,如果富人們捐得多,那麼他們可以藉此機會好好地為自己做一番宣傳;但一旦他們稍微捐得少了點兒,也會成為人們口誅筆伐、甚至仇恨的對象。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當日,萬科曾宣布捐款220萬元,這筆捐款數額以及之後萬科董事長王石的表態被眾多輿論推向風口浪尖,一時引起各方爭議。在輿論的壓力下,萬科公告宣布以1億元資金參與災後重建,同時,在四川綿竹市遵道鎮考察的王石也公開表達了歉意。

·人大代表酒駕逆行撞人

  2011年11月,廣東惠州市惠城區人大代表許茗雄,酒後駕車逆行撞人,非但不道歉,還出語傷人,稱「你這窮人,還敢騎一輛破車來撞我」。執勤的民警趕到現場後,查看了那個男子的駕駛證,沒想到這位「賓士哥」面對執勤交警,更是囂張,亮出一個紅色證件,稱「我是人大代表,不能隨便扣留」。

  據悉,肇事者是惠州市環境監測凈化行業協會會長,惠州市惠城區第六屆人大代表。

  事發後,許茗雄的行為在惠州網路上廣泛轉發,當地網友譏其為「惠州最牛人大代表」,影響很大。

(資料整理:賈杜晶 實習生王婧雅)

中國的公平需要「仇富」來警醒1·「仇富」的吶喊:為了合理致富的回歸

中國人仇恨富人嗎?不。要是恨富人,那麼多適婚女子心目中的白馬王子就不是高富帥了,那些丈母娘挑選女婿的苛刻標準都圍繞對方財富狀況來算計。要是大家真的恨富人,心疼自己寶貝女兒的父母總不會青睞富人,把自己的女兒爭先恐後地送到憎惡的「仇人」的懷抱,往火坑裡推吧?

 據英國《經濟學家》11日報道,全球知名民意調查公司GlobeScan就「本國多數富人是否配得上其財富」這一問題對23個國家的1.2萬名受訪者進行調查,結果顯示:「仇富」狀況最嚴重的3個國家分別是希臘、俄羅斯和土耳其。「仇富」狀況最輕的5個國家分別是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中國和印度。加拿大人中對「本國多數富人能夠配得上其財富」持同意態度的受訪者超過60%;而中國和印度受訪者中持相同看法的約佔半數。(7月13日《環球時報》)

  外國權威機構的這則民意調查,讓很多網友大呼意外,他們認為中國人「仇富」狀況很嚴重,排名世界第一還差不多,居然是倒數,位列最不「仇富」的國家行列。不過,GlobeScan是就「本國多數富人是否配得上其財富」進行調查,而這個問題並不當然等同於「仇富」本身。「仇富」顧名思義就是對富人的態度已經超越了羨慕妒忌,有些仇恨了,極端者還會對富人進行報復。

  中國人仇恨富人嗎?不。要是恨富人,那麼多適婚女子心目中的白馬王子就不是高富帥了,那些丈母娘挑選女婿的苛刻標準都圍繞對方財富狀況來算計。要是大家真的恨富人,心疼自己寶貝女兒的父母總不會青睞富人,把自己的女兒爭先恐後地送到憎惡的「仇人」的懷抱,往火坑裡推吧?正如有一則網路段子這樣說:女主角拋棄窮小子跟了高富帥的是中國大陸劇,一群窮小子聚在一起嘲笑高富帥的是韓劇,女主角拒絕高富帥選擇了窮小子的是美劇……作品是現實生活的反映,我們甚至在大眾屏幕看不到窮人的身影,大都是高富帥和美女之間的糾結橋段。這也說明國人對優質生活的嚮往,我們不是恨富人,相反愛富人,並努力想成為其中一員。

  有專家在剖析中國人仇富現象時說,所謂「仇富心理」主要是指由於貧富差距導致的對富人懷有敵視的心理。貧富差距或許是個原因,但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存在貧富差距。值得一提的是印度這個被公認的貧富差距很大的國家,也上了仇富狀況最輕的國家的榜單。在描述印度生活的文章里,印度人往往安貧樂道,在因果報應思想的熏陶下,窮人再窮,往往也抱怨自己前世造了孽,很少會把怨氣發到富人身上,大部分人沒有仇富的紅眼病。不過,印度政府也在竭盡所能地縮小貧富差距來安撫民心,印度總理辛格警告本國最富有的實業家減少報酬,控制利潤,不要揮霍浪費。 美國人也上了GlobeScan「仇富」狀況最輕的榜單。但是,你還記得去年美國人「佔領華爾街」的和平示威活動嗎?美國民眾打出「仇富」的標語聲討華爾街金融業者,怒火燒向富人階層。去年10月11日這天,紐約近千名市民組成的遊行隊伍,前往位於曼哈頓的多位億萬富翁的家門前示威。這是「佔領華爾街」運動開始25天以來,示威者的目標首次指向有名有姓的超級富豪。和美國人相比,中國人的「仇富」不過是在網上發帖罵罵而已,還沒有達到劍弩拔張的地步。  中國的互聯網上,一些社會新聞事件中的富人,往往會置身於輿論的風口浪尖。如寶馬車飆車撞人事件,網友們指責「富二代」,是擔心富人們「用錢擺平」,輿論強烈反彈是對辦案的公正性產生懷疑,並非不分青紅皂白地仇視富人。人們仇視的是非法致富,同時尊重合法致富。網友們仇視的是通過以權謀私、貪污受賄、偷稅漏稅等非法手段致富的富人,而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富起來的人,不僅沒遭到仇視,反而深受推崇,正如調查所言,這些「富人配得上其財富」,他們獲取財富並沒有違背社會公平,反而彰顯了社會公平的力量。2·仇富的終結財富:蛋糕要合理地分

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各種不公不一而足。在不同群體和個人想法、能力、機遇等大不相同的情況下,最大的不公事實上不是結果的不公,而是規則的不公!如果說壞的制度能使好人做壞事,那麼不公平的規則將使趨利避害的人們湧向規則的偏袒方,引起社會失衡。

□特約撰稿/余和軍,中國科學院院地合作局博士

  據說商界風雲人物史玉柱(微博)講過這麼一個段子:當鄰居突然有錢買了一輛好車,美國人會說「我要賺錢買更好的車」,日本人會說「我要研究他賺錢的方法」,法國人會說「我想借他車去兜風泡妞」,中國人卻會說,「我殺他的心都有,我今晚先砸了他的車!」

  上述段子套用趙本山一句經典台詞就是:仇富,典型的仇富!不過,攀比仇富並非中國人的新毛病,大概從「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孔子時代就開始了。只不過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分配製度改革未及跟上,由此導致收入差距加大,這個問題就愈加明顯。而在社會轉型、制度存在大量鑽營空間的情況下,一些不法致富者和不時被曝光出位之舉的「官二代」、「富二代」的存在,也使得仇富心理和行為在情理上可以理解。在這樣的背景下,中美兩國普通人對待富豪心態自然不同。老美會想著通過創業創新成為其中的一員,而具有江湖情結的中國人想得更多的,是既然自己沒機會鑽到空子,就該「消滅」這些致富不法、為富不仁的傢伙。

  但是,中國人的仇富,總體上還是具有選擇性的,當年媒體報道「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家有五六輛汽車,民眾卻表示認可,認為像袁隆平這樣做出重大貢獻的專家就是家有五六架飛機也無可厚非。相比之下,由於其他富裕人士財富來源不透明、不可考,在原罪邏輯和有過推定的假想下,即便是遵紀守法的富裕者也難免被仇富的流彈擊傷。

  上述事實也從側面說明了仇富不是一種心理問題,而是一種社會問題。中國人的仇富,仇的不是富,實際上是各種社會不公。

  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各種不公不一而足。在不同群體和個人想法、能力、機遇等大不相同的情況下,最大的不公事實上不是結果的不公,而是規則的不公!如果說壞的制度能使好人做壞事,那麼不公平的規則將使趨利避害的人們湧向規則的偏袒方,引起社會失衡。譬如近年來成為香餑餑的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和壟斷央企對人才等社會資源的強大吸附。從某種意義上說,社會是個「競技場」,個人所擁有的財富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其在社會中的地位和排序,那麼,制定規則的公權管理部門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證遊戲玩家在相同的起點和公平公正公開的規則下競技。在規則公平的前提下帶來的結果不公平,人人都將無話可說。而一旦規則公平,所帶來的必然結果就是機會均等,人人都有機會成為富翁,社會始終會給待富者留有生存、發展、發達的希望。

  那麼,如何保證社會的遊戲規則公平呢?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是從結果著手的最直接的一面,但根不在於此。也就是說要,要解決好這個社會問題,僅僅通過經濟領域的改革是不夠的。

  事實上,經濟領域的改革開放已經實行30餘年,由先富帶動後富並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也已提出多年,但共同富裕的理想是社會發展這個函數只能無限逼近而不能達到的極限。因此,問題的根本解決之道,是把改革開放深入推進到政治體制改革和社會管理體制改革等各方面,以儘可能彌補制度漏洞,避免官哨、黑哨、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等不合理的事情發生,減少甚至杜絕官商勾結、錢權交易等各種醜惡腐敗現象。

  相應的,如果說經濟領域改革的目標是使國民富起來,那麼政治體制和社會管理體制等方面的改革,除了要保證經濟繼續健康快速發展之外,還包括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比如充分的民主、廣泛的參政議政、健全的社會保障、有尊嚴的工作生活等等。這樣一來,把共同富裕的理念與時俱進為涵義更寬泛的共同發展,讓全國人民共享全面改革開放的各種成果,應是社會各階層能普遍接受的提法,也是後小康社會發展的可行目標,從而使先富者富得心安理得,待富者也有生存空間和一席之地,窮富都合生共濟,從容淡定。

  總之,仇富這個社會問題需要系統性的改革來解決。面對既得利益者的阻擾,要破除不公,保障規則公平、機會均等,下一站的全面改革需要更大的勇氣和魄力。

有人說,「仇富」的本質就是愛富。因為很愛,所以恨極。大部分人都是希望自己能夠富有的,不少大學生也在畢業季高喊要做」高帥富「。如果能夠給予人們以平等的致富機會,社會上自不會有那麼多的」仇富「言論。
推薦閱讀:

中國移民涉嫌欺詐 瑞典移民局收緊工作簽證
2015年中國內地的十大最新鬼城
中國騰飛:歷史性的空間交匯對接
中國文學史 第一卷 第一編 先秦文學
中國飯局裡的潛規則:中國飯局中的細節

TAG:中國 | 新聞 | 仇富 | 深度 | 周刊 | 新聞周刊 | 我們 |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