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父母,大都有毛病。

曾經的高考理科狀元,本科北大畢業後留美的研究生王猛,是個極其標準的學霸,然而已經12年沒有回家過春節了。6年前,他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聯繫方式。

這樣的報道,引起了社會上的軒然大波,照有些人的話來說,那叫「書都讀到狗肚子里去了」。

王猛寫下了萬言書,控訴父母從小到大掌控他的人生,衣食住行樣樣不能自己作主,而父母卻認為那是愛的表現;當王猛同學提出不想跟自己不願意相處的親戚和父母的「老朋友」交往時,父母卻認為做人該「內緊外松」,還是要跟他們搞好關係;當王猛遇到親人的嘲笑和打擊時,父母從來不會現身保護,有時還會冷嘲熱諷,認為他確實不行。

我想這樣典型的事件,是應該被寫入教科書的,尤其是在中國。

所有看過這起事件的,會涇渭分明地分成兩派,一派是以父母輩為主導,他們普遍會認為孩子太沒良心,絲毫不懂得父母的苦心,最後還恩將仇報,白眼狼的典型;另一派是以年輕人為主導,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感同身受,因此對王猛表示十分理解,可以說王猛做出了他們想做而不敢做的事兒。

中國的父母,大都有毛病。什麼毛病呢?不是愛兒心切的毛病,是不敢真實面對自己的毛病。

要說愛兒,他們不能說不愛,自讀小學開始,我的母親就跟我一個點兒起床,只為給我做早飯,因為給零花錢我基本是不會拿去吃早飯的,照母親的話說,錢就浪費了,那就自己做。初中更早,5點15分就得起,基本天都是黑的,所以她得送我出門之後,再回去睡覺,其實基本就睡不著了。

要說不愛呢,也不愛,母親曾經因為我愛吃唐師傅紅燒牛肉麵,給我買了好幾大箱泡麵,每天早上都必須得吃,吃得我實在很膩,我就提出不愛吃了。緊接著她便惡狠狠地教訓我:吵著要吃,買回來了又說不要吃,以後別說愛吃什麼東西了,什麼都不會買給你!

如果他們年紀大了,我買給他們一些東西,然後用這種口氣和態度教訓他們,我想也不能稱之為「孝順」吧?所以這種買東西給你吃的行為,肯定不是愛,我看到一隻流浪貓,我會去買貓糧,因為喂它東西看著它吃,很有成就感,但我肯定不愛它。

中國的父母,毛病很多,根據對孩子的態度不同,能折射出自己是怎樣的人,我就列舉10種常見的病來分析:

1.一碰到朋友就談論自家孩子

2.處處打壓孩子自信

3.自己閑著讓孩子學習

4.不停攀比別人家的孩子

5.強迫孩子做交際籌碼

6.有「功勞妄想症」

7.為安全感和評價可以犧牲孩子利益

8.把包辦一切包裝成愛

9.先是砸鍋賣鐵,隨後道德綁架

10.不敢面對自己真實的動機

這10種病各有特色,有人一人身兼數病,可謂是病入膏肓,讀者中有很多父母,我們來一一對照,治病。

1.一碰到朋友就談論自家孩子

這類父母通常喜歡「拔苗」,在某方面可能對孩子進行了提前開發,拔得還不錯,注意,暫時不錯可能只是開發得早,不代表好。

他們通常自己的生活沒有多少精彩之處,因此話題也只有孩子,這樣的父母,毛病在於社會認同感較少,因此把孩子拉上,自認為自己跟孩子是「一夥兒」的,孩子成功意味著自己的成功。

這就導致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如果對方的孩子樣樣超過自家的,那麼不僅不談論,可能就漸漸不跟對方來往了,他們的社交很畸形。

2.處處打壓孩子自信

這類父母我也見過不少,他們掛在嘴邊的就是「滿招損,謙受益」,於是,他們就特別怕孩子驕傲自滿,當孩子取得一點成績時,他們會表現出滿不在乎的樣子。

你從他們的嘴裡聽不到誇獎,但你只要幹得不好,他們就會責罵你,並且認為你在這方面天生就不如別人,責令你拚命努力趕上。

有這種表現的父母,本質上是一種對自己的不自信,只有對自己不自信的人,才會第一反應就是想著「不如人」,而且他們會特別討厭別人驕傲,因為這會刺痛他們的自卑,哪怕是孩子,也不允許刺痛他們,儘管這種刺痛是源於他們自己的弱。

對於極為優秀的孩子來講,要正常走路又不踩死螞蟻,何其艱難。

3.自己閑著讓孩子學習

我相信有很多孩子都有過這樣的想法:好想成為大人,可以什麼都不做。

很多父母就是如此,自己下了班什麼都不用干,卻讓孩子學習到深夜,並且不讓他們有一點點的玩耍時間。很奇怪,學校里有競爭,社會上就沒有?僅僅是因為老師布置了家庭作業,而社會沒有給他們布置而已。

這類父母的毛病在於——不懂人性。一個人要對一件事產生真正的認同,才會有效率,而人對事情產生認同,往往是看怎麼做得到什麼結果,而不是聽你說怎麼做,聽你說會得到什麼結果。

所以如果你每天下班後還努力工作,努力看書,努力充電,3個月後升職加薪了,孩子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自然就效仿,還要你費什麼口水呢?

4.不停攀比別人家的孩子

「別人家的孩子」是好,可惜他就是別人家的。

有一個朋友,小時候中規中矩,她的母親總說隔壁家的孩子成績好,嫌她不夠聰明,可說到那個成績更差的住在隔壁的隔壁的孩子時,她總說人家雖然成績差,可家務做得好。

其實朋友成績中游,家務也還行,人也挺懂事。這同一段比較也可以這麼比,隔壁家孩子雖然成績好,可除了成績一無是處;隔壁的隔壁雖然家務做得好,可成績很爛。

不過很多父母不會這麼比較,當你這麼比較時,他們會質問你,為什麼總跟差的比?

可是孩子也沒把你往好的比,不然你得臊死。或許,這類父母在社會上的地位,還不如孩子在班裡的成績排名。

5.強迫孩子做交際籌碼

我曾經寫過一篇關於孩子題材的文章,很多父母熱衷於讓孩子在眾人面前表演節目,什麼念唐詩,跳個舞,如果你不幹,則會罵你沒出息,不夠大方,膽子小,其實你讓他自己在眾人面前唱個歌,他得扭捏死。

小時候我有很長一段時間不願去奶奶家過春節,因為哥哥姐姐們都跟我年紀相差很大,吃完午飯他們就跟父母們湊兩三桌麻將,我一個人窩在屋裡看電視。我喜歡去外婆家,那裡的哥哥姐姐們跟我年紀相仿,可父母從來也不會遂我的意,他們去哪裡,我必須跟去哪裡,哪怕他們打麻將我睡覺,因為孩子不跟來,他們在親戚朋友面前就沒面子,畢竟這麼多長輩,你家孩子不來叫個人,拜見拜見?

這種叫「壓力轉嫁」,明明是屬於他們的壓力,他們會轉嫁給孩子,而孩子呢?明明去是幫了他們的忙,但他們會認為是應該的,因為這是對長輩的尊重,不去就是不懂事,沒家教。

問題是,那些長輩真的用不著我尊重。你們的孩子也是一樣,你真以為那些親戚這麼關心你家孩子來沒來?戲真的不要太足。

6.有「功勞妄想症」

父母養育孩子,是天性,鳥也會喂小鳥,貓也是,豬也一樣,這裡不存在高不高尚的問題。而人為什麼要養育那麼久呢?因為人更高等,後代數目更少,壽命更長,質量更重要,沒什麼別的。

我母親曾在我耳邊說,你小時候我對你這麼好,早上早起給你做早飯,你看,你老不順我的意。父親聽見了說,別的父母對孩子可能比你還好,你這就叫有功勞了?那以後孩子既要早起給你做早飯回報你,還要早起給他的孩子做早飯,豈不是一個人不夠分?

父母有功勞,這個功勞基於天性,如果這種天性不在基因里,那麼人也會變成生出就能自己活,自然會演變成不需要父母,可這樣的話,或許這種動物就不會這麼高等。

然而父母把這種天性和社會壓力下不得不幹的事兒,當成是莫大的功勞,認為自己居功至偉,就錯了,養育過程中收穫到了一些快樂,這便是回報了,否則你養兔子,有啥回報,幹嘛還這麼多人願意養呢?更何況,養人這件事,以後沒準還有額外的「投資紅利」,所以比養兔子辛苦一點,也划得來,至於未來孩子沒有贍養你,那也是你沒孵化好這個項目,與人無尤,誰說投資必賺的?

7.為安全感和評價可以犧牲孩子利益

還是上面這個朋友,她跟我說一個事兒,說他們家有個親戚,這家的一個小孩兒每次來她家,總得拿點東西走。有一次趁她不在,她父親把她最喜歡的玩具也送給了那個小孩兒,回來她一通不依不饒,反而被父母責罵不大氣。

這類父母為了自己在親戚朋友面前保持良好的形象,常常置孩子的利益於不顧,因為孩子嘛,就算利益受損,過兩天就不記得了,親戚朋友之間沒準還有利益往來,可不能給人一個小氣的印象。

可是這事兒跟我們上一個點聯繫起來,就有點咎由自取的味道了。你老是不把孩子的利益當回事兒,你老了,你成為孩子了,也沒人把你的利益當回事兒。那個時候再扯孝不孝,晚了點。

8.把包辦一切包裝成愛

王猛最大的困擾,恐怕就是從小生活在父母的各種強制要求下。當一個人的獨立人格開始發芽的時候,這種感覺跟坐牢無異。

選專業?你還小,不懂;選戀愛對象?你還小,被人騙;選工作?你還小,目光短淺。

很多父母總是把這種包辦一切的行為說成是「愛」,好奇怪的愛,把一個人當成玩偶這麼玩。我曾經在《認知突圍》中寫道:一個人要控制另一個人,本質上是對死亡的恐懼,人生只有一種可能,而這個人是試圖把自己的意志加在別人身上,看到他的意志導致的結果,從而變相讓自己多活幾輩子。

所以明明是為了自己好,卻說是為了對方好,那麼有的父母會問:如果孩子真的專業沒選好,對象沒挑好怎麼辦?

你選的就好么,你的圈子和見識能有多大呢,馬雲都看不到幾年後的變化,你這不是添亂么。

更何況,很多父母之所以為了孩子的將來,是由於孩子將來發展不好,會影響到自己的生活,而反之,則自己多少能受點益,不承認這一點,就是欺騙自己了。

最好的父母,是給孩子悄悄準備好墊子,而不是替他決定什麼。

9.先是砸鍋賣鐵,隨後道德綁架

我「採訪」過很多父母,說你們家庭條件也不怎麼好,為什麼砸鍋賣鐵給孩子買房?

他們的回復大致有以下幾種:

不買房娶不上兒媳婦;

不買房讓親家看不起;

不買房讓親戚朋友看不起。

所以砸鍋賣鐵是為什麼呢?當然是為了社會認同了,生了個兒子,沒能力給買房,雖然並不是天經地義的,但這就跟人家買了轎車,你騎自行車一樣,多丟人,所以為了臉面,哪怕再不願意,也得買。

但這類行為有個配套的點,那就是他們在之後的相處中,就很難不對子女進行道德綁架,因為每吃一口鹹菜,都想到自己對孩子的付出,這天長日久怎麼能不生出道德綁架來?

為了自己,只是「順便」為了孩子,卻錯將該行為當成「投資」,強行要將自己的意志活在孩子身上,其實也挺可憐。

10.不敢面對自己真實的動機

最後這一條,可以說是上面的總結。

我們的《認知突圍》也好,螞蟻私塾也好,請辯也罷,都是教大家認清「人」這種生物里隱藏最深的動機的,父母對孩子,不要扯高尚,因為第一性不可能是高尚。

很多父母從小教孩子要誠實,要有信仰,要正直,要善良。

接著自己在與人交往中,卻充滿了狡詐、欺騙、算計,美其名曰,生活就是這樣,要適應這個社會就得這樣。

中國的孩子挺可憐的,從小被教育要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但教育者自己表現出來的卻完全不一樣,還要糾正你,什麼才叫成熟。

所以成熟就是因地制宜,說一套做一套,很多父母們都很辛苦地在用實際行動證明這麼乾的必要性與正確性,因為你把別人都教育高尚了,你才有機可趁,大家都防著彼此,你就沒便宜可佔了。

這才是教育的真諦。

(END)

推薦閱讀:

中國古裝四美新排名,迪麗熱巴墊底,榜首實至名歸
中國弓箭正在悄然興起
中國古代的天文曆法
中國為殲
錢松君 | 中國書協書法培訓中心第十一期(2018)導師工作室導師風采

TAG:中國 | 父母 | 毛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