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鎏金銅佛像市場價值及最新市場交易行情

明永樂鎏金銅釋迦牟尼坐像

  明代鑄造的金銅佛像工藝精湛,造型比較優美。內地收藏家蔡銘超在香港以1.166億的價格將「明永樂鎏金銅釋迦牟尼坐像,創下中國藝術品迄今為止很高。近年來,中國古代佛像投資市場行情一路看好,升值空間較大,特別是高質量的明清金銅佛像,尤其值得收藏投資。而相比投資價值,其文化和藝術價值更甚,一座「西藏11/12世紀銅瑜伽士坐像」以486.9萬美元的成交價創下西藏雕塑世界紀錄,引發界內強烈關注。據了解,明清之前的佛像多為高古佛像,即漢傳佛像。而明清佛像多為藏傳佛像。在佛像市場上,藏傳佛像的收藏遠好於漢傳佛像,因為海內外藏家十分重視明清宮廷造像。

  明代時期金銅造像迅速發展,形成了永樂、宣德年間最高造像水平的「永宣金銅造像」,此時的造像面相飽滿、造型優美,藝術水平極高。到了清代,造像則繼承了明代的風氣,做工精細,是藏傳金銅造像的高峰期。

  近年來,中國古代佛像投資市場行情一路看好,升值空間較大,特別是高質量的明清金銅佛像,尤其值得收藏投資。而相比投資價值,其文化和藝術價值更甚。

  

  清康熙銅鎏金無量壽佛像

  佛像是造像數量最多的一類。包括釋迦牟尼佛、強巴佛、無量壽佛等等。菩薩造像在佛教造像中,佔有很大的比例。例如觀音、文殊、普賢、地藏菩薩,他們的造像顯得親切、莊嚴,表現了慈祥、優美、寧靜的審美情調。

  佛像在市場自2000年以後就急劇上漲,存世數量越來越少,保存難度也高,再加上對佛教文化的痴迷和人們投資意識的增加,具有極高的宗教、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價格上漲是必然,鎏金佛像泛指一切以金屬為質地的佛教造像,材質可以是純金、紅銅、黃銅、青銅、鐵、銀等,但一般特別指鎏金的銅佛像。金色是鎏金佛像為彰顯光耀燦爛的神性所不可或缺的,因過於珍貴,鮮有純金佛像,絕大多數以汞鍍金在銅佛表面貼金。鎏金佛像始於兩漢,盛於隋唐,一直延續至明清,跨度兩千多年利用水銀加溫黃金,便其熔化,並塗抹至銅佛像表面,再經過高溫返原,得出的帶金質的銅佛像叫鎏金佛像。

  佛教在西漢末年傳入中國,佛像藝術亦隨之傳來。最早期的佛造像多見於石雕石刻,隨著佛教的興盛,鎏金佛像開始出現。大多形體小而精緻,便以攜帶供奉於佛寺和佛龕,或納藏於佛塔地宮之中。正史中首次有明確鎏金佛像記載的,見《三國志》,「笮融大起浮屠祠內有一尊金銅佛像」。西晉末年,北方少數民族建立的五胡十六國因絲綢之路得風氣之先,所以佛教較南方東晉更為昌盛。這一時期,佛像大量製作,人們將信仰和寄託融入了各種材質各種形式的佛像之中。目前中國現存最早的有明確記年的鎏金佛像實物就出自後趙建武四年(338年),現藏於美國舊金山亞洲美術館。南北朝時期,我國佛教進入了全面發展時期,佛像藝術在新的時代風氣影響下也進入了空前的發展階段,這時鎏金佛像也流行起來。隋唐時期,佛像藝術隨著國家的統一,政治、經濟的強大和佛教的發展進入了鼎盛時期。佛教造像不再亦步亦趨於外來模式和手法,而是向著個性化、理想化的新型模式發展,呈現出嶄新的時代風貌。五代兩宋時期,佛教藝術開始走向世俗化,佛像藝術中應有的神聖性和理想主義精神大大減弱,而世俗的現實性成分大大增加,佛像藝術帶著濃重的世俗審美特徵。元代佛像藝術最為引人注目的是新的藝術形式,即藏傳佛教造像藝術的傳入和影響。明代時,佛教藝術重新回歸到漢地傳統藝術風格獨立發展之路。到了清代,在康熙、乾隆的扶持下藏傳佛教再度大興,藏傳佛像藝術又重新佔領內地藝術舞台。

  

  永樂文殊菩薩像

  作為佛教的器物,鎏金佛像不僅具有宗教意義,一尊製作精美、紋飾絢麗的鎏金銅佛還是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集中反映,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同時歷朝歷代的鎏金佛像又有各自不同的造型、工藝特點和鮮明的時代特徵,對於研究佛教在中國的發展也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市場回顧

 

近年佛像成交價格:

明宣德 銅鎏金雙修佛像 成交價 RMB  11,440,000

宣德 銅鎏金無量壽佛像 成交價 RMB  27,500,000

銅鎏金藥師佛像 成交價 RMB  33,600,000

15世紀 銅鎏金佛像綠度母座像 成交價 RMB  8,882,025

15世紀 銅鎏金佛像金剛總持座像 成交價 RMB  8,882,025


推薦閱讀:

跟名廚逛香港菜市場
小米運營總監:產品功能的場景化運營,是產品很重要的環節
新金陵畫派市場引人注目
標竿投資: 一個對投資人非常重要的「投資心理學」理論 塞勒得了2017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再次引起市場對投資心理學的關注 近日,投資心理學再受到市場的重視,因為行為金融學(投...
華為與中金達成戰略合作,強勢拓展金融雲市場

TAG:市場 | 交易 | 價值 | 佛像 | 行情 | 市場價值 | 新市場 | 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