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魯迅的超越性

魯迅的超越性,在於他不是,或不僅僅是單純以社會表層結構,諸如制度、法律等方面加以關照或解說,而是將視覺深入到了國民人性的系統性格乃至形成的文化根源,並就此進行匕首剜心式的冷峻解剖,這就具有了非同隔靴搔癢的更加實在的解渴功能,擁有了更加根本性的文化意義,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真正點到了社會發展的穴位和命門之處,因為一切進步制度或相應結構,都是要人的相應素質來運作或維持的,倘若兩者不能對應,任何外在的美好制度,都只能是孤立存在的美麗空殼。主席時代的許多形式上的破綻,其本根之因皆出於此,同時也為鄧式「實事求是」奠定了某種契機。陳獨秀等人的文章雖然很有煽動性,但由於大多仍然只停留於可見的社會表層結構,所以較之魯迅而言,其文化功能也就只能作用於社會之表,不能深刻影響其里。因此,其久遠的潛在作用也就必定有限,也就難以引發本根意義上的挖掘性反思。其原因即在於許多學者,包括郭沫若這樣的具有多元知識結構的大學者,還不具備大思想家的必備人格資質,因此他們都只能當與時俱進的宣傳鼓動家或與勢俱進的社會活動家,或者當大官或大名人,而作為博大而深邃的思想家乃至文化聖人的超拔內在境界,顯然都是遠遠不夠的。可以說,魯迅的思想幽深境界,現當代那些司空見慣的名流還都沒有達到。

魯迅並不習慣於用實證的方式寫文章,因為凡是可以實證的東西基本都流於表層,都屬於「可道」之「道」。而更深層的道理是無以用實證方式進行論證的,諸如老子流出《道德經》,完全沒有也無以實證,只能是大徹大悟的自然天成。同理,魯迅對中國人性的總體把握,是整體的、系統的、全面的,主要是靠累積的直覺與悟性獲得的,也是絕非用實證可以論證的,他只能通過塑造阿Q等諸形象來展示他心目中的中國人性格體系。如果不是對國民性格達到爐火純青的刻骨銘心體驗,這樣的人物形象就不可能誕生乃至如此活靈活現。似乎每個中國人都是,又都不是。魯迅筆下的阿Q,實際上等於為現當代人塑造了一個具有標本價值的虛幻中的祖宗,幾乎任何中國人都有這位祖宗的遺傳基因,這個祖宗儘管非常無聊非常疲軟但生命力又異常強悍,因而被改造的難度也異常強大,連現當代最具魄力的思想巨人毛澤東,也無以徹底蕩滌阿Q子孫們精神世界中沉積太厚的多彩垃圾。這樣的國民精神世界,足可以促使一切美好的東西扭曲變形,在目下既假公濟私還要務求圓滑體面的人性世界裡,企圖尋求真正意義上的真善美,無異於大海里撈針。中國國民積澱已久的人性特色,一旦與潛藏私慾巧妙結合,勢必彰顯出超越他國人的東方式的含蓄精明,遺憾的是,這種含蓄精明更多體現於私慾而絕少體現於公道,這堪稱地球人類的一個獨特精神奇蹟,比較而言,他國人在中國人面前就顯得簡單多了,也乏味兒多了。如何才能把中國巨大人性資源的精神潛能開發並運用於最佳境界呢?這實在是個最為熬頭的難題,也是思想巨人毛澤東想解決卻不能有效解決的難題,因為人性問題,絕非可以用行政手段、或幾次政治運動、乃至一場文化革命即可得到解決的,這些只能有效控制人性惡的外部收斂乃至放肆顯現,卻無以徹底堵死人性惡的潛在本源,一旦外部社會溫度適宜,被控制或壓抑太久的人性惡因素,就會如瘋長的形形色色的毒草,徹底侵吞併且荒廢了人性的莊稼地。毛澤東雖然能力非凡,但可以通過巧妙運作推倒三座大山,卻無以徹底清除國人人性中積澱太厚的精神垃圾。

一般說來,不甘忍受物質貧乏或精神孤獨的人,不可能成長為真正意義上的思想家,而只能世俗為或流行為浮躁的市井時髦流行者,無論擁有多少隨聲附和者或者蚊蠅般的粉絲,其思想都不可能深邃而超越。所以,任何以表面身份排列思想者的行為,都是荒唐的。諸如,鐵凝的確是個睿智而有良好文化修養並寫作技能的作家,但當作協主席、文聯主席、乃至進入政治局,都是可以的,也是不足為怪的,但不能因為表面身份變化而鎖定其思想水平也甚高,這應該是兩回事,就算高也難以高過魯迅的下眼皮,連郭沫若、矛盾、巴金、老舍、曹禺等現代大家較之魯迅思想境界還相去甚遠,更何況鐵凝、于丹一類被暫且追捧的區區小女子呢?尤其是浮躁虛偽社會光臨中國以來,幾乎中國的一切會議,坐在前排的未必比坐在後排的或台下的乃至不在其中的更優秀。因為在中國,民間人才的開發是不存在的,儘管廟堂絕非人才的唯一途徑。以世俗之見,隱人不在政治前台、文化前台、乃至不受媒體關注,已是冤屈,倘若連來自人民的正確認識與評價都不能得到,那將是更大冤屈。應該想到,藝人圈外的人,有可能比某些藝人更懂藝術真諦,沒有將軍頭銜的人,有可能比上將們更懂兵家詭道,沒有讀過博士的人,有可能在大文化意義上戰勝許多平庸博導。即便治國治吏治軍治世之道,在野的人也未必比那些在朝的花架子政客相去甚遠,不入體制的少正卯,未必遜色於孔夫子,華山上大睡懶覺的陳摶,可能比太祖太宗更明社會運作內在機理,山野散淡之人水鏡先生,其謀略不會亞於大都督周瑜。不過,目下在中國這個神秘而又無聊的東方,這些人傑乃至人精都只能默默死去。即便公開參與競選,也斷然沒有機會,除了無法抵禦各種陰謀以外,還因為大量的人眾將會蜂擁追逐被媒體創造出來的明星們,于丹們會有市場而魯迅們未必能有市場。因此,大可不必要求任何人為你做什麼,哪怕是僅僅加給你一個關注這種舉手之勞,因為這一切都需要自覺覺他。對於人民的覺醒乃至覺悟並自覺地做一些與大事相關聯的事,同樣不必過於強調,因為人性不需拔苗助長,有違「常道」,其意義只能適得其反。


推薦閱讀:

文學家+吃貨+自媒體教父+馬甲俠+段子手+設計師=?魯迅!
星島文化-同具「劣根性」 魯迅沒資格獲諾獎
2011-1023 魔都·魯迅公園、山陰路
魯迅先生130周年誕辰之三
魯迅著作集名趣談

TAG:超越 | 魯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