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南京名人墓——郭興墓

[轉載]南京名人墓——郭興墓

(2014-03-26 23:08:06)

轉載

分類: 明史

原文地址:南京名人墓——郭興墓作者:宏約深美

郭興神道碑碑額——兼述明初開國功臣陝國公郭興、營國公郭英家族墓

一、前言2011年4月15日,《南京晨報》報道了一則題為《1865舊廠房下挖出朱元璋猛將郭興神道碑額》(原文見:http://njcb.jschina.com.cn/mp3/html/2011-04/15/content_349720.htm)的考古類新聞,當天南京的其他部分平面媒體對此也有報道,但以此篇最為詳細。該新聞後經各大網路媒體轉載,自然是影響力廣泛。

(以上四圖,均為同一塊郭興碑額出土時不同角度的照片,摘自網路,感謝拍攝者)

報道中援引不署名的所謂「考古人員」、「專家」等推測,郭興墓應在該碑額出土地點附近:「『有了神道碑刻,而且史書上也明確記載郭興的墓葬就在聚寶山(今雨花台一帶)之陽,兩相吻合,可以推斷,郭興墓葬應該就在此地。』考古人員介紹,神道碑就是古墓的指示牌,看到了神道碑就可以知道古墓的大致方向。不過考古人員表示,『雨花台那個山脈,在明朝叫聚寶山,在當時是明代開國功臣的墓園區,那一帶葬了很多開國功臣,諸如:俞通海、李傑等等。這個範圍比較大,具體位置很難斷定。』而且也有專家推測,這個碑額是從其他地方移過來的,因為在上世紀80年代,文物部門曾經對南京的文物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普查,但都沒有發現陝國公墓的任何文物。」

以後直至今日,再不見與該報道相關的後續報道出現。然而,筆者在查閱資料時赫然發現,郭興墓早在1937年春,因當時的基建需要已被發掘。由此顯見,時隔七十多年後,有關方面竟還不明就裡地去推測郭興墓的可能位置,是多麼地悲哀、可笑,不學無術到了何等程度。本文通過所見新出土的兩件郭興神道碑碑額,結合相關文獻記載,試述以陝國公郭興、營國公郭英兄弟為代表的明初開國功臣郭氏家族墓地。

二、郭興神道碑1、郭興、郭英簡介郭興,《明史·卷一百三十一·列傳第十九》有傳,明初開國功臣,追贈陝國公。

郭英,《明史·卷一百三十·列傳第十八》有傳,郭興弟,與其兄郭興同為明初開國功臣,追贈營國公。

首先,有必要對郭興的名字作出簡單說明。郭興,本名子興,因與滁陽王郭子興同名同姓,為尊者諱,故以興名。對此,明代何喬遠《名山藏·郭英傳》有記載:

2、碑額殘件筆者一開始並未關注郭興神道碑碑額出土的這則報道,後經同好轉載,才有所耳聞。2012年9月20日,筆者在1865產業園參觀時,終於見到了園區內陳列的另一塊所謂「郭興」神道碑碑額殘件。該殘件,今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中華門街道應天大街388號,晨光1865科技·創意產業園凡德藝術街區(原金陵製造局舊址),復建的「金陵製造局」大門北側,門票免費,停車免費。

前言中所說較為完整的那塊碑額,1.2米見方,厚0.30米,其表面雕刻著清晰的雲龍紋圖案。在碑額正中的篆額天宮處,刻有「大明敕賜陝國公神道碑」十個篆書大字。報道如是說:

「據工人介紹,那片老廠房要改造出新,在挖掘廠房地面的土層時發現了該碑額。『埋得很淺,也就1米左右的深度吧。而且前面一個廠房邊上也有一個大的石碑,上面的圖案與這個一樣。』在工人的帶領下,記者在另一廠房邊上又看到了一塊長近2米、寬1米、厚0.30米的碑額殘件。上面也是雲紋圖案,只是沒有文字。」

筆者來到現場附近時,並未見到較為完整的那塊因自帶銘文而非常明確的郭興神道碑碑額,只見到了另一塊無字的碑額殘件。

(為了區分這兩塊碑額,本文將有字的那塊稱為「郭興碑額」,無字的這塊稱為「無字碑額」,下同。)如今,這塊無字碑額受到了比較好的待遇,外用玻璃罩罩住保護,雖在露天存放,卻和陳列在博物館中基本無異。該碑額由於殘損厲害,若不是先看到邊上的說明文字,乍一看還真不大能將其和碑額聯繫在一起。從介紹看,2011年4月14日,也就是報道的前一天,該碑出土於園區廠房地下,經考古人員鑒定,為陝國公郭興神道碑的碑額部分。對此,筆者提出質疑,其形製為神道碑碑額不假,既然該碑額上僅存雲紋,並無銘文,如何能認定為郭興所有?這裡先不展開,後文再表。

3、碑額形制筆者在這裡,試將所見碑額殘件與現存的、明確的中山王徐達、岐陽王李文忠、東歐王湯和神道碑碑額等放在一起,從類型學的角度來比較,以便更為直觀地認識和了解這些時代相近的明初開國功臣的神道碑碑額形制的差別。

通過比較可以看出,郭興碑額上面雕刻的圖案,與徐達、李文忠、湯和的大體相同,皆為雲龍紋,即兩條螭龍(或稱贔屓)分列天宮兩邊,穿行雲間,但龍紋僅限於正面,碑額兩側不見。不同的是,徐達、李文忠的碑額,為滿工雕刻,即碑額除下部連接榫卯部分以外,其餘部分均有雕刻。而湯和、郭英、無字碑額,從照片上看,僅正面刻紋,其餘部分皆素麵無紋。再看無字碑額,殘存部分只見雲紋,不見龍紋,應該就是一塊刻滿雲紋的碑額,這點與徐達、李文忠、湯和、郭興碑額均不同。

最為顯著的區別,湯和、郭興、無字碑額在正面外廓,刻有一圈邊框,這是徐達、李文忠碑額所沒有的。筆者據此推測,明初開國功臣神道碑碑額雕刻的滿工與否,可能是體現王爵與公爵不同等級的區別之一。

而徐達、李文忠碑額雕刻較深,偏高浮雕;湯和、郭興、無字碑額雕刻較淺,偏淺浮雕。

(另如李傑碑額的浮雕更淺,偏線刻;鄧愈碑額則完全不同,兩對贔屓於左右側出頭,近乎圓雕。)這也許是不同時期、不同等級造成的風格差異。

關鍵的一點是,郭興、無字這兩塊碑額,目測看來,體量並不一致。無字碑額雖不完整,但從僅存的殘件看來,也明顯要比郭興碑額的體量更大一些。

而縱觀現存明初功臣墓,墓地(含家族墓園)有且只有一通神道碑,並無第二塊(後世重修碑除外),早期亦不見諭祭碑。

竊以為,郭興碑額有本身天宮中自帶銘文為證,可確定為郭興神道碑碑額無疑;無字碑額,不可能又是另一塊郭興神道碑。

因此,現在陳列在產業園內的這塊無字碑額殘件,並非郭興所有,墓主理當另有其人,後文再分析。

4、郭興神道碑銘

既然郭興神道碑碑額尚存,原來自然應有刻著神道碑銘的碑身了,遺憾目前只發現了碑額,碑身尚不知所終。

幸運的是,史料中收錄了劉三吾撰《郭興神道碑銘》,奇怪的是,此文並非一篇,而是內容不盡相同的兩篇。

(1)《皇明文衡·卷七十四》收錄劉三吾撰《郭興神道碑銘》(以下簡稱「前篇」),全文輯錄如下:「勅贈開國輔咄普宣力武臣、榮祿大夫、柱國、同知大都督府事、鞏昌侯、追封陝國公、諡宣武郭公神道碑:

洪武二十年冬十有一月己亥,皇上御奉天門,工部侍郎臣秦逵奏,故鞏昌侯墓道之碑已具,宜得文及時鑱之,有旨翰林學士院製文。臣三吾職在詞垣,不敢以才學譾湢戅o。謹按其世系、功勳、年爵次第而銘之。

臣聞天興聖代大有爲之君,必篤生瓌偉英勇之將與之會遇,以輔成其大業。雖人也,實天也。當元季,王政不綱,在所裂裳爲旗,荷挺爲兵,草野自雄,罔所適主。時有今上皇帝,龍興鳳陽,天人合應,有若中山、開平兩公,傑出其間,是固功無與儷矣!其知所趨向,先後疏附,厥有成蹟,若鞏昌侯臣郭子興者,亦豈偶然哉?

子興,世鳳陽人,拳勇有膂力,善騎射。自癸巳歲起兵,首隸元帥郭某麾下,即知所適主。明年,得滁州。又明年,得和州。亦既從龍濟江,若採石,若太平,若溧陽、溧水,所向崩角,義勇之聲,日以暴矣!丙申三月,隨大軍進拔臺城,先登,授管軍總管,繼陞統軍元帥。攻圍常州,身犯矢石,晝夜不解衣甲,爲生蟣蝨,九閱月城始下,被賞優渥。載調克宣州、江陰、宜興、婺州、安慶、衢州,勢劇破竹。壬寅,分兵之江西南昌,得其全城。癸卯八月,進兵鄱陽,彭蠡之戰,海艘駢進,戒嚴所部,人百其勇。陳友諒計蹙,中流矢死,人知天命有歸矣。甲辰春,侍上親征湖廣武昌,灑血馳戰,多所斬獲,用屢功擢鷹揚衛指揮使,簡在上心。俾從中山王,拔廬州,拔安豐,率先陷陣,大敗姑蘇。張士諣懼畩Z氣。其平襄陽,下衡州,定澧州、辰州,轉而韖高郵,踣淮安,截拔淛西湖州,坐困姑蘇,往往裹瘡力戰。中山王以公之勇功聞,陞鎮國上將軍、大都督府僉都督。吳二年正月,改洪武元年,上即位,有事關陝,命領其軍進討中原,搤守潼關,三年獻一跡不敢南移。戍鞏昌,招摩逋殘,嚴戢部曲,西戎、羌夷,兩境帖然,進封鞏昌侯。方倚之永鎮西垂,而溘先朝露,薨於家矣!

上爲之震悼,輟朝三日,賻贈有加,追封陝國公,諡宣武。以洪武十七年冬十有二月□日,塟聚寶山之原。

曾祖考某,贈鎮國上將軍、僉大都督府事、護園、追封光山縣子。妣某氏,從封光山縣子夫人。祖考某,贈驃騎將軍、都指揮使,追封汾陽伯。妣趙氏,從封汾陽伯夫人。考某,贈榮祿大夫、同知大都督府事、柱國,追封鞏昌侯。妣單氏,從封鞏昌侯夫人。配汪氏,封鞏昌侯夫人。皆由公貴貤恩。子男四人:長景儀,卒於五閫;次振,次宗,次官僧。

公生以某年某月某日,薨以某年某月某日,壽五十有四。

惟公自開國以來,從龍上下,盡瘁所事,所至以英勇聞。是故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視轉萬里之遠,歷歲之久,若堂奧之朝夕焉。雖鋒矢交集,饑渴不時,咸不避卹。必盪殲兇,歸報終事乃已。其依日月之光,仗雷霆之威,以恢拓疆宇,勒勛西垂者,亦人傑也哉!詞臣揚厲爲職,是宜有銘,詞曰:

聖皇受命,龍興凰陽。戡定禍亂,經略封疆。篤生武臣,先後相望。維陝國公,實生帝鄉。沈鷙其勇,鐵石其剛。乘風雲會,依日月光。旌麾所指,敵摧鋒芒。底定東南,載戢戎羌。萬里之遠,如在室堂。生前封侯,式是鞏昌。身後封公,亦此西方。聚寶之原,不食之岡。佳城鬱鬱,公所固藏。詞臣載筆,德音靡忘。子孫善保,奕世流芳。」

(2)另據《國朝獻征錄·卷八》收錄劉三吾撰另一篇《郭興神道碑銘》(以下簡稱「後篇」),全文輯錄如下(筆者標點):「鞏昌侯、贈陝國公、諡宣武郭子興神道碑:臣聞,天興聖代大有爲之君,必篤生瓌瑋英勇之將與之會遇,以成其大業。雖人也,實天也。當元季,王政不綱,在所裂裳爲旗,荷梃爲兵,草野自雄,罔所適主。時則今上皇帝,龍興鳳陽,天人合應,有若中山、開平兩公,傑出其間,是固功無與儷矣!其知所趨向,先後疏附,厥有成蹟,若鞏昌侯臣郭子興者,亦豈偶然哉?

子興,世鳳陽人,拳勇有膂力,善騎射。自癸巳歲起兵,首隸元帥郭某麾下,即知所適主。明年,得滁州。又明年,得和州。亦既從龍濟江,若採石,若太平,若溧陽、溧水,所向崩角,義勇之聲,日以暴矣!丙申三月,隨大軍進拔臺城,先登,授管軍總管。繼陞統軍元帥,攻圍常州,身犯矢石,晝夜不解衣甲,爲生蟣蝨,九閱月城始下,被賞優渥。載調克宣州、江陰、宜興、婺州、安慶、衢州,勢劇破竹。壬寅,分兵之江西南昌,得其全城。癸卯八月,進克鄱陽、彭蠡之戰,海艘駢進,戒嚴所部,人百其勇。陳友諒計蹙,中流矢死,人知天命有歸矣!甲辰春,侍上親征湖廣武昌,灑血馳戰,多所斬獲。因屢功,擢鷹揚衛指揮使,蕳在上心。俾從中山王,拔廬州、拔安豐,率先陷陣。大敗姑蘇張士眨瑺懼畩Z氣。其平襄陽,下衡州、定澧州、辰州,轉而鞣高郵,踣淮安,截拔浙西湖州,坐困姑蘇,徃徃褁瘡力戰。中山王以公之勇功聞,陞鎮國上將軍、大都督府僉都督。吳二年正月,改洪武元年,今上即位,有事關陝,命領其軍進討中原。隘守潼關三年,一跡不敢南移。戌鞏昌,招募適殘,嚴戢部曲,西戎羗夷,兩境帖然,進封鞏昌侯。方倚之永鎮西陲,而溘先朝露,薨於家矣!

上爲之震悼,輟朝三日,賻贈有加。追封陝國公,諡宣武,以洪武十七年冬十有二月□日,葬聚寶山之原。子四:景儀、振、宗、官僧。弟英,豐武定侯。女弟入宮,進位寧妃。興有弟德成,事上爲驍騎舍人,性明爽,見幾避禍,以酒自放。上一日召授某府都督,懇辭不受,上變色,曰:『朕念爾親且舊,兄弟皆登列侯,而爾獨未顯,故畀爾軄,何辭爲?』德成免冠泣拜,曰:『臣性狂愚懶慢,耽酒嗜(目卜),不職事情緩急。倘位高祿重,必任職司事,苟不理,上殺我也!人情不過多得錢、飲美酒,隨意自適,足了一生,願卒賜。』上大喜,曰:『善人舉能若此,吾刑可措矣!』立書勑賜,黃封百罌,金綵稱是,寵待益厚。德成嘗侍,宴後苑醉,匍匐免冠謝,髮禿落且盡。上笑曰:『醉風漢毛髮如此,非過酒耶?』德成仰首,曰:『臣猶厭其多,欲盡剃,始快意。』上默然。既醒大懼,誤觸忌諱,遂盡剃髮,披僧衣,狂呼唱佛不已。上笑謂寧妃,曰:『前謂汝兄戲言,乃實爲之,非風而何?』德成嘗見其兄弟,征、鎮四方,逾年不得歸,輙笑其以虛名受辛,若曾如我,飲中樂耶。已而,黨事起,死者相屬,德成益狂蕩不檢,以壽終。」

關於這兩篇《郭興神道碑銘》,網上可見郭氏後人郭瓊剛先生撰《淺折郭興神道碑》一文。

郭文認為,後篇才是劉三吾所撰真正的《郭興神道碑銘》,對此筆者有不同看法,郭先生的觀點值得商榷。

首先,需要指出,郭文未將後篇全文輯錄,只節選了後篇的前半部分,使得參考資料不完整。

其次,郭文認為前篇中在技術世襲、葬日等具體名字、日期時,用了「某」字,而無法確指。

這種觀點其實是不對的,如果瀏覽古代眾多文集中收錄的歷朝歷代的碑、志銘即可發現,這是撰寫碑、志銘時的一種普遍現象,不足為奇。

對比兩篇可知,後篇前半部分內容與前篇基本相同,記述的是傳主郭興的生平。而後篇後半部分話鋒一轉,記述的卻是郭興的弟弟郭德成,因胡惟庸案起,獨其得免一事的前因後果。這段內容似曾相識,原來是與《明史》郭興本傳相似,本傳亦是前部記郭興,後部捎上了郭德成。或許後來的《明史》郭興本傳即取材於該篇。因此,前篇有墓主生平,有卒日、葬地,有世系,有銘,行文完全符合神道碑銘的格式,是一篇標準的碑銘無疑;後篇當為前篇的節選,並加入了郭德成傳,可能是《明史》郭興本傳的來源。

三、郭興墓

言歸正傳,讓我們回到本文的主題——郭興墓。

在前言中,筆者已經指出,郭興墓早在1937年春即被發掘。

據1937年第2期《考文學會雜報·首都發現郭子興墓》援引民國二十六年五月廿四日中央社南京電:

「首都金陵兵工廠,近因翻造房屋,聞掘出明郭子興古墓一所,並掘出金釧十餘個,金錢若干,古瓶三個,大石碑一塊,題『陝國宣武公郭子興墓』。棺材系四大木板作成,尚未朽壞,今日中委張繼氏曾偕眷前往參觀雲。」

當時的報紙也對此事有所報道,據民國廿六年五月念九日第1561期《北洋畫報》,刊登了郭興墓出土的部分文物照片(見下圖)。

由該篇報道可知,郭興墓的出土文物,除之前的報道所列外,還有銅盔、甲、鐵劍、墓門鐵鎖、花碟等。

盔、甲、劍等隨葬品,符合郭興開國功臣的身份。

而該墓被認定為郭興墓,依據的是同時出土一通大石碑,上刻「陝國宣武公郭子興墓」等字樣。

從照片中看,該碑並未照全,只顯示出局部,已可見其體量不小,擱在地上當作桌面般,其他文物陳列於上。

出土文物數量不算少,且有金銀器,可知該墓在發掘前未受嚴重盜擾,保存尚好。

但似乎未經相關部門進行科學考察,只雲國民黨元老張繼前往參觀,至今也未見考古報告。

對於這批出土文物的下落,不見於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館展出,筆者推測,若未在抗戰中流失,則可能運往台灣。

該墓出土文物,可能還不止以上這些。

民國雜誌《泉幣》第二十一期,發表了方葯雨《說永昌福寶銀錢》一文。

資深泉友們,想來對方葯雨老前輩之名必不陌生。

方葯雨認為:「今所示『永昌福寶』銀錢(見上圖),謂鎮墓物,說最合情理。鄙意『永昌』雲者,祝子孫永昌也;『福寶』雲者,示福地之寶也」。編者按:「民國二十五年春間,金陵南門外掘獲明郭子興墓,內有銀錢二枚,予得其一,徑今尺一寸強,重庫平六錢許,而背輪郭,均系雕刻,面文四字,曰『永昌福寶』,皆陰文,亦屬刻成……葯雨斷其為鎮墓錢,洵不誣也」。

這裡的編者,可能是雜誌主編羅伯昭。

由於該雜誌於1940年7月創刊,編者雲郭子興墓發掘於「民國二十五年春」有誤,應該是記錯了。

該泉是否為報道中所說「金錢若干」,如今已不得而知。

可以確定的是,抗戰前夕,這批出土文物並得到官方的妥善保管,以至於鎮墓的銀錢兩枚,其一為羅氏所得。

如今,只能是讓我等愛好者可望而不可及,瞧瞧老照片解解饞吧。由此可知,郭興墓已於1937年春,因金陵兵工廠翻造房屋而被發現並發掘,出土一批珍貴文物,但這批文物的下落不知所終。

郭興墓究竟是回填,或是被夷平建房,沒有明文記載。

在那個年代,文保剛剛起步,勢單力微,隨後不久又經歷了八年淪陷,恐怕難以保全。

至此,根據1937年發掘郭興墓的報道,結合2011年出土的郭興神道碑碑額,可以認定郭興墓位於原金陵兵工廠舊址,即今1865產業園內。

四、郭興、郭英家族墓

1、郭興、郭英墓沿革

·《大明一統志·卷六 南京 應天府 陵墓》記載:

「郭子興墓,在聚寶山西。子興,本朝陝國公。以上二墓(筆者按,另一是指許國公王志墓)俱學士劉三吾撰神道碑。」「郭英墓,在聚寶山之西。英,本朝營國公。」

·《嘉靖南畿志·卷五 應天府 祠墓》記載:

「陝國公郭子興墓,在聚寶山之東北。」

「營國公郭英墓,在聚寶山東北。」

·《金陵世紀·卷四·紀陵墓其十四》記載:「陝國公郭子興墓,在許國公墓之右。劉三吾撰碑。」「營國公郭英墓,與陝國公墓近。」

·《建康古今記·冢墓》記載:「陝國公郭子興墓,在聚寶山西,學士劉三吾撰神道碑。」「營國公郭英墓,在聚寶山西。」

·《康熙江南通志·卷三十四·輿地誌 陵墓 江寧府》記載:

「郭子興墓,在聚寶山,陝國公。」

「郭英墓,在聚寶山,營國公。」

·《嘉慶江寧府志·卷十 古迹》記載:

「陝國公郭子興墓,在聚寶山。」

「營國公郭英墓,在聚寶山。」

以上是筆者列舉的部分與南京有關的明、清兩代地方志中,對郭興、郭英墓(以下簡稱「二郭墓」)的記載。

此外,還有《棗林詩集》收錄談遷撰《營國公郭英墓》詩一首:「漢初諸將皆銷盡,獨爾三朝碩果存。晚際功名分胙土,早隆恩遇邁侯門。城南狐兔多穿穴,江上旌旗又改元。雖是雲台重寫貌,丹青零落閉荒原。」從這些記載中可以看出,二郭墓相鄰,且均位於聚寶山(即今雨花台),這點是毫無爭議的。

但是,筆者發現一個問題,《大明一統志》和《嘉靖南京畿志》,這兩部同朝年代相隔不算太久的志書中,對二郭墓相對於聚寶山方位的記載,早已出現分歧。

一東一西,可是兩處截然不同的方位,那麼,二郭究竟是位於聚寶山西,還是位於聚寶山東北呢?

此後的志書,如顧炎武《建康古今記》,可能是按《大明一統志》,亦云「在聚寶山西」。

其餘志書,也許是注意到了這一歷史遺留問題,恐當時已無跡可尋,因此作了含糊處理,只雲「在聚寶山」。

在上一節中,筆者已經認定郭興墓址位於雨花台東北方的1865產業園內,則《嘉靖南畿志》的記載:「陝國公郭子興墓,在聚寶山之東北;營國公郭英墓,在聚寶山東北」是準確的,其餘記載皆錯誤或不準確。

2、王志墓小考

更有甚者,如陳沂《金陵世紀》,其中卻未採用他在《嘉靖南畿志》中說法,而是採取相互關係說,並創造性地提出了「陝國公郭子興墓,在許國公墓之右」的說法。

許國公,即明初開國功臣王志。

在這裡,筆者有必要簡單地考證一下王志墓的位置。

王志墓,查明清地方志,主要有兩種說法:一是「在鐘山之陰」;一是「在聚寶山」。

其實,很好考證,既然《大明一統志》已指明《王志神道碑銘》亦為劉三吾撰,一閱便知。

果然,《皇明文衡》中收錄的《王志神道碑銘》明確記載:「以薨之十月二日,敕葬鐘山之陰。」

由此可知,許國公王志墓,應位於鐘山之陰,方誌中記載其墓「在聚寶山」之說皆誤。

同理,陳氏雲「陝國公郭子興墓,在許國公墓之右」一說,亦屬子虛烏有,不足為信。

3、郭英墓

郭英墓,迄今尚未經考古發現證實,《皇明文衡》收錄楊榮撰《郭英神道碑銘》,全文輯錄如下:

「開國輔咄普宣力武臣、柱國、武定侯、贈營國公、諡威襄郭公神道碑銘:

洪維太祖高皇帝,龍飛淮甸,應天順人,芟刈群雄,勘定海內。一時智勇材力之臣,感會風雲,忠勤,輔成帝業,開千萬載太平之擼鎰靷タ儯H鍧振耀,勒銘鼎彝,垂光竹帛,與國家相爲無窮。歟盛哉!

予嘗叨職國史,竊觀開國勳臣,其間能身躋壽考,世爲貴戚,子孫享有顯爵,久而益盛者,不數人。豈非其存心之仁與積累之厚有間耶?若營國威襄公,蓋足徵焉。

公姓郭氏,諱英,臨淮人。生有異徵,沉毅多智。身長七尺,膂力過人,尤精騎射。年十八從太祖起義兵,甚見親信,每令直宿帳中。取徐、泗、滁、和、採石、大(太)平、建康、鎮常、寧國諸郡,屢立戰功。上嘗以『郭四』呼之。上親征僞漢陳友諒,大戰鄱陽湖,相持連晝夜。公時金瘡未瘳,力疾鏖戰,敗鳧督凇R訊顏徶辛魘桿潰醒怨φ摺I蠁栔唬骸焱神筭,臣何力焉?』上益重之。時友諒子理,復立於武昌,進軍攻之。其將陳僉同者,驍捷善槊,馳入中軍帳下,上方坐胡牀,遽呼公曰:『郭四爲吾殺伲 宙j躍馬,奮膂一呼,賾謿寜嫛I轄饉鄳鶓垡輪唬骸浦具t敬德不汝過也。』授驍騎衛,管馬軍千戶。從徵襄陽,克淮安、鳳陽、安豐,陞宣武將軍,驍騎左衛指揮僉事。洪武元年戊申,從大將軍徐公北定中原,下齊、魯,克汴梁,平河南,取元都,破潼關、彰德、廣平,所至有功。初,大將軍遣公取通州,公距城三十里爲營,深溝高壘,爲持久計,姓埶俟ブ9唬骸釒熯h來,敵以逸待勞,攻城非我利也。宜出其不意破之。』翌日大霧,公以千人伏道旁,率精騎三千直抵城下。元將五十八國公,帥敢死士萬餘,張兩掖而出與戰。良久,公佯敗。彼乘勝來追,伏兵中起,截其軍爲兩道,斬首數千級,擒元宗室孛羅梁王,遂克通州。元君乃北遁。克永平、真定、定州,生擒守將湯同僉。復從平章常公取太原。守將王保保軍於城西,公憑高望之,謂常公曰:『彼兵多爾不整,營大爾無備。請夜劫之。』常公深然其計。遣五十騎伏城東十里,以舉火鳴砲爲期。至夜,公率十餘騎,潛入其營,舉火鳴砲,伏兵亦舉火鳴砲。常公引兵繼至,皷譟之聲相接。保保軍大潰,自相屠戮,乃棄城遁。下興州、大同,至沙淨州,生擒僞將竹平章。渡河,取鹿臺、西安、鳳翔、鞏昌,追敗賹①R宗哲於亂山。庚戌,陞本衛指揮副使。從征迤西,克定西,討西夏察罕惱兒,撫安忽辰平章。沙淨州復叛,討平之。克登寧州,斬首二千級,獲牛馬數千,陞昭勇將軍、本衛指揮使,賜金龍衣一襲。辛亥,陞驃騎將軍、河南都指揮使。將赴鎮,皇靈(寧)妃,公之女弟也,上遣至公第餞之。且謂公素清儉,賜白金二十罌、廄馬二十二匹。時河洛新罹兵燹,邑井蕭條,居民艱食,盜儷涑狻9紀德,綏輯流亡,申寬條,明賞罰,遠邇來歸者,日以千計,未期年。戶口倍增,境內大治。丙辰,移鎮北平,河南士女不忍其去,遮公馬數十里不得行,甚至泣下。既去,爲立生祠。北平初定,羣胡反側不寧。公開示湛睿I以理亂禍福,人心遂安。元左丞何允中等,聞公之德,來降者凡九千餘人。上遣使勞以上尊羊馬,授龍虎將軍、北平都指揮使,賜誥命。逾四年,召還京,進大都督府僉事,更定官制,改前軍都督府僉事。灰山俜矗忻懫街n馬七匹。辛酉,從潁川侯傅公征雲南。既至,命公及都督陳桓、胡海分道進討。道多險隘,諸將欲深入,公曰:「破敵貴先聲,攻取必自近始,舍近取遠,豈策之上耶?」遂先攻赤水河(路),距河二十里爲營。時久雨,河水暴漲,公曰:『偈閹疂q,不意吾濟。』下令諸軍斫木造筏,夜半濟河。比曉,偈加X,遂大潰,生擒烏撒、拜阿容諸蠻,由是雲南諸倨頗憽_M攻曲靖、六梁州、關索嶺,及僞石元帥山寨,皆克之。至江州椅子寨,寨依山,公先遣騎兵五千攻其前,倏照瓚稹鴕躍T數百搗擣其後,斬門而入,火砲連發,烈焰漲天。倌藖y,悉破滅之。進攻大理、金齒,降其僞官段平章。攻安寧州,賹⒉換ㄌ緝簵壋親摺F聘幻窨h山寨。攻靖守州蠻七寨,一日夜破之。攻牢撞山寨,取仁德府,破哨店山寨,圍姚安,敗賹⒗鈄躍謾F矯苫蕁⑧嚧ㄖ藎迫隣I,復光寨。過金沙江,攻北勝府,生擒賹⒏呱F禁惤澆虻戎藎搬釘厥滓蝗f三千餘級,生擒二千餘人,收精兵人馬數萬,船千餘艘,蠻民降者數十萬戶,雲南諸路平。論公功,進爵開國輔咄普宣力武臣、柱國、武定侯,賜誥券,食祿二千五百石,子孫世世承襲。乙丑,加靖海將軍,鎮守遼東。丁卯,同大將軍宋國公馮公討北虜納哈,出降之。師旋,虜將追襲之,公與戰,創傷左脇,箭復中右脇,公佯呼:『虜傷吾甲,我眾益奮!』連戰數十合,虜遂卻。已而進征虜右副將軍,仍鎮遼東。戊辰,出討北虜,至捕魚兒海,邏騎偵虜營不遠。公乃令諸軍少憩,飲馬銜枚,卷甲倍道而馳,直抵虜營。虜王覺,乃率十餘騎潰圍出,其將蠻子太尉來拒我師,公手刃之,獲兩營所積金寶、珍玩、圖書,降其形迦f餘人,生擒虜將咬咬司徒、乃曩家大(太)尉、爽古達兒、古不達刺王子等四萬餘人,馬駝萬五千匹,牛羊輜重無算。師還,賜白金千兩、鈔八百錠、綵幣四十匹。己巳,上以天下無事,且憫諸將老,欲保全之,厚加賜賚,遣歸其鄉,公亦就遣。庚午,獨召還京,上賜坐,與語歡甚,命統禁兵及在京諸軍。蓋上春秋高,知公忠謹,特倚重焉。辛未,以虜酋阿扎失里寇邊,命公討之,獲其人口孳畜,逐北至鴉寒山而還。丁丑,川、陜寇發,勢張甚。上顧曰:『非卿無能勝其任者。』授征西將軍印,討之。至沔之後河,生擒偈贅吒Ed及黨四千餘人。公疏其同終噠堈D之,脅從者乞勿治,且言有司不恤民,宜正其罪。上可之。永樂元年癸未二月十七日,卒於家,享年六十有九。

訃聞,太宗文皇帝爲之震悼,輟朝二日,遣官致祭,賻卹有加,贈營國公,諡威襄,賜塟京師聚寶山之原。

公孝友仁恕,恭儉諏崳鯪短煨浴D阜蛉藝L疾篤,懸身燈告天,求以身代,疾遂愈,人皆謂公孝感所致。後,母夫人卒,公廬墓側,晝夜號泣不絕聲,卧寢於地,毀瘠日甚。一夕,夢母夫人告曰:『地濕則致疾,致疾則傷生。汝固純孝,惟竭忠報國爲父母光,墓不必廬也。』公感悟而歸家,三年之中,哀痛如一日。

平居,兄弟怡怡,克盡友愛。御軍行師,動有紀律。推心任人,甘苦同之。其攻克州郡,必禁虜掠,戒殺降,封府庫,收簿籍,一錢尺帛不敢私。嘗北征,軍法夜必令親軍更直,荷戈環帳立。一夕,風雪大作,公悉罷遣歸營,其愛恤軍士,多類此。

家居,簡靜,好讀書,天文、地理、百家之說,靡不通曉。教訓子孫,以儉素力學爲務。事太祖高皇帝四十餘年,小心謹慎,未嘗有過。眷遇雖隆,而自處益謙。上嘗御便殿,賜坐,適有奏事者,公趨避之,上曰:『卿第坐,朕自理事,不汝關也。』其見敬愛如此。

時公卿多置田產,公多不治。上問之,對曰:『臣一布衣,荷陛下寵靈,叨有封爵,子孫衣食餘饒,安敢增益,俾生侈心?』上善之,嗟歎良久。

公大小百餘戰,金瘡遍體,每陰雨痛甚。及聞征討之命,即日就道,未始以老疾辭,其事上竭忠蓋如此。

曾祖參、祖聚、父山甫,累贈營國公;曾祖妣何氏、祖妣趙氏、母單氏,贈營國夫人;配馬氏,封營國夫人。公兄弟四人:長早卒;次興,以軍功封鞏昌侯,贈陜國公,諡宣武;次某,福建都指揮使;次即公也。子男十二人:鎮、銘、鏞、鑑、鑰、銓、錡、鈺、鈁、琛摗棥鎮,駙馬都尉,尚永嘉公主;銘,遼王府典寶,追封武定侯;鏞,中軍都督府右都督;鑑,中都留守司副留守;鑰,散騎舍人;錡,早卒;鈺,贈承德郎,尚寶司丞;鈁,旗手衛指揮使。女九人:長,適府軍衛指揮僉事藺瑜;次,適濟寧衛指揮使弋某;次,遼王妃;次,適府軍衛指揮僉事趙斌;次,郢王妃;次,適金吾右衛指揮同知范聚;餘早卒。孫男二十有八:琮、玹、璧、瑭、瑄、瑾、珷、瑀、璒、璟、玘、瑋、璦、㈣病Y、琬、琰;餘尚幼。琮,府軍衛指揮僉事;玹,襲武定侯;瑾,早卒;珷,尚寶司丞;瑀,梁王府典寶;璒、璟,皆勳衛。孫女十六人:長,仁宗昭皇帝貴妃;次,適留守左衛指揮陳鑑;餘在室。曾孫男五人:聰、耽;餘尚幼。聰,散騎舍人。

予觀前史,稱郭汾陽功蓋天下,而主不疑;位極人臣,而脅患怠8毀F壽考,始終令節。七子八壻,諸孫數十人,俱膺顯仕,唐世榮之。若公勳業之隆,子孫之盛,方之汾陽,夫豈多讓?皆由公存心一本於仁,故積累之厚,愈遠愈隆焉。嗚呼,衛哉!

玹以神道之石未立,無以昭示永久,來請文。予閱其家傳,考定其大者,次第之,而系之。銘曰:

天啓皇明,淮甸龍飛。乘時應擼L雲一機。太祖受命,汎掃餘孽。羣力桓桓,皷勇就列。東征西伐,北南以平。斷出神聖,功協心堋展也郭公,有文有武。翊輔真主,實天畀付。鄱陽之戰,姓撔l公。公仰廟略,不有其功。既捷通州,再捷太原。河南北平,黎庶懷恩。南詔之徵,武功尤大。誅叛全生,蜀民是賴。蠢彼殘胡,偷生漠北。卷甲擒之,妖氛蕩滌。皇有嘉錫,錫爵褒功。金書鐵券,武定啓封。迮塾R,白金文綺。赫赫高門,煌煌戟棨。世聯國戚,代有顯融。匪幸所致,惟公之忠。忠在朝廷,載之信史。亦有孝思,永錫爾類。在昔汾陽,著勳有唐。公實似之,於今益彰。我作銘詩,勒功墓道。百世斯承,有赫其耀。」

由此可知,《郭英神道碑銘》全文3600餘字,而《郭興神道碑銘》全文1200餘字。

可以顯見,郭英的碑文要遠遠多於郭興,或許通過這點可以推測出,郭英的神道碑體量極有可能大於郭興。

而《明史》郭興本傳中記載「二十三年,追坐胡惟庸黨,爵除」,因此,郭英神道碑也理應大於已被打倒的郭興。

再加上地方志中記載,二郭墓緊緊相鄰。

綜合以上這幾點看來,竊以為,產業園中出土的無字碑,很可能是「郭英神道碑」。

如果說,這兩塊神道碑分屬二郭的話,則二郭墓址理應就在附近。

另外,《康熙順天府志》記載:「郭英墓,在懷柔縣紅螺山前。封武定侯。」觀該志錯誤繁多,其中竟還載有「建文帝陵」、「徐達墓」等,故這裡所載「郭英墓」不可信,就不多做解釋了。

像郭英這樣驅除韃虜的開國功臣,豈能與范文程為伍葬於同一地?

4、郭鎮墓

郭鎮,《明史·卷一百二十一·列傳第九 永嘉公主》有載,郭英長子。

筆者在查詢二郭資料的同時,還找到了《郭鎮墓志銘》,對研究、確定郭氏家族墓很有幫助。

《遜志齋集·卷二十二 碑表志》收錄方孝孺撰《駙馬都尉郭公壙志》,全文輯錄如下(筆者標點):「公諱鎮,字彥鼎,姓郭氏,世爲鳳陽臨淮縣人。父英,以才勇善戰,從太祖高皇帝定天下,爲時名將,賜號開國輔咄普宣力武臣、元勳、柱國,封武定侯;夫人馬氏;公,何氏出。高祖諱山甫、曾祖諱聚,以侯貴皆追封武定侯;祖妣卓氏、曾祖妣趙氏,皆封武定侯夫人。公故大家伯父子興,以軍功封鞏昌侯,追封陜國公,諡宣武。爾姑氏,復爲高皇帝妃。公以勳戚子弟,資貌潔修,儀止詳謹。朝謁之際,上屬目班行,獨心喜焉。洪武二十二年,遂選尚永嘉公主,賜金玉帶、鞍馬、金繡衣、九襲,拜駙馬都尉,食祿二千石。時年甫十七,好學,工詩,熟於禮度。每命練兵,綜事於外,恭勤不懈,中外稱之。三十一年閏五月,高皇帝崩,今天子即位,復命賞遼東兵事。已而還,中途疾作,至京師不能朝,詔國醫視之。卒弗愈,以元年正月,薨於賜第,年二十有八。事聞,天子輟正朝三日,斂及葬,皆遣官賜祭,諸王亦遣祭奠。子三人,曰:蘭、蕙、荃,皆上祈賜名。以是年四月十五日,葬於應天府聚寶山。喪葬之具,一給於官,不以煩其家。嗚呼!公父成功於先,而公嗣其富貴,以承恩寵,能恪恭於位,令聞有稱,可謂賢矣。生不永年,無以竟其志,豈非惜哉?且著始終,納諸幽堂,庶後之人,莫敢壞傷。」

郭鎮因娶永嘉公主,貴為駙馬都尉,雖英年早逝,然其墓志銘中明確記載「葬於應天府聚寶山」。

因此,完全有理由推斷,郭鎮墓即位於其父郭英墓次。

同理可知,郭興更是子孫眾多,其中至少會有一些人歸葬郭興墓次。

這樣看來,以二郭墓為核心,周邊很可能會形成一片郭氏家族墓地。

5、分布位置

眾所周知,南京城主要分布有三處明初功臣墓地,一處位於城東太平門外;一處位於城北神策門外;一處位於城南聚寶門外。

其中,分布範圍最廣的,當屬城南聚寶門外,明初開國功臣陝國公郭興、營國公郭英家族墓地即位於此片範圍內的聚寶山東北。

讓我們通過一張老照片,結合現在的衛星地圖,分析一下郭氏家族墓地的位置。

2013年5月18日《金陵晚報》一篇報道《微博上跳出中華門最早存世照片》。

(原文見:http://jlwb.njnews.cn/html/2013-05/18/content_1440258.htm),文中即有筆者(Kevin是筆者的英文名)對其拍攝方位的看法。該片(見下圖)是 John Thompson拍攝於1871年,這個角度,攝影師應位於聚寶山(今雨花台)北麓的木末亭處,由南向北往聚寶門(今中華門)拍攝。

片中鏡頭所及之處,如果能再往畫面的右側,也就是東北方向偏轉十幾、二十度,即可看見郭氏家族墓地。

雖鏡頭不可及,但是照片的中景,也體現出了這片墓地周邊與之相似的墓園(見上圖畫圈處)。

片中可見多處墳頭,其中不乏幾處為多個小墳環繞一個大墳,有的大墳規模不小,甚至可見墓壙,當為有一定年頭的古墳。

從形制上看,大墳周圍的小墳排列還算規整,如能排除亂葬,則可推測為是有規劃的家族墓地。

郭氏家族墓地即分布該照片所示鏡頭外東北側不遠,即今1865產業園內凡德藝術街區主展廳處,這裡正好符合報道中指西距大報恩寺遺址300米。

這裡再稍微往北一點,是一處明顯高於周邊的丘陵,可視為墓地的靠山。

請注意,墓園不能再往北了,因為再往北就是秦淮河,不利於建墓。

筆者推測,該家族墓地位於今1865產業園內,基本朝向為坐北朝南,北臨秦淮河,南面應天大街。

五、小結

綜上所述,如今1865產業園內陳列的另一塊神道碑碑額殘件,筆者認為其墓主並非郭興,而應是郭英。

郭興墓早於1937年已被發掘並認定,並非之前報道中所言位置不明。

過去明清以來地方志中,關於郭興、郭英墓位置的記載,比較含混,根據考古發掘可知,二郭墓均應位於聚寶山東北,聚寶山西之說有誤。

文獻明確記載,葬於聚寶山麓的明初開國功臣郭氏家族,除了郭興、郭英外,還有郭英的長子郭鎮。

因此,有理由推斷,這裡應該是一處郭氏家族墓地,可能還有更多的郭氏後人歸葬於此。

該墓地現已蕩然無存,隨著金陵製造局-金陵兵工廠-晨光廠-1865產業園的前仆後繼,永久地消失在了中國近、現代化的進程中。

另需指出,媒體在報道時,援引「專家」話語時絕不應含糊,而應明確給出專家姓名,也算文責自負,有據可循。

否則,當「專家」變成了「磚家」,還有什麼可信度,都是自欺欺人的小把戲而已。


推薦閱讀:

偉人、富翁、名人的四柱或六柱
名人名言·心靈篇
明清竹雕名人錄
為什麼 Twitter 的創始人沒有 Facebook 的創始人那麼出名?
岳母刺字-古代名人勵志故事

TAG:南京 | 名人 | 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