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日軍拼刺刀前為何會先退子彈?
日軍侵華期間,步兵通常配備的都是三八式步槍。由於三八式步槍的槍機上有一個隨槍機連動的防塵蓋以及機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樣,這種步槍被我軍民俗稱為三八大蓋。
在當時,日軍的三八式步槍相較於我軍的步槍要先進許多。三八式步槍的表尺射程高達2400米,有效射程通常為460米,有的甚至達到600米。實戰中,受過嚴格訓練的日軍士兵往往能在300米內射殺單個目標,700米內射殺集群目標。而我軍普遍裝備的漢陽造和中正式,在它面前就顯得不堪一擊,所以,在中日對抗戰中,中國士兵一直處於劣勢,並為此付出了巨大犧牲。
但是,當進行白刃戰時,日軍卻有一個奇怪的動作,那就是他們都將槍里的子彈退出,再與對手拼刺刀。當時,日軍的這個動作,往往會被人們誤解為,這是日本人受武士道影響的緣故,上戰場後肉搏才會表現得如此「大無畏」。其實,這是一個天大的誤會。
這是因為三八大蓋的性能所決定的,這種步槍的射程遠、精度高、穿透力也很強。最初,日軍拼刺刀時,也是子彈上膛的,有性命之憂時,他們也會開槍射擊。但是,由於它的穿透力太強,子彈給對手造成的是穿透傷,穿過對手的子彈還會繼續往前飛,這樣,常常會擊中近身混戰中的同伴。因為誤傷事件頻發,迫使日軍對《步兵操典》進行了修改,明確規定。「拼刺刀時,必須退子彈。」
另外,即使退出了子彈,三八大蓋在拼刺過程中,也是佔盡優勢。因為,三八式槍長1.275米,配上三零式刺刀,整體約為1.7米。這個長度長於世界其他的所有步槍,在近戰中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這也是他們有恃無恐的地方之一。
不過三八大蓋並不是沒有缺點,它最大的缺點就是殺傷力不足。它的口徑只有6.5毫米,很多中國士兵在中彈以後,只要不是重要部位,甚至還能繼續戰鬥。與之對應,日軍被中國步槍的7.92毫米口徑的子彈擊中,基本上就喪失了戰鬥力。
(圖片來自網路)
推薦閱讀:
※二戰日本陸軍各方面軍人員編製
※家有二十五萬英畝封地,卻衝殺在二戰前線:英國洛瓦特勛爵傳奇
※疑惑:二戰中的十大不解之迷
※終極目標!險些遇刺的二戰元首不止希特勒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