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發明地動儀讓東漢人改變觀念皆嘆服(組圖)
張衡地動儀結構圖
後人恢複製作的張衡地動儀
張衡畫像銅珠掉出 隴西報震 眾皆嘆服——132年,科學家、文學家張衡發明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測定地震方位的儀器——候風地動儀。張衡將候風地動儀安置在都城洛陽。起初,滿朝文武都不相信這台地動儀能夠測出地震的方向。湊巧138年3月1日(漢永和三年二月初三)地動儀中有一個龍頭機件突然發動,朝向西北方向的銅珠落了下來,掉進儀器下面的蟾蜍口裡。幾天後,隴西驛者日夜賓士來京師,報告隴西地震,二郡山崩(震級約為6.5級)。隴西正好在洛陽的西北方向。在事實面前,大家都不得不承認候風地動儀的靈驗,佩服張衡的發明。而相隔1700多年,歐洲人才製造出「第一台」地動儀,古波斯直到公元11世紀才有類似的地震儀器。東漢特色:用地震除掉政治對手東漢時期,地震比較頻繁,公元96-125年的30年中,就曾發生了23次比較強烈的地震,震區有時大到幾十個郡。而張衡所處的時期,恰是歷史上地震頻率最高發期,幾乎連年發生地震,地裂地陷,江河泛濫,房屋倒塌。京城也出現了多震的現象。在神學極盛的東漢時代,地震研究是舉步維艱的。東漢建武二十二年九月,光武帝劉秀家鄉南陽大地震,劉秀便下詔自責,說:「而今震裂,咎在君上,鬼神不順無德,災殃及吏人,朕甚懼焉。」此後,東漢圍繞地震展開了多次政治鬥爭。在《後漢書·五行志》中記載:和帝永元四年六月丙辰,郡國十三地震,是因「女主盛,臣制命,則地動,畔震起,山崩淪」。當時竇太后攝政,其兄竇憲專權,因而導致上天的懲罰,於是「後五日,詔收憲印綬,兄弟就國,逼迫皆自殺」。這就是典型的借地震災害剷除政治對手的事件。此後,借災言政、排除政敵的現象更是屢見不鮮。張衡讓大家改變觀念張衡出於史官的職守,也常借地震來發表「政善則休祥降,政惡則咎徵見」的言論,但他在太史令任上,研究而創製出地震儀,又顯然與當時的神學觀針鋒相對,其阻力之大可以想像。朝廷上下都將其稱為異類、叛逆,並極力排擠張衡。直到138年,地動儀證實了隴西的大地震後,眾人「於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後,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張衡公元78年出生在河南的南陽。他的祖父曾經官至太守,顯赫一時,但是到張衡這一代,已經家道中落。清苦的家境使張衡能夠潛下心來做學問。少年時代的張衡飽讀詩書,從16歲起,他走出家鄉,遊歷名山大川、古城巷陌,開闊了自己的視野,也了解了民眾的疾苦。東漢時期,中國發生地震的次數較多。為了測定地震方位,及時通知官府做出賑災行動,張衡在擔任太史令一職時,開始研製能夠報告地震的裝置。經過多年的鑽研,終於在公元132年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測定地震方位的科學儀器———地動儀。利用它,不但可以知道何時發生地震,而且還可以測出地震的方位。從古書中對地動儀的描述來看,張衡的頭腦中已經有了一個清晰的概念:地震是從遠處一定方向傳過來的地面震動。他把震動看成是可以通過固體的大地傳輸的一種事物。雖然現在我們都知道地震波的存在,但是東漢時期張衡就能意識到這一點,是需要經過推理和思考的。鏈接解析地動儀原理地動儀由精銅鑄成,外形像一個大酒壺,中間的圓徑八尺,儀器的外表刻有篆文以及山、龜、鳥、獸等圖形。儀器內部中央立著一根銅質都柱(上粗下細的棍)。儀器外部周圍鑄著八條龍。龍頭和內部信道中的發動機關相連,每個龍頭嘴裡銜有一粒小銅珠。地上對準龍嘴處,蹲著八個銅蟾蜍,昂著頭,張著嘴。當某處發生地震,都柱便倒向那一方,觸動機關,使發生地震方向的龍頭張開嘴巴,吐出銅珠。銅珠落到銅蟾蜍嘴裡,發出聲響,人們就知道哪裡發生地震了。可惜的是,後人只能根據古籍中的記載猜測張衡的精妙設計。(編輯:燕於)
推薦閱讀:
※盤點全球航母俱樂部會員(組圖)
※張藝謀與鞏俐的第一次(組圖)
※14句話男人聽到會腳軟【組圖】
※竊賊割下整片車玻璃偷走一盒口香糖(組圖)
※組圖-丘索維金娜訓練備戰 41歲傳奇將7戰奧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