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學詩就是要對天地、草木、鳥獸包括人的聚散離合,有一種關懷的愛心

  近段時間,中小學教材中的古詩詞是去是留的問題惹得議論紛紛,在剛過完90歲生日的著名古典文化學者葉嘉瑩看來,教材中詩詞的選擇和教師的教導方式更值得關注。讓孩子從小吟誦古詩詞,是葉嘉瑩先生近年來一直致力的事業:「我深信孩子們如果能在童幼年時代,就學會了古詩的誦讀和吟唱,不僅能使他們長大後成為一個富有愛心的、對社會和人類都更有關懷的人,而且能使他們在學習中更有聯想和直觀的能力,無論是在文科或理科方面,都可以因此而獲得更為突出的成就。」

  小井

  

  古人教孩子學詩講究興、道、諷、誦

  問:在中國,詩詞教育自古以來就有悠久的傳統。您能否解釋一下「詩教」?小孩子學詩有什麼好處?

  葉嘉瑩:中國古代的私塾先從背中國的古典開始,中國古人講究詩教,詩教按照《毛詩·大序》的說法是可以「感天地、動鬼神」,有一種教化作用。

  人對於宇宙、人生要學習一種關懷,一種愛心,學詩就是要對天地、草木、鳥獸,包括人的聚散離合,有一種關懷的愛心。詩是感情的活動,人是感情的動物,離別的時候寫詩是寫你的悲哀,歡聚的時候也寫詩,那是寫你的快樂。詩不是一個抽象的,莫名其妙的東西,是人的感情、心智、意念、理想的流露。

  中國古典中有很多東西,要讓青年人重新認識,使中國傳統文化的生命活起來。我作的一些詩詞講演,都是讓古人的詩歌活起來,去感動年輕人。

  問:您說過真正的詩詞研究不能靠具體哪本書,您一直提倡古詩唱遊,那麼如何學習吟誦?好像現在人們對吟誦存在很多誤會。

  葉嘉瑩:吟誦從周朝就開始了,據記載,周朝太師(即老師)教卿大夫的小孩學詩都有一個步驟——興、道、諷、誦。

  興,就是告訴你詩歌里詩人情感的興發、感動的動力。最近聽說有人成立了學校,讓小孩子背古書,不講解也不認字,就是帶著孩子們唱。這樣雖然孩子背了很多,但他們不理解其中的道理。其實「讀書當從識字始」,我們從小先要認字型大小,字型大小就是一個一個方塊字,而他們現在連字都不認識就要背誦唱歌,這是誤人子弟,是不可以的。老師教孩子讀詩,首先讓他們認識詩歌裡面的字,而且要告訴孩子們詩寫的是什麼,詩人為什麼感動。興就是告訴你詩歌裡面這種興發、感動的動力。

  道,在這裡讀作三聲,引導的意思。第二步就是引領孩子,給孩子講詩歌裡面的知識。比如讀杜甫的《秋興八首》,先要讓孩子認識杜甫,了解杜甫是一個怎麼樣的人,他在什麼樣的歷史環境下怎樣到的四川,他過去有什麼理想,有什麼抱負,現在為什麼來到巫峽?他是要坐船北上,可是因為路上不安定,他就滯留在夔州了。要讓孩子理解,然後再跟他們說「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諷,即不開讀,把書合起來背誦。還是以《秋興八首》為例,要跟孩子們講杜甫在什麼樣的環境、什麼樣的心情下寫的這八首詩,讓孩子內心有種興發感動,理解體會之後要能夠不打開書就背誦下來。

  最後是誦,以聲節之,把詩讀出一個聲調來,教小孩一步一步來。現在的情況是老師都不懂,學生亂背,錯字別字都不通,背了有什麼用?

  

  讓孩子背「鵝鵝鵝」一點好處都沒有

  問:中小學生學古詩應不應該追求數量?怎樣保持一個度或是平衡?

  葉嘉瑩:詩詞要選擇真的好的作品,我認為我們不要看低小孩的智能。你讓孩子背「鵝,鵝,鵝,曲項向天歌」,這是駱賓王幾歲時寫的詩,這不是一首好詩,讓孩子背下來對他們作詩一點好處都沒有。不要看輕小孩子,讓他們只背淺顯的詩。只要老師講明白,杜甫的《秋興八首》,孩子一樣會讀,一樣會背。

  詩詞不在多少,在於老師怎麼樣教,在於選擇的是不是真正的精華之作。如果選得很多,都是糟粕,也沒什麼用處。如果選的是精華,老師能夠把精華講出來,目的才算達到,不是在於外表的形式。不見得多了就是好,欺人自欺。

  問:對中小學生來說,閱讀古詩詞是不是比閱讀現代詩詞更有價值?您如何看現代詩歌?現代詩歌是否也該考慮納入中小學教材?

  葉嘉瑩:以我個人所受的教育,我覺得中國的古詩是經歷幾千年大浪淘沙傳下來的,有它的意義和價值。現代詩也有的寫出很靈巧的句子,比如顧城的「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這個句子很巧妙,但對於小孩子來說,他們不見得能有什麼體會。

  現代詩是另外一種美感,現代詩也有很多種,從胡適之提倡的白話詩到後來的朗誦詩,再到後來顧城、舒婷的朦朧詩,各有各的好處,這不能一概而論,他們各有所得,也各有所失。

  現代詩沒有接受中國的傳統,它接受的是外國的傳統。現代詩常受外國詩風的影響,沒有中國古詩發自內心的興發的感動的力量,它是機智、技巧、安排、造作的。像胡適之的白話詩,如果你完全用白話說了,就沒有詩的意思了。比如說「我今天很高興」,如果直接說沒什麼意思,要變個花樣,用個技巧說出來,製造出一些艱難。很多現代詩、朦朧詩都要製造晦澀、製造不通,可是中國的古詩不然,古詩從古典角度說有它的意味,從白話的角度說也同樣有它的意味。

  

  讀論語讓我有「弱德之美」,

  但我不是一個弱者

  問:現在有很多讀經班,教小孩子背《孟子》、《論語》,您覺得小孩子背這些有沒有好處?

  葉嘉瑩:我覺得有用,因為我開蒙的讀本就是《論語》,而且當時的背誦讓我記得《論語》裡面的話,終生受用。比如「躬自厚而薄責於人」等,都是要求自己嚴格,我管這種品格叫「弱德之美」,現在很多人都以強者為德,夫妻、朋友吵架,你凶,我比你還要凶,都以為自己要做一個強者才是好的,我小時候學習的不是如此。

  弱德是一種德,需要堅強的持守。不是爭取什麼,而是我自己把自己持守住了,無論多麼艱難困苦,我都盡到了我的力量,盡到了我的責任。我的一生不是很順利,有很多坎坷,我有弱德之美,但我不是一個弱者。

  問:古人有古音古調,比如《詩經》,可能它原來的音調我們現在讀不出來,讀起來不朗朗上口,不像唐詩那樣讀得很順暢。這些古音古調我們現在不知道,那該如何處理?是一定要去了解古音古調呢,還是可以有一定的妥協?

  葉嘉瑩:這是可以有伸縮的。一般讀詩,要注重平仄,平仄聲一定要讀對了。我們普通話里把很多入聲字都念成平聲了,這樣就不合乎格律。要盡量把它念到正確,把格律聲音念對。清朝有人寫過《詩經古音考》,我們現在並不需要做那樣的工作,因為如果按照古音來讀,現在根本讀不下去。只要注意平仄就好,老師教的時候就應該把平仄教出來。

  人物簡介

  葉嘉瑩,號迦陵。1924年7月出生於北京一個書香世家,師從顧隨。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加拿大籍中國古典文學專家,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曾任台灣大學教授,美國哈佛大學、密歇根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並受聘於國內多所大學客座教授及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名譽研究員。2012年6月被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著作有《迦陵論詞叢稿》、《迦陵論詩叢稿》、《中國古典詩歌評論集》等。

  (據新京報書評周刊)

小井


推薦閱讀:

用生命點亮生命,用愛心培育愛心
用愛心意念治療法
愛心的實行——領人歸主
幽默笑話:把男友約家裡來,打算給他做一頓愛心午餐
哪些星座是最有愛心的?

TAG:愛心 | 關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