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膚病高發 這些妙招用起來
製圖/黃國棟
入秋以來,天氣日漸寒冷,毛孔緊閉,汗腺分泌減少,是皮膚病的高發季節。臨床上常見的皮膚病症主要有接觸性過敏、帶狀皰疹、蕁麻疹和皮膚瘙癢等。廣州市東升醫院名老中醫黎文分析,從中醫的角度而言,引起皮膚病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風毒;二是濕毒。提早預防,可爭取不發病。
受訪專家/廣州市東升醫院 名老中醫 黎文
文/羊城晚報記者 余燕紅 實習生 梁潔雯
接觸性過敏
進入初秋時節,因季節變化而使皮膚容易處於不穩定的狀態。對於敏感肌膚來說,當受到冷風或者接觸到過敏原時,就可能出現皮膚過敏。要想預防皮膚過敏,保持正常的皮膚屏障功能尤顯重要。
黎文稱,秋季天氣乾燥加上人體油脂、汗液分泌減少,會導致皮膚相對乾燥缺水,皮膚屏障功能下降,外界過敏原或刺激物質更容易接觸到皮膚的免疫細胞,從而誘發過敏。
對策:各種野草及盛放的野花花粉等都可能造成過敏原增加,故過敏體質的人群要盡量少接觸這些植物。同時還要做好皮膚的換季護理和保養。
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是秋冬季節最易流行的一種病毒感染性皮膚病。由於季節轉換,老年人很容易因呼吸道感染導致免疫力下降;中青年人則因為年底工作繁忙,身體勞累,均易在此時患上帶狀皰疹。帶狀皰疹是病毒性感染所致的一種常見的急性皰疹性皮膚病,呈帶狀,分布特點為單側性,通常呈帶狀侵犯神經。好發部位是頭部和腰部,痛的特點是局部疼痛,不會全身痛,就像針扎和火燒一樣痛。
黎文稱,現在帶狀皰疹的發病率比以前高,與食物污染和空氣污染有關。帶狀皰疹的病毒就寄存在肝膽內,有些人抵抗力高,能對抗病毒就不發病,有些人抵抗力差就會發病。
如果帶狀皰疹發病,沒有超過一個星期的話,一般服藥三到五天即可痊癒,但超過一個星期或者兩個星期會很麻煩,會侵犯神經,引起神經痛,治療起來就會很棘手。「有些患者的神經痛,痛了兩三年才來就診,中醫也只是扶正祛邪,通過提正氣、改善體質,來減輕神經痛。」
對策:平時清肝膽濕毒,可沖服金銀花,每周大概服兩到三次;也要注意鍛煉身體。痊癒之後不能掉以輕心,睡眠不好、壓力過大時也很容易再次出現神經痛。
急性蕁麻疹
蕁麻疹是秋冬季常見皮膚病,海鮮、芒果、果仁類食物,空氣中散布的細菌孢子和花粉,以及寒風、冷水都可能誘發蕁麻疹。蕁麻疹的發病與抵抗力差或過敏體質有關,病情易複發,秋冬季節病情更易複發、加重。能於短期內痊癒的,稱為急性蕁麻疹;若反覆發作達每周至少兩次並連續6周以上稱為慢性蕁麻疹。
黎文稱,「無風不腫,無毒不紅」,蕁麻疹屬於風毒皮膚病的一種。同一種皮膚病的治療也分四季、分氣候,用藥有所不同。秋冬蕁麻疹的治療以養血為主,若有風或有濕則要養血解毒。
「急者治其標,緩者治其本。」黎文表示,蕁麻疹患者前期吃中藥時也要加一些抗過敏葯,後期主要以調理血氣為主,增強身體免疫力。原則是祛風止癢,但用藥要因人而異。偏虛體質要加補益血氣的葯,偏濕熱體質者就要加清熱解毒的藥材。
對策:蕁麻疹的病因非常複雜,約3/4的患者找不到原因。所以平日要注意堅持鍛煉,提高免疫力。有一些患者屬於日光性蕁麻疹,不能接觸日光。所以,預防也不能一概而論。
皮膚瘙癢症
秋冬季節氣候乾燥,導致皮膚極易失水。人的皮膚就會受到一定的刺激,表現為乾燥、脫水。其中,主要以中老年人的反應最大,因為他們的皮膚處於逐步萎縮的狀態,對外界的適應能力不如青少年、壯年那麼好,容易出現皮膚乾燥,表皮容易出現細小的龜裂,龜裂的皮膚端刺激皮膚末梢,就會出現瘙癢等癥狀。
黎文稱,如果僅僅有皮膚瘙癢而無原發性皮膚損害,則叫做「皮膚瘙癢症」,在中醫屬於「癢風」、「風瘙癢」等範疇。特點是僅有全身性瘙癢和伴有繼發性抓痕、血痂、脫屑和色素沉著。對於長期瘙癢者應排除內臟疾病和惡性腫瘤的存在。
對策:皮膚上有一層皮脂,它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減少。在秋冬季應減少沐浴的次數,減少使用鹼性的沐浴露、香皂等洗浴用品。洗完澡後,有部分水分被皮膚吸收,要趁這個時候馬上塗抹一些有油性的潤膚霜,以阻隔皮膚水分的蒸發,飲食上多吃些潤燥的食物,如花生肉粥、喝茯苓當歸湯等。
(《秋冬皮膚病高發 這些妙招用起來》由金羊網為您提供,轉載請註明來源,未經書面授權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版權聯繫電話:020-87133589,87133588)
推薦閱讀:
※滅蒼蠅,驅螞蟻,殺蚊蟲的小妙招
※17年,生肖鼠招財旺財之妙招,照做財運必火!
※國外購物如何退稅怎麼算?教你3種退稅妙招
※被蚊蟲叮咬後的止癢小妙招(夏季實用)
※讓愛情甜蜜的風水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