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禮儀導向規範作用(核心價值觀與優秀傳統文化筆談)

日報

周報

雜誌

人民日報 2014年08月14日 星期四

往期回顧人民網檢索數字報用戶中心返回目錄人民日報圖文資料庫(1946-2014)發揮禮儀導向規範作用(核心價值觀與優秀傳統文化筆談)彭 林《 人民日報 》( 2014年08月14日 07 版)「禮儀」一詞早在先秦典籍中就在使用,如「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在《禮記·中庸》等典籍中,禮儀一般指禮節、禮貌或禮儀活動、禮儀形式。此後歷代典籍中廣泛使用這個詞,其含義無大的變化。我國是文明古國、禮義之邦,歷來重視禮儀對言行舉止的導向和規範作用。我國傳統禮儀對維繫中華民族的和諧延續具有重要作用,對於我們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借鑒意義。禮儀在我國傳統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國自古就是「禮治」社會。前賢先哲們將「知禮」作為人身修養的重大命題,要求人們按禮儀規範的要求成為君子,甚至「優入聖域」。孔子提出和倡導「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希望統治階級用道德引導民眾向上、用禮儀規範大眾的行為方式。道德屬於抽象範疇,觸之無形,視之無色,嗅之無味,弄不好就講空了,落不到實處。要讓道德具有可操作性,就需實現有效轉換,使之外化於行、內化於心。這就需要禮儀規範。《禮記》有言:「禮者,理也。」也就是說,禮是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制定的規範,大至國家典制,小到個人行為準則,都可稱之為禮。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禮,相當於西方人所說的「文化」,無處不在,是社會的經緯。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禮治與德治互為表裡、不可偏廢。可以說,儒家理念都是通過禮來展現、踐行、推進,從而逐步實現的。我國傳統禮儀貫穿的核心價值理念我國傳統禮儀雖稱謂各異、形式多樣,但其核心價值理念可歸為孝、敬、雅三字。儒家將孝作為「至德要道」加以倡導,要求民眾從孝敬父母開始培養孝心,然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將孝心和愛心推廣到天下人的父母與兒女身上,如此通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逐步逼近終極的大同社會。在此過程中,各種孝親尊老的禮儀規範便是不可或缺的橋樑。儒家從天體盈縮現象中悟出「滿招損,謙受益」的道理,故以謙敬為美德。在《易經》中,「謙卦」六爻皆吉,為六十四卦所僅見。《禮記》開篇第一句話就是「毋不敬」,希望民眾都有恭敬心。此外,儒家還綜合兩者,將「自謙而敬人」作為人際交往原則。中華傳統禮儀中有大量的敬語與謙語及相應的行為動作,讓人們在踐行中體驗謙敬的人生哲理,使之內化為自身的德性,並實現人際和諧。儒家將雅作為接人待物的儀節加以倡導。禮儀是文明民族的標誌:無論哪個民族,但凡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形成屬於本民族的禮儀。我國作為具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大國,禮儀的人文內涵十分豐富。言談舉止文雅,就是一個基本價值取向。即使鄉村郊野目不識丁的農民,都懂得接人待物的儀節,也會說幾句文雅客氣話。這種景象,曾令最早來華的西方傳教士非常驚訝。吸收借鑒我國傳統禮儀合理內涵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我國傳統文化的術語,這可以理解為「道之以德」。繼之而來就有一個「齊之以禮」的問題,即如何吸收借鑒我國傳統禮儀的合理內涵,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12條「德目」落到實處。我國傳統禮儀中貫穿的孝、敬、雅等核心價值理念,經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都可以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涵。此外,我國傳統禮儀規範化、制度化的做法,也可以結合今天的實際予以批判繼承。我國幅員遼闊,各地風俗歧異。如何實現「道一風同」,關係社會長治久安。儒家將社會生活中的禮儀如冠禮、婚禮、喪禮、祭禮等加以提煉,賦予其新的人文內涵,使之規範化、制度化;這些禮儀又通過家禮、家訓等途徑,代代相傳,綿延不絕。這種做法,對我國今天建立和完善禮儀制度、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仍然具有啟示意義。(作者為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返回目錄

上一篇下一篇

我要評報|關於人民日報社署名: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2.人民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3.您在人民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人民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推薦閱讀:

價值觀不同,是看不見的隱形矛盾
社會價值觀扭曲下窮爸爸育兒的辟邪寶典
如何看待《敦刻爾克》中的價值觀?
核心價值觀閃耀之江大地     浙江日報
伊斯蘭國的新型恐怖主義:用現代社交媒體宣傳反現代價值觀

TAG:禮儀 | 文化 | 價值觀 | 傳統文化 | 傳統 | 價值 | 優秀 | 作用 | 規範 | 核心價值 |